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00000006

第6章

第 6 章

再说许子社,服用了五副寒凉药下去后,他的抽搐减轻了,舌尖的绛红开始退去,人也清醒过来。许家人长吁了口气,开始佩服王孟英用药之神。想着这样子调养下去,最多月余就能痊愈,就非常高兴。

结果,许子社的病又了出意外。

他的岳父带了一帮道士来到许家,要作法驱邪。他说女婿病了这么久,眼看病情好转,就给他助一把力,让他好得更快。

这帮道士一到患者家里,就开始设坛,点香,画符,喷水,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大唱驱鬼咒文,喧哗冲天,惹得左邻右舍都赶来看热闹。道士们敲敲敲,唱唱唱,正折腾得起劲,忽然许子社的妻子冲出来,大哭:“不好了!子社他……他昏了过去!”

祖父母一听,登时急得心肝乱颤,回屋一看,果然不妙,本来已经清醒的许子社又变回神智昏沉,胡言乱语,在床上不停地抽搐。

道士们害怕了,作法没请到神仙,反而把人弄坏了,一个个全都落荒而逃(羽士反为吓退)。那岳父又狼狈又尴尬,愧疚之余主动要求去跑腿,请王孟英来。

王孟英来了以后,看到病人这个样子,不禁皱起眉头。诊脉完毕,他语重心长地对家属说:“病人身体在恢复,正气没有足,邪气在退却,需要静养以涵养正气。”一番话说得岳父羞愧地低下头。

传统理论认为,养病阶段需要远离喧闹。康熙朝大名医叶天士在他的《温热论》里头就说,“此时宜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气。”

在现代,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住院的病人正在养病,亲戚朋友、单位同事轮番拿着鲜花来看望、搅扰他,他比平时还要疲于应付,这对对他恢复非常不利。许子社正是这种情况,虽然已经好转,但阳气仍然很虚弱,一旦被惊吓,就不行了。

王孟英开了紫雪丹。

这里介绍一下,紫雪丹与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并称中医救命三宝,都是救急症的。现在九十年代以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已经炒到几万元了。因为据说以前的安宫牛黄丸原料是天然牛黄和麝香,后来都改为人工的了。对于突然中风偏瘫的病人,陈年安宫牛黄丸有奇效。

许子社吃了后就清醒了。然后王孟英把前面的药方再重加竹沥,用来豁痰,开了八副。竹沥这味药,是竹子烧烤出来的汁液,十分适合这时候的病情。在喝这八服药的过程中,许子社开始解大便,都是黑色的,而且黑色的舌象开始消退。右手的脉象开始清晰起来(大家应该还记得,开始时右手是若有若无的鱼翔脉)。

但仍有一点,就是许子社感觉很渴,总想喝水。王孟英就嘱咐他家人买大量的白梨,让病人尽量吃,吃不下去就榨汁给他喝。

为什么要吃梨呢?因为王孟英是我国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食疗大家,主张药食同源。他认为,梨是“甘凉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已嗽,养阴濡燥”。他称梨汁为“天生甘露饮”,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西瓜汁为“天生白虎汤”。他分别用药方的名字对应水果,突出水果的养生食疗作用。

对热病引起的口渴,阴液打伤等症,王孟英经常让人家吃梨。从许子社的医案可以看出,在王孟英行医早期,就已经开始对食物的疗养作用有所研究。

一个多月后,一个神清气爽的许子社重新站在人们面前。看着彻底康复的许子社,大家都为王孟英捏一把汗。这么重的病,王孟英用这么寒凉的药,都以为他要失手了。结果——居然治好了!真是不佩服都不行!

这件事过后很久,王孟英的母亲有一次跟吴家母聊天提起这茬,忽然就淌眼抹泪,说:“那个时候我都怕死了。怕治死人,人家打上门来,把医馆砸烂——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以后还怎么混?我心里油煎似的,谁都不敢说。偏生士雄是个倔性子,不听劝,一心扑上去了。唉,我更担心以后我不在了,他就更没顾虑,什么都敢往身上揽了!”

