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日本官方曾表示,如果俄罗斯不归还北方四岛,日本就不会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也不会向俄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对此,普京的回答几乎掐灭了日本人的希望:“如果和平条约不签署,那么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领土问题。俄罗斯什么也不准备讨论。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
有本事来抢
每年从10月底开始,鄂霍茨克海域便开始封冻,一直到第二年的6月,这里都是一片冰雪的世界。海失去了波涛,浪花不再翻滚,只有成群的浮冰如集会般从这里经过。6月以后,海水渐渐从冰封中挣脱,带着来自亚洲大陆的淡水由东北开始南下,与来自东南部千岛群岛的海峡之水相交,又迎接来自白令海的海水,形成千岛寒流,继续向东。
千岛群岛海域附近是一片“雾海”,尤其是春秋季节,海雾蒸腾。岛屿在雾中隐现,如仙境缥缈。尽管这里长年大雾弥漫,不利航行,但是日本的渔民大多愿意来这里捕鱼。因为正是在这里,南下的千岛寒流与沿着日本岛东侧长驱而上的日本暖流相交汇,带来了终年不散的雾气,也带来了丰富的鱼类资源。这里是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区域,因此每年的捕鱼季节里,可以见到千岛群岛附近千帆竞过。
在群岛南部有4个岛屿,分别为择捉、国后、齿舞与色丹。它们正处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尤其丰富;它们扼守俄罗斯人向东进入太平洋的黄金水道,拥有令人羡慕的天然良港,且受暖流影响,海港终年不冻,可长年停泊大型轮船。
南千岛群岛是自然的宠儿,渔民在这里通常能满载而归,但在日俄两国的政治家眼中,与这里有关的事情鲜有一帆风顺的时候。
从1855年日俄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开始,直到1905年《日俄停战协约》中的规定,日本一直都是南千岛群岛(日方称北方四岛)的所有者,这一局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所变化。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英、美、苏三巨头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苏联在那次会议上得到了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的全部主权。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同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安排,南千岛群岛不再属于日本,由苏联占领。
1951年,日本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其中第二章“领土”第二条丙款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及由于1905年9月5日《朴次茅斯条约》所获得主权之库页岛一部分及其附近岛屿之一切权利与请求权。”
有意思的是,这款条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千岛群岛的范围,当时的苏联并没有签署这份条约,与日媾和。
事情在1955年出现了转机。当年6月1日,苏日双方在伦敦举行了“关系正常化谈判”。松本俊一朗是这次谈判的日方代表,他坐在苏方代表马立克对面,正襟危坐。松本一开始就在南千岛群岛的问题上表现了强烈的意愿:“我们强烈要求苏方归还库页岛和南千岛群岛。”松本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
马立克的回应倒是简单,他说:“我们还没有建交,‘归还’二字从何谈起呢?”他两手一摊摇了摇头,显得对于松本的一本正经毫不在意。
松本吸了一口气,马立克把手放到胸前,两人对视了片刻。很显然,马立克主导了谈话的方向,因为此后双方在“先建交再谈领土”这一原则上缠斗起来。
6月7日,松本显然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打定主意把话题引回“北方四岛”上来。他捧出了厚厚一摞历史档案,说:“先生,我必须请您注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千岛群岛都是日本的领土。根据我国的史料记载,日本最初的居民阿伊努人就是北方四岛的最初居民。请看……”松本在桌上摊开了一张地图。马立克一看,那是1644年的日本地图,上面明显包含松本口中的“北方四岛”。
马立克看完后,把地图重新叠好,并交还了日方代表。松本的眼中透出精明的神色,他看起来比昨天更加胸有成竹。厚厚的历史档案仿佛给了他无限的勇气与信心。
不过马立克也是有备而来,“松本先生,我很佩服您对南千岛群岛的坚持。不过我也想提醒您注意,苏联对那片地区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马立克将重音放在了“无可争议”上,他不是没有证据,苏联社会主义学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马立克说:“松本先生,1691年这些岛屿叫‘库里尔群岛’,给它们命名的是一位俄国探险家。在他以后有数名俄国探险家陆续来到那里并登陆。作为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并对历史有深刻了解的您,松本先生,我相信您手中一定也有一份史料,上面一定记载着1779年沙俄政府就已经正式把千岛群岛中没有明确领土归属的岛屿,所有的,全部划归沙俄政府了。”
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松本知道自己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马立克不是个好对付的人。首相鸠山一郎在日本国内受到的压力太大,他必须在任期内把北方四岛的问题解决。因此,松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已经是谈判进行的第二个月了。松本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姿态与态度坐在谈判桌前,他不能让对手看出他有任何松懈或动摇的迹象,事实上他也没有动摇。就在松本准备再次与马立克的强硬态度相碰时,他却听到了对方松动的声音:“松本先生,我们不如在齿舞和色丹上交换一下意见吧。”
除了惊讶之外,松本没有其他感觉。但他并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他说:“我想鄙国的首相会希望听到我对谈判进程的汇报,请允许我请示国内。”很快,伦敦的谈判桌上传来了日本内阁的意见:“除非北方四岛一并归还,否则不可接受。”
这一结果不论是对松本还是对马立克而言都不算意外,因为齿舞和色丹仅占争议领土面积的6%。这6%的意义对于日本而言或许并不足以动摇他们在千岛群岛问题上的态度,但对于当时的苏联不同,这也正是马立克会突然改变态度的原因之一。
在这次谈判前,马立克接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指示:不用再坚持对齿舞和色丹的主权,因为这两个小岛相对于其他两个而言距离日本北海道比较近。赫鲁晓夫经过考虑后认为,如果将它们归入苏联领土,其弊端或许会比好处要多。但是择捉与国后万万不能放弃,得到这两个岛虽然在经济上并不会给苏联带来多大好处,但放弃这两个岛将会给苏联带来沉重的预算负担。不过,经济上的因素并不是赫鲁晓夫做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在他看来,国家威信以及国家战略部署才是他要考虑的根本问题。
日本见事情有转圜的余地,便想发一发力。1956年10月,日本首相鸠山一郎亲自率团来到了苏联。但是健康状况不佳的首相刚踏上苏联的领土便立刻病倒了,于是,他把谈判的任务交给了农林大臣河野一郎。河野的表现积极而主动,他说:“如果这次无法达成协议,那么日苏关系的正常化就要推迟好几年。”
但是他的直率并没有打动赫鲁晓夫,这位苏联领导人对择捉和国后二岛的立场坚定无比。不仅如此,在交出齿舞和色丹二岛上赫鲁晓夫还附加了条件,他说,苏联同意归还齿舞和色丹,但是必须在美国将冲绳和其他历来就是日本的领土归还给日本后。除此以外,在《苏日和平条约》之后苏联才能正式兑现承诺。
“是的。”赫鲁晓夫看着河野涨红的脸说,“为什么你们允许美国占领并控制日本的领土,允许他们在日本建造反对苏联的军事基地,却要求我们把本属于我们的领土交出来呢?”
