登陆注册
828000000011

第11章 挖出石棺的大学 (1)

我们提着东西下车走到那门前一看,这么大一扇门,门顶上居然连个招牌也没有。门两边都是树,仔细看才发现,右边树枝掩映里,隐隐约约有一块颜色不一样的瓷砖。

瓷砖上四个不大的楷字:××大学。

因为是晚上,光线很暗,整个门看上去阴气森森。一所大学的大门设计成这样鬼里鬼气的,简直见所未见。我心里正暗自纳闷,我们不是去潮州吗,怎么到××大学来了?老千和公子寻也怔怔望着我。

大师兄和小宝就更惊异了,醮地怎么醮到人家大学来了。这时司机也下来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司机往门里指指:“进去再跟你们说,接的人来了。”

我们回过头往门里一看,只见两个女生正从门里笑吟吟地走出来。这两个女生就是我们的向导,都是这学校里的女生。头发长点的叫念峦,另外一个不清楚什么名字,不过,念峦称呼她为九儿,估计是同学间乱喊的绰号。

大师兄这人比较稳重,虽然遇到这样意料之外的变化,依然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小宝也不出声,不过不是跟大师兄一样以不变应万变,而是有点儿蒙了。

公子寻和老千也蒙得厉害,一个是没见过世面,一个是脑细胞不灵活。我的想法跟大师兄一样,看来熊老板的安排比我知道的要复杂得多,既然都到这儿了,只能静观其变。

我们跟着两个女生进了门。司机一直跟在我们后面。敢情现在的女生话都很多,念峦和九儿也是一张口就哗啦哗啦。两人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说是一个姓熊的男人在网上发布了个招聘信息,说有几个亲戚今天下午要到这边来扫墓,需要找两个向导,她们跟姓熊的谈好后,今天下午一直在等我们。至于其他方面就让她们别多管闲事。后来才知道她是老板的眼线。

念峦说:“你们是很远的地方来扫墓的吧?”我点点头。

九儿又问:“你们家的坟是在后山?”这问题我就不明所以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学的后山就是汕头地区几百年来的乱坟岗。

潮汕素有“海滨邹鲁”的称号,好地方多的是,为什么要选址在乱坟岗前?这一点,两个女生也说不清楚,只说听其他同学和老师说过,这所大学的所有建筑,都和风水密切相关。

据说这所大学整体建筑的鸟瞰图和道家的八卦图颇有渊源。而且所有的学生宿舍,都是像院子一样设计,跟普通四合院不一样的是,这些院子都是六边形的。更离奇的是各个院系的教学楼居然是连在一起的,甚至连着饭堂和宿舍,下雨去上课几乎不用伞,沿着迷宫一样的走廊就能到达所有要去的地方。

最玄的,是这所大学里面还有一座水库。这座水库几乎每年都会死一个人。而且都是死在夏秋开学之际,所以有人戏称,是水库在招生。

念峦说听说她来之前,水库已经连续十一年淹死人了。但她来之后,却一个人也没淹死过。因为,这水库上多了点东西。

多的这东西,是一座雕像。这座雕像被安放在水库的闸塔上后,水库就再也没出过事。雕像是一位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名字是人间系列某某某,内容却很怪异。

雕像的内容是十二个站着的铜人。有的拿着伞,有的拖着行李箱。这十二个人面朝十二个方向,星罗棋布站列着。这些雕像的脸很让人难以理解。

那些脸都是一块很平很粗糙的平面,没有五官,更看不出有任何表情。校方说这雕像是用来美化环境增加艺术氛围的,坊间却流传着另一个说法,这铜像是用来镇邪的。不过说来也确实灵验,自从那座雕像落成之后,水库竟然连续两年没招到生了。

念峦和九儿都只是普通的在校学生,知道的东西也零零碎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就这些东西也够离奇了,想不到国内竟然有这样的大学。

××大学一共有两座门,一座是我们刚才进来的那座,是正门;另一座则在进门后右边不远处,叫东门。东门外面是一条短街,两边林立着几家饭店和杂货店,还有一间酒吧和一间旅店。

