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900000003

第3章 体验比视察更接近实际

体验比视察更接近实际

关注民生,了解民情,现在成了官员的“座右铭”,大会小会讲,文章报告说。究竟如何关注、怎样了解,我却看不出有什么新招儿。从古代官员的微服私访,到现代干部的公开视察,其实做的都是表面文章。我不敢说起不到作用,但是,情况的真实程度有多大,我还是抱怀疑态度的。

随便举两个例子:本人居住的小区,突然一天,收购废品摊贩不见了,跟知情的人一打听,原来上级要来检查卫生,怕环境太乱,居委会让小摊贩停业了。另一个例子更邪气,据媒体报道南方某城市,为应付上级检查,将一乞丐送郊区致死,结果城管吃了官司。您看,像这样的视察就是来百次千次,恐怕也难看到真实情况,对于解决问题又能有多大帮助呢?难怪有篇报道说,温家宝总理视察工作时,常常趁当地官员不备,突然提出来下车,到未安排(实为未事先准备)的某个地方察看。这样突然袭击式的视察,尽管也不见得看到真实情况,但总还不至于是完美的假象。

官员若想得到真实情况,其实并不难,难的是看肯不肯下工夫,亲自去体验某件事。百姓当中无小事,这句话官员都会说,真正有体验的官员,即使有也不是很多。20世纪60年代初期,胡昭衡先生任天津市长,为解决市民吃早点难,他跟市民一起排队购买,结果发现了许多问题,而且都关系百姓利益,例如,他发现卖早点的摊贩,拿钱拿物都用手不卫生,于是,他提出使用夹子的建议。这样就保障了市民的健康。倘若他不是亲自排队体验,只是到早点摊视察一下,恐怕只能看到排队购买难,绝对不会想到食品卫生问题。

如果拿老祖宗的微服私访,跟今天的公开视察比较,我倒是觉得私访近似体察,比今天官员公开视察的做法,似乎更容易了解到真实情况。现在电视传媒如此发达,官员们个个如同大明星,几乎天天在电视新闻露脸,再像胡市长那样去逛街体验,肯定会被普通百姓认出来。倘若你是个开明官员还好,趁此机会听听百姓意见,岂不是比搞什么听证会,来得更直接更深入更细致吗?这有什么不好?比如,北方地区冬天取暖,政府为了节约能源,标准室温定在16度,请问定此室温的官员,你有过在此室温下的生活体验吗?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长时间在室内居留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你来体验一天,或者问问普通市民,说不定就会知道,原来16度的室温,还得穿上薄棉衣才行。光知道多节能,不考虑人生存,就是因为没有体验。

如今上了点儿级别的官员,不是居住在独门独院,要不就是居住官员大院,想体验百姓生活的困难,从道理上讲有一定的不便。但是也不是完全就做不到,关键是看官员想不想了解实情,如果想做还是有办法的,以我这个普通小民之见,一是不妨经常“忆忆旧” ,因为,每位官员都曾经为过民,想想当初自己为民的难,就会想到百姓现在的苦。从安徽调北京来任市长的郭金龙,据报道,在安徽任省委书记时他就抓教育平等,原因是他未当这么大官时,因未满足学校提出的条件,他孩子被拒之重点学校门外,他有过痛苦的亲身体验,所以他有了大权就想到,让普通百姓孩子平等读书。这就是我说的“忆忆旧”的体验。二是不妨交点儿“穷朋友”,当官忘掉百姓朋友,官越大百姓朋友越少,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有人说,当了官没有共同语言了,还有人说,当了官说话不方便了,其实这都是借口,先不要说你当官为了谁,你的官薪是谁给你的,就是单说想当个好官,从体验民情的角度考虑,交几个普通百姓朋友,对于你决策什么事情,肯定会比光听汇报接近实际。比如,如今物价涨得这么快,官员说是“结构性涨价”,这是经济学上的名词,百姓听不懂也不想听,百姓过日子的感受是,豆腐涨了几毛钱,猪肉涨了几元钱,这涨了的几毛几元钱,对于百姓生活有多大影响,真正有体验的官员能有几人。你如果知道百姓的感受,说话就会对百姓心思。

