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时间赛跑
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可以蒸发,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而这集中的方法之一是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整块的东西,做到点滴积累,系统提高。
时间无价 惜时如金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
一个人越懂得时间的价值,就越倍觉失时的痛苦!爱迪生在工作中,最经常提到的词就是“时间”。他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2000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然后,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了:“这本书多少钱?”
“l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
“它的价格就是l美元。”没有别的回答。
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
“那好,我要见见他。”这个人坚持一定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就被找了出来。 这个人问:“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最低价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员刚才还说l美元1本呢!”
“这没错,”富兰克林说,“但是,我情愿倒给你l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
这个顾客不甘心,又磨蹭了一会儿,见没用,就说:“那么,好吧,1.25美元,我买了。”
谁知富兰克林说:“不,1.5美元。”
顾客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5美元?你怎么又改了?”
富兰克林说:“是的。到现在为止,我因此而耽误了工作时间的价值要远远大于1.5美元。”
这人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
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政治家给他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对于有志者,时间就是金钱。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假如说,一个每天能挣10个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躺在沙发上消磨了半天,他以为他在娱乐上仅仅花了6个便士而已。不对!他还失掉了他本可以获得的5个先令……记住,金钱就其本性来说,决不是不能增值的。钱能生钱,而且它的子孙还会有更多的子孙……谁杀死一头生仔的猪,那就是消灭了它的一切后裔,以及它的子孙万代,如果谁毁掉了5先令的钱,那就是毁掉了它所能产生的一切,也就是说,毁掉了一座英镑之山。”
这是为成功学大师所普遍推崇的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段名言。它通俗而又直接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
拿破仑?希尔指出: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就会一无所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在于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人们往往认为,这儿几分钟.那儿几小时没什么用,但它们的作用很大。
但是大部分的人却总是在抱怨他们的时间不够多。事情做不完。
对每个成功的人来说。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时间是最重要的资产,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后再也不会回头,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呢?
研究时间管理之道,首先必须知道,一个小时没有60分钟。
事实上,一个小时内只有利用到的那几分钟而已。
大家一天要浪费几个小时呢?如果真想知道,不妨来做一个实验。首先,找一份记事历,把每一天划分成3个小时的区域。然后再把每个小时划成60分钟的小格。在这整个星期里面,随时把所做的事情记录在划分的表格中,连续做一个星期试试看,再回头来检查一下记事历,就会发现,由于拖延和管理不当,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人或许永远跑不过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跑快一些,甚至几步,这几步可能就会创造很多东西,就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可以在一个人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一瞬。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假如你现在还没有珍惜时间的好习惯,那么就赶紧培养起来吧。
做个时间管理高手
时间管理是最近十分流行的话题,有一位作家,曾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时间的意义。
上帝在每天一大早都会去拜访刚起床的人,然后很公平地交给每个人5000元运用;到晚上临睡时,他又会出现,要每人把剩余的钱还给他,只见有的人原封不动地交回5000元;有的人剩下300元交回;还有的人两手一摊,说:“花光了,还不够用呢!”
这个故事寓含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每个人每天使用时间的差以及由此引发的省思。有人根本什么也没做,所以一毛钱未花:有的人用一些,有的人则充分利用,还嫌上帝给的不多。现代人的生活状况不正是如此吗?现代人总好像是很忙碌,打电话.给他一定是左一句忙,右一句忙,但是,忙来忙去也不知忙些什么?反过来看,有些人随时都是一付从容不迫的模样,难道谁能肯定他不忙吗?未必吧!
一个真正懂得时间管理的人,应能依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定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样,当重要事件发生时,才能不慌不忙地处理。这样的人才叫懂得时间管理观念的人。
你也许会对社会上那些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感到惊讶:他们每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却还能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不但能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以休闲娱乐来调剂身心,并且还有时间带着全家出国旅行好几天,难道他们一天不是24小时吗?正确答案是:他们比别人更善于利用时间,并将它有效运用。换句话说,他们不认为时间是“量”,而认为它是“质”。在当今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时代,“质”的充实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有效利用时间的不二法则。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学会利用时间。有这样一种比喻: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可以蒸发,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而这集中的方法之一是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整块的东西,做到点滴积累,系统提高。获取高深的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实现你的梦想。
著名管理学家、美国的唐纳德?C?伯纳姆在他的名著《提高生产效率》中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则,即当你处理任何工作时必须自问: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简便的东西代替它?这三个原则对我们管理时间来说,应该是可以借鉴的。令自己满意,让别人欣赏的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串“习惯”的组合,提高时间的效能,就是要合理使用时间和节约时间。对于现代人而言,可采用如下的管理时间和节约时间的方法。
——善用剩余时间
什么叫作剩余时间?就是所谓的“角落时间”,5分钟、10分钟,别小看它,积累起来也占了大半天呢!
