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900000008

第8章 “工薪阶层”又吃香

“工薪阶层”又吃香

走在大街小巷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曾经以豪华、高档标榜的商家,这会儿纷纷打出了新的招幌:为工薪阶层服务。特别是一些饭店餐馆,连菜谱菜价都标明,特意为工薪阶层提供。商家的这一“慷慨”举动,着实令一些人大受感动,忙不迭地去给商家送钱。

原本围着富人屁股转的商家,怎么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撇下有钱人不顾而屈尊低收入者呢?这不能不说是个商业新闻。对于真正以工薪为生的人来说,在受宠的同时也不能不认真地想想,商家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按照眼下一般人的理解,所谓的工薪阶层,就是纯粹靠工薪生活的人。这部分人可说是绝大多数,商家把目光投向这些人,应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这些人又有几个是真趁钱的主儿呢?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在他写的《漫谈消费》的文章里说,他这位国家一级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每月工资是345元,外加学部委员津贴100元,那时却生活得很好,可以经常下下小馆,因为吃一只烤鸭不过六七块钱。现在他的工资拿到手的是七八百元,从数字上看超出了上世纪50年代许多倍,如果没有“第X职业(爬格子)”的稿费收入,他老人家的生活也还是紧巴巴的。诗人艾青先生生前有次跟我聊天儿,他说,他在20世纪50年代,每月的工资是300多元,那时他经常请朋友们吃饭,并不觉得手头紧,这会儿的工资数字比过去多得多,却不敢上馆子吃饭了。  毫无疑问,季、艾这二位中国的大知识分子,都是真正的工薪阶层,而且在这个阶层中属高收入者。可是连他们都觉得入不敷出了,每月工资不过二三百元的一般工薪阶层的人,又哪里会经常去享受“为工薪阶层服务”呢?如果没有像季、艾两位先生那样有“第X职业”的话,真正依靠这点儿死工资的工薪阶层,恐怕没有几人,能经常出入饭店餐馆享受。至于洗桑拿浴、唱卡拉OK等,这些洋玩意儿就更不敢问津。

那么,商家把目光转向工薪阶层,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呢?当然不是。首先,能认识到这个大的潜在市场,这就很不容易;其次是有这份真诚的心意,我们应该感激。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商家只是在招幌上做文章,在经营的内容和价位上,并没有真正地向工薪阶层靠近。我们无须讳言,工薪阶层由于人数多,自然有着很大的购买力,但是由于正当的收入不高,很难有高消费的可能,这就要求商家要多动些脑子,在物美价廉上下些工夫。别以为工薪阶层挣钱少,购物吃饭就可以凑合,其实恰恰相反,这个阶层的人不会一掷千金的浪费,却有着挑剔的消费眼光,而且有着精于计算得好习惯,商家拿不出货真价实的东西,你不要想让他们轻易地掏钱。

工薪阶层被商家重视,无论如何是件好事,但是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以此为幌子进行诱导。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失去主顾,而且还会有损于职业形象,长此以往下去,想赚钱反而赚不了钱。虽说会买的不如会卖的,那也得看在什么时候,受过骗上过当之后,人们总还是要长见识的,记住了上过的当再不买你的,你还能有什么高招好使呢?在这里不妨奉劝商家一句:工薪阶层的人,大都很诚实,同时也很实际,你掌握了这个特点,真正地为他们服务,不愁发不了财。

2008年6月16日

“吃”刊名及其他

我国近年较有影响的杂志《读者文摘》,因刊名与国外同名杂志撞车,人家这本《读者文摘》又是注册备案的,因此,我们的《读者文摘》不得不易名,这就是现在的《读者》杂志。

在比较看重名气的人眼里,这本杂志易名的消息一传出,他们就开始为之担心,易名《读者》后发行量会不会下降。理由是像《读者文摘》《家庭》《知音》这类杂志,发行量之所以这样高,首先是刊名起得好,也就是说,只要有个好刊名,读者就会认你这本杂志了。同样出于这样的想法,有些带“人”字带“中”字头的报刊,自以为有了这道美丽光环,读者就一定会大买其账的。难道读者真的是这样的傻瓜吗?

