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睡眠,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养气血的最好方法,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必须在子时前入睡。因为子时是身体产生气血的最佳时机。因为上了年纪,太后到了子时,也无法安睡,义妁极其耐心地劝说太后,即使睡不着也要睡,只要合着眼就比睁着眼好。太后只得依从,慢慢竟然能睡着了。现在还不到子时,太后就下意识到,该就寝了。如果因为出席一些宴会而耽误了睡眠,她就有一种自责的感觉。
其次就是针灸和按摩了。在脾经上扎针,在太冲穴上扎针,按摩太后的两只脚底板,引气血下行,渐渐的,太后的脚底开始活泛起来,气力渐增,下地一走,不用搀扶,只要一根紫檀木寿杖就可以走动了。这让太后感到欣喜。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气血恢复能力也就越快了。
因为太后的身子虚弱,敲身的方法就改为揉身。在太后的两条腿的外侧,按揉她的胆经,一方面引气血下行,另外一方面加快新鲜气血产生的能力。
在膳食上,义妁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太后最喜食肥甘厚味,这也正是太后患消渴的最大原因。要使太后忌口绝非易事。太后的理由是,如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义妁苦口婆心,又别出心裁,为太后精心烹制了两道药膳,太后才勉强答应。山药薏米芡实粥必须要喝的,这是最补气血的药膳。又给太后准备了苦瓜酿瘦肉和花生红枣炖猪蹄。
义妁对太后的医治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阻力来自太医院的干扰,由于义妁没有给太后下任何的处方,太医们联名上书武帝,说生病不吃药闻所未闻。太后病重,更应该吃药。联名奏章的后面还附了太医们集腋成裘想出来的药方,无非就是人参、杜仲等任何一个大夫都知道的消渴通用的方子。
武帝在太医们的聒噪下三番五次地驾临长乐宫,质问义妁到底在做什么,太后的病什么时候才能痊愈。义妁只好一边又一边地解释,好在有太后帮衬,才渡过一次又一次武帝欲让她停止治疗太后的危机。太后的理由是:“哀家吃不下那些药,哀家不吃药腿不是也好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疗养,太后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武帝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太后的消渴症复发了!
那是重阳节前夕,转眼已经过了一年,太后高兴喝了点菊花酒,不料就寝前,突发胸痹,太后只觉胸部疼痛难忍,晕厥过去。
武帝心急如焚,怒气冲冲感到长乐宫,太医和女医都跪满了一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武帝指着义妁的鼻子,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