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200000044

第44章 井冈山的经济学 (3)

自从收服了袁文才、王佐之后,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周围的几县活动很是方便,只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地围着井冈山转一圈。而不熟悉此地的人往往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

经过商议,团长陈浩率领山上工农革命军主力倾巢而出,攻打茶陵县城。毛泽东因脚伤未愈,只好与王佐、袁文才留在井冈山坐镇留守。部队下山,毛泽东一直送至黄洋界山口,临别时说:“我本想同你们一起去,但我的脚不准我去,待准许时我再去。”

两日之后,工农革命军第二次顺利占领茶陵县城,在城内的福音堂成立了政权机构——人民委员会,军队也全部驻进了县城里,但劳苦大众期待中的“打土豪分田地”热闹场面并没有出现,团长陈浩启用旧官吏管理县城,依然是衙门作风,换汤不换药,每日升堂审案,解决给养仍然是向县城商会派款派捐,引起群众的不满。

一营党代表宛希先急忙派人送信给山上的毛泽东,告了陈浩一状。毛泽东十分焦急,急忙回信要陈浩立即改变做法,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真正的工农兵政府。陈浩只得撤换了旧县长,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推选木匠出身的谭震林为主席,开始发动农民群众组织赤卫队,打土豪,勘察地界,准备分田分地,这才是货真价实的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

自从接到宛希先的茶陵来信后,毛泽东总觉心绪不宁,放心不下,恨不能立刻飞身前往茶陵。此时他的脚伤已经稍有好转,于是从宁冈步云山调回帮助袁文才练兵的陈伯钧,在他的护送下连夜下山赶往茶陵。

天刚蒙蒙亮,走到离茶陵城还有二三十里路的地方,就听到茶陵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不仅有步枪,还有重机枪。这不像是当地民团,民团没有重机枪,陈浩也没有重机枪,一定是国民党的正规军。

果然,向茶陵城进攻的正是国民党第八军独立团。陈浩率领部队抵抗了一阵子,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恰好在大汾失散的第三营在张子清的带领下,从朱德那里返回井冈山路经茶陵,立即与一营会合加入战斗。三营刚刚参加上堡整训,又补充了弹药和粮草,兵精粮足,来得正是时候,将国民党军打退。

枪声逐渐平息下来。毛泽东派人去茶陵城下打探消息,派去的人很快回来报告:茶陵城东门外的浮桥已经被拆掉了,无法进入城内。毛泽东顿时有一种不祥之感,此桥是从茶陵城返回井冈山的必经之路,此桥一断,城内的工农革命军便很难返回井冈山了。

那么,这座浮桥是谁拆的呢?为什么要把它拆了呢?

·6·

浮桥是团长陈浩命人拆的。

陈浩自断退路,并不是依照兵法“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是另有打算。

此时国民党军并未攻入茶陵城,陈浩却主动撤出茶陵,引军由茶陵城南向的水口方向撤退。

毛泽东见东门浮桥被毁,茶陵城内悄无声息,便觉大事不妙,进城打听才知道陈浩已经带兵南下。毛泽东顾不上吃早饭,立即掉头南下追赶陈浩。

一直追到湖口,才追上陈浩。此时已经是12月27日的黄昏时分,部队正在埋锅造饭。当晚毛泽东召开前委会议,以前委书记的身份命令部队停止南下,立即掉头折回向宁冈砻市,并严厉批评了陈浩沿途公开散布“搞工农兵没有出息,上井冈山没有出路”的行为。

陈浩无法,只得命令部队北上。这么一折腾,部队十分疲惫,毛泽东决定走大路,每天只走二三十里,边走边做工作,暗中调查陈浩的底细。

原来陈浩是黄埔军校一期生,他把部队带往南下原是想秘密投靠国民党十三军方鼎英部,当时方鼎英所部正活动在湘赣南部以及广东北部。方鼎英曾经当过黄埔军校的教育长,是陈浩的老长官,陈浩早已暗中写信给方鼎英,请求收留。

之前余洒度和苏先俊脱离部队,毛泽东并未相强,两人走得也算是光明磊落。陈浩要走,自己走便罢,如何又将秋收暴动仅存的这点骨血也一并带走?而且还公开诋毁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决策?

