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德初年(公元963年),宋兵在灭湖南时,曾攻克被南汉占去的原楚国地郴州(今湖南彬州市),并捉获十余位刘鋹身边的官员。赵匡胤从一名叫余延业的官员口中得知了刘鋹的淫奢恶残。赵匡胤惊骇不已,决定要解救受苦受难的南汉百姓。但是南汉毕竟万里迢迢,战事便一拖再拖。先前越匡胤也曾令李煜写劝降信于刘鋹,但刘鋹根本就不买帐,还于公元970秋举兵侵犯宋国边境。
赵匡胤这次再次诏令李煜劝降刘鋹。李煜只好书信一封于刘鋹,刘鋹不从,抛还回信。李煜再派给事中龚慎仪送信于刘鋹,刘鋹大怒,将龚慎仪囚禁,并给李煜写了一封出言不逊的回信。
李煜心怒,只好将刘鋹的回信呈送给赵匡胤。赵匡胤便在970年九月初,任命潘美为贵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尹崇珂为副手,王断勋为行营马步
军都监,率领十万兵从湖南南下,讨伐南汉。
此时,李煜却有些忧心。
他说:“薇儿,我怎么有些心慌。”
或许南汉即将灭亡,他也有了“唇亡齿寒”的感觉了吧。
接下来,我该怎么做,我一时也理不出个头绪来。看过的史书,我未必就能一一的记住。宋军进攻南汉的铁蹄声就在耳边回响,仿佛一不小心就踏进南唐的疆域来了,令人身心难安。
日子仍在波澜不惊之中渡过,但我却知道平静之下已涌暗波。
这时,我却忽然想到一个人——樊若水。
他字叔清,其先京兆长安人。其父樊潜,在李景时,担任过汉阳(今湖北汉阳)、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东北广阳镇)二处县令,故家在池州(今安徽贵州市)。
宋太祖平南唐,他应是最大的奸细。
樊若水考取进士不中,便上奏书陈述政事,当时李煜并没有回信。樊若水自认受到冷落,便恼羞成怒计划归降北宋。他储心积虑,剪光头,装和尚,在采石山上筑庐居住。采石山又名牛渚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岸边,历来为江防要地。平日里,他结草为衣,粗茶淡饭,李煜及国人施舍给他,樊若水一概不受。人称他为“北僧”。
最初,他假装在江边钓鱼,月夜时就用小般载上丝绳,一头系在南岸,然后奋力划浆到北岸,来测量长江的宽度。他在那里住了好几个月,诸如这样来往几十次,最后测得了长江宽度的尺寸。(出自南唐二主新传)
也有传说他在江边凿石为窟,并在矶上建了一座石塔,以便日后宋师攻南唐时用来系浮桥。
正是今年,此人便会向赵匡胤献计。此时想起他,却不知道算不算晚。
于是我对李煜说:“皇上,有一个人应除之,不然必留后患。”
说这句话时,我是下了多少个决心。也许就因为我的这句话,一条人命便休矣。但是若不除之,他告密成功,历史将会重演。
“谁?”李煜问道。
“樊若水。”
李煜虽未重用过他,但他也知道此人。只是并未引起他的重视,他听罢笑了一下说:“薇儿怎知道他?他不过是一游僧,不得志而落魄潦倒,有何后患可说。”
李煜自是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我便说:“皇上有所不知。落魄只是他的表面虚假之象,他真实的意图是准备给宋太祖献策。别以为他日日孤坐江边只为垂钓,他又不是姜子牙,何用学他之举。实则他是趁着月色,划船渡江,系以丝绳于南岸,来回测量两岸的距离。”
李煜听得有些不可思议,他惊讶的看着我说:“薇儿,这些从何听来?”
哎,如何对他说得清呢?他是旧时舞台上的主,而我是日后看戏的众,故事经过结局早已知道。只是身在戏中的历史之人,并不知道剧本是如何的被编排了。
“皇上,请相信我所说的吧。如不除之,后患无穷。”我急声说,“我不是那无故要取人性命之人。”
“我当然相信薇儿所说的话。只是……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李煜仍在犹豫。在众人的眼中,樊若水就是那疯颠的浮僧,何足为患呢。
李煜有所犹豫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