据说,有位官员自掏腰包,定期请退休朋友吃饭,但是他的饭不能白吃,条件就是要跟他讲实话。这样做也只能算做调查,还不能算亲身体验,却比之通常的公开视察,所了解情况会更多,而且老朋友也不会糊弄他。这也算是办法之一种吧。总之,还是那句老古话,想知道梨的滋味,你就亲自尝一尝。隔山买牛总是不大可靠。

2008年3月12日

谈“退” 说 “原”

开会介绍与会者,本来无可非议,尤其是互不相识时,介绍一下增加了解,还是非常需要的。问题是现在不论需要与否,只要是稍有点儿脸面的人,主持人都要一一介绍,生怕漏报某一位被怪罪。这还不说,介绍时还必须得戴“帽子”,如,某某什么长官、某某什么书记,有时说上一顶还恐不够分量,干脆凡是有的都悉数不误,很是风光。   介绍现职人员这样也倒罢了,就是离退休的人也不想怠慢,于是乎就翻箱倒柜找顶旧“帽子”:“某某单位原什么长×××”,既给会议增加了“光彩”,又让当事人不至于尴尬。真是绝顶聪明的好主意。首创者真应该申请专利。

这种算不得正派的会风,在行政人员会议上出现,我想倒也不算什么怪事,因为行政长官退下来,有的既无职称,又难觅新职务,在公开场合让人家过得去,总还情有可原,不失为一种应对的好办法。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种好办法推广开来,竟然传到了所有的会,就连自恃清高的知识界,现在开会也来这一套。知识界的人士大都有职称,如教授、研究员、翻译家、评论家、工程师、作家、医生,等等,这些蛮可以证明他们的身份了,就是退休在家也依然伴其终身,主持者却非要拉其过时职务,在前边加个“原”字来介绍。笔者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听到八九位的“原”某某,听得人如置身历史园林,仿佛时光又倒流了许多年。

当然,无论会议主持人,还是被介绍的人,并不见得愿意这样,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那么其原因何在呢?我想原因就在于社会风气,以及执行不完全的制度,成了生长这株歪苗的土壤。倘若这两方面有一方面稍好些,这种风气都不会演变成这样。干部退休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规定执行,哪个级别到了退休年龄,就无一例外地按期办退,形成个该退就退的好风气,退休就跟调级一样正常,轮到谁头上都会坦然对待。问题是现在根本不是这样,有的到了年龄不仅不退,而且还要易(单)位提升当官,这就让人不好理解了。难道他比国家领导人还重要吗?难道没有他事业就垮吗?正是有了这样的“特殊人”,别的退休者在别人眼里,自然也就掉了“价儿”,自己更是觉得有些不自在。因此才有会议主持人的折中办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退休又不是贪污、要官,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随着职务的退出,称谓自然也会消失,这本来不是个问题,有的人却很不舒服。在位时习惯人家叫官衔,退休后别人直呼其名,或者简单地叫老张老李,就有满心的不高兴。这完全是一种虚荣心理作祟。针对有的退休老人的心理状态,人们唯恐担个不尊敬的恶名,于是就情愿不情愿地,依然加“原”加“前”地叫着。据说,美国总统布什先生退休后,有的报刊记者来采访他,问布什最喜欢什么称呼,这位前白宫主人很坦然地说:“退休者,女儿的父亲,妻子的丈夫。”这样的准确定位,我想反而让人尊敬。反之如果也来“原”“前”这一套,在性格坦率的美国人中,说不定倒有种滑稽的感觉。

我这样说,并非是一味地反对加“原”加“前”,主要是看出席什么会,以及以什么身份参加会议。比如,出席原单位的纪念活动,以老领导身份出席,为了区别于现任领导人,介绍时就必须加“原”加“前”。倘若是出席专业会,以专业人员身份出席,再搬出过时的职务,就似乎无多大意思了,闹不好反而让人讨厌。如果自己不是个专业人员,或者根本不通此专业,就更无必要去混会。以“原”“前”这类名誉,换取一点儿眼前的安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退休就是退休,无职就是无职,旧威风是抖不起来的。这又不是旧邮票,过了时的更值钱。

