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100000066

第66章 卢梭年表 (2)

后因《关于法国音乐的信》被取消了免费进入歌剧院的权利。

1754年 卢梭42岁

和果佛古尔、瓦瑟结伴前去日内瓦,发现了果佛古尔的恶行。受到日内瓦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恢复了其在日内瓦的公民权,重皈新教。

探望华伦夫人,并为华伦夫人的衰老和贫困而伤感。

开始起草《政治制度论》。后来选取其中一部分出版为《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卢梭阐发政治思想的经典之作,论述的是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他看来一个合理的政治状态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结成社会契约。在这个契约中,每个人都通过放弃自己天然的自由,来实现契约的自由。全体人民的意志集合成了一个公意,而主权者代表这个公意进行立法,之后人民选出执政官按照法律来管理社会。卢梭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利选举执政官,参与一切公共事务。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进行。

由于厌恶了频繁的社交生活,常常到树林里散步。

1755年,孟德斯鸠去世。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导致三万人死亡。

1756年 卢梭44岁

和瓦瑟迁往退隐庐。退隐庐原是埃皮奈夫人的房产,卢梭在退隐庐期间得到埃皮奈夫人的资助。在退隐庐生活将近两年,尽管无法完全避免交际,但卢梭还是很享受这种孤独宁静的乡村生活的。

1756至1763年发生“七年战争”。交战双方是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集团:一方为普鲁士、英国,另一方为法国、奥地利、萨克森、瑞典、俄国等国。双方为争夺殖民地和海域在欧洲、非洲和印度等地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最终以英国和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

1757年 卢梭45岁

与乌德托夫人恋爱,因此和狄德罗、格里姆、埃皮奈夫人闹翻。创作《新爱洛绮丝》,并沉浸在对故事情节的幻想之中。这部书信体小说表达了卢梭对爱情的理想,作品中的朱丽是卢梭理想的爱情对象,他通过家庭教师圣·普乐和贵族小姐朱丽的不幸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自然感情的伟大,批判了封建婚姻的荒谬和违反人性。

开始准备创作《爱弥儿》。

于年底搬出退隐庐,迁至蒙莫朗西居住。在《爱弥儿》一书出版之前,卢梭在蒙莫朗西一直受到卢森堡夫妇的庇护和资助。虽然《爱弥儿》是一部伟大的教育著作,但也是给卢梭带来沉重灾难的一部著作。卢梭没有亲自教育过自己的任何一个子女,却仅是通过想象写出一部教育名著,在书中以极大的热情来培养“爱弥儿”。卢梭主张,从教育儿童开始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奴役和不平等现象,培养自然发展的健康的下一代。他提出自然教育,主张让人服从自然的法则,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通过生活和实践,让儿童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必要的知识。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儿童获得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培养儿童的劳动技能。

1761年 卢梭49岁

《新爱洛绮丝》出版,此书受到女性读者的热捧。

卢森堡元帅去世。

1762年 卢梭50岁

由于出版《爱弥儿》,法国法院对卢梭发出了逮捕令,查禁了他的书。

其实在《爱弥儿》出版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卢梭已经渐渐感到气氛不对,但是他认为自己是正直无辜的,因此并不感到慌张。

《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出版。

巴黎大主教毕蒙对《爱弥儿》发出禁令,不久之后,巴黎高等法院也发出禁令,并且下令逮捕卢梭。在之后长达8年的时间里,卢梭一直都在逃难。他不得不在各种谴责、迫害甚至是密探的监视下生活,这让他变得敏感多疑,以致后来不断地怀疑身边的人要谋害他。

卢梭从巴黎只身逃至日内瓦,然而日内瓦当局却焚烧《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并下令追捕作者。

逃到伯尔尼,再次受到驱逐。

华伦夫人去世。

1763年 卢梭51岁

卢梭逃至普鲁士辖内的纳沙泰尔,和瓦瑟一起居住在莫蒂埃。结识了乔治·吉斯元帅。

接受了普鲁士国王的庇护,但还是拒绝接受国王的馈赠。获得纳沙泰尔公民权,放弃了日内瓦公民权。

出版《致毕蒙教皇书》,抗议教会当局对他的迫害。

1764年 卢梭52岁

出版《山中书简》,以责问日内瓦当局的不当行为。

德·布达福柯——科西嘉解放运动领袖,邀请卢梭为科西嘉起草宪法。1765年 卢梭53岁

《科西嘉宪法草案》出版。谢绝了普鲁士国王授予的年金。

迁居至伯尔尼的圣皮埃尔岛,瓦瑟搬来和他一起居住。在享受了几个月宁静的隐居生活后,卢梭再次遭到驱逐。

在巴黎,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和卢梭的《山中书简》一起被焚烧。卢梭独自潜回巴黎。