两个女生已经帮我们订好房。现在我们去的方向正是东门。我们打算找家饭店先填饱肚子,然后就到旅店去休息。

走到东门时,大师兄的目光停在了旁边的一座楼上。这是一座白色的楼,样子看上去挺新,外形却是此前从未在其他建筑上见过的形状,正是前面说的六边形。六边形当然也有其他建筑用过,但这个楼外形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座普通样子的楼,而是像一个六边形的桶子,中间空出很大一片。

我突然觉得,这楼怎么像是围屋?经过两个女生前面的介绍,我们也能猜到这肯定就是一栋学生宿舍。

念峦看见我们都盯着这栋楼看,也一脸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最新建的一座宿舍楼,你们知道吗?这栋楼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住宿学院,叫育诚书院,如假包换的美国模式。”

我们微微笑着,一副很惊叹的样子,其实心里却觉得,这栋楼怎么看上去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认真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栋楼是建在学校的边缘,后面就是一座看上去面目狰狞的山——那座乱葬岗。站在我这个角度望去,背景就刚好是那座阴沉的山,再加上已经是晚上,路灯的光线幽魅昏暗,看上去就更骇人了。

九儿看我们都站在那儿,就说,大家先去吃饭吧。于是我们就出了东门,找了个饭店坐下。饭店生意很好,本身店面又不大,所以很多餐桌都是摆到路边的,上面只用油布盖上个棚子挡着就完了。

我们坐的桌子刚好也是在外面。坐下之后,一抬头,还是能看见那座楼。席间,九儿的一番话听得我们都心里发凉。

这番话是关于这栋叫做育诚书院的白色六角楼的。当时刚点完菜,还要等些时间,服务员提上来一壶茶,大家都在喝茶。

九儿说:“我看大家都对育诚书院很好奇,我给大家讲一件这栋楼刚动土时候的事吧,不过有点儿恐怖的哦。”

我们都说好。九儿就开始说了,她说这事她也没真看到过,而是从学校的BBS论坛上了解到的。这座宿舍是在2007年开始建的,动土挖地基时,居然挖出过一座古棺——一座古石棺。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她说当时她在BBS看到这件事时,帖子上还附有一张图片。图片里就是一群工人围着一座沾满泥土的青褐色巨大石棺。

这个“巨大”绝不是夸张,这座石棺确实很大。而且这石棺竟像是浇筑的一般,一个缝隙也找不到,更别说棺盖什么的了。

据说石棺挖出时是早上八点多,正在给新宿舍楼挖地基的挖土机一铲子下去,“哐当”一声撞到了一个大石块。挖土机便开始挖石块周围的泥土,想把四周的泥土挖空后再把大石头翻上来。谁知泥土挖开后,却发现那块石头形状竟是规则的长方体。

因为表面裹满泥土,工人们也看不出是什么,就把石块整个翻了上来,移到一边的平地上。这时周围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学生老师都有。终于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声:“这东西怎么像是棺材?”

所有人认真看去,果然很像。那石块竟是一座大石棺。一听说是石棺,工人们也慌了神,赶紧跟上面去汇报。然后把围观的人群疏散到距离稍远的地方,把那具石棺围了起来。

这里临近乱葬岗,工地挖出棺材一点儿不稀奇,但是挖出这样一座大规格的古石棺,却不是件普通的事。

建楼那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要是得罪了什么冤魂恶鬼的,那可不得了。于是专门派人来,让这人负责主持工作,把棺材里的尸骸以二次葬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好生安葬。

这人到工地看了看那石棺,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打开,于是当机立断,让工人们用锤头和凿子,把棺材凿开来。工人们都是出来混口饭吃的,上面的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一点儿反对的话没有。