譬如前几天去麦当劳用餐。用完餐后顺便上洗手间,麦当劳的女厕所一直显得很挤。那天也不例外,女孩们又在厕所外大排长龙了。这时,突然看到一个也在排队的女孩,她正乘机和排在她前面的一个女孩作推销,不知道她的推销有没有成功,但是,利用剩余时问来创造一些价值率,绝对是聪明的做法。
又如许多学生都会在等公共汽车或坐地铁时背英文单词,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比那些缴钱去补习班学一年英文的学生还要有效率得多,因为如果不懂得善用、拼凑这些“剩余时间”,就会发现.其实“它们”真的很多也很有用!
也许有人会问:“我怎么知道一天的剩余时间有多少?”
这就牵涉到前面说的“做记录”了。如果你决定做时间的记录,很简单,从每天一大早起床开始,每15分钟便做一次记录,到了晚上临睡前,再把这张纸摊开来看。哇!好多空白,原来你花在发呆、作白日梦、不知所措上的时间那么多,甚至整个晚上只记了3个字:看电视。
这么清楚明白地作了记录后.剩余时间有多少不就一目了然了!
——减少时间的浪费
如果要去玩,是走这条路好,还是走那条路?说不定还有更快的!做任何事时都先计划一下,无论是出去郊游还是逛商场购物,就要弄清楚目的地,否则乱走乱逛的,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
另外,作计划一定要有工具。最好随时携带笔记本。家里有日记本.办公室还有周记本、月记本甚至年度计划本。有人可能:又要说了:“人生已经这么乏味了,如果做什么事都还要计划,岂不更无聊!”
可是大家知道吗?能规划的永远只是人生可以掌握的、可以想得到的一些事。人生还有太多始料未及的意外是完全无法掌控的,那时就需要“危机管理”了!
——创造时间的使用价值
时间的使用价值,大多来自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与认知,重要的是要知道在轻重缓急间如何取舍。譬如家人和朋友孰重?私事和公事哪样得先处理?有了比较清楚明确的价值判定后,就不会有太多紧张、担心、犹豫不决,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做该做的事。
而在决定时间的排序时,什么是紧急又重要,什么是重要却不紧急,什么是紧急却不重要,什么又是不紧急又不重要的,概念理清.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样便不易慌乱。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生活上的目标,因为时间管理和自己的目标设定息息相关。必须知道自己有什么梦想、希望要实现?什么时候要达成?
而在努力完成的过程中,时间的价值便创造出来了。
譬如有人曾说:“我好想休息啊!好想去度个假?”这个“休息”,就是时间的规划。因为现在已不是埋头苦干的时间了,工作时工作.该休闲时就该好好地休闲,轻松一下。
旋转时间管理的魔方
计划对人生来说相当重要,没有计划的人生是不可思议的。做出计划,不仅会赢得工作的时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那么,应该怎样做好时间计划呢?