生存与死亡,工作与退休,风光与沉寂,热闹与冷清,这都是正常的事,谁想不通这些,谁就是不懂得人生。已经退了休,成了老百姓,何必再计较称呼,加“原”加“前”的游戏,实在不好再玩儿。还每个人的真实身份,给每个人准确地定位,我想说不定会更自在些。起码我自己是这样认为。

2010年2月16日

富人们做了多少善事

中国有多少富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是没有界定标准,二是难以统计数目。从各种新闻媒体报道上看,或者从财富排行榜得知,咱们中国的富人不能算少。一般的小富中富的人且不说,就说总资产超过4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万)的富人,据美林集团《2004年财富报告》统计,按金融资产100万美元计算,这样的富人到 2003年中国就有23.6万人。美林集团的报告还说,富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算是几个国家中之一。这些人大概属于通常说的,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中国人。至于这些富人是怎么先富起来的,纯属个人隐私和生意机密,咱们就不去多管多问了,反正是“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即使越轨老百姓也不知道管不了。不过有件事,我倒颇感兴趣: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谁在做善事,都做了哪些善事?

从历史上看行善做好事,早已经成为普通人道德,例如北京电视台正在为白血病患儿募捐,许多市民都在纷纷解囊,但是终归财力有限难成大善。过去行大善者大都是富人,自己发了财有了钱,就想为乡里做点儿善事,例如修桥铺路,例如赈济贫人,例如兴学育才,是早年富人最普遍的做法。正是因为这些富人行善,就常被乡亲们称为善人,现在乡村有的地方名称,至今还首冠某某善人姓,如某善人井某善人路,即使“文革”中被迫改名,人们仍然保留自己的叫法,足见善事多么崇高,善人多么为人敬仰。

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据说主人公乔致庸就是位大善人,黄河几次闹大水,冲到山西省来,都是乔致庸放钱赈济灾民,乔家开粮发粥,粥还必须得浓。浓到什么程度呢?浓到用毛巾裹起来,再打开时米不散,浓到放在碗里,插上筷子筷子不倒。行善行得如此真诚,行善行得这样实在,哪能不被乡里感念。那年去山西访问,我问当地的朋友,有这么多晋商大院,为什么只有乔家大院出名?是不是跟张艺谋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有关啊?朋友说,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乔家大院保护得好,算是大院中保护最完整的一处,“文革”中破“四旧”搞得那么凶,都不忍砸碎乔家大院一块砖,因为乔家是个善人之家,乡亲们不想背负“忘恩负义”的恶名。

那么,现在的富人如何呢?很遗憾也很可惜,被称为富人的不少,被叫“大款”的很多,就是不常听说被称善人者。这些年内地有的地方,倒是也有用富人冠名场所,比如“英东游泳馆” “逸夫图书馆” 等等,李嘉诚还设了“长江奖学金” 、办了汕头大学,这些无疑都是富人善事,只是这些善人都是香港的富人。内地富人却很少见此善举。跟富人相比倒是普通人,济困扶贫行善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普通大善人,如天津工人白芳礼老人,靠蹬三轮车挣来35万元钱,全部用来资助300名孩子上学,而自己一天三餐两个馒头一碗白水;如深圳歌手丛飞义演400多场次,资助178名儿童圆了读书梦,还帮助了许多残疾人,累计捐款达300多万元,身患绝症还念念不忘承诺。这些人经济并不富有,却肯于用自己微薄收入,尽量资助更困难的人,都是可敬的行善者,都是当代的大善人。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内地的富人为何很少行善呢?真正原因只有富人自己知道,咱们无法推测和猜想。不过从有关媒体报道上看,内地富人中的大多数,除了自己置办豪宅送子留学,好像更热衷于赞助歌星演出,或者赠钱给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要不就是摆这个宴那个席吃喝,跟有头有脸的人搞交际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那个逃跑的赖昌星。同样从媒体报道中知道,有的富人到国外生孩子,或者到国外结婚过生日办喜事,从描述的场面和享受舒服程度看,其花销的数目听后令人啧啧咋舌。可是真正施惠于普通百姓的事,起码我没有听说过多少,当然就很少有富人即善人者。

其实这些富人忽略一个事实,如果想让自己富得踏实,必须有均富的思想观念。最近电视新闻中报道,山东的一位亿万富翁,放弃优裕的生活,毅然回到家乡当村官,拿自己的钱办慈善事业,回报家乡对他的抚养。这是我听说的首位内地大善人。施德行善是我国的传统,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只有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社会才会稳定和谐。这样明白的道理,富人本应该懂得。现在这样那样的排行榜很多,有关部门如慈善总会,搞个“善人排行榜”如何?