此人须留他不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回到砻市安顿下来的当日晚上,毛泽东以召开前委会为名,将陈浩及其党羽诱到砻市的一家商铺之内,宣读罪状,亮出陈浩等人通敌证据。不待其有所反应,埋伏的特务连士兵一拥而上,绳捆索绑将其拿下,关押起来。为了稳妥起见,陈浩等人并没有关押在一团,怕是有人暗通款曲放跑了陈浩,而是专门送到袁文才那里,由袁文才派人严加看管。

次日,在砻市龙江河畔的沙坪上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总结了部队打茶陵的经验教训,安抚众人:两次打茶陵都打得不错,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做群众工作,但责任并不在大家。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指名严厉批评了陈浩等人,并当场宣布了陈浩等人引军投敌、反对游击战争等十大罪状,决定撤其所有职务并诛杀之。与陈浩一同被杀的,还有参与谋反的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一营营长黄子吉等人。

处置了陈浩等人之后,毛泽东提拔原三营营长张子清任团长,朱云卿为参谋长。朱云卿虽然也是黄埔军校三期毕业,但他是毛泽东到井冈山落草之后才到的井冈山,因此与陈浩等人并无瓜葛。

毛泽东诛杀陈浩,虽然未经请示上级,但当时情况特殊,毛泽东作为成就大事的政治家机断行事、不拘泥于常例,兵法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陈浩等人合当命绝。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已经在上海的会议上开除了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只是还没有传达到井冈山而已。所谓的“毛委员”和前委的毛书记已经成为过去时。

·7·

随着陈浩等人被杀,秋收暴动的中高级军官已经所剩无几。

大汾之败和陈浩叛逃事件引起了毛泽东的警醒,这两件事暴露出工农革命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忠诚问题,另一个是战斗力。提拔一些中下级军官,可以暂时解决忠诚度的问题,但是靠知遇和感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一个更为可靠的方式。而提高战斗力主要靠训练和打仗,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有五个要素,即“天、地、君、亲、师”,“天”和“地”自然不用说,眼下没有了皇帝,“君”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剩下的只有“亲”和“师”与人们的关系比较密切。“亲”包括血亲、姻亲、乡亲等等,“师”是指师承关系,既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包括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亲”和“师”的两种关系对近代中国军队影响很大,清朝末期有湘军、淮军,民国时期军阀有奉系、直系、皖系等,都是利用了地域的概念。而利用师承关系则集中表现在军队的派系上,旧军队中有“保定系”(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黄埔系”(毕业于黄埔军校)、“讲武堂系”(毕业于各种讲武堂)等,对凝聚军心起很大的作用。朱德暂时到云南讲武堂的范石生处栖身,陈浩拉走部队投靠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黄埔军校学生不称蒋介石为总司令或委员长而称其为校长,都是这个道理。

从茶陵跟着毛泽东回井冈山的人马已经不多了,虽然还是两个营,但人数已经锐减,扩充兵员主要靠从边界各县投军的赤卫队员,这些人大多是在当地待不下才上的井冈山,人数在两百人以上,他们没有经过战斗训练,不能独当一面。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学师范出身的毛泽东对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如何能在井冈山训练出一支既服从指挥、又有战斗力的精兵?这个想法萦绕在毛泽东头脑中非止一日了。眼下在井冈山虽然还不具备办黄埔军校那样的条件,但办一个初级规模的教导队总还是可以的,培养骨干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度,训练部下学会作战技巧,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

筹办教导队,至少在二打茶陵之前就已经着手了。地址就选在砻市西北的龙江书院,离茅坪不远。这家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宁冈以及附近的茶陵、酃县客家富户捐资兴建,为的是客家子弟求取功名,日后做官出人头地也好为客家人撑腰。书院门前修了一座桥,取名“状元桥”,为的是图个吉利。辛亥革命后,书院改成了宁冈县立第二小学,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之前,由于兵荒马乱已经停办。

毛泽东挑选了军官队队长吕赤担任教导队队长,还为教导队聘了教习(教官),挑了陈伯钧等四个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当了区队长。吕赤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林彪的同学。

教导队全盛时期曾达到百余人,三分之二都是周围各县选送来的赤卫队员,三分之一是工农革命军中的战斗骨干。学制是三个月,教学内容有刺杀、投弹、射击、队列、游击战术、侦察等,还有政治课。由于经济条件窘迫,教导队笔墨纸张成了稀罕物,学员们就用柳树枝烧的炭条写字,这种材料不容易折断,字迹黑且有韧性。

毛泽东既不是教导队领导,也不是专职教官,却经常出入教导队。他在长沙办过自修大学,在广州办过农民运动讲习所,知道战士们爱听什么,也知道课怎么讲。除了讲政治课之外,毛泽东也讲军事课,他要给学员们知道,自己在军事上也不是外行。

