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800000011

第11章 大战黄巾(三)

那武将没有注意到离辉会阴他一剑。可是再怎么后悔也已经晚了,一次小小的大意早就自己的丧命。武将的生命到此为止了,武将安心的走了,可是离辉的战斗却只是个开始,还有很多敌人等着离辉去杀呢!!!

离辉拔出了武将身上的剑,血淋淋的剑更加的鲜艳了。,离辉拿起手中银剑,朝天空一指,大声喊道:“杀!!!”

离辉拔出剑来,大喊一声:“杀……”。

本来就剑拔弩张的两军象是洪水找到了发泄口,一拥而上。

离辉本就在最前面,现在更是直接与敌人短兵相接。

幸亏离辉勇猛,直接一剑刺死最前面两个找死的人,然后全军基本上都在了一起,虽然离辉这边气势如虹,但是,人数上的差距带来的心理恐惧也不可小憩。

双方基本上僵持住了,可是,离辉知道这样的僵持维持不了多久。毕竟,牛汉的人是为了生存下去而战斗,爆发出来的潜力惊人。

离辉的人在强,也只是为杀人而来,没抱有必死的决心。

这样一来,离辉等人刚开始的气势逐渐降低,开始有了溃退的现象。眼看,离辉的军队就要被冲散。

离辉也被敌人围在了重重包围之中。这时,牛汉也提刀向离辉冲了过来。

双拳难敌四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离辉很快便应接不暇,牛含又有两把刷子,当头一刀差点使离辉人头搬家,幸好牛汉手下的实力并不高强,离辉身体微微后倾,边上的一个黄巾军由于长枪刺到空气,严重失衡的身体倒在了离辉的前面。

正好牛汉的一刀直接被黄巾军接了过去。从右肩膀一直到心脏完全两段。

离辉想要后退,可是后面全都是黄巾军,举步艰难,即使强行退出去,士气也会大减。到时定会全军覆没。

牛汉又顺势再次冲了上来。就在牛汉离离辉还有五六不距离的时候,离辉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调转马头,往后杀了过去,再一连砍翻十几个黄巾军后,顺利的冲了出来。牛汉紧随其后。

“哈哈!还以为你多厉害,把你传的那么神。什么以一敌百,运筹帷幄。现在不照样得在我的手下吃败仗。哈哈……”牛汉大笑起来,现在又可以在同僚面前吹一番了,同僚中传的最疯的人物,在我牛汉手上照样吃败仗。

“哈哈!我吃败仗了吗?我看你言之过早了吧!里面的以前兄弟,把他给我围起来。”离辉刚发完话。

牛汉军队最外围的2千人倒戈相向。

“啊!怎么...怎么会……会这样?你……你们不是城里的农民吗?不是要……要投靠我的吗?难道你们是离辉的人?”牛汉怀着惊讶,惊奇,惊恐的心情连连发问。

离辉大笑起来,“哈哈,既然你都快要死了,我就告诉你吧!!事情是这样的。其实在今天早上攻击(其实是佯攻)定阳城之前,我就派了两千手下混入了定阳城。而在刚才,这两千手下都动了手,但是他们都没杀一个人。只是慢慢的移动到外围将你们包围了而已。”

离辉很骄傲,虽然骄傲会付出血的代价,但是现在的离辉有骄傲的资本。重出世以来,大大小小的战斗也不少,但是重没有过败绩。

虽然说败绩可以磨砺一个人的意志,但是,吕布却因为一次败绩而终生都玩完。所以说,一个人没有败绩一路成功也是可以的。

战争已经出现一边倒的局面,离辉可以说是稳拿胜券。但是,一切都并没有结束,因为牛汉还是有恃无恐,离辉的大笑戛然而止,因为,他看见了牛汉拼死一搏的脸庞。带着一些不屑,一些恐惧。

看来,牛汉还有底牌,但是亮出底牌牛汉也不能活着出去,所以牛汉的眼中出现了不屑与恐惧。

不屑是觉得你们惹了我,也得付出代价,恐惧是因为今天就是我牛汉的藏生之日,带着无限的不干,连孩子都还没有,有愧与自己的父母啊!!