——计划时间
为你的每一天定出一个大概的计划与时间表,尤其要特别重视你当天应该完成的两三项主要工作。其中一项应该是使你更接近你最重要目标之一的行动。在每个周六按照这个办法定出下一周的计划。
研究结果表明:当做一项工作之时,你花在制定计划上的时间越多,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时间就会越少。不要让一天繁忙的工作把你的计划时间表打乱。请记住,没有任何东西比事前的计划能促使你把时间更好地集中运用到有效的活动上来。
——分配时间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可以支配,粗略的分配方式为: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
你不应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睡眠上,因为这样将有损你的健康,你可能会偶尔从睡眠时间中偷一两个小时做别的事情,但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当你花另外8小时在工作上时,应该将你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你的明确目标上,并养成你多付出一点点的习惯。
最后8小时虽然是你的休息时间,但是,你仍然必须小心支配,我们常会把这段时间花在处理私人的琐事,娱乐或其他的事情上。
充分利用你的每一分钟
朱自清在他的名篇《匆匆》中写道: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掩着时,他又从遮掩的手边过去……”是的,时间在匆匆地流失,抓起来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人们说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说法低估了时间的价值,时间远比金钱更宝贵——通常如此。即使你富可敌国,也不会为自己买下比任何人多一分钟的时间。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惜时如命的,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工作当中,你若想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充分利用你的每一分钟,改掉随意浪费时间的不良工作习惯。
进化论的奠基人、英国的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还是个无名小卒,他参加了环球考察,在“贝格尔”号轮船上,他珍惜每一天的时间,进行大量考察,搜集了足够研究50年的标本。在别人闲聊时,他坚持写航海日记,还与国内的科学界朋友保持书信联系,其中不少信件很快就被作为学术论文发表。当他踏上阔别了5年的国土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被称为海洋生物学专家。有人问他何以能做出那么巨大的成绩的时候,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足微不足适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是的,在时间主人的眼里,这微不足道的很短很短的时间,却是一段可利用的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国现代著名目画大师齐白石,在仲作画的60多年中,据说只有两次间断,10天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几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岁时母亲病故,因过皮悲伤,没有作画85岁那车,有一天他连画4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可仍要坚持再画一张。画毕,他在条幅上!写了这样的话:“昨天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敢一日空闲过也。”齐白石在艺术的道路上,十分爱惜时间,不停地辛勤探求,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绘画成绩。
通过这两则中外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时间的价值非同寻常,它与人生的发展和成功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在时间面前如果是个弱者,他将永远是个弱者,因为放弃时间的人,终将被时间所抛放。如果一个人在时间面前是个强者,那么他将是一个善于运用“时间”的成功者。
今日事今日毕,当时事当时完,这是很多成功人士有关时间的自我管理意识。
不给自己的惰性心理留任何滋生的机会,时时都提醒自己, “明朝还有明朝事”,从而杜绝散漫的不良工作习惯。
要知道,生命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谁将该做的事无端地向后拖延,谁就是在无端地浪费生命;谁重视时间,时间就对谁慷慨;谁会利用时间,时间就会服服帖帖为谁服务。”切记,时间给丢失者留下的是遗憾和惆怅;时间给珍惜者献上的是壮美的人生。
@用好情绪推进成功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善于控制自身情绪的人。所以,驾驭自己的负面情绪,努力发掘、利用每一种情绪的积极因素,是一个高情商者所需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
成大事者善于控制自我情绪
愉快的情绪会给人带来安乐、幸福、健康和长寿。要使人过得幸福、安宁、协调、和谐和有意义,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必须从自身的性格修养着手。国外学者将凡事都急急忙忙、容易受懊丧情绪的纠缠、逞强好胜、容易发火、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称为“A型性格的人”。具有典型A型性格的人由于常常有紧迫感,会因血脂增高、血检形成、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脏病。 情绪的控制力对成功的作用和高智商一样重要。不仅如此,要过好的生活,使自己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就必须具有情绪智商。
曹操想请司马懿出来帮他,司马懿见形势还不明朗,便推说自己病了。曹操派人前去打探,见司马懿整天卧床不起,只好作罢。
后来曹操势力大了,司马懿还是出来做了官。曹操死后,传位给曹丕,曹丕死后,又传给曹睿,曹睿死后又传位给8岁的曹芒,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他。曹爽独断专行,司马 懿失去了实权。这时候司马懿意识到了危险,便又称病在家。
什么事也不管了。曹爽听说司马懿病重,自然高兴,但也不无怀疑,便派了一个叫李胜的人去察看。李胜来到司马懿家里.只见一个婢女正在给司马懿喂粥,司马懿的胡子、衣襟上洒满了粥。看见李胜,他装聋作哑,唠唠叨叨地说了一通废话。
李胜果然被骗住了,回去告诉曹爽,说司马懿那老头子只剩一口气了。曹爽放下了一块病,更加独断专行。但司马壹懿的夺权计划却在秘密进行。
魏嘉平元年,司马懿集结几千名精兵,迅速占领了都城,假借皇太后命令,罢免了曹爽的兵权。曹爽交出兵权后被软禁起来,不久又以谋反罪被诛杀。至此,曹魏政权落在司马懿的手里。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善于控制自身情绪的人。
司马懿想夺取天下,但他绝不贸然行事,第一次装病是伺机而动,第二次装病是“示弱”以保护自己,两次都事关重大。两次装病,才有司马懿后来的政权。
情绪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很好地控制,那成功只能是空谈了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十分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
但是,一个很小的谎言散布开来:3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他跟一 位年轻的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这其实是一个弥天大谎,而这位候选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
在以后的每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 实,证明自己的清白。
其实,大部分选民根本没有听到或过多地注意到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越来越相信 有那么一回事了。公众们振振有辞地反问:“如果你真是无辜的,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 呢?”