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的报刊就那么多,人们的思想又不很活跃,国家掏钱办的报刊自然是天生“娇子”,不愁没有买家没有读者。所以你随便翻翻那时的报刊,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几乎所有的报刊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有照葫芦画瓢的本领,就不愁吃编辑这碗饭,何谈对读者的尊重,何谈对报刊的改进,在耐心的无为的等待中,吃穿的一切都会自己到来。从那样的编阅环境里过来的人,无论是编辑,抑或是读者,都会有种别无选择的轻松感。可是仔细地想想,那样平顺的日子,就真的好过吗?我们是得到了一份安逸和固定工资,却失去了不少求进取长才干的机会,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感到力不从心的原因。有时想起来连我自己都很可怜自己。

从越来越明显的情况看,由国家继续掏钱养报刊,这样的日子恐怕是不多了。我们每个报刊从业人员,倘若再不认真对待这件事,更为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尤其是目前处境困难的文学期刊。

当然,说到报刊的名字,并非没有一点儿作用,由于“中”字头“人”字头报刊,在读者中多年形成的影响,它的无形资产的含金量,比之有些报刊还是很高的,这点我们应该慎重对待格外珍惜。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报刊读者,还是比较成熟的,让他们光凭刊名掏钱,十有八九不那么容易。在我居住的地方,有家开架报刊处,我每次去都有不少的人,在那里翻阅各种报刊,真正掏出钱来买某一种,我发现是在多时后。这种读者的严格选择,可以理解为读者的挑剔,也可以解释成读者的督促,总之,我们只有拿出最好的“产品”,市场才有你生存的空间,否则你被挤对得叫爹喊娘,到时候哭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就是今天的报刊市场,这就是今天的报刊读者。

单纯靠刊名吃饭的年代,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后要想生存下去,要想生活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市场,而这个市场不是别的什么,说白了,就是掏钱买报刊的读者。从我国读者的总体水平来看,喜欢阅读高品位书报刊的人,还是会越来越多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读者的兴趣。首先要问的倒应该是,我们有没有拿出有自己特点的报刊给读者,我们是不是尽心尽意地服务于读者,如果没有做到应该做的这些,有朝一日被读者冷落、淘汰,那恐怕就怨不得谁了。

2006年7月6日

羊毛出在“牛”身上

成语“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一切花销开支,归根到底都出在别人身上,用不着自己掏腰包。可是现在有些情况是,羊的毛也不是好拔的,羊说它没有牛的个头大,于是,拔羊毛的人便和羊一起,都把眼睛盯在了牛身上。牛的生性又比较老实,不敢言语,不肯理论,就只好任人狠狠地拔毛。这也算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怪事情。

例如,笔者居住的北京亚运村小区,因亚运会曾在这里召开,其名声自然是不小的,但是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却未能像体育竞赛那么严格。最典型的事例是,用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行人便道),搭建商亭出租给个体理发户,由于出租屋房租不断涨价,理发钱也就随之不断调价。当顾客跟理发店提出质询时,老板总是很“理直气壮”地说:“这不能怪我们,板房的租金又涨了,我们怎么办?”言外之意,只好转嫁给顾客。这还不说,就连收破烂的、清洗油烟机的,这些没有固定场所的人,也因小区管理费(地皮钱)涨价,而不时地压价或提价,同样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羊毛出在牛身上。

倘若牛真的肥壮,毛也是滋生不止,那也倒罢了,问题是,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都是些工薪阶层,还有些下岗职工,哪里经得住这么“拔毛”。再说,占用国家所有的土地谋单位利益,这本来就是犯法的事,知错不改还要变相地加重居民负担,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这成了用钝刀子杀牛,好像少知觉、不疼,其实更容易要命。

这种打着公家(非国家)招牌,干肥小集体的勾当,说得轻点儿是占小便宜,说得重点儿是破坏国家声誉,因为老百姓不知底细,骂街自然要骂政府。所以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千万别因此事小而不问,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关心的就是物价。比如国家建设部在验收模范小区时,除了规定的一些硬性指标,可否考虑把居民的意见作为条件,因为居民区毕竟是给人住的,并不完全是城市的“盆景”。类似像“羊毛出在牛身上”这种情况,只要它超过国家的规定,损害了居民的利益,不管它整治得怎样好看,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模范。