不过你离辉既然要我牛汉死,那我也就要让你损失,而且损失的很多很多。

古代官职解析(一)

写作资料:古代官职解析(一)

九卿

《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条谈到建筑宫室规模时说:“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注云:“六卿三孤为九卿。”此指天官■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

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机关的总称。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府为大府。魏晋南北朝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位较轻。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明之大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清代皇帝的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提,可见不把六部计算在九卿之内。九卿究竟指哪些官,说法不一致。其小九卿则指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

九译令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典属国之下设有“九译令”一官。典属国是掌管当时少数民族事务之官,因各少数民族语言不同,彼此交往,必须经过翻译,故设九译令。“九译”是多次转译之意,即所谓“重译来朝”。

九门提督

清代步军统领之别称。

九品

古代官吏的等级。两汉以俸禄“石”(d4n)之多寡作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尚书令为第三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时,开始在官品中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文武并同。

二府

西汉丞相与御史府并称“二府”,亦称“两府”。成帝时罢御史大夫,改置司空,其名废。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又明清时对府“同知”的别称,即第二知府之意。

二十等爵

战国时秦国商鞅制定的爵位等级。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整理秦国以前的爵制,制定赏功的爵位为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即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汉武帝刘彻时,因避讳改为列侯或通侯。以上相当于诸侯)。秦、汉两代沿用。战国时秦国五大夫以上有食邑。汉初改为公大夫以上有食邑,官大夫以下得免役。汉文帝以后,又改为五大夫以上才得免役。

二千石

汉代对郡守的通称。按汉制郡守之品秩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习惯上称之为二千石。汉代之“二千石”品秩又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比二千石”等。

二千石曹

汉代制度:郡守的官秩为二千石。诸侯王国之“相”也为二千石,因此称地方行政长官之郡守为“二千石”。西汉成帝时,设尚书4人,分四曹理事,其中有“二千石曹尚书”,主管郡国二千石之事。

二十四衙门

明代宫廷宦官机构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神官、尚膳、尚宝、印绶、直殿、尚衣、都知等十二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四司;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等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为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署。

八子

皇帝妃嫔的名号。西汉制度:“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八座

东汉至唐代一般以尚书令,仆射、六曹(部)尚书为八座。清代则用作六部尚书的代称。又俗称大官坐八人所抬之轿者为“八座”。

八部大人

北魏初期沿用鲜卑族原有的部族制,设置“八部大人”、“南部大人”以统率诸部族。后又续设东、西、南、北四部大人,以后又扩大为八部,称为“八部大人”,以掌国政。

八旗制度

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开始将本族的人以及所属的人分编为“旗”,以旗帜作标志。这年先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黄、白、红、蓝四旗。到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即努尔哈赤建号的前一年)因人数增多,又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前者称“四正”,后者称“四镶”,合称“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时从征。皇太极时,又把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满洲八旗中的正黄、正白、镶黄称为“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军,由皇帝直接统帅,其他五旗称为“下五旗”,由满洲贵族统之。编入八旗的人户,称为“旗人”或“旗下人”。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者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其积极意义日趋缩小。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八旗军队与绿营兵同为清廷统治全国的工具。八旗子弟都有当兵的义务,被挑选入伍即为八旗兵。八旗的编制是三百人为一“牛录”,设一佐领以统之。五牛录设一“参领”,五参领为一“固山”,即一“旗”设一“都统”以统之,又设副都统以为副。清统一全中国后,八旗兵分驻首都及全国重要地方。作为行政机构,在某些地区,八旗各级衙署与州县系统并存,直至清末。清亡后,八旗制度才全部瓦解。

七子

皇帝妃嫔之一。西汉制度:“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十三衙门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宦官吴良辅等的建议,设立“十三衙门”,在宫廷内侍奉皇室及其家族,以宦官为主管。十三衙门为: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尚宝司)、司设监、尚方司(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仗局、织染局(经局)等。公元1661年,康熙即位后裁撤,职掌归“内务府”。

三画

小臣

商、西周初期朝廷宫员,亦称“少臣”,为掌管占卜、祭祀、田猎、征伐之官。有时还监督管理“众人”耕种。又西周中期以后指职位低下的小吏。

小耩臣

商代之官,见于甲骨文,掌管衣事。实际上是衣业奴隶的总管。

小史

《周礼.春官宗伯》所列属官中有“小史”,其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篮。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可见“小史”在古代是一种礼官。汉代以后,对一般小吏的通称。

三事

周代之官。指常伯、常任、准人,常伯又称为“牧”,是掌管地方民事之官。常任又称“任人”,掌管选择人员以充任官吏。准人又作“准夫”,掌管司法之官。一说三事指司徒、司马、司空。

