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
天气酷暑之时,常有高响之虫声发自树巅,昼夜不绝。此何声也?乃蝉鸣耳。蝉者,冬蛰夏动,具头、足、四翅,以雨露为食饵,以鸣唱为职务。正当烈日炎热时,固扬扬自得也。然秋风乍起,即不能安身,或堕地而死,或因寒而冻毙。此皆宴安鸩毒之害也。我少年宜戒之。
佚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当今这个安逸享乐的盛世,我们更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避免宴安鸩毒之害。
蟋蟀 ■
蟋蟀,小虫也,颇有智。穴于零瓦残砖之下,必有前后二窟,此捕则彼遁。然黠童之捕之者,恒笼其一窟,别以草探其又一窟。及蟋蟀出,以为得计也,而适在笼中。不知者直揭其覆,往往遁去。又蟋蟀颇刚勇,两雄相见,则奋斗不能容。玩者乃利用其斗,以为博。然蟋蟀不自知也。同类相残,适以为异物之玩,可悲也夫!
佚名
很多小朋友都明白“同类相残”的害处,却鲜有能提出“同类相残,适以为异物之玩”的道理的。
蝴蝶 ■
春夏之交,气候和暖,百花盛开,香气四溢,虫类亦因之发动。时则蝴蝶翩翩,颜色美丽,往来飞舞于花间,采花中甜汁以为食。儿童以其可爱,常追逐扑之。迨乎夏尽秋来,蝶乃产幼虫而蛰伏,至翌年再出。
佚名
蝴蝶与飞蛾同是昆虫,蝴蝶独因颜色美、姿态美而受人们喜欢。可见,爱美嫌丑是人之本性。我们生活中当尽量克服这一习惯。
鸡 ■
鸡,家禽也。乃雉类之退化者,有雌雄之别。雄者羽毛美丽,能司晨;雌者则不然。雄者之头,有高而赤色之肉冠;雌者则低而色淡。以饭屑糠粞为食。
其肉可食,味颇鲜美。雌鸡能产卵,卵可为滋养之品。雄鸡好斗,常见羽毛纷下,血液淋漓不顾也。噫!同类残杀,何一至此耶?
佚名
人类也会自相残杀啊,何必嘲笑公鸡呢!
论杏与枣 ■
杏,树也;枣,亦树也。乃杏为人人所爱,而枣则不然。此何故哉?以杏美而枣不美也。然杏虽美而无材,枣虽丑而有材。材有用也,貌无用也。故枣可以做车轮,杏只供人赏玩而已。人之专求外貌而不求真才者,亦犹杏之可玩而不可用乎?何足奇哉!
佚名
枣木可用,是因为其木质坚硬,这是枣木的长处。但杏有自己美味的果实啊。世间万物,当取其长处而用,不可求全责备。
菊 ■
深秋之时,寒霜已降,百草枯萎。斯时有挺生开花者,其唯菊乎?菊性高洁,不畏寒风,能后凡卉而开放。达人皆以隐逸之君子名之。我家园中,植菊亦伙。平日溉以水,芟杂草。及秋,则朵朵开放。色黄或紫,颇为美丽。我父爱之特甚,常沽酒持螯(编者注:持螯,即吃螃蟹),饮于其间。余则不解其何故也。
佚名
小作者父亲是风雅之人,所作超出作者理解能力之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作者很是坦诚,很是可爱。
伞 ■
伞为蔽日御雨之用,我国古时即有之。唯昔皆用纸为面,以竹为骨,质重而不经用。近今则有用布制之,以铁丝为骨者。柄曲下有钩,轻巧而便于携带,即今日之所谓西洋伞也。然价则甚昂,宜蔽日而不宜御雨。我无取焉。
佚名
不满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如今已经有小作者肯“取”的伞了,好用又轻便,防晒防雨功能齐全。
船 ■