如此火上加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他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为自 己辩解,以此谴责谣言的传播者。然而,这却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悲哀的是,连他 的太太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消失殆尽。
最后他在选举中败北,从此一蹶不振。
这位候选人虽然智商很高,但明显的是他缺乏高情商,他不懂得适用情商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恶劣情绪。所以, 一个人想成功,必须学会驾驭自己的负面情绪,努力发掘、利用每一种情绪的积极因素。
丢掉坏情绪的包袱
生活中,同样有不少人把不经意的小事装在心里,寝食难安,成为影响自己的消极情绪。
生活中小小的失误不妨由它去吧,丢掉你心中的消极情绪,学会轻松地生活,那样,一切都将美好起来。但我们如何去丢掉消极情绪呢?心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几个方法,你不妨试试:
——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有意义的轻松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宣泄。人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或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他人。
——自我安慰。当追求某项事情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一样,因此,称作“酸葡萄心理”。
——自我调节。运用对人生、理想、事业等目标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醒自己为了实现大目标和总任务,不要被繁琐之事所干扰。
——语言节制法。在情绪激动时,自己默诵或轻声警告“冷静些”、“不能发火”、“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影响”等词句,抑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预先写上“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上或挂在墙上。
——自我暗示。估计到某些场合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紧张情绪,就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愉快记忆法。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的高兴事,或获得成功时的愉快体验,特别就该回忆过去的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愉快体验。
——环境转换。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暂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相关的人、物。
——幽默化解。培养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推理比较。把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比较,在比较中寻觅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畏难情绪。
——压抑升华。不受重用,身处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闷时,可把精力投入某一项你感兴趣的事业中,通过成功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认识社会,保持达观态度。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确实,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之,历史上和现实中没有几件事是圆满的。为几件 家中或单位上不顺心的事就悲观,情绪低落,甚至厌世,显然是不合适的。
——只以成功者为榜样,不向失败者学习。尽可能选择具有积极氛围的环境,选择积极乐观的朋友。避免细菌感染,是保持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个人若有消极思想作崇,内心就会沉寂畏缩,热情被压抑在心中,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自怨自支,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大事呢?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发现有消极情绪就努力消除它,让积极心态充满的内心,发挥自身的精神力量。这样,你才能做成大事!
——学会制怒
怒气不亚于一座“活火山”,一旦爆发既会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当你开始觉得不愉快、气愤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延迟开口说话和反驳的时间。“10秒钟之后……20秒钟之后……我再说话,或者干脆在生气和体内充满怒气的时候不要说话。
“多回头想想”。不要一味地想对方怎么让你恼怒,多“回头”想想:他并不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并没有怎么损害我;也许他并不是有意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找个“出气筒”。要是能够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把淤积在体内的怒气发泄出来,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有的女孩子喜欢生气的时候逛街、吃零食,以此忘记恼怒的事;你可以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出你要说的话;你可以把一腔怨恨写在纸上,或者乱写乱画……
学会驾驭他人的情绪
人情练达皆之重,人与人的关系是很敏感的,你不能保证你想的都对,说的都对,而且听话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分青红皂白、不讲究方式方法的直言快语,往往带来不良后果,轻则使人下不了台,重则造成隔阂。
这时候如果你能“旁观者清”,在别人失言的时候,保持冷静,察言观色,巧妙地给他们圆圆场,则会有效地缓解冲突,甚至促进他人恢复良好的情绪。
清末陈树屏有急智和快才之称,善于用几句话解开纠纷。他在江夏任知县的时候,清朝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好。
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宾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
陈树屏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他对两人很不满,但是又怕扫了众人的兴,于是灵机一动,拱拱手,言词谦逊地说:江面“上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呢?”