当然,并不是说合理的费用也不收,那样也不利于小区的建设,居民也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收费,并未真正用在居民身上,而是提高了小区管理人员的收入。这种无形的乱涨价乱收费,使物业管理的声誉正在下降,有关部门应该像治理公路收费那样,治理一下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的乱收费,从根本上杜绝“羊毛出在牛身上”的情况。让居住在小区的平民百姓,不仅真正享受到合理的服务,而且在缴纳费用上还应合法。

2006年12月8日

商家易变脸

经常购物的人都知道,商家的脸是善变的,有点儿像扑克牌的反正面,推销物品的时候给你反面——没有数字,只有笑脸;一旦你决定购买这才露出正面——只有数字,没有笑脸。倘若你购后觉得不如意,找商家退换,那就更不会有笑脸给你,完全用数字跟你斤斤计较。所谓会买的不如会卖的,在这个时候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这样说,并不是对商家有成见,而是某些商家的所作所为,给了我这样难以改变的印象。尽管这不能代表整个商界,也不是这样的商家总是这样,但是它反映出的现象却在说明,商界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不然很难适应市场和顾客需要。口口声声说的顾客是上帝,那也只是瞎话假话,没有人会真的相信。

有次走进一家商店,进门就有笑脸相迎,开始是位男士,后来是位小姐,他们在推销一种营养品。两个人反反复复地说,这种营养品如何好,如何价钱便宜,还说,如果我不信,可以先拿回去尝尝。我这个人有个天生的毛病,经不住别人几句好话,经他们这么一说,心就有点儿动了,最后还是掏了腰包。回到家恰好有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是个医生,我就把此事跟他说了,朋友说,你怎么也当这个“冤大头”啊,平日里多煮点儿骨头汤,不比这个有营养。朋友让我马上退回去。

听了这位医生朋友的话,他走了以后,我真的去了那家商店退货。从购买到退货,先后不到四小时,我以为不会有麻烦,再说商家有言在先,应该比买时还容易。到了那里才知道,我想得倒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商家开始仍是劝说,让我这次先尝尝,后来见我执意要退,立刻脸面表现出不悦,以食用品不退为由,不客气地往外推我走。这样相持了一段时间,怕再继续下去影响营业,他们才无可奈何地退了货。

有了这次退货的经历,后来再购物时格外小心,生怕万一有什么考虑不周,弄不好又会给自己找麻烦。多花几个钱事小,气坏了自己事大。要知道,不管多么仁义的商人,想问题做事情,十有八九离不开一个字:钱。懂得了这个道理,作为顾客的我们,在跟商家打交道时,就多少比想象的更实际了。

有的商家为了这个钱字,有时什么事情都会干出来。但是无论他们干什么,总离不开先哄后宰的伎俩,顾客想不挨宰根本不可能。吃过亏上过当,长点儿见识,得点儿教训,少挨些宰倒是可行的。在构成买卖双方的市场,顾客永远是被动的一方,商家永远是主动的一方,商家喊的“顾客是上帝”等口号,同样是哄的手法之一。在商家面前谁真的充大爷,谁就是个潇洒的糊涂蛋,有朝一日吃了亏上了当,想投诉都不会找到消协的大门口。

我是不怎么逛商店的,需要购物时也是买了就走,实在不想在这些地方久留。这些地方提倡的微笑,跟不道明的商业机密,总是让我有点儿说不出的发憷。我这样的近乎于偏激的认识,也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说不定还会替商家嗔怪。但是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认识,因为我不想自己也成扑克牌,被黑心的商家来来回回地翻动。

2006年2月22日

赚钱要赚个踏实

如同小时候听长街叫卖声,这会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听到经商发财的谈论,弄得我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这倒不是我不喜欢“赵公元帅”,也不是我不懂得“没钱万万不能”的道理,而是实在找不出正儿八经的生财之道。倘若像现在有的人那样,为了自己发大财成大款,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我又觉得有背为人的准则,那是绝对不可效仿的。这样也就只好忍下发财的想望,过自己比较适合的靠工资的日子,倒也颇为悠闲、自在和心安理得。