陆行以车。涉水不能用车,则舟尚焉。考舟在我国古时即有之。唯造法简单,仅于巨木之上,凿穴以藏身,随风漂泊而已。今则不然。有船身船舱,橹柁樯之属,行驶亦较昔为速。近今文明进步,人智日新。又有所谓轮船者,借蒸汽以行驶。其速率较今日之帆船尤过之。古之伐木为舟者,诚不能望其项背也。
佚名
作者对比了古今之船,对“文明进步,人智日新”充满了赞叹之情。当今轮船已广为普及,速率也是今非昔比。但方便快捷之余,古之泛舟赏景的情趣却渐行渐远了。
观涧 ■
平时观涧,水潺潺下泻细流而已。及盛雨之后,山间水暴发,涧则奔腾倾注,颇有与江河相似者。特记其一二,以为讲地学者告焉。
凡一大涧,其上流必为无数之支涧汇合而成。支涧浅而细,唯雨后可以见之,平时不见也。此有类于支溪小港汇而为长江大河也。
凡涧之曲折处,必为水所冲刷而稍阔,然后徐转其势,其折处久而益大。折处之对面,必有泥沙,为水卷出而成小堆。此有类于江河中折处之有洲。
凡涧流入一巨潭,其口必有泥沙成堆,阻于其前。盖水在涧中,为旁土束缚,故水势益劲。泥沙为水挟下,至口则势减。而泥沙之重者下沉,故成沙堆。此犹江河口之有岛也。
凡一大涧,忽被阻而分为二,则分涧必不如总涧之深阔。盖水势以分而力薄,故分出之支河往往易渐自弱小而终至无踪。
凡涧自高而直下,飞流溅沫,注为深潭。倾泻未几,而又直下。涧底之势极不平者,其流必浊;若平坦者,其流必清。此河水所以浊于江水也。
佚名
小作者对“涧”的论述很是透彻,全文有条不紊,结构严谨,现象表述准确,道理解释清楚。显然作者心思缜密,且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观察,并做了仔细的研究。
说舟与车 ■
人之旅行也,不能无阻;货之运转也,不能自动。然则欲旅行之便、运输之利者,曷恃乎舟车而已矣。
夫舟车者,水陆并济之要具也。若有车而无舟,则只能陆行而不能水行;有舟而无车,则只能水行而不能陆行。是舟与车之不可偏废也亦明矣。然而古之舟车,犹不若今之精巧也。盖自汽学发明而后,船有汽船,车有汽车,而其运行之速百倍。岂古之舟车所可比哉?
佚名
如今不但舟有航母,车有高铁,头上还有飞机。非民国的时候可比。但所有科学技术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
记猴戏 ■
空旷之地,锣声镗镗,环而观者如堵墙。余知是猴戏也。入人群中观之,见猴戴假面具,披红衣,使棍弄棒,或进或退。一听弄猴者之指使,旋即骑一羊疾驰场中,环绕数匝,一若跑马者。然夫弄猴者固可借此以博微利,而猴之受制于人不得自由者,以其知识无进步故也。人之无进步者,亦可以此为鉴矣。
佚名
知识不足,则会被人利用,甚至成为他人玩物。人若要进步,知识必须进步。
记放风筝 ■
昔幼时,初见空中风筝,以为奇。呼母视之,母语之曰:“此风筝也。”余始知有风筝之名,且羡爱不已。及长,见人有放之者,从而观之。继又自购一具,形如蝶,乘风放之,甚自得也。然与他人之大者相形,则又自愧不如。每见有放大风筝者,必就而试拽其绳,觉风力之重,非己所能胜。然心不以是遽止也,必欲得一大者,以试之逮乎。年又稍长,如愿得之,则又了无足异。嗟乎,天下事未得者必以为奇,已得者每视若无有,吾于风筝乎有感矣!
佚名
“天下事未得者必以为奇,已得者每视若无有”,能从放风筝中明白这个道理,很是难得。而更难得的是,作者得出这个道理的过程顺理成章,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记秋千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