1766年 卢梭54岁

在大卫·休谟(1711—1776)的带领下,与瓦瑟前往英国休谟家避难,后来和大卫·休谟发生冲突,又前往英国武通。

编写《植物学术语词典》。

开始写作《忏悔录》第一卷。《忏悔录》创作的目的,比起忏悔来说,更像是辩护。在逃难的四年中,卢梭受到了很多诬蔑、迫害和攻击,他认为有必要展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澄清自己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忏悔录》是卢梭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一点点写成的,他希望展示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状况,毫不避讳自己的恶,更不避讳自己的善。他敢于披露自己的一切,让人们自由地去评判是非。

1767年 卢梭55岁

一位英国友人替他领取英王乔治三世赐给他的年金。

误解英国友人,化名勒努,潜回法国加莱。

《音乐辞典》出版。

1768年 卢梭56岁

与瓦瑟正式结婚。

去格勒诺布尔进行植物学考察,并和植物学家通信

仍旧以抄写乐谱为生。

1769年 卢梭57岁

迁到布戈市农场居住。

创作完成《英雄所需要的道德》。开始重新使用真名。

1770年 卢梭58岁

重返巴黎,开始誊写乐谱和作曲,准备写作《对话录》。参加了植物学家儒锡叶领导的采集标本旅行。

《忏悔录》第二卷完成。

1771年 卢梭59岁

在瑞典朗读《忏悔录》,后因埃皮奈夫人提出请求,朗诵会被禁止。

由于波兰威尔豪斯基伯爵的邀请,创作《对波兰政府及其1772年四月改革计划的考察》。

1774年 卢梭62岁

结识了生物学家拉马克。

1775年 卢梭63岁

在卢梭并未同意的情况下,他的歌剧《匹克马梁》在法兰西歌剧院上演,取得了成功。

1776年 卢梭64岁

完成了《对话录》的创作,本想将之放在圣母院的祭坛上,但并未成功。开始写《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但并未完成。

在散步时被马车撞伤。

1777年 卢梭65岁

卢梭健康恶化,被迫停止抄写乐谱。生计十分困难。

1778年 卢梭66岁

到巴黎附近的埃尔默农维尔庄园生活。

罗伯斯庇尔(1758—1794)慕名来访。

在爱隆美尔镇病逝,被葬于爱隆美尔镇,其灵柩于1794年被迁到巴黎国葬所。

法国大革命于卢梭死后11年爆发。

同类推荐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凶楼

    凶楼

    凶楼,是发生过凶杀案件的楼房。因为临死前的不甘和怨气,这些被害者往往不能顺利转生,给生者带来各种不适。更有甚者开始将对凶手的怨气发泄到无辜的生者上,将活人害死用来为自己垫背!凡是凶楼,都是凶地,这里的恶鬼都远超普通人能应付的范围。为了救人,我开始频频踏足凶楼,见识到了各种厉鬼。我将这些写下来不仅是为了提醒自己警惕,也想让更多人知道凶楼的危险。凶楼诡地!千万谨慎!
  • 花都战神

    花都战神

    一个如同神一样的超级兵王,厌倦了杀戮的生涯,甘愿隐藏在花都。且看陆浩,如何穿梭凡尘,游戏人间……
  • 湘西送喜者

    湘西送喜者

    青年步入药派。历猛鬼恶人,断奇巽案件。魔昧之术,不一其道湘西赶尸,江北造畜,西南闽毒,南洋降头。与各种妖师术、巽能术对抗,险象环生,与高智商冷漠的罗吉尔一同探查那诡异无比的凶杀案件。其实推理是为了一起活着——走下去。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生活中的诡计

    生活中的诡计

    在古时,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兵法三十六计,在现代,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狡诈的计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认为诡计都是阴谋诡计,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诡计,“诡计”。诡计,是和暗箱操作这些词连在一起,是见不得人的。在生活中,我们究竟是否应该纵容这个词的存在呢?其实,对于一个人的爱情、婚姻、人际交往以及工作事业等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的诡计并不单指坏事,我们也常常需要一些小的计谋去解决生活中困难的事,这就是生活中的诡计。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词汇,我们更需要利用适当的诡计去解决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事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要安全长大

    我要安全长大

    孩子是最脆弱的人群,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受到伤害,可是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会上演让父母心碎的一幕幕。那些触目惊心的镜头,让父母震惊、心痛。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所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丰富他们的安全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 米虫皇妃

    米虫皇妃

    当睁开双眼,看到眼前人影幢幢时,陶乐儿有短暂的呆愣。在听到那些像极了电视里丫鬟打扮的人在眼前晃动,而且一口一个“王妃“时,她便猜到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骨碌碌地转动大眼睛,脑子还有点晕,不过不妨碍她动脑筋啦。穿越小说看得也够多了,不过是主角变成自己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才不会傻得还像小说里那样,想什么可能是在拍戏,鬼扯。虽然也算上了好几年的血,应该相信那些无神论、没有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他是商界不可一世的传奇神话,她是能抠则抠,能贪则贪的屌丝助理。当腹黑大灰狼遇上屌丝小白兔,也忍无可忍:“路迟迟,最近人流医院在打折,你要不要考虑跟我怀一个?”某屌丝震惊:“可是……我们不熟。”总裁大人忍无可忍:“一起睡过,你敢说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