2006年2月27日

富人经常在想什么

这篇小文章的题目,难免有点儿窥密之嫌,说不定会招人反感。

我之所以会有如此想法,是从各种媒介中知道,比一般人更艰难的同胞,每天睁开眼睛想的就是,如何用正当方法挣点儿钱,让全家人的衣食无忧。于是我忽然想到,穷苦人是这样想的,那么,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他们经常在想什么呢?出于某种好奇,或者叫将心比心,想知道我不了解的富人想法跟普通人是否一样。

先讲个穷人的故事。河南有个叫王合的农民,他儿子在北京一家饭店当保安,干了几年挣了一点儿钱,用钱上就开始大手大脚了,父母亲怕儿子学坏,为了看管儿子,母亲就也来到北京,在儿子干活的饭店当择菜工。妻和儿都到北京来了,王合就带着女儿也到北京,靠做泥瓦匠手艺挣点儿钱。王合女儿天生爱美,花30元钱拍张照片,这下可疼坏了王合夫妇。从此家中在挣钱和花钱上有了矛盾。有矛盾也就有了故事,我就不在这里细说。

王合一家人做客凤凰电视台,主持人鲁豫询问王合全家人,将来有了钱都有什么想法?王合说:“有了钱我想让女儿上大学。”王合的妻子说:“有了钱我想给儿子娶个媳妇。”王合儿子说:“有了钱我想留在北京。” 王合女儿说:“有了钱我想回老家。”鲁豫听完又问:“那你们现在日子好过了吧?”王合妻子说:“比过去好多了,最困难的时候,房子里找不出一分钱。”这就是贫人无钱的情景,以及将来有钱的想法。

听了王合一家的事情,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请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改革开放之前,如果你也在农村,靠在地里刨食,家境跟王合有多大差别呢?如果你家在城市,靠每月死工资维生,生活跟别人有多大区分呢?我敢说,即使有也是很少很少,那时追求的就是“穷革命”啊 ,谁比谁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无差别收入显然不利社会发展。因为人的能力、知识、环境不同,抹杀了个性化才干的发挥,必然会扼制潜能的创造力,所以我以为,改革开放政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人敢于为理想而奋斗。用正当方式取得财富的人,是这一政策的最好体现。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过去流行的一句话:“要经常想想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听起来可以说是蒙人的笑话,可是在当时却让两代单纯的人,在蒙昧中满足于自己贫穷现状。现在再无人相信了,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如果还有点儿参考价值的话,那就是不管是对是错,还是应该想想别人的处境。原来跟我们无太大差别的人,你们是怎样忽然富起来的呢?是靠权势是靠本领,是靠人脉关系是靠地缘优势,是遵守法规是犯法逾规,只有你们自己心知肚明,我们无权力更无办法知道,反正你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所谓解放世界上的穷苦人,对于中国富人来说太遥远了,如果连自己同胞老乡的困难,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倒是觉得情感上过于冷漠了。现在有些先富起来的人,就是如此。所以我说,不知道富人经常在想什么?

假如有哪位先富起来的人,不经意间看到这篇小文,说不定也许会问:“喂,穷小子,你想让我想什么呢?”那我就爽快地告诉你,想让你经常想想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你能够先富起来吗?你挣的每分钱都干净吗?你是靠自己本事挣的钱吗?你挣这么多钱想过做点儿慈善事情吗?等等。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富人故事,这个富人就是已故的陈晓旭,当然她还是个名人,因为她饰演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这个陈晓旭,演戏出了大名,做生意挣了大钱,可谓“名利双赢” ,却不料最后出家当尼姑。她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咱不是陈晓旭无从知道。其他富人如果有兴趣,不妨破解一下这道谜,说不定会从中悟出点儿道理。

最后我想说,金钱无论对于谁,都是好东西。没有钱的人总是想发财,有钱人老琢磨如何更多。却很少有人经常想想,金钱以外的许多事情——而这些金钱之外的事,恰恰于人生有所裨益。富人们,你不必告诉我,经常都在想什么,只是建议你问问自己:对呀,我经常在想什么呢?