为了扬长避短,毛泽东在军事课并不讲队列、射击、筑城、爆破一类的军事技术,那些东西他并不在行。他讲的是战术原则,把比较难记的东西编成顺口溜式的口诀,如将步兵战术概括为“十八字诀”:“利用地形地物,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将游击战术概括为“十二字诀”:“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后来又加了“敌疲我打”,成为“十六字诀”)。

毛泽东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讲课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他十三岁时便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精忠传》、《隋唐演义》,说起关云长、张飞、赵子龙、诸葛亮、岳飞、秦叔宝、姜太公、猪八戒、孙悟空等人物和故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仅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赤卫队骨干听得目瞪口呆,就连正经军校出身的基层军官也佩服毛泽东渊博的战史知识,常常听得入了迷。

当时偏僻的山区文化娱乐相当贫瘠,大家就把听毛泽东讲课当成是一种文化享受,盼着他来。因为当时部队无军饷可发,战士们便把毛泽东讲课形象比喻为“毛委员发饷”,确实听毛泽东讲课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获。

有人也许会问:毛泽东讲课功夫一流,拳脚上的功夫怎么样?

毛泽东会不会武功呢?一般人以为“君子动口不动手”,觉得毛泽东不屑学武功。实际上恰恰相反,青年毛泽东是非常重视武功的。他当过湖南新军的列兵,受过半年左右的军事训练,还当过湖南一师的学生课外志愿军的上士。毛泽东学武虽然没有拜师的记载,但却有过与著名武林人物切磋的经历。

毛泽东经江湖上的朋友引见,结识了湖南的一位武林大侠级人物,此人名叫柳午亭。柳午亭这个名字人们也许不太熟悉,但他儿子柳直荀和儿媳李淑一的名字,熟悉毛泽东诗词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毛泽东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开篇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杨”就是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柳”就是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柳午亭不仅精通中国武术,而且曾在日本留学,对东洋柔道、击技之术颇有研究。毛泽东曾专程向他请教切磋,想必也得到些真传。毛泽东为了增加自己的功力,下了二五更的功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尝试过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等,后来还自创了一套练功之法,名之为“六段运动”,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同类推荐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主要内容包括:混乱中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盛世时代——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和民族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元;空前集权与走向没落的帝国——明清四部分内容,从中能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热门推荐
  •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山寺的惊鸿一瞥,他对她心生无尽爱慕之情。小僧的一语道破,他始知这定是一段无果姻缘。但,心底的倾慕,促使他忘记后宫佳丽三千,即使,她是他最恨的权臣之女。竹林的狭路相逢,她认他为知音知己之人。悄悄收下的绯紫玉佩,隐藏了她柔情似水的一片春心。但,显赫的出身,婚姻的不能自主,促使她忘记有这样一个人。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已自成追忆。即使,他与她,同在那寂寂深宫中;即使,他是皇帝,她是皇后,也只有相知相对,不相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迷你恋人

    迷你恋人

    谁是天使镇史上最倒霉的人?樱雪高中的女生静纸音全票当选。月星汐校园摇滚剧,顶级乐手沦为贴身“男保姆”,草根女生化身“掌上明珠”。最尴尬人经历,最幸福的结局!
  • 高门王妃:嫡女倾城

    高门王妃:嫡女倾城

    她本是京城第一富商的嫡女,却被冠上了“克爹克娘克兄长”的罪名;他本是频频闯祸的痴傻王爷,却唯独对她言听计从。一纸婚书,将在寺庙“清修”的她许配给他,成就了京城里一段啼笑皆非的姻缘。她,带兵、打仗、赚钱养家;他,卖萌、傲娇、貌美如花。当凌辱、阴谋、迫害纷至沓来,她带他浪迹天涯,他许她睥睨天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节俭》由四辑组成,包括:财富生活,新吝啬主义,节约的智慧,拾起一枚硬币。
  • 琉云历

    琉云历

    会一直写下去~,构思了很久的魔法文。希望能够让心中的人物活起来。读者的阅读是我最大的支持
  •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奥秘

    读完这本书后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天文学自古以来就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文学早已经和其他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不断发展着的天文学,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天体世界的认识,而且给人类的各种“传统”观念以巨大的冲击。过去认为是正确无疑的,后来竟成了错误的;昨天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今天竟然成了合理的;过去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不可能做到的事,科学家竟把它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