无双在门外听到这番话,笑起来。她可从没担心过。因为她知道,王孟英是从这次声名鹊起的。

后来许子社的医案被收录到《回春录》里边。编书的人加了这么一段话:“这个病症,有这么个治法,就是在古籍圣典中也找不到。这个方法,我们记载下来流传后世,但是后世的医生也未必能学会。因为即使学会了王孟英的技术,可是没有他对待患者的这份热诚之心,您上来看到患者病得这么重,恐怕都不敢去治就全身而退了。如果没有这份热诚,这个病是没法治的。所以,这才是为什么人家王孟英成为一代名医的原因啊。”

(孰知如此之证,有如此之治,求之古案,亦未前闻,传诸后贤,亦难追步。盖学识可造,而肠热胆坚,非人力所能及。此孟英所以为不世出之良医也。) ①

钱塘城内有位老先生,姓赵,赵菊斋,是王孟英的同行。王孟英刚回到钱塘行医时,按杏林规矩去拜访了前辈,后来就常常向他请教医学问题。赵菊斋很赏识他,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聪明,难得的是踏实肯干,态度认真,暗地里打过收他为门生的念头。于是两人相处时,赵菊斋总是端着老宗师的架子。

随着交往的深入,赵老很汗颜地发现,王孟英的医术不在他之下,而且,隐隐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收门生这个话题是不敢提起了,两人成为忘年交,不时喝茶谈天,探讨疑难病症,倒也融洽。

一天傍晚,赵菊斋又来王氏医馆喝茶。讨论了几个问题后,他端着茶杯,欲言又止。

“那个,老弟啊,咳……”

“恩?”王孟英笑呵呵地看着他。

老赵装着很随意地问:“听说,前些时候你接了几个疟症病人?”

“是的。说起来好巧,甜水巷子一下子有五、六个人罹患此病。我去看了,皆为湿滞内里,气机不畅……”王孟英说了一大堆医理,又说病人尚未沉疴,他才得以幸运地治好他们。王孟英这么说,实在是太谦虚了。疟疾是一种难治之病,这在后文再介绍。

赵菊斋连连附和,摸着胡子说:“看来贤弟对疟症颇有心得。愚兄几十年来想找人共同揣摩揣摩这个病,非贤弟不可。正好弟子相简哉妻子患了此病,甚是严重,请我明日走一趟。贤弟也一同去看看吧。”

“啊?……哦哦。”王孟英有点反应不过来,下意识就应了。

赵菊斋见他答应了,抚须微笑,告辞后飘然离去。

王孟英懵了,疑惑地摸摸脑袋,“赵兄这是什么意思?竟然请我跟他一同去看病,我没听错吧?”

无双一直在旁,见他如此,扑哧笑道:“别疑惑了。他就是怕治不好徒弟妻子的病,丢了脸面,所以拉你一起去的。”

王孟英这么聪明一人,当然不可能没觉察这个意思。他只是无法置信。赵菊斋一直是个自视甚高的人,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怎么会拉下脸来请他呢?

“不太可能吧……”他还是怀疑。

“有什么不可能。虽然年纪比你大一轮,但肚子里有多少料,他自己最清楚。”

王孟英嘿然道:“瞧你说的,也太刻薄了点。”

“呵呵,好吧。《黄帝内经》有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疟症是个难缠之病,他没底气是很正常的。人嘛,都爱面子。人要脸树要皮,更何况他那么老了。”

