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很讽刺的,在这一群人为了太子的宝座而殚精竭虑,忙得团团转的时候,作为主角的李瑁尽管身处其中,却一直保持着置身事外的状态,仿佛这是别人的事儿似的,一点也不着急。
这世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人心眼多得可以绕上地球转上好几圈,也有的人心思单纯得一眼就能看透,李瑁显然就是后者。照理说,他生在这充满尔虞我诈、奸谋诡计的后宫,就算不是八面玲珑、心思活泛,最起码也应该有着一点防人之心吧,可他却偏偏单纯得让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不由得感叹是个异数。
仔细想想,会有这样的性格,或许与李瑁的成长经历有关。
由于各方面都很出众,武惠妃很早就从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受到李隆基的宠爱。这年头虽然有避孕措施,可谁不想为皇帝多生几个孩子,好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李瑁之前,武惠妃就已经为李隆基生下了二子一女,只可惜都夭折在襁褓之中。连番的打击令武惠妃的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久久未能恢复,即便是生下了李瑁,她都还每天提心吊胆,担心这个儿子又再度夭折。看到爱妃每天惶惶不安,李隆基也就跟着情绪低落,整日里愁眉不展。
这个时侯,李隆基的大哥宁王宪得知此事,便自告奋勇的请求将李瑁抱回家中,由刚产子不久的宁王妃代为喂养。
与皇室间经常发生手足相残的事件不同,李隆基非常重视兄弟之情,这得益于武则天在世时,父亲李旦由皇帝被降为皇嗣幽闭在宫中那段日子,众兄弟终日生活在一起,形影相随,结下了亲密无间的手足深情。
在众兄弟之中,他与大哥宁王宪的关系最亲密,他也特别的信任和倚重这个大哥,不仅仅是因为他这皇帝之位还是宁王让贤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宁王是个行事特别恭谦慎重的人,从不干预或者议论朝政,自己既不担任任何职务,也不与朝中的大臣结交,自觉的支持和维护皇权的威严。因此,将爱子托付于大哥,李隆基是相当放心的。而由于宁王不问政事,整日里沉醉于琴棋书画、音律声乐方面的研究,在这种无忧无虑、宽松又温暖气氛中长大的李瑁,自然也就与其他皇子不同,养成了温文尔雅、谦逊仁厚的性格,少了那份嚣张又咄咄逼人的皇族气势。
连我这个与李瑁认识不过一年多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个擅于政治的人,更何况身为他母亲的武惠妃,又怎会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说白了,争立太子就是一场政治斗争,政治斗争的过程惨烈,结局也多半都惨不忍睹,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更甚至于是两败俱伤,像李瑁这种温厚纯良的人根本就适应不了。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身不由己的武惠妃也不得不走这一步棋。
不过往好的地方想,如果事情成功,那对于李瑁来说,未来的人生将会是辉煌灿烂的。退一万步说,哪怕是失败了,以她今时今日之地位,最多也就是维持现状,也不会有更坏的结果。如此一番盘算,武惠妃最终还是决定不理会李瑁的内心真实愿望,一切照旧按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