看到商海泛起的种种沉渣,有时我也在暗自里思索,究竟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商家呢?这时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小时候在天津看到的那些生意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并不像现在有的人那么没规矩,做生意的时候不只是离谱儿,有的甚至于连法律都不放在眼里。他们有的出售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有的甚至于贩卖毒品,干些坑人性命的勾当。过去把做生意叫学买卖,别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学”字,却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时候要想做个真正的生意人,一般的都有个师傅,跟其他行当学手艺一样。学做生意不光是学算账识货,更主要的是学经商之道,而这个道就是如何对待顾客。那时候对顾客的称呼,没有像现在这么洋气、花哨,弄得你晕头转向的,连掏钱购物都觉得不自在。过去商店的门前招幌上,大都写有这样的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标明以信誉争取顾客。学生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讲信誉,拉主户,不然人家上一次当就不会再回头,再好的店再美的货没有人买,那也不过是带刺的玫瑰,人家光是看着不肯伸手。所以那会儿在商店当学徒,就要念人和货这两本“经”,既能卖货又会待客,那才叫做生意的真本事。靠坑蒙拐骗固然可以挣大钱,但那毕竟是歪门邪道儿,为真正的生意人所不耻。假如像现在有的人那样,刚开始做买卖,连账还算不清呢,先琢磨在秤盘上闹鬼儿,绝对成不了大气候。

我有时采购吃食逛市场,常听人抱怨缺斤少两,或者见有人带着计算器买东西,很自然地便会想起,我见过的那些真正的生意人。他们做生意赚钱,可不是在欺骗上施计谋,而是在勤和精上想点子。勤,就是在经营上勤勤快快;精,就是在管理上精打细算。念好了这两字真经,何愁赚不了大钱。我们有些百年老店,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现在依然门庭若市,他们的最根本的法宝,就是用信誉维系顾客。旧时的生意人,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和气生财”,这“和气”两个字,既包含着对顾客的尊重,又包含着对对手的善待。有人说“无商不奸”,还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这些话也不是没道理,但那只是在一定范围里,人们从体会中得到的认识。就做生意的总的规律来看,我以为还是要以信誉为本。小商小贩是这样,巨贾富商更应该如此。

文人要讲气节,商人要讲信誉,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使在今天,依然被绝大多数国人恪守着。那么,做生意是不是就不赚钱了呢?当然不是,做生意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赚钱还算什么生意人。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赚钱,这赚来的钱是不是靠本事,赚来的钱自己花是不是踏实。现在市场上卖的东西很多,应有尽有,这首先得感谢做生意的人。有的生意人很有头脑,他们把眼光瞄准顾客的喜好,顾客买什么东西的多,他们就想办法卖什么。生意人的这种精明劲儿实在令人钦佩。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顾客我要说,不管他卖什么都可以,有一样东西无论如何是不能出卖的,那就是父母造就的良心。从商业的角度看,良心可能分文不值;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良心则是无价之宝。光有金钱没有文化,光有物质没有精神,即使是个百万富翁,依然是个金钱的奴隶。

人不会永远活下去,钱再多也是个数字的概念,有朝一日离开人间,你一分钱也带不走。想开了就会少些贪心,多想想就会少些黑心,再想想就会多些善心。有些正经的生意人,他们挣了大钱,很少乱花胡造,而是用来造福社会。因此,这些人在公众中的形象,慈善家的身份往往多于商人,理所当然地被人尊重。在这里我想奉劝生意人,特别是生意火爆的老板们,在顾客面前你们可真得悠着点儿,不然闪了为人的根本,将来后悔会成为心病,花多少钱都没办法医治。

2006年12月16日

无特点就无市场

过去全国报刊都姓“国”,钱由国库拨,人由国家养,一说起报刊市场,大都指邮局发行。只要邮局订数上去,就会念阿弥陀佛了,反之就要给邮局磕头,好像报刊的兴衰存亡,完全掌握在邮局手里。现在邮局实行自负盈亏,真正地企业化管理了,好发行的报刊多得利,卖不出去的报刊少赚钱,报刊出版和发行部门,不是一家人要走一个门,编发双方利益完全一致。这才使报刊社开始认识,原来今天的报刊市场,就是掏钱购买报刊的读者,读者不掏钱购买你的报刊,再找邮局也是晴天求雨,给你打几声响雷空安慰。