“无双连《黄帝内经》也懂得?”王孟英大奇。

熟悉了之后,他越来越觉得无双是个非常聪慧的姑娘,总是很有见地,跟痴呆儿沾不上一点儿边。譬如前日,有个卖茶叶蛋的小伙子挑担经过门口。这小伙子非常瘦,麻杆一般。

小七她们嘴馋,王母就叫人家进来,买了几个,并且还送了块枣糕给他。

小伙子吃枣糕,左一口右一口就干掉了,边吃还边问:“你们这里是医馆,能不能顺便给我看看。我身体自小就不好,经常牙疼胃疼,腰酸背疼,晚上睡不着觉。我想调理好身体,吃胖点。可是,我吃得不少,可就是长不了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王孟英还没说话,无双就倒豆子一般说:“你这个,不用大夫出马,我看你吃东西的样子就知道原因了。你吃食物不咀嚼就吞下去,这是个很要命的坏习惯。牙齿常年得不到锻炼,就会坏掉,会牙疼,此是一弊;然后没有嚼烂的食物到了胃,胃的负担就重了,长年累月,胃会疲劳生病,此所以胃疼;然后胃吸收不好,身体日日吸收不好营养,会连带着整个人都虚弱,气血两虚,所以你特别容易生病,经常头疼脑热,腰身背疼、无法成眠。你给断断,我说的在理不在理?”

小伙子一想,诶?还真是这么回事!

“所以啊,你一定得改掉这个坏习惯,吃东西别急,别偷懒,吃一口咀嚼三十下才吞下去。我包你慢慢就好了。”

王孟英在旁边听到了,那个惊奇呀。他觉得无双说的很有道理,一连串的推理很有逻辑。现在听到她居然连《黄帝内经》都知道,不由得惊奇。

“嘿嘿,那是,名师出高徒。我跟着你学,还能不多少懂点儿?”无双笑眯眯地说。

王孟英哈哈大笑,“你若生为男儿,我当引为知己,共游杏林,拯救天下苍生!”大笑中,他豪爽地拍无双的肩膀。忽觉触手柔腻瘦削,与一般男人浑厚刚硬截然不同。这让他省起来对方是个大闺女。他猛地缩回手,红了脸道:“对不起,一时忘形。”

无双大方地挥挥手,“这有什么呀!”

王孟英摸摸脑门,笑了。

无双表面上是满不在乎了,可是等回到家,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又开始翻来覆去。她看着枕头边的团扇,想着王孟英手心的温度,迟迟睡不着。回想他在阳光下的纵声大笑,细碎阳光落在他的眼角眉梢,有清浅的纹路。

正自想得起劲,笑得嘴合不拢,猛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忽然跳进她脑中——电视上好像说过,王孟英老婆比较早就死了,是在一场霍乱中不幸染病死的。好像是鸦片战争前后。

那自己……

她捂住嘴,有点毛骨悚然。预知自己的死亡决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可能自己死了,又回到陈霜雪身上去了?

她在古代诸多不习惯,最讨厌的就是这里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没有打井的习惯。淘米洗菜、洗衣服洗澡、涮马桶都在河里。有时候上游在洗抹布,下游她在淘米,就很困窘。

可是可是,尽管古代很落后,可是这里有个王孟英啊……

她托腮望着天上的明月,开始唉声叹气。

同类推荐
  • 神女惊情史

    神女惊情史

    风蕖是女娲一族留下的唯一骨血。世人都以为风蕖已随父母归天,其实风蕖被神农氏所救,昏迷十几万年,醒来后忘记了一些往事,一直隐居在药乡。她离家出走后,在凡间爱上一男子许言,却因他人阻隔最后险些丧命,后被神农氏救回。两万年后,再次出门,在天后百花宴上遇到两万多年前认的叔叔——疏凌,并得知疏凌就是天君的弟弟。从此两人展开情感纠葛,她无法忘记许言,却发现怀着疏凌的孩子。后又受魔族女子陷害,风蕖恢复多年前的记忆,疏凌被罚至凡间。并得知许言就是鹿台山山主单昕,当年凡间险些丧命也是因单昕策划。风蕖至此明白疏凌心意,并愿意等他从凡间受罚归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第一鬼妃

