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400000004

第4章 文学的起源

如果我们用书本搭建一座同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一样高的大厦,并且这座大厦象征着自人类进化成有思想、会说话的动物以来的岁月。在大厦顶上,那本只有一两英寸厚的书,代表着自印刷机问世以来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印制的书;在它下面的三四本书则代表所有的以羊皮纸和皮革纸为材料的手写本书;再下面的五六本书是石器时代刻在石头、砖块和木板上的书;这些书的下面又有大概一英尺厚的书籍,代表着今天的人们无法看懂的符号、标记和图画;至此,这之下的部分直到地面全都是一片空白,也许那个时代从来没有过文字记载,又或者那个时代的文字离我们太久远,已经消失了很久,无法找回了。

这样看来,我们假设的这座大厦,它的绝大部分居然都不是由书组成的。即使其中出现过某种文学,我们也无从得知,只能推测出它或许存在过。在这个漫长的“空白”时代,人们交流思想只能靠口头表达了。说先于写,这种推测是合理的。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假设,文学之前还存在着一种“文学”。

文学的部分材料与思维有关,在思想被文字描述出来之前或许它们已经存在了。我们可以想象——没有想象,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我们爱读的文学作品了;我们也就看不到生活在洞穴里的远古祖先在火堆边讲述他们狩猎时遇到奇怪的野兽的故事,还有他们与邻近部落战争的故事,以及关于大自然的神话了。“神话”,我们给予这样的定义:是关于森林和溪流的神仙们的故事。不必怀疑,他们热爱歌唱,并用歌谣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的孩子,由此建立起部族的风俗、传统、法律和宗教。

我们所有的推测都是有证据的,虽然,这些证据看起来似乎不怎么确凿,但它和根植在我们心中的信仰一样坚不可摧。首先,我们看到的那些最早的先民故事和远古神话并不显得“幼稚”,相反却表现得非常成熟,并且体现了机智灵活的思维。而这些神话和故事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创造出来,它们是经过了好几代人的加工、积累才完成的。第二,在今天,世界偏僻的角落里,还存在着一些原始部落,他们仍然像我们的远古祖先那样生活,我们称他们为“原始人”,意思是住在原始森林里与世隔绝的人。我们称自己为“文明人”,意思是我们生活在城镇里。我们自认为自己比那些原始人先进、高级,在他们面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是,如果当充满智慧的学者来到这些原始人身边的时候,他们便会发现,那些经过不知几万年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惯例是多么富有智慧。虽然,这些原始人只能写一点简单幼稚的文字,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但是他们谈吐之间表现出来的思想要比他们笔下所写的丰富得多。因此我们猜测,远古祖先也是类似的“原始人”,和他们一样,在文字还未发展之前,他们也是把文学的思想酝酿于心中,成章于口头的。

虽然今天的原始部落与我们远古祖先所讲的神话故事并不幼稚,反而更复杂,更“成人化”,然而,从某些方面来说,年轻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确是有点像个孩子。我们都是在口头文学的哺育下成长的。在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的母亲总是给我们吟唱歌谣、摇篮曲;在我们还没有看懂书本上的文字之前,我们的母亲总是给我们讲述一些神话传说和良好的行为典范。今天我们当中许多人的有限的音乐知识,与他在幼年时候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差不了多少。当我们听交响乐或者欣赏歌剧的时候,我们也能跟着哼唱几句,但却不能像音乐家一样看懂复杂的乐谱。

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所以人类可以超越其他的动物,而被称为“万物之灵”。人类还没学会在树上或者洞穴里刻画之前,就已经开始互相传授用语音表达思想的技能,并把这种技能传给了他们的孩子们。在没有文字之前,知识的积累非常缓慢,人们学习知识也是代代重复。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大家只要回忆一下自己在学会读书写字之后,思维和语言能力发生了飞跃性进展。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我们是无法看懂12世纪的英文的;即使那个时代的某个人复活了,我们也听不懂他说的话。尽管他的血管里流着和我们同样的血,但在我们看来,他依然是个来自遥远国度的人。

然而,不管人们的口语如何变化,甚至消亡,我们生活的基本信念却依然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从父亲传到儿子,从母亲传给婴儿。人们总会去保存那些美好的东西。在堪都基和坦尼斯地区,传诵着一篇长诗,据说是他们的祖先从英格兰带去的古代歌谣的延续。近代研究者曾将这些口头长诗的片段记了下来,并把它们与印本和抄本的古代歌谣进行了比照,虽然其中的很多诗句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但幸运的是,它们毕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旅途的漫长,而从他们后代的口头消失。我们这个时代的研究经验和方法,不但可以推测出过去可能发生的一些事,还可以推算出在那蒙昧无知的世纪里,类似文学的某种事物也可能曾经繁荣过。

在我们眼里,不会读书写字似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缺陷。然而,在几百年前,在欧洲黑暗的时代,受过教育的人却非常稀少,即使是在政治、军事、商业上最有影响力的人,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这并不说明那些人无知愚昧。他们通过“听”和“说”来吸收和影响同时代人的思想。