2007年5月28日

善事也要讲“成本”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希望工程”刚启动时,只是简单地搞了个仪式,从此就是扎扎实实地做事情,比如在各地建“希望小学”,比如组织大学生支教,比如给山区学校送文具图书,等等,让许多贫困孩子实实在在受惠。类似这样的活动全国还有,如环保部门的保护“母亲河”,如全国妇联扶持西部建“母亲井窖”等等,都是启动时搞个仪式或报道,然后就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落实。这样搞的公益活动才是真真正正做善事,认认真真帮“穷”人,所以深得广大群众赞赏。

我国有句老话“善事不欲言” 。就是说做善事好事,都是悄悄地默默的,而且都是心甘情愿的,绝对不自己到处张扬。如果善事做了或还未做,就闹得天下沸沸扬扬,这善事也就变了味儿,做事人的动机也就成了问题。最近从《今晚报》上看到,天津有个耄耋老人白芳礼,自己生活并不富裕,靠蹬三轮车挣的辛苦钱,资助了成百上千贫困学生,白大爷却一直不吭不响,默默地坚持了十多年。只是因为白大爷最近生病住院,得知他无钱给自己治病,受他资助过的学生们,现在反过来要帮助老人,这才使他的事迹传出,深深地感动了神州大地。白大爷做的事才叫真正的善事,白大爷这个人才是真正大善人。

可是,有的这个组织那个所谓名人,同样也是在做公益事业,在做法上却全然不同。未做之前就连篇累牍地见报,还未做就在北京大搞启动仪式(当然这第一次无可厚非),然后就是带大帮名人和记者,不惜重金乘飞机去外省造势,随后大张旗鼓地一次又一次宣传,事还是那件事人还是那几个人,只是地方又换了一个新的而已。倘若照此周而复始地做下去,偌大个中国全走遍得花多少路费,更不要说搞所谓捐赠仪式的费用。如果真正想扶贫济困做善事,这笔搞“形式”的费用和时间,完全可以省下放在默默的行动上,这样不是更可以多帮助一些人吗?有人对这种做法非常形象地说,这是借做公益事业在给自己扬名,很像草地上的狼拉完屎叫两声,生怕在万里无垠的空旷处人不知。这些靠公益事业造势扬名的人,实在应该好好学学白芳礼老人。

那么,公益事业或者说做善事,究竟应该如何搞呢?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必要的形式,只是每到一个地方搞一次仪式,重复相同做法宣传几个名人,就显得过于滥过于矫情了,反复地刺激感官令人生厌。我觉得搞公益事业,首先要计算成本,其次要加强监督,再者要进行检查,不能任一些走歪路的人,借做公益事业办自己的事,把刚刚起步的公益事业名声败坏了。

在这里我想主要说说,公益事业的“成本”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非常重要。我们不妨先算一笔虚拟账:从北京到甘肃省会兰州,再从兰州然后到某个村,假如只去10个人搞所谓仪式,每人路费假设是500元(还不算吃住钱),10个人就是5000元,若是把这5000元省下来,起码可以打两口井买千种书接济几十个人吧?何况去的也不只是10个人,路费也不只是每人500元,因为有的人要睡软卧乘头等舱,更不要说还得在当地兴师动众。当然这钱不会是个人掏腰包,十有八九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扶贫济困吗?如果善事都是这样做法,这个“成本”也过于高昂了。跟那位白芳礼大爷比,跟“希望工程”比,跟建“母亲井窖”比,这些所谓名人的“善心善事” ,恐怕多少要打点儿折扣坏点儿名声。做芝麻大的善事花西瓜大的钱,这种不计算成本的公益事业,是应该引起注意和规范的时候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前苏联诗人玛雅可夫斯基,曾经写过一首讽刺诗,说买一瓶墨水要由国家议会讨论,批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在有的公益事业,不说其动机究竟如何,只从一而再地重复宣传看,即使不说是作秀或炒作,起码也有点儿老玛讽刺的味道。因此借助老玛的灵感和诗胆,我也来胡诌几句打油诗:送笔一支千里行/乘机坐车费百银/美名扶穷济西部/何似旅游赏风景//劝君行善心先善/莫负百姓一片情/善事善办有和谐/求真务实是根本。

2005年6月20日

老干部局是干什么的?