三公

王朝中最高之官位,各代之“三公”不一。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亦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此称,但已无实际职务。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一般只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衔(明代张居正为“太师”,有实权除外)。

三孤

《通典》卷20云:“孤,特也,言卑于公,尊于卿。”《北堂书钞》卷50引许慎《五经异义》:“天子立三公曰太师、太傅、太保,……又立三少以为之副,曰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孤。”三孤之名至明清犹沿用。三公、三孤合称为“公孤”。

三司

东汉称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百官志》云:“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元丰后废。金以户部之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贞祐时废。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三台

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三台的总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三老

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汉书.高帝纪上》云:“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三师

北魏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位为上公,品级列正一品,但仅为虚街,无实职。元代改称为“三公”,明代沿之。清代无三师之称。

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设五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唐初设六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其中以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最为重要。《新唐书.百官志一》说:“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隋文帝时,定制内史省(即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配合,互相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唐沿隋制,以中书省掌定策,门下省掌封驳,尚书省掌执行政令,以加强封建王权的统治力量。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东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三大宪

清代地方官对总督(或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合称。

三司使

唐代审理大狱,以刑部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会审,称三司使。唐中期以后,由于财务行政渐趋繁杂,乃特简大臣分判户部、度支及充盐铁转运使,分别管理租赋、则政收支和盐铁专卖事务。五代时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委宰相一人专判。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并为一使,称“三司使”。北宋沿置。《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同。”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改官制,职掌并归于户部尚书。

三法司

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若有重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审,俗称“三堂会审”。

三闾大夫

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大夫

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代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大令

秦汉以后县官一般称令,后来用作对县官的尊称。

大计

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清沿其制,规定三年举行一次,由州、县上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属员,再汇送督、抚最后考核,送呈吏部。对于才、守均优者称为“卓异”,经引见(即朝见皇帝)后得加一级回任候升。劣者劾以八法(后改为六法,参见“京察”》。其处分与京官同。不入举劾者称为平等。

大帅

旧时对高级统兵官的尊称。清末督、抚一般兼掌兵权,其属员亦以此称之。

大长秋

秦称将行。汉景帝时改称大长秋,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为皇后近侍官首领,多由宦官充任。长秋宫为汉代皇后之宫名,故用以名官,其官署称为长秋寺。隋代以后设内侍高官秋之官遂废(隋炀帝曾一度改内侍省为长秋监)。

大司马

古代高官之一。《周礼》夏官司马之长为大司马,其职为“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陈朝但为赠官。明清多作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大司农

秦代置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称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时称为司农寺卿,隋唐以后所置略同。唐代一度改司农为司稼,旋复用旧称。主要职掌为仓储。金元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诸事,并曾改称为务农司或司农寺。明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简称大农。

大司空

《周礼》六官之一,有冬官司空。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为三公。东汉时称司空。明清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徒

《周礼》六官之一,有地官大司徒。西汉哀帝时罢丞相置大司徒。东汉改称司徒(参看丞相、宰相条)。

大行人

在《周礼》为秋官司寇的属官。掌天子诸侯间的重大交际礼仪。

大良造

战国初期为秦国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商鞅制定二十等爵,列为第十六级。亦称为大上造。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

大学士

唐天宝初,于崇玄署(管理释道的官署)置大学士1人,由宰相兼领。至德时,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贞元时并罢。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成祖时以儒臣为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而实握宰相之权。清代虽提高品级(一品),但职任反不重要。雍正中设立军机处,大学士的职权就为军机大臣所替代。惟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作为荣典。大学士都以殿阁名入衔,明设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无定员。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2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汉人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除少数例外)。

将军

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军将,因而有将军之称。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沿置,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度辽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繁,除沿袭汉代旧称外,又有龙骧、骁骑等许多名称,而常置并有专职者仅少数。唐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从唐到元都以将军为武散官。明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宋、元、明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清代的将军有四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满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黑龙江、吉林、伊犁),将军即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四为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同类推荐
  • 大唐平叛传(下)

    大唐平叛传(下)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大手笔、大气度、大时空在大历史背景下跃然纸上,最冲击思维的特色是作品主题立意高远,自始至终都在呼唤着人们淡失的爱心和良知,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思想。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恋上唐朝公主

