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拥有“理想”的年龄,是“岁以前”和“岁以后”。而最应该拥有“理想”的 多岁的年轻人,却往往表现得过于“看破红尘”了。这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大悲哀。“理想”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不太流行了。甚至说得严重一点,这个曾经是那么美好的字眼现今却具有了某种莫名的“讽刺”意味 —如今这年头,还能满口“理想”,“自个儿骗自个儿”的人,实在是有些怪异,甚至是“变态”。 但是,没有“理想”的日子里,大家真的很快乐吗?失去精神支柱与人生追求的人们,你们真的过得好吗?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理想”迅速贬值的今天,对于这两个问题能够给出肯定答复的人,也在迅速变少—在没有“理想”的日子里,大家其实过得并不快乐。就算我有些偏激,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人生真正“有理想”的年龄是 岁以前和 岁以后。就是说,最需要靠理想来点燃生命之火,提供拼搏动力的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恰恰是理想最为缺失的一群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岁以前的小朋友无论说出什么理想,哪怕他说出“将来要当美国总统”,“当爱因斯坦、爱迪生”,也不会有哪个大人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怒斥他“白日做梦”!
—没有哪个成年人不会重视和珍惜儿童的梦想,忍心刺破儿童的“梦想气球”。这是人类的本能。同时,我发现,岁以后的成年人由于人生的成熟(因为年届不惑),反倒容易重拾儿时的梦想,变得充满激情与干劲。而且,由于这时的理想已不再有儿时的那份稚嫩与不切实际,所以往往能够为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激情,从而造就这些人在人生的“收获季节”最终获取梦寐以求的,宝贵的“成功”。
但是,偏偏在 多岁的年轻人当中,要是还有谁大谈什么“梦想”、“理想”之类的话题,那就无疑和“幼稚”、“天真”同义,只能遭到同伴的嘲笑了。因此,我们会惊异地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敢(或不屑)谈“理想”这样的字眼,似乎这样做就意味着“怪异”,就会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来。所以,越是 多岁,“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就越愿意摆(装)出一副“看破红尘”的“成熟相”与“臭架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合群”,才显得够酷,够帅一样。在他们的嘴里,你很少能听到“真棒”、“太好了”之类激动人心的字眼,你只能听到诸如“还行”、“凑合”、“一般吧”之类敷衍与不屑之词,似乎这个世界上已经少有能让他们真正怦然心动的东西了。
如果你跟他们很真诚地谈起某个大人物所做的善事,他们会不屑一顾地立马给你举出一大堆这个人做过的“见不得人”的八卦新闻;如果你跟他们说某家企业管理得很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十个这家企业的“幕后丑事”;如果你在他们面前真诚地称赞某个政府部门的效率高,他们也会瞬间发出嗤之以鼻的不屑之音,“神乎其神”地向你“揭发”这些部门背后肮脏的“潜规则”……。总之,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信仰的东西,没有美好,只有丑恶。似乎他们以自己区区 余年的人生履历,已经饱经了人间的沧桑,早就看破了红尘一样。世上万物都存在“两面性”,即光明面与阴暗面。
如果我们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而无视其光明面,我们这个世界就会迅速变成“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所有的人类都“死光了”才算真正的“公平”;反之,如果我们凡事多看“光明面”,我们的世界就会瞬间射入万缕耀眼的阳光,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与可爱。关键看你看待事物的态度与角度。但是,很多人,尤其是 多岁的年轻人都错读了“成熟”的含义。他们天真地认为,对事物的“阴暗面”知道得越多就越是“成熟”的表现,整天关注事物“光明面”的人才是真正的“天真”与“幼稚”。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那些 岁以后的“成年人”怎么会不知道人世间的“丑恶”?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饱览”了人间的丑恶面与阴暗面,才更懂得主动地去发现与珍惜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才更愿意多看、多谈人世间的“美好事物”。就好像是孔雀,有的人看到的是它们美丽的羽毛 —哎呀,真漂亮!
而有的人却专盯着它们沾满粪便的屁股 —哎呀,真脏!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世界观。积极的世界观能够造就一个成功人士,消极的世界观却只能“量产”一大批“牢骚大王”和“吃不着葡萄就只能说葡萄酸”的“可怜虫”。听了这些“不入耳”的话,多岁的年轻人可千万别“气不忿儿”。不是我给你“上大课”、“摆老资格”,你的人生阅历真的还差得很远 —不信你就放马过来,咱们PK一下看谁知道的“丑恶”多。我可以奉陪 小时,不说得你呕吐出来算我没本事。一定要弄明白,相信“美好事物”,相信“理想”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儿,它们会为你的生命带来宝贵的激情与动力,令你的生命充满阳光,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每一天都快乐无比!你是否已经对人生过于麻木了?提个小问题问问自己吧 —你最后一次被感动,掉眼泪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根本想不起,或者至少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记起的话,你就可以确定一件事 —你“生命之舟”的动力之源已经接近干涸,“抛锚”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