于是就凿起来了。古棺石质极硬,一凿子下去就是一串火星子,石棺却只有一个小凹痕。工人们忙活了好一会儿,都没有什么进展。

派下来的人一看,这样可不行,于是大手一摆,招来一台风钻。风钻果然不比人工,三下五除二就把石棺的一侧钻出了马蜂窝一样的十几个洞。

工人再用铁锤头一锤,石棺就“啪啪”开裂了。锤不过数下,“轰隆”一声,终于砸出了一个洞。工人们又猛砸几下,把洞砸大了点儿。

洞里飘出一阵怪异的味道,不是肉体腐烂的臭味,而是一种近乎泥土气息的腥味。那人走过来看了看,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双工作手套戴上,示意工人让开点,自己走到了洞前面。

那人蹲下往洞里看了一会儿,没发现有什么潜在的危险,然后一手扶着石棺,一只手往洞里摸了进去。旁边的工人和远远围观的众人都紧张地看着。

那人的手伸进了洞里。看他表情似乎有些惊讶,手在里面来回摸索着。他把手拿出来时,带出了一样不同寻常的东西。那东西椭圆状,白得发绿,上面有几个黑黝黝的小洞。是一颗人头骨。

棺材里摸出一颗人头骨也很正常,但摸出两颗就不正常了。那人再次伸进手去后,带出来的竟然又是一颗头盖骨。

那人又伸手进去摸了好几次,摸出来的竟都是人头。这个巨大的石棺里,居然有九颗人头骨。

当时在旁边看的学生老师都吓呆了,工人也吃惊不小。为了不造成太严重的影响,他们把围观的人都赶走了。后来据说那人把这九颗人头骨用一个陶罐装好运走了,应该是到别处埋葬了。石棺就一直停在那里。

第二天同学路过时,石棺也不见了,不知工人们是怎样处理的。九儿说到这儿,菜已经炒好了,服务员接二连三地把菜端上来。我们饿了,都没顾斯文,抄起筷子就吃。

这些小饭店规模虽不大,饭菜却还精致。虽然手艺不比大师兄老“厨师长”,但我们也都还吃得啧啧有声。

我一边吃一边想,九儿说的这口装满人头的棺材,估计是一口殉葬棺。古时候有头有脸的人死了,都会有仆人之类的人殉葬,也有用战俘的。人头殉葬一般是针对战俘才采用的。明清时候的潮汕也算太平,没什么战事,战俘自然也不可能。不过这地方家族争端特别多,两个家族之间互相动武也是很常见的。这殉葬的人头最有可能的来源就是两个家族动武时,一个家族俘获或者斩杀了另一个家族的族人,然后取其首级置于棺中,用来殉葬。

普通人的墓葬一般不会出现殉葬的情况,这里既然出了个殉葬棺,附近可能葬有不一般的大墓。我一边想一边吃,再看旁边的大师兄,也若有所思的样子。

那司机却跟什么都没听到一般,好像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我越来越觉得这司机神秘非常。

一顿饭吃完已经快十点。念峦把我们几个带到旁边旅店订好的房里,司机则说要去把车子开过来这边,因为刚才是停在正门外面。九儿和司机一起去了。

我们的房间都是单人间,每人一间。都安顿好后,司机和九儿也回来了。两个女生跟我们道过别,约好明天早上八点一起上后山,就都回学校去了。

南方的清明已经不比北方的乍暖还寒,早就“枝上柳绵吹又少”了,气温都已经回暖。气温一暖,蚊虫就多。尤其这里地处偏野,更是蚊虫肆虐。念峦和九儿走没多久,大家就都吵着说蚊子多。

于是我出来买蚊香。从旅馆到杂货店要经过我们刚才吃饭的餐馆。因为吃消夜的学生多,餐馆的生意现在好得不得了,所有桌子都坐满了人。

餐馆的前面停着几辆车,这些车都是我们走后才停在这里的,大部分是老师教授们的小轿车。但有一辆却显得格外突兀。那是一辆猎豹。

我再留意看了看餐馆里面正大快朵颐的男男女女,里面确实有几个不是学生样子的陌生男人。

这几个男人坐在临街的一张圆桌上。其中一个正在一边吃一边不时抬头四顾,像在警惕什么。这几个人还有这辆猎豹车会不会就是我们在去二师兄那里时遇到的?当时并未曾注意,所以前面没提。现在看来很可疑。