读者看了这个题目,以为我是明知故问。其实我真的不太明白。

现在几乎所有单位,无论是大是小,是事业是企业,只要有离退休干部,都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老干部工作,有的叫局,有的叫处,有的叫办公室,许多人因这个机构当了官。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老干部们操劳一生,退休后有人照顾,真正地安度晚年;新机构设立安置年轻人,借此有个提升的机会,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可是实际情况,好像并不真的那么美妙。这个机构到底是干什么的?又干了些什么?相信没有人会真正说得清楚。

顾名思义,既然叫老干部管理什么机构,理所当然要为老干部服务。问谁都会这么说。那么,怎么服务呢?当然,也都会说,老干部生病照看死后送葬,都归这个机构管。可是再一追问,老干部健康地活着时,你们怎么服务呢?恐怕就答不出来了。这就是我前边说的,不明白这个老干部管理机构,究竟是干什么的问题所在。

随便举两个例子。比如,现在有好多单位,逢年过节发些东西,这是好事情吧,可是你得自己去领,于是七老八十的人,或挤公交车或打的,去单位取一桶油。这还不说,有的单位连一张什么表格,都要通知老干部自己去取,说是单位邮寄没有经费,寄一封信不过八毛钱,老干部乘车得花几十元钱,哪怕你让自己出钱,总也比让人家去取好。再说时间、车钱还在其次,万一途中出点儿意外事,这恐怕就不好交代了。管老干部的机构,难道就不能想想办法吗?再比如,人老了免不了生病,看完病报销医药费,就成了老干部的负担,不去报销没有钱用,报销就得去单位排队,有时排上队现钱又没有了,总之,看病难报销就更难。这些事情应该如何解决呢?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可是并没有人认真地对待,更不可能有人研究解决。

我的话,就想从这里说起。

首先必须明确,老干部管理机构,不是年轻干部“养老”机构,在这个机构里工作的人,服务对象就是老干部,就应该思谋着如何方便老干部。如果像仓库保管员似的,把老干部当做物品管理,没有主动的能动作用,这个机构完全可以不设,通知老干部干这个领那个,随便一个什么机构都可兼做,何必专门设立个机构?从目前情况来看,只管过节不管平时,只管病死不管健康,是一种非常普遍现象。有的单位的老干部管理机构,平时甚至于连个电话问候都没有,人未走茶在老干部管理机构就凉了,足以说明有的老干部管理机构的冷漠。

其次必须明确,老干部管理机构,服务对象是人,不光是钱物分发,正常工作就是考虑如何服务。当然,说到服务的确有个经费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愿意不愿意服务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还是以上边说的取东西和报销为例,如果真正愿意给老干部以方便,就可以用收取成本费的方式,雇人找车解决这点儿不是经常要办的事情,相信老干部们绝不会都反对,因为算下来总比自己去取,更省钱更省时更省力也更安全。道理说通了,方法得当了,相信多数人会拥护。我这个不做老干部工作的局外人,既然可以随便说出个办法,难道专门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人,还不能在这方面多动点儿脑筋吗?

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是项新的事物。正是因为它是一项新的事物,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这就要看具体做事情的人了,如果把它当做科学来研究,说不定就会成为老年学专家,如果只是一般性地应付应付,做得再熟练也只是行政管理,直到做此项工作的人最后退休为止,绝对不会有大的长进和学问。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同时又是长寿者越来越多的时代,老干部管理工作绝对大有可为。照此看来老干部管理机构,应该干什么如何干得更好,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然,要想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真正被领导部门重视。从目前各单位的情况看,配备做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人员,无论从政治素质上还是工作能力上,有的并不是十分理想和合适,只是考虑提级或别处不好安排,最后只好安排这样一个“闲差”。如果真正重视老干部管理工作,在人员配备上绝对不能马虎,即使不找能力最强的人员,起码也得找有爱心的人来干,这样才会使老干部管理工作,适合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但愿老干部管理工作,突破墨守成规的平庸,早日成为有朝气的新型事业。