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读写能力看得太重。但是,为了表示说话的重要性,我们不妨以那些天生聋哑或幼年失聪的小孩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们从小就听不见人们的话语,长大之后,他们的知识水平大多没有那些受过正常教育的人的高。在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前,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那些无意识的启蒙教育,往往是这些聋哑儿童所缺少的。当然,也有那些为他们设立的专门学校,在这里,这些有缺陷的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读写,而且还可以学说话——这是近代教育最壮丽、最高尚的成果之一。我在这本书中引进这样一个故事并不是写有关教育的论文,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说明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在学会写字之后,人们还是继续不断地说话,只有这样,“听”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才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不过,要想在受教育的人们中间,对思想的不同表达形式做个高低之分是不可能的。至于思想是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又为什么出现,怎样从一个人的头脑里跑出来,跑到另一个人的头脑里去,怎样跑的,这些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的那一天。

从广义的“文学”来说,我们每天都在写它、说它,尽管我们也许没有过多的技巧。关于这一点,法国的大剧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喜剧《中产阶级的绅士》中,曾给过一个有趣的嘲讽。正直、善良的中产阶级绅士嘉坦先生,一直努力使自己和家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当他从请来的老师那里明白散文和诗的区别时,嘉坦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说过的话原来都是散文,顿时又惊又喜。

初次听说我们有生以来所说的话都是诗歌或者散文时,相信任何人都会大吃一惊。假如我们把上述观点中的“我们”不当成具体的个人,而是看成人类整体的话,那这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在写出文学意味上的散文之前,人类一直在从事创作、朗诵、记忆并书写诗歌的活动。诗歌是感性的语言,而散文是理性的语言。在人类进行理性思索之前,肯定是先有强烈的感觉。最早的作家或者记录员应该是牧师,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记住某些道理或英雄的精神,他们往往把英雄的事迹或者宗教中的信仰谱成歌曲,或者以传奇故事的形式传授给人们。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觉得有韵律的诗比散文更容易记住。诗能凝固在心中,而散文似乎是从这只耳朵进去,马上又从另一只耳朵出来。在此,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的幼年时代和文学幼年时代的关系,大多数孩子对音韵的感觉以及他们的遣词造句,都是贴近诗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和每个人的心中,诗歌是文学的最初形式。在最有灵性的诗人心中,他都保存着类似孩子般梦幻的东西,尽管他思考的事情很多是孩子所不能理解的,但他的心确是最贴近生命原初意义的赤子之心。这也说明,为什么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诗歌和现代的一些伟大诗人的作品有着相同的魅力。过去的诗人在吟诵自己的诗篇时,与其说是为了给别人看,还不如说是为了给别人听。而对于近代的诗,如果想要充分欣赏它,也必须聆听才行,如莎士比亚写的戏剧,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放在案头上研究,而是放在剧院里演出,供人们欣赏的。听先于读,说先于写,而写下的语言也不过是语言的延伸。“太初有道”,圣约翰的《福音书》开头的这句话,适用于一切的创造。把它用在思想者、话语者和作者的身上,应该再适合不过了。

同类推荐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不免汗颜。,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从事文学批评写作,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每想到此。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哥伦比亚现代文学精品,巴西现代文学精品,墨西哥现代文学精品,拿大现代文学精品,美国现代文学精品等美洲地区国家现代文化大作。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皇子我不爱

    皇子我不爱

    好吧,穿越是潮流,我认了,穿在一个刁蛮任性的大小姐身上受人白眼我也认了,穿在一个刁蛮任性受人白眼连未婚夫也不待见的人身上我还是认了。可是,我明明已经要求皇上退婚了,为什么三皇子还要求皇上赐婚啊,还有四皇子,我替你挡那一剑,心中早已后悔了八百遍,你就不要用那种非卿不娶的眼神来看着我了行不行?
  • 替嫁觅良缘

    替嫁觅良缘

    九宫秋秋只因为到了及竿之龄还未见葵水便被下人传为“石女”,又因从小偷练蛤蟆功还未到第十重所致脸形身形皆浮肿,貌似站着走蛤蟆,故有“蛤蟆夜叉”之名。家中的四个姐姐四个妹妹,早就嫁的嫁,订亲的订亲,只有她无人问津。本想着如此刚好,家中无兄弟,不用嫁人了守在家中孝顺父母,却未料到早就在腹中时,父母为她定下了亲事。若是平常百姓家也就好办,上门杀它几回保证亲事就黄了,可对方却是京城里有赛“潘玉”美名的凤王爷。老天,这下,是个难解决的大麻烦……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在潇湘看了许多红楼的书,不忍她为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泪尽而死。妨不住也动笔写起了妹妹,当然也是要她幸福,当然这要靠她自己去争取,要她坚强一点,自主一点。初次写书,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提建议!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但是有时候我们情愿为了一些东西,失去全世界,甚至是生命,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的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处世警示

    处世警示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