    倾城第一鬼妃

    十里红妆,万里红绸,南齐国唯一一位外姓的王爷“宣翼王”与当朝丞相之女于今日成婚。大红的花轿缓缓的行过,却不知轿中的人儿早已被换做他人。明明是一场骗局,她要的只不过是全身而退,却不料终归敌不过腹黑阴险男子的步步为营,一次次的沦陷。秦淮,一个貌可祸国,才可倾国,势可覆国的决绝女子,却有着一颗坚毅腹黑,缜密搞怪的玲珑剔透心。她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在风平浪静的南齐大陆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慕亦骅,南齐国唯一一位外姓的王爷,因身上带有雷电而被称为“死神王爷”,为人阴冷腹黑,暴怒无常,却没有想到一切原来另有隐情。一朝相识,一颗心至此抛出,从此难以回归。片段一:管家神色匆匆的赶来,“王爷,不好了,外面来了好多人,还有一个人和王妃长得一模一样,而且,她还说王妃是…妓女。”正在软榻上下着棋的男子嘴角轻笑:“这件事,王妃应该怎么做?”对面的女子轻笑:“妖言惑众,拖下去,杖毙。”片段二:“王爷,不好了,太子,皇子,宁家的公子都在门口求见王妃。”正闭着眼睛养神的男子猛的睁开眼睛,手中的茶杯在瞬间捏碎:“全部轰走,方圆五里内不要在看到他们的身影。加强西苑的守备,除非本王的允许,不许王妃外出半步。”管家满脸黑线。轰走?那可是太子啊。软禁?那可是王妃啊。看来王府今日又得安宁了。片段三:西岐国。一女子看着一个面色冰冷的男子开口:“如果我真的能做到你说的这些,你怎么办?”男子冰冷的挑眉,“到时随便你怎么做。”“好。”片刻,男子惊讶的看着她,冰冷的眸子竟有些轻微的晃动。“我让你做我的妃子,可好?”“不好。”她回答的坚决,“我成过亲了。”推荐洛的完结文《倾城第一懒妃》她是商界的一朵奇葩,仅仅五年就成为引领商业方向的传奇人物。一朝穿越,化身为上京四大影卫之首,至此笑傲人间,引起波澜无数。纵使她美貌惊人、才华惊人、权力惊人、胆识谋略无人能及。又纵使她刁酸古怪、喜怒无常、不谙世事、一旦认真所向无敌。然,她慵懒无比。无论是冷酷无情残暴的大皇子,还是尊贵无比的穆天皇,更甚至是让心酸让她烦让她无可奈何的“风流夫君”…只要她“懒病”一发作,全都一边凉快去。据传,他是最不受穆天皇宠爱的四皇子,荒淫无度,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政事,是众位心怀不轨的皇子和大臣最为放心的所在…一朝结缘,她才发现另有隐情…片段欣赏:
  • 水月红楼

    水月红楼

    推荐自己的新文梦醉红楼情画颦眉:《颜倾天下之黛玉》推荐月的新文《梦醉红楼水润珠华》朋友的文文《丑妃为佞》********************************************林黛玉,她那出水芙蓉的绝美容颜,超凡脱俗的气质,不同凡响的文采,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深深打动每一个读红楼的人。可是风华绝代的林妹妹的结局却让许多人悲痛遗憾,扼腕不止。。。如此佳人,却像飞花落絮般飘逝,质本洁来还洁去,固然让世人钦佩;可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林黛玉觅得良人,寻得归宿,岂不是更好!偶然机遇,现代女孩洛玉竟回到梦境中的大观园,撞进黛玉轮回的时空之中,使生命运转的规律发生变化,林黛玉的命运发生变化,大观园中众姑娘的命运也随之变化,牢笼中的女孩子们重获自由的空气,从此生命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姿。林黛玉会有怎样一个不同的结局呢?她可以找寻到自己的幸福吗?众女孩的命运又将会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月月在女儿国的小屋,欢迎大家进入哦。。。http://m.pgsk.com/1561693各位亲,月月建了一个Q群,喜欢红楼的朋友,大叫都可以进来了,月月恭候大家的光临,群号是79991570,敲门砖,水月红楼就行了!在这里大家可以聊红楼,可以谈养生的知识,都行了,月月学营养,有什么生活上有养生有关的事情,都可以问月月!推荐偶滴一位朋友开的淘宝店,主营各种养生保健花草茶,爱美的MM可以去看看哦,怡心养生阁:http://m.pgsk.com/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
  • 本宫回来了