2004年6月16日

政绩要算得失账

咱们中国人爱算账。商人做生意算盈亏账,农民种地算收成账,工人干活算奖金账,百姓过日子算收支账,就连不挣钱的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都要算算储罐里的钱。更不要说口头禅里:“小心,我找你算账。”其实,无论从哪里说,做事情学算账,都是值得提倡的,做到心中有数,总比稀里糊涂好。运用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算账尤其显得重要。

说到算账,就不能不说,这几年开始时兴的官员算的年终账,也就是通常说的“报告政绩” 。官员算政绩账,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说明有责任心,愿意做些实事,自然应该受到百姓欢迎。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年终算过政绩账,被评为“人民公仆” ;有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年终算过政绩账,跟职工一起获奖,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众对这笔政绩账的认可,当然也是群众对官员的评价。为百姓服务受百姓欢迎,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可以说里边不含任何杂质。受此殊荣的官员,应该打心眼儿里高兴,更要格外地珍惜。

不过,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有的官员的政绩账,在算法上还有缼欠,群众并不是十分认账。他们在算政绩账的时候,大都是列举所做事情件数,实际效果如何却很少提及。很有点儿像小餐馆里服务小姐给客人报菜单,一个个菜都叫什么名字,至于这菜是怎么做的,味道是咸是甜,价钱是贵是贱,就完全不管不顾了。官员政绩也这样算流水账,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显得对普通百姓不够尊重和缺乏一定诚意,就是对自己的政绩,好像也不是负责任的做法。例如现在任用干部由群众推荐,这种形式正在普遍采用,有的单位头头说政绩,只谈选拔方法和数量,至于选出的干部到底怎样,试用期结束考核合不合格,最终被群众否定的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就免开尊口了。做事情不谈效果,这样来算政绩账,给群众的印象,总觉得不怎么厚道。

单纯“评功摆好”的做法,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光靠吹牛造假升官,好像也不再那么灵光,因此,算政绩账应该有总结性质才对 ,做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哪些问题,固然要如实报告给群众知道,但是从推动工作角度考虑,还必须要算得失成败这笔账,而且比摆做事的数量还应该细致,以便从经验教训中找出改进方法。当糊涂官马虎官糊弄官,过去也许还可以办得到,因为那时的群众只出耳朵,不敢出自己的头脑和嘴巴,这会儿好像就不那么容易,会思索敢说话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有些事情关系切身利益,完全不让群众说三道四,恐怕很难捂住谁的嘴巴。再说有些事情非要通过群众,目的正是想求得群众监督,谁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呢?

官员算政绩账时,只报项目不说得失,有的人自己并未意识到,这种人大都是水平不高所致,群众提醒一下也就改正了;有的人则不是这样,自己明知道事情做错,却不敢公开向群众承认,而且在对外宣传报道时,还拿不是当理讲,群众自然看得一清二楚,哪会有无意见的道理。像这样文过饰非的官员,即使不是政治品德有问题,起码也是思想落后于时代,低估了群众的觉悟和责任心,要知道,头脑清醒的群众有的是,不说不等于看不出来。因此,在算政绩账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更要从有利事业发展的高度算,这样才会年年有进步事事有开拓,官员本身在执政上也会有作为。总之,既然要算政绩账,就不能光算做了什么,也要算是怎么具体做的,更要算成败得失如何,群众反映是好是坏,要算账就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政绩账才不是假账糊弄账。这样的官员在群众眼里才不是赖账的官员。

现在又到年头岁尾了,正是算账的适当时机。别人的账如何算,那是个人的事情,咱们无权给人家支着儿;而这官员的账怎么算,却关系普通的老百姓,我在这里说了说自己的看法。即使不能改变算账规矩,起码让有的官员知道,百姓希望你们的政绩账,应该算得仔细再仔细,尤其要说清楚所做事情,结果是不是正确和对事业是否有利。政绩账不如实算,当心有一天,群众找你算后账,到时日子更不好过。