既然市场就是掏钱的读者,那么,报刊出版者应该怎样面对呢?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看,似乎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积极改进报刊,尽量适应读者的需求;一种是在那里唉声叹气,怀念过去不愁吃穿的日子。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这就是左捅咕一下,右折腾一阵,想改革又舍不得旧模式,结果情况并不比别人好。其实,无论是认真改革的,还是唉声叹气的,或者是小打小闹的,大家都有个共同感觉和认识:今天报刊的日子不那么好过了。

可是日子再不好过也得过。有识字的人,总得读报刊。至于读什么报刊,这就由不得你了,读者想读什么就买什么,想买谁家的就买谁家的,这就给办报刊的人,出了一道难解的题:你怎么求得读者的欢心?或者说句正经话,你怎么赢得市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答另一个问题,这就是现在办报刊的套路,是祖宗的“传家宝”,还是“宫廷秘方”?是不是就非得一成不变?如果这个回答是肯定的,我觉得事情就相对好办些,这就是给报刊找对位置——想卖唱的别跳舞,想敲锣的别击鼓,尽量突出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就不可能有市场。这就如同全聚德和便宜坊,同是卖烤鸭的老字号,一个是吊炉一个是焖炉,两家做法各不一样,就各有各的顾客。

说到报刊的特点,还不能脱离报刊的自然属性,如,文化类的别瞎搅经济类的,体育类的别掺和音乐类的,这样都相对有自己的读者群。然后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各施各的高招展示特点,要是你的大小模样都标致,何愁找不到媳妇嫁不出人。现在报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随大溜踩脚跟,这家出个《周末》版,那家出个《休闲》版,你来个半月刊,我上个一周刊,油饼油条都是白面用油炸,只是圆和长的样式有区别。办报刊人的新鲜思路,或者让人兴奋的点子,在版面上几乎没有表现,凭什么就让人家掏钱。现在发行到百万以上的期刊,除了有部分习惯性读者,主要还是各有各的新招儿,在不断地吸引着读者。这就是对市场的占领。

要想办出有特点的报刊,光有事业心不行,光靠经验也不够,还需要激情和灵性,不信翻开那些优秀报刊看看,从内容到版面,从标题到图片,无不给人一种惊目之感。读者一看就会“哇”一声,然后大叫“太棒啦”,这你就不能不服气人家。什么是本领啊,这就是。所以我说,一个真正会办报刊的人,不只是光看处理稿件如何,也不是自己封自己名编,而是要:政治上不出圈儿(按照国家规定办),版面上没有边儿(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同类中要拔尖儿(在众报刊中突出自己的特点)。这才是今天的编辑家,在市场竞争中必备的素质。

这种年代不再有了。没有新的办报刊本领,对不起,您赶紧给能人让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干脆,这就叫让你“下岗”没商量。不信您就等着瞧。

1999年3月11日

同类推荐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以车为载体,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了39个开车人的故事。39个故事或感人,或心酸,或有趣,或苦涩,呈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为实现和平解放北平的目的,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傅作义的政治争取工作,傅作义将军最终顺应历史潮流,施行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行动……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所有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无论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还是经历过世事风雨的成年人,都可以从书中领悟到一丝脱颖而出的哲理。
  • 草木奇葩(走进科学)

    草木奇葩(走进科学)

    在自然界中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奇异功能,等待着科学家们揭秘枝叶与光合作用与之融合后所产生的奥秘。
  •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飞羽眨巴着眼睛使劲思考,久久,道了句:“你!”某王爷瞬间圆满了,“反正你不会不许我炼药”这话一落···@“宝贝,掌心躺着一粒金灿灿的的丹药。,爹不疼,放···放王爷还是放毒呢?飞羽眨巴着眼睛用力思考重生到相府嫡女身上,王爷,娘不爱,嫡姐设计,大哥陷害!没事,关门,你老英俊神武,我和毒药哪个重要?”某腹黑王爷吃醋生闷气中,他家小王妃为什么就只对药感兴趣呢,而且,还是毒药!众暗卫绝倒,冷酷无情的形象啊!飞羽淡定的伸出小爪子,您老还能无耻点吗?和毒药比重要性?@“小狐狸,王爷,我饿”某妖孽王爷卖萌。众暗卫绝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腹黑的异姓王爷养了一只披着小白兔外衣的呆萌小狐狸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成功拆之入腹的故事!】
  • 夜未央:汐流芳

