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08

第8章 王安石的时代(下) (1)

王安石所处的时代,虽然是内忧外患,贫弱交困,弊端丛生,危机四伏,但是,作为若干世纪才出现一个的人才,又遇到一个想有很大作为的皇帝,他要拨乱反正,改革政治,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几乎是易如反掌。然而看他的成就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原因何在呢?显然是受到了朋党的拖累。宋朝的朋党之祸患,虽说兴盛于王安石之后,实际上却又滥觞于王安石之前,这一点是必须追述的。政党作为一种事物,产生在政治进化之后。国家产生了政党,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虽然如此,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政党只能生存于立宪政体之下,是与专制政体不相容的。其二,作为政党,应该坦然接受结党这个事实,尤其不应该讳言结党的名声。其三,争辩讨论的问题,应当集中在政治问题,宫廷问题、个人私德问题、学术异同问题等,都不应该掺杂在里面。

但是像宋朝的所谓党,和上面所说的政党没有任何相同之处,所以,我不能称它为政党,而只能用它的旧名,称之为朋党而已。中国在此之前的党祸,像汉朝的党锢,唐朝的牛李之争;在此之后的党祸,像明朝的东林党和复社,都可以说是小人陷害君子。只有宋朝不是这样,其性质复杂而且非常混乱,无论聪明还是愚蠢,无论贤明还是不肖,都自投罗网,掉在那锅鼎沸的热汤中。用一句话来概括,无非是士大夫们意气相争而已。推算宋朝朋党之所以特别兴盛的原因,一是由于尊崇文人而轻贱武将,二是由于中央权力过度集中造成的。宋太祖的政策,是要千方百计抑制他的臣属,使他们不能凭借武功来自我炫耀,而有才华,有本事的人,势必都要走从政做官这条路。他把兵权、财权,完全集中于中央,管理民众的部门,统辖一方的官署,其官吏的升迁罢免,也由中央来决定,实际上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的手中。

那些年老旧臣在他的优养之地,并不像汉代的郡国守相那样,可以按照他的意志行使种种权力,而且,对他们也要严格考核,来决定对他们的罢免和升迁,使其明白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优秀的人才,想要建立功名的人,都集中到京师来了。而宋朝的京师,又和当今世界上那些立宪国家有国会不大相同,可以让很多读书人在那里展示他们的才华,在这里可以参与讨论国家政治的人,不过两三个执政者而已。其次还有少量的翰林学士和御史纠察官员,作为执政者的后备晋升之人。这样一个大国,人才如此众多,却只有很少一些这样的位置,可以让读书人借此而建功立业,他们相互争夺,也是很自然的。所以,宋朝这一代历史,说它是争权夺利的历史,也是可以的。品性不好的人争这个职位是为了谋私利,贤明的人争这个位置是为了实现他的志向,争来争去,争得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意气也就从这里产生了,他们结成朋党,彼此之间相互诋毁,这样一来,党祸可就与宋朝相始终了。

宋朝的朋党之祸,虽然在宋哲宗的元祐、绍圣年间(公元1086—1098年)闹得非常厉害,但它的兴起却在宋仁宗和宋英宗这两朝。宋仁宗时,范仲淹与吕夷简发生矛盾,这是朋党之祸的初始阶段。后来到了宋英宗在位时,发生了著名的“濮议”之争,就使得朋党之祸更加铺张扩大了。最初,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疏批评时弊,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罢了权知开封府职事的官。士大夫之间,有人同情范仲淹,有人支持吕夷简,互相指责为朋党。后来,吕夷简的宰相兼枢密使职务被罢免,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石介作了一首诗,称赞革新派,批评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当时,与石介同朝为官的孙复读了这首诗提醒他说:“你的灾祸从此开始了。”宰相一职,范仲淹只做了几个月,史书记载,他严格限制各级官员享受恩荫的子弟及亲戚的人数,对在职官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按优劣分别升降。他不分昼夜,为国家操劳,希望能使天下得到太平。但是,他的改革大刀阔斧,急于求成,涉及的范围又很广,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行。