2005年11月26日

同类推荐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十五年等待候鸟

    十五年等待候鸟

    根据本书改编的都市青春偶像剧《候鸟之恋》,由张若昀、孙怡、邓伦、张雪迎、李宗霖、刘美含、代超等联袂主演,8月6日深圳卫视再次开播。讲述一个平凡的女孩黎璃用十五年时间暗恋一名叫裴尚轩的男生的故事:黎璃的掌心有一道疤,切断了事业线、生命线、爱情线。这是裴尚轩留给她的伤痕,永不磨灭。整整十五年,裴尚轩终于爱上了黎璃,但是,她对他的爱已不能继续。原来爱情不是候鸟,它没有归期。“你知道我想要什么!”话没说完,他就扑了过来!谁叫她恬不知耻,半夜还赖在他房间不走……她本长得丑,觉得自己很安全,不料一夜之间成了他的菜。哭过天,骂过娘,坐过牢,割过脉,却还是逃不过他的五指山……读原著小说才是正确追剧方式,还有作者新增的三个番外的读者福利哦!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技巧,舌头在延长。让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今天,演说和演说家的重要性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所谓地球在缩小,让自己从此冷静、自信地站在所有人面前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夸张一点,演说甚至比战争更具威力。舌头就是一把利剑。它往往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拥有高超的演讲技能是每个人的目标。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掌握演讲技巧,勇敢地面对任何场面呢?这就是林垦编辑《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的缘起。精彩的演讲能显示出演讲者学识的广博、举止的优雅、应变的灵活和情趣的幽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残宠

    残宠

    红鸾星动,国之将乱。乱世繁华,谁主沉浮。当铅华洗尽,尘埃落定,睥睨天下时。远处那一抹红色的身影,是否将永远只存于记忆之中。*************楚红鸾,她是大楚国唯一的公主,深受皇宠。楚夜冥,他是大楚国最小的皇子,在深宫中任人欺负。儿时,她救下他,他像是蔓藤颤上了她,只因为她的温暖。可是慢慢长大之后,父皇的一道圣旨,他登上了皇位,她成了别人的妻子。他忽然变得暴虐,伤害她唇边的微笑,伤害她仅剩的自尊和亲情。一个白衣公子在她几乎要崩溃的时候带走了她。之后……为什么儿时的快乐渐渐转变,究竟是什么让他的心变得如此冰冷。对着曾经深爱的人,他忽然变得疯狂,变得冷血,一直不断地伤害她,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相让他变得犹如凶兽,变得不再珍惜她的快乐可是当重重迷雾解开后,他错得一塌糊涂,原来的仇恨竟然要让他陷入万劫不复。而再次相见,曾经被伤害的她已然成为……再次隆重感谢花花为偶做的视频,欢迎大家去看看啊!视频地址:&pstyle=1宣传专区:跨越时空跨越地点跨越梦想和现实我们聚在一起黎明的梦想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如果有一天你在穿越马路的时候希望你撞到你的人是你在潇湘认识的作者那就来加入我们我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也更加欢迎每一个人的到来隆重推荐我们的圈子——君醉红颜阁圈子地址:http://m.pgsk.com/g/zmyl2推荐专区:◆◆◆◆推荐【君醉红颜阁】精彩好文◆◆◆◆【红鸾】薄唇醉【雪倾情】蔓妙游篱【景王妃传】瑜玥【异能异世】冥洛【独傲天下】薄唇醉【冷心弃妃】蔓妙游篱【弃妃要出嫁】瑜玥【黑道至尊女王】冷爱月【恋上恶魔情人】蔓妙游篱好友链接:【占宠】果玖傲香【女皇聘夫】北滕【弃妃招夫】清萌【绝色皇子太狂妄】可妍【夫君个个很极品】可儿【悍妻的极品夫君们】影宿【莜莜的亲亲夫君们】莜兔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 天才宝宝特工娘亲

    天才宝宝特工娘亲

    她,冷酷绝情、狂傲自负,国情局最年轻身手最强的顶级特工。他,妖孽腹黑、阴狠毒辣,东溟国最绝情地位最高的美艳王爷。他,呆萌可爱,机智狡猾,保护娘亲绝不手软的绝世天才宝宝。当现代特工穿越到一个胆小懦弱、自卑自怜、空有绝代容颜却被弃之如敝屣的小妾身上,吐了一口老血,她决定逃离。可是抱着她腿的小娃娃又是肿么回事?原来不仅穿成人家小妾,还系统附带赠送一名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