    夜未央:汐流芳

    她曾是人人厌恶的丑女,她曾是自作多情的极天门小丫鬟,她曾是被世人唾弃的嗜血怪物。白衣决绝,仙姿卓越,破茧成蝶之后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血族领袖。一掬清泪,缠绵了亘古的哀怨,可叹这迷离的眼眸,却看不透世间的情长。抬头望向蓝天,心头很酸,一种红色的忧郁,飘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 野蛮王妃

    野蛮王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谈判专家,但是在一次为了营救一个跳楼者,竟然从高处落下,最后被摔死了。但是她却是命不该绝,他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皇朝相爷的千金身上。但是,老天爷似乎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被王爷打的是遍体鳞伤,还被打入了冷宫。即使这样,王爷也没有放过她,不断地换着方法折磨她。她是一个新世纪的女性,怎能任由被欺负,当然要反击了,让你知道女人也是不好欺负的。他是皇朝最英俊潇洒最受宠的王爷,本来是要娶皇朝第一美女为妻的,只有这样的女人才配得上自己,没想到娶了个疯女人做王妃,这怎么行,一定要想办法收拾这个女人。但是她不是个疯女人吗?怎么变得这么的泼辣。那好,你敢挑战我的权威,那我就要看看你是怎么死的。
  • 枕边姻谋

    枕边姻谋

    二十五岁的何蔷薇,离开拉萨,去向魔都。那里有人在召唤她。这是一场蓄意的偶遇,他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一见钟情吗?还是……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楼之庶女嫡妃卖烤鸭

    红楼之庶女嫡妃卖烤鸭

    他是花名在外,以收集美女为大任的皓王爷。她是后母、后妹、亲爹,纷纷不待见,最悲剧的是还拥有着一张天生奇丑无比容颜的穿越庶女。------大婚之日,漫天飞雪。大红的缎面儿喜服,刺痛了轩辕祁皓的眼。“啪!”他一巴掌毫不留情的落下,怒道:“贱人,你想让本王断子绝孙吗?”红纱飘落,夜玲珑那张丑陋的容颜暴露在人前,让众人均吸了一口冷气。面对错愕与厌恶,她早已习以为然,面无表情。可素来喜欢收集美人儿的皓王爷,新娘竟然从天仙美人摇身一变成了丑八怪,这是怎么都无法接受的。“贱人,你是谁?胆敢冒充本王的王妃,找死是不?”他厉目怒瞪,狠戾质问。她冷嘲一笑,挑衅道:“王爷想要知道我是谁,何不去问问你要娶的那个女人?”------层层设计,她险象环生,却不曾忘记出逃,寻获自由。他冰冷相对,挑剔盘生,怎料竟悄然失了心,是因她丑的让人同情,还是因她美的让人沦陷?------火烧王府,她化为焦尸,他伤心欲绝。五年之后,名艳天下,是与君携手,还是归来复仇,还是来卖烤鸭的?------唐宝宝:“虽然我很不想承认,但你毕竟是我爹。可是,想要我帮忙你追到我娘,你必须先帮忙我追到你儿媳妇,否则一切免谈。”他嘴角抽搐,狠狠点头,暗嗔:只要他能抓住那个女人,钻狗洞他都乐意。何况只是做烤鸭?-------“烤鸭啊!烤鸭啊!卖烤鸭啦!香喷喷,水嫩嫩,且吟得一首好诗,包各位夫人小姐满意。来来来,接下来有请我们最尊贵、最无耻的王爷烤鸭出场,鼓掌、欢迎、吐口水!”
  •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在职场中要战胜自己,就要剖析自己、正视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安逸冲昏了头脑,在职能学习中不做好准备的话,就会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被周遭的人与事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提高职能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上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在本书中提到的36个方法,会使我们在职能学习中茅塞顿开,并在不经意中改变现有的职能学习方法。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通过对职能学习方法的改进,自己明显比周围的人更胜一筹,人生也许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