    恋上唐朝公主

    裴宇翱在一次好友的聚会上,他偶然发了一枚很特别的玉佩。裴宇翱有了一次,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的机会。时空穿越,让他来到了唐朝。无奈之下成为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并与当朝公主苏瑰相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合,两人渐渐暗生情愫。爱情的火花就此点燃,两人之的故事也就在此展开......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热门推荐
  • “冷冻”酷总裁

    “冷冻”酷总裁

    谁成想她还能碰到人生第二春,真是桃花朵朵开,不摘的是傻子,她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不懂爱的靠边站,其他桃花后面排排队,她这次可要睁大眼睛选夫了。
  •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正文完结,请放心阅读】她是强悍的佣兵团团长,一朝异界重生,指挥四大上古神兽直捣五界。神魔大战,风云变幻,她凌空而立,腻在他的怀中,看着他翻手间倾覆整个天下,媚笑盎然,“我是神,你是魔,神魔相爱会有天谴。”他睥睨天下,俯瞰五界苍生,勾唇一笑,“神挡杀神,魔挡诛魔。”谈笑间,他为她豪弃江山,袖手天下,宁负天下人也要独宠他的第一神妃。十指相扣,傲视天下,五界千年岿然,却不堪她他联袂一击。
  • 修二代的美好生活

    修二代的美好生活

    听说修二代的日子快活无比,不缺灵石不缺丹,不愁法宝不愁吃。 可是……这是真的么?
  • 傲世圣王

    傲世圣王

    我爱的人,谁也不能动。要是你动了,不好意思,杀!我要杀的人,谁也不能阻,要是你阻了,不好意思,死!踏大陆,战群雄。斗神明,傲天下!
  • 重生之盛世大小姐

    重生之盛世大小姐

    (原名:重生之俏千金扛上律政美男)苏晚晚一觉醒来发现上天和她开了一个玩笑让她重生回十六岁,重走一次青春。带着前世的记忆,她重新把自己人生规划了一次。爱情上,她拿出拼命十三娘的勇气,把他逼得无路可走,最后乖乖同于送她的怀抱。亲情上,她为了帮妈妈报仇和继母斗天斗地,终于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抢了回来。友情上,她善于和各种奇葩打交道,最后拥有一帮猪朋狗友为她卖命。学业上,她越挫越勇,从低分率蹦到了年纪第一名,这都是爱情的力量。……从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她成功从一个屌丝千金逆袭为职场女强人,随着她爱情事业即将丰收之时,她原本以为上天开的玩笑原来是一场阴谋,她前世的死因慢慢浮出了水面。是爱情还是复仇,她改如何抉择?
  •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最让你感动的268篇抒情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冰霜女王爷

    冰霜女王爷

    她在十岁那年她失去了最最亲的,也因为那些所谓亲人的不管不顾与世人的冷漠,从此她就冷漠的看待这世上所有的人,从而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来到这里睁开眼睛,“这个男人是谁,为什么抱着她哭成这样”“什么我是一个傻子.貌似这个傻子还是王爷,女王爷.””丫头你不傻,为什么要装.“这人这么跟她说又以女人为尊的世界,她会淡漠一切,还是登上权利的顶峰.身边的美男之多,她又会怎么选择.QQ群;136264520(紫凝的小窝),敲门砖书中主角名加潇湘VIP会员号...推荐自己的另一部作品;冷酷王爷的弃情妃《冷宫清妃》明上她是世人眼中最年轻的女总裁,身价上亿,清冷,淡漠,手段非常,高傲冷艳暗里她是黑白两道都畏惧的风轻云淡之一,国家安全局的一员一朝穿越成为一个冷宫的妃子,还是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弃妃,冷宫是吗?弃妃是吗.无所谓....他是一朝王爷,为帮兄长而娶了一个心有所属的女人,洞房花烛后他将她丢在冷院不闻不问“这个女人真是是当初自己娶的那个女人吗?”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推荐新文《寒王冷妻》
  • 朕的淘气提刑官:锦凤成凰

    朕的淘气提刑官:锦凤成凰

    小锦是仁合大学医学院的末等生,无意中她发现了仁合大学竟然有无数时空隧道通往祁朝的各个城市。好奇心强的她偷偷来到祁朝,并答应冒充祁朝首富独孤家三公子独孤锦凰,帮含冤入狱的独孤老爷洗刷冤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