当时,范仲淹亲自到各地考察官员们的工作,遇到不称职的官员,坚决罢免,闹得很多人怨声载道。他还觉得自己不讲情面,考核官员的制度非常严密,不给侥幸者一点机会。正因为如此,主持“新政”的范仲淹等人遭到各种无端的诽谤,攻击他们结为“朋党”的论调也渐渐影响到了皇帝。反对党乘此机会,大肆攻击,不惜造谣中伤,使得范仲淹与杜衍、韩琦、富弼同时被罢免。王拱臣公开说:“我把他们一网打尽了。”这种气焰和石介的诗,好像出自一人之口。后代研究历史的人,没有不抬高范仲淹,贬低吕夷简的。

当然,范仲淹胸怀广大,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绝不是吕夷简这种人能够相比的。然而,吕夷简也不过是个平庸之辈,贪恋权势,想做高官的人,如果把他说成是大奸大恶,那么,宋朝百余年来的宰相,像吕夷简这样的人比比皆是,难道都把他们说成是大奸大恶吗?何况当时与吕夷简一起攻击范仲淹的人,也有许多被后世看做君子的人,这又如何解释呢?事实上,宋朝的朋党,无所谓君子还是小人,纯粹是读书人之间的意气之争,最后发展到相互倾轧。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已然如此,这种风气一形成,到了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自然就有了“濮议”这一大公案。

“濮议”是怎样一件事呢?宋仁宗死后(公元1063年),没有留下后代,便过继了堂兄的儿子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宋英宗。仁宗的堂兄赵允让曾封为濮安懿王,濮即濮阳,在今河南省。英宗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下诏讨论如何举办崇奉其生父濮王的典礼。朝廷之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相哄吵,气势汹汹,如临大敌,朋党之祸,到此时就变得极其严酷了。御史谏议大臣等请求杀了韩琦、欧阳修以谢先帝(宋仁宗),甚至因为这样一件有关皇家名分的事,诋毁对手的私人品德,有人就诬蔑欧阳修乱伦不耻之举。

但当时因为“濮议”受到攻击的人,像韩琦与欧阳修,后世都被称为君子的。而因“濮议”攻击别人的人,像吕诲、范纯仁等人,后世也是称为君子的。宋朝朋党的真相,在这里完全显露出来了。这件事虽然好像与王安石新法的争吵无关,然而,作为一种现象,还是有相似之处。而且,在这里首先攻击濮议的人,也就是后来首先攻击新法的人。所以,我不怕别人讥笑我离题太远,把欧阳修关于“濮议”的原文全部作为附件放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当时所谓士大夫中,其风气就是这样的。也就可以了解后来王安石的地位,就像当时的韩琦和欧阳修,而新法这件公案,也就是另一个“濮议”事件而已。

(附)欧阳修《濮议》:

宋英宗皇帝即位之初,普天同庆,群臣都加官晋爵,不管生者死者,都得到了皇帝的恩泽,宗室中原来的那些王,也都给予了新的封赏。只有濮安懿王,因为是皇上的生父,中书省认为,不能和其他那些王一样,于是上奏请求让有关部门商议一下举行典礼的事,皇上下旨说,要等到服丧期满之后再说,这个提议就被搁置起来了。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四月,皇上服丧期满,就把那个奏章下发给两制,即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详细研究。翰林学士王珪等主张给濮安懿王特别尊贵的高官大爵也就行了,但中书认为,要给他官职并改封大的王号,应当下旨进行册封,而册封的诏令是有特定规格的。诏令应当这样写:“某亲具官某,可赠某官,追封某国王”,封册上则应当这样写:“皇帝若曰咨尔某亲某官,某今册命尔为某官某王”。但是,濮王与皇上是父子关系,不知道制册上怎么称呼他,还有就是写不写他的名字?于是又把这个奏章发下去,要求再议。王珪等人提出来可称“皇伯”,但不写名字。中书根据《仪礼·丧服记》中所记载的:“做儿子的要为他的父母服丧。”又根据唐《开元》和宋《开宝礼》的要求,其中都说:“做儿子的要为生父‘齐衰’一年,要为后父‘斩衰’三年。