张、谭二人本来是信口胡说,由于争辩又下不来台,听了陈树屏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
众人一齐拍掌大笑,争论不了了之。
求人办事,无论对方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乡,还是领导同事;无论你们交情甚佳,是萍水相逢,他们都喜欢吉祥如意的恭维。恭维是赞美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博取好感和 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式。在办事中运用良好情绪赞美他人,往往以激励、鼓励的作用感化别人,事情也容易办成。
同理,我们在求人帮忙时,更多地强调自己对对方的敬重和仰慕,或者是充分展示自己对某项事业纯粹的兴趣与热爱,就比较容易使对方产生认同感,有助于拉近彼此的心理 距离。以这种方式提出请求,往往令对方乐于帮忙。很多时候。没有良好的情绪力你就不会去赞赏和尊敬他人。对方可能只是能够在某方面帮助你,而他的为人、处世方式却并不为你所赞赏,你不屑于去赞美和尊敬他,甚至感到简直难以启齿。这时为了顺利办事,你就得克服这种情绪。
有位杂志社编辑,他对说服那些作家很有一套。不论那些人如何繁忙,他都有办法使那些人答应为他写稿。本来他的口才并不出色,但奇怪的是,那些作家在他面前,似乎都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提到他的“秘诀”,他说,其实和那些心高气傲的作家打交道很麻烦。但为了约稿必须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受尊重。他通常会说:“当然我知道你很忙,我才无论如何请你帮这个忙,那些过于空闲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都没有你的好。”
据他所说,这种说法从未失误。一般来说,当对方已有很充分的拒绝理由,想让他接受你的请求,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你事先也知道他们会用这些理由来拒绝你,你反而裹足不前,从此放弃努力,那么就会更增加他对抗的意念,从而使气氛更加紧张,再也没有成功办事的空间。
但若能运用这位编辑先生说的那套,先给对方来个高帽子,会使他无法拒绝,可以巧妙地使对方从“不”转为“是”。这就是情绪控制力的妙用。
1992年倪萍和日本的翁倩玉小姐同台主持“中日友好歌会”歌会直播的现场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那晚现场的人很多,各方组织的观众上千名,数百名工作人员齐聚一堂。作为中方主持人的倪萍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而日方的翁倩玉小姐却拥有一个足有200平方米的大房间化妆和休息。倪萍要换演出服,只能到离舞台近千米的侧殿去。中途换场的时间很短,要换衣服是不可能的。
虽然此刻倪萍的心里蒙上了阴影,但她以最大的毅力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走上了直播舞台。她临时决定当晚不换另外的两套演出服。衣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气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民族自豪感!那一晚,翁倩玉先后换了四套服装,据说每一套都是用相当于10多万元人民币的钱专门订做的,而中方的主持人倪萍虽然只穿了一套服装,但在舞台上却表现得得体大方。在双方演播人员的大力配合下,现场直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直焦急地注视着演出情景的东京方面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在双方主持人还没有撤离现场之际,他们就打来了贺电,并特别赞美了中方主持人倪萍的表现。
在这场“中日友好歌会”的演出过程中,中日双方主持人的“待遇”是显而易见的:一方没有休息室与化妆室,另一方却拥有完备的设施;一方只能在大树的背影下换演出服,另一方却有专门的小房间……
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双方都是主持人,而且代表着各自的国家与民族,作为承办者的中方完全应该一视同仁,甚至有所“照顾”也在情理之中。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差,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倪萍没有这么做,她知道: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她没指责任何人,而是以大局为重,依靠自己出色的主持本领和鲜明的特色,为晚会赢得了喝彩。
经历过此次风雨的锤炼之后,中央电视台的领导与同行把倪萍称为“最让人放心的主持人”,就连普通的观众也为倪萍身上折射出的控制力所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