    本宫回来了

    结果一不小心把渣皇帝玩死了。再次睁开眼,叶卿上辈子过的挺爽的,她成了叶倾,一大群渣男正在快速接近中,作为皇后,你们这群蛇精病,和渣皇帝斗智斗勇几十年,都给本宫滚!本宫分分钟弄死泥萌!
热门推荐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生意人必知的1000个商业经验

    生意人必知的1000个商业经验

    对中小企业老板如何提升个人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与介绍,是广大生意人成就老板梦的实战指南。是一个内容丰富全面、结构系统,本书浓缩了1000个经商者必知的经验,有很强的思想性、逻辑性、知识性的老板实用经验参考大全。,是处在困惑之中的老板的醒脑枕边书,是所有老板的商业圣经!本书内容是针对“我想把事业做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类人编写的。全书共分为九大篇目。即创业起步篇、决策经营篇、内部管理篇、财务税收篇、人脉资源篇、领导艺术篇、老板修炼篇、谈判签约篇、法律常识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弃妃弑君

    弃妃弑君

    女主身怀奇技,持有二十五件亘古神器之一的神琴,十分强悍冷漠,为保护百万族人,完成使命,不择手段,极端腹黑心狠手辣。不求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只愿能与心爱的男子们把酒言欢,笑看风云。
  • 替身媳妇

    替身媳妇

    她穿越时空,代替云音生活在远古的年代,十七岁生辰,却又代替自己的姐姐出嫁王府。是否,她这一生的命运,便是替代................片段:鲜红如血的喜字,摇曳烛火,窗影斑驳,绣着鸳鸯喜字的红盖头被猛的掀开.......“本王就知道一定会是你.......”,一身大红喜服,俊美风流的当朝五王爷站在她的面前,伸手捏着她的下巴,薄唇带着邪魅的冷笑:“告诉本王,你姐姐那个贱人在哪里?”她抬首望着眼前这个俊美绝伦的男子,粉唇紧抿,满眼清澈空灵。于是新婚夜,她被剥去王妃头衔,扔进后院,与他的十六位侍妾同住,成为了他的第十七位侍妾,让云氏蒙上了羞辱。.......泱泱乱世,烽火四起,诸侯争天下,皇位玄虚,他与她,也成了彼此的眼中盯,肉中刺。挟天子,令诸侯,是为了得到那把紫玉九龙椅,还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爱只一字,他不信,而她更不信。.......花前月下,富贵荣华。爱恨成痴,梦如昙花。最是无暇,风流不假。酒醉千古,一曲作罢。君临天下,君临天下.......——雪魔写,误盗
  •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煤矿世家的女儿,注定背负着家族使命。许微澜就是其中之一,迫于无奈,她不得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妹妹。可没想到原本平常的寻亲之举,竟能牵扯出各个幕后势力。不知在青梅竹马的帮助下,她可否化险为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玄妃:霸道小相公

    逆天玄妃:霸道小相公

    连绵不断的山峰高耸入云,林间时不时传出几声不知名动物的叫声。那浓郁的树林,枝干与树叶层层叠叠,金色的阳光透过那仅有的一点点缝隙散落在林间的小道上,在绿草地的折射下一闪一闪的,仿佛一个个金色的小精灵在嫩绿的草尖上飞舞。一阵悠扬的乐曲声自树林的入口处传来,如出谷黄莺的歌声般清脆悦耳,又如凤凰和鸣般婉转柔美。乐声由远及近,原来那空灵的曲调是由一个墨色的如鹅蛋般大小的乐器中传出来的……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百丑图

    百丑图

    麦子一直站在窗前,百丑图也快完成了,可是这些天她却心神不定,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试图摆脱这种不安,女画家麦子一直在阳湖画她的百丑图,可是无论怎么做都不行,就差一个人的就完稿了,这已经是秋天了,可是这个人的图像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怎么画,那个画面在脑子一闪就跑掉了,秋天的落叶落得像蝴蝶一样飞舞,她总是想抓住,可是却无法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