”这里的后父、生父都称父母,在古今的典礼中,都没有将生父改称“皇伯”的记载。又查证前代以藩侯继承皇位的君主,不幸都处在衰败的乱世,不能效法他们,只有汉宣帝和汉光武帝,是有盛德的君主,都称他们的父亲为“皇考”,也没有称“皇伯”的。“皇伯”这个称呼不仅典礼上没有用过,在历史上也没有依据,所以,不能这样做。于是将古今的典礼以及汉宣帝、光武帝的材料,并附上“皇伯”的提议,送给三省的官员和御史台的官员一起详细讨论。讨论还没有开始,皇太后就亲自写了信来责备中书不应该称“皇考”。中书写了材料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皇上见到皇太后的手书后大惊,马上手写诏书要求停止讨论这件事,追封的事也就停了下来。过了几天,礼官范镇等人坚决要求讨论有关皇伯的问题。他们的奏章留在皇上那里没有再发下来,不久,御史台的官员们也都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皇上既然因为皇太后的缘故,决意停止讨论这件事,所以,凡是上疏谈论这件事的都被皇上留下。皇上聪明果断,很通情达理,对待大臣都很谦虚恭敬,但是绝不姑息。御史台的官员所说有关濮王的事既然都不再下发,他们提出的其他建议,不可行的也大多被搁置起来,没有施行。御史台的官员因此开始有意见并发出怨言,并指责中书不去施行。中书也曾经上奏说,现在御史台的官员气愤朝廷不用他们的谏言,说我们阻塞了言路,使得皇上成了拒谏的皇上,请求能简单施行一两件事。皇上说:“朝廷应当以公平的心对待天下的事,如果他们说的可行,就应该立即施行,何止‘略行一二’呢?如果他们说的不可行,难道应当为了应付人情,将不能做的事勉强去做,那样不是对事情有害吗?”中书觉得皇上所说句句在理,不敢再有别的请求。皇上仍然问道:“他们说的有没有可行但是没有施行的呢?”韩琦以下的官员相互看了看说:“确实没有。”皇上说:“既然如此,就这样吧。”

这时有几名杂端御史(御史中的一种,知杂事),都是新提拔的,锐意进取,希望尽快取得成就,见到什么事都发表意见,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所以,他们提出来的建议都比较荒谬,不能施行。这时,京城正下大雨,官、私房屋倒塌了很多,军营倒塌得尤其厉害。皇上想到军人都在露天居住,心中非常焦虑。两府的大臣也都非常担忧害怕,不分昼夜地操劳,费尽心思,进行安排处置,已经有了一些效果。这时的范纯仁刚当上御史,初次上殿,大家都想听听他说什么。他上的第一个折子就是催修营房,责怪中书省为什么还没有完成,请求每一营派遣监官一名,由中书省审核议定。

京城里倒塌的军营有五百二十座,如果按照范纯仁的请求,就应该派遣监官五百二十人,每个监官还要有四个随从,这时正是国家的非常时期,事情多,人手少,却要派出两千士兵和五百监官,而瓦木等建筑材料还没有着落,仍然不能将营房修起来。他的轻率、张狂、空疏、乖谬就是这样。所以,中书省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笑了。而御史们也觉得这事不妥当。过了几天,吕大防又上疏,请求两营派一名监官。他所提的事都是一些非常琐碎,不符合实际,无法施行的事。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提出的建议不可行,反而报怨朝廷阻止不去施行。所以吕大防又说,今后他们提出什么要求没有施行的,中书省要说出原因为什么不办,并且报告给御史台。他们竟然蛮横无礼到这种程度。他们怨愤的言辞在士大夫之间流传,一些亲朋故友就和他们开玩笑,激他们的火:“近来御史提谏议,中书省都批为‘进呈’,就算完事了,外人都说,御史台应该改称进呈院了。”这样的话很多,朝中官员传来传去以此来开玩笑。

御史官员更加不满,甚至愤怒,于是想着最好弹劾一些人,他们认为,如果因为弹劾人而获罪,还可以留下敢说话的美名。这时皇上的品德,恭敬节俭,行为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两府大臣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弹劾的,只有濮议这件事还没有定论,就说这可是个好题目啊,这样的好机会是不能错过的,于是都来尽力说这件事。但这时皇上的手诏已经不许再谈这件事了,“皇伯”“皇考”的说法也还不知采取哪一种,其他追封的事情,又还没有讨论,朝廷对于濮议,并没有做错什么,所以,御史们也只有请求早一点施行“皇伯”的建议而已。