一时间我也不敢妄下定论,猎豹车多了去了,谁知道哪辆是哪辆?而且这几个人是不是这辆猎豹的主人,我也没办法确定,没准就是几个当地老百姓也说不定。不过还是不能排除那种可能。

既然看见了,我就得留意着点。我尽可能装作路过的样子,没过多盯着那几个人看,以免引起他们的怀疑。

餐馆旁边的杂货店生意现在也很好。我到杂货店时,有个人正蹲在门口抽烟。这人头埋得很低,一副正冥思苦想的哲学家的样子,似乎天下熙熙天下攘攘都跟他一点儿关系没有。

看样子,这人也不算年轻了。最起码也到了我这年纪。他也不是一直都埋着头,偶尔也会稍稍侧起脑袋,朝餐馆那边望一眼。我觉得这人有点儿眼熟。

确实眼熟。但又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我一边疑惑着一边走进杂货店,随便拣了两盒蚊香,付了钱出来时,蹲着的那个人却不见了。

我刚往旅店那边走了几步,突然,有人拍了下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正是刚才蹲着的那个人。再往细里看,竟是二师兄。二师兄不是说受师傅委托要去外面办件事吗,怎么在这里?

我本想大喊一声“二师兄怎么是你”,不过看二师兄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知道他可能在干着什么秘密勾当,便没有喊出来。

二师兄指指杂货店旁边的一条小巷,示意我里面说话,然后自己就先钻进去,我也跟了进去。二师兄并没走进去很深,只是在离大街没几步的地方就停了下来。

我也跟着停下来。这里望出去,还能看到那家餐馆。那辆猎豹车还在那儿,那几个陌生男人也还在那儿。二师兄第一句就是:“你怎么在这里?”

同类推荐
  • 心中有鬼

    心中有鬼

    究竟是阴魂不去,还是妖言惑众?鬼魅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藏在哪里?难道是……
  • 夏天的喊叫

    夏天的喊叫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于之恒被派去执行一项特殊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命,因为使命的高度保密,于之恒也不知道。抵达目的地之后,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现场,随着内幕的层层揭开,于之恒感觉此行确实值得,于是,他深入调查,决定按照领导的要求搞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报道来。当他像秘密战士一样一路过关闯将,终于掌握了完整的资料,并且花了不少心血完成了采写任务时,结果又却出乎意料之外……
  •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

    男主人公杨杏园旅居北平,以卖文编报为生,与青楼雏妓梨云一见倾心。不幸,梨云因病而亡。其后,杨杏园又结识落魄才女李冬青,以诗文相赠,感情愈见深厚。但李冬青终因身有隐疾,佳期难成,黯然离开北平。杨杏园亦因抑郁成疾而终。
  • 老宅凶案频发背后:猫眼

    老宅凶案频发背后:猫眼

    雨儿在梦中得到一串猫眼项链,他们决定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小城,醒来后发现项链正在手中。此间凶案频发,死者均为年轻独居女子,凶手极其冷血残忍,搬往童家的上海老宅。已空置多年,童年和雨儿是一对情侣,每扇门上都反装着猫眼,显得陈腐而诡异。房子黑暗阴沉,作案手法竟与六十六年前的连环命案完全相同……案件逐渐直指童家老宅,以及那串神秘的猫眼项链
热门推荐
  • 职工科学健身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科学健身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请认真阅读这本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物解谜(走进科学)

    人物解谜(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纨绔丹神

    纨绔丹神

    升仙丹劫降临,当朱飞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重生在了一位大家族的废柴私生子身上。面对他人的欺辱和挑衅,他,还会像以前那样胆小懦弱吗?面对自身的孱弱,他,又会作何改变?且看一个废物的逆袭,如何一步步以嚣张而霸道的姿态,最终走上巅峰!
  • 爱上绝色校草

    爱上绝色校草

    花痴富家女林乐珊偶遇享有全港最年轻的小提琴王子兼星海学院绝色校草苏潇并迅速被迷倒,她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接近自己的王子,不惜女扮男装,可是小提琴王子感情已有所属,花痴富家女迷糊,可爱,无厘头的努力最终能否感动王子?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