同类推荐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且是大胜仗,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打了胜仗,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理应举杯庆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热门推荐
  • 九世鬼缘

    九世鬼缘

    孙昭:原是天界第一武神龙奇第十世的转世之人。当年龙奇因犯错被天帝责罚,不得再位入仙班。前九世的结局皆为妖魔在其二十岁时所害,第十世是否可以力挽狂澜呢?吴朋:孙昭的好朋友,与孙昭共同打击妖魔。其实吴朋也并非普通人,他的前世也不是池中之物。周毅:茅山法术传人,收了吴朋当徒弟,是第一个救助孙昭的人。也是第一个说出孙昭是龙奇转世的人。龙米:龙奇的妹妹,当初与龙奇一同受罚。在遇到孙昭之后,便与孙昭一起对抗妖魔。赵陆:钟馗的凡间名字,先是在冥界帮助孙昭,然后受地藏王菩萨之命陪同孙昭一起降妖伏魔。怪皇:孙昭等人费尽艰辛要消灭的妖怪,也是一系列发生在孙昭身上的幕后人。
  • 画蛾眉:一笑倾城百日香

    画蛾眉:一笑倾城百日香

    文案她是天朝六军元帅独生女儿,未及豆蔻之年,已是天下最美的女人。天下传说,她有一张惊魂摄魄的脸,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三笑,则必定倾命。当朝太后的一面懿旨,她无从选择的嫁与天家皇子,消息一出,霎时,天下哗然,直说自古倾城多祸水,何况倾城倾国倾人命。将府之中,她心中冷笑,神色疏离,自顾悠然,全不在意。她的夫婿,传说中,年少英勇,心气高华,曾是功高骇世绝世英才,而自三年以前,大败宋国得胜还朝之后便销声匿迹的七荣王,竟也出人意料的允旨成婚,愿意娶她这个名闻天下的绝色祸水。嫁入天家,她原就当做玩笑,何况早已心有所属,更是万事从容,斑斑周全。大婚当夜,乐鼓震天,举朝笙歌,她安之若素,端的一身清华高傲。只是,她并未料到,传说中万般大义分明的七皇子,竟是如此语出惊人……
  • 苦逼炮灰翻身记

    苦逼炮灰翻身记

    简言之,姜蜜穿越各个平行时空,先后成为了将军妻、商户妻、宦官妻、恶霸妻,让自己不被炮灰,也让他不被炮灰。
  • 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在当今的时代,销售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充斥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个人,大到企业、组织、机构、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无法脱离开销售而存在。销售是产品价值的体现,是利润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和欲望的手段,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媒介。本书引用国内外销售名家的经典案例,旨在帮助销售经理提高销售管理的技巧和技能、提升销售业绩。
  • 懒狂弃后

    懒狂弃后

    不爱胭脂爱乾坤,谁道女子不如男!女主姿态慵懒,心性潇狂。她腹黑强势,并非那些花痴女所能匹敌。无论是后宫争宠的美人心计,还是战场练兵的人心收买,亦或是江湖帮派的壮大组织,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被女主掌控的游刃有余、手到擒来。作为女子,她有冰艳的容貌,高贵的气质,时而慵懒清贵,时而娇媚可爱。香艳惑人,胭脂本无罪,奈何佳人不爱胭脂爱乾坤。只有那旌旗猎猎、战鼓阵阵的誓师台,才能一解佳人情衷。她身披甲胄号令三军,一骑绝尘,驱赶外敌、清除叛党。她凤袍加身统领后宫,独树一帜,纠察奸细、扫清卧底。血染江山如画,佳人清贵睿智,时而运筹帷幄,时而身先士卒,管制后宫、沙场练兵。待到她歃血疆场,问鼎天下万里锦绣之时,身边能否有一伟岸身姿随时供她依靠歇息?如此强势冷情的女主能否打开心胸接纳男主?二人相互合作、究竟能不能牵手睥睨天下、笑傲江湖?待到盛世降临,二人能否同登九重宝塔,并肩看天地浩大。。。。。。女主与男主感情曲折发展,冰冷霸气的男主与强悍傲世的女主强强碰撞,精彩不断。行文绮丽兼磅礴,时而诙谐打趣。此文男追女,费劲千辛万苦。结局一对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阿荷呆若木鸡的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父子,这个男人说什么鬼话,要不是鬼话她怎么会听不明呢?虽然她失忆了,但是也不用拿个孩子来吓她吧。说什么她是她的妻,她儿子的娘亲。看着这对父子她真的疑惑了,难道她真的成亲而且生了孩子?没理由啊,这么大的事怎么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呢?难道自己真的像他说的那么惨,没爹没娘,甚至连个亲人都没有,当然了,说什么她也不承认自己会同他们父子两有关,可是当那小孩子可怜兮兮的叫她娘时,她竟狠不下心……“云儿,不管你是否记的我,你都是我的妻。”阿荷一把推开恶心巴巴的李烨。什么吗?她一点印象都没有,还云儿呢?她只知道她叫阿荷,至少这个渔村的人都这么叫她,少数服从多数,她当然是叫阿荷了。她就说这个叫李烨的男人带衰,她好好的渔女生活叫他搅了,这会竟又莫名其妙被一群官兵给带到这个鬼地方,什么京城呀?她不喜欢,还是那个小渔村适合自己。这个臭男人竟是个王爷,他当她白痴还是瞎的呀,他要真是王妃那为什么大家看她的眼神那么奇怪,为什么都没人认识她……
  • 挽红楼之潇湘怡情

    挽红楼之潇湘怡情

    细读红楼,掩卷思之惊采绝绝的黛玉,不该迷恋一个懦弱无能的纨绔子弟而是应有一个疼她惜她,有能力护卫她的人弘昼,雍正第五子,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荒唐之下却蕴含深情不争皇位,不在乎名利,在乎的只是那颗真挚深情的心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带给黛玉幸福美好的人生窃以为,黛玉恋上宝玉,只是因大观园中刀光剑影,宝玉是个尚有情意的人,情窦初开的黛玉才会喜欢上了他,若是在黛玉年幼之时,身边多了一个真正懂得疼惜自己的人,她曾经历的悲剧命运,是否还会再次发生呢?当命运之轮在开始初期就发生了变化,黛玉是否能少一分忧思,多一分快乐?且看竹子带给大家一个别样的红楼故事。————————————————————————————————————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绛珠仙子以一生之眼泪偿还,最终泪尽人亡。但那西方神龙的赠心之情,她又将如何偿还呢?听闻宝玉宝钗成亲讯息的黛玉在病重之际梦游太虚,知其尚有另一段恩情未报,当她再次下凡之时,将如何以真情回报真心呢?那昔日的西方神龙、今日的怡亲王爷又将和黛玉演绎上怎么样一出旷世情缘呢?一切尽在《挽红楼之潇湘怡情》!作者的话:不舍得仙姿绰约的林妹妹为一个纨绔子弟泪尽人亡,因此给她一个更能配得上她的人,第一次写文,请大家多多支持。竹子新作红楼文:《挽红楼之黛昼情缘》竹子的小说群,欢迎亲们进入:35772371,敲门砖小说名哦!竹子的新浪博客:http://m.pgsk.com/zhuyingran推荐好友的文:月下波笔《红楼梦之禛点黛》:沫筱然《奉纸成婚》:卿舞沐歌《我的妖孽佞王》
  • 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我与妻子在家中养了很多的小动物,包括后来被我杀死的黑猫。悲剧起源于我的酗酒,自从染上酒瘾,我的脾气越来越坏,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善性。虽说黑猫很具灵性,但是为了满足自己做坏事的渴望,我亲手绞死了它。没有想到,对它的杀害,给我带来了后来的悲剧——妻子被我杀死,我也被宣判了死刑。
  • 若是难将息

    若是难将息

    就算时隔多年,我依然觉得,你的怀抱,是这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她在黑暗的楼道里,抱着自己的肩膀,将自己的脸埋进了自己的怀抱,尝试去哭泣,却发现,自己已经一滴泪都流不出来了。从1993到2003,你在哪里?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