虽然在领土问题上双方并没有达成统一,但苏联与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的意向是统一的。于是经过一番妥协,1956年,苏联和日本签署《日苏共同宣言》。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在二战后由敌对状态走向了邦交正常化。这一宣言是两国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最有成效的一次沟通,但是,“走得近”与“达成共识”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日本在1960年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于是,苏联决定再也不会在这一问题上与日本纠缠下去。当时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对日本大使说:“鉴于日本已经丧失了独立性,那么苏联已经不可能再向日本交还齿舞和色丹。”葛罗米柯的态度坚定无比,他握着拳头说:“苏联和日本之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领土问题。”
苏联与日本的关系发展走进了死胡同。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普京还只是个腼腆的、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南千岛群岛在他的印象里或许只是报纸上一个陌生的地理名词而已。我们不知道当年的普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我们知道,现在的普京对于南千岛群岛问题的态度与他的前辈们一样:南千岛群岛的主权没有任何疑问。
日本当然不会因为俄罗斯总统的一句话就放弃北方四岛,他们为了让俄罗斯归还领土绞尽了脑汁。
还有什么比经济威胁更有力的呢?2004年,日本官方曾表示,如果俄罗斯不归还北方四岛,日本就不会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也不会向俄罗斯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对此,普京的回答几乎掐灭了日本人的希望:“如果和平条约不签署,那么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领土问题。俄罗斯什么也不准备讨论,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于是人们发现,2005年7月的一天,南千岛群岛上空飞过一架飞机,上面坐着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他来这里视察。很明显,普京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
当时俄罗斯国内甚至有人提出,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可以将南千岛群岛出售。听到这一言论的普京大为恼火,但他只说了一句话:“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似乎是对这样的言论做出回应,普京在2005年10月召开了政府会议,讨论对南千岛群岛进行开发的计划。最后,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决定:用5亿多美元,花10年时间来开发这4个岛屿。
2006年8月,日本一艘捕鱼船进入了两国争议的海域,俄罗斯边防巡警在追赶中开枪示警,一名日本船员中枪身亡。针对这一事件,俄罗斯发表了声明,对日本渔民在俄罗斯水域所遭受的不幸表示遗憾,但同时,克里姆林宫认为这一事件完全是日方的错误。日本领导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国民偷偷进入俄罗斯的海域。因此,这艘渔船的船长被俄罗斯萨哈林州南千岛群岛区法院判了偷捕罪和非法穿越俄罗斯国境罪,并被处以约25万卢布的罚金,用以弥补他对俄罗斯国家生态资源造成的损失。
这起事件后,俄罗斯加强了对那片海域的监控,盯紧了南千岛群岛海面上经过的每一艘船。
2008年八国集团峰会在日本北海道举行,日本又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他们打算在八国集团峰会上讨论俄日北方领土问题。但是很明显,普京对于在八国峰会上谈这个问题并没有兴趣。因为俄罗斯外交部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个声明,上面写着:“将解决俄日划界问题‘捆绑’到像八国集团峰会这样的活动中极端不合适。众所周知,八国峰会上讨论的完全是另一种规格的问题。”
面对强势的俄罗斯,日本政府一再表示“遗憾”,却无可奈何。日本人甚至说:“我们不可能在这个强硬的男人身上得到任何东西。”
妥协与软弱是两回事
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双子塔在浓浓的黑烟中倒下,布什在得到消息后不久接到了一个电话。
“总统先生,我对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在今天所遭遇的一切表示深切的同情。”电话那头说。
“谢谢您,总统先生。”布什知道那是普京。
“我知道贵国海内外的武装力量都进入了戒备状态。我想说的是,俄罗斯联邦的军队并没有进入戒备状态。不仅如此,我们还撤销了战备状态。”
“谢谢您,总统先生。”布什说道。
布什放下电话,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被重重阴郁笼罩的美国总统的脸上透出了一点点象征希望的神色。布什双手支额,眉头紧皱,在这个坏消息不断的日子里,各国政要不断打来电话。在外交辞令冰冷的语境下,那些表达安慰同情与支持的话听起来千篇一律。这些表态当中带有情感因素,但其中有多少呢?
对于布什而言,普京的这通电话虽然表达着相同的意思,但其内涵非同一般,它来自大洋彼岸那个与美利坚对抗了快有半个世纪的国家。或许普京真的如他自己经常说的那样,美国与俄罗斯不再互相敌对了。
布什想起3个月前,他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初次见到普京时的情景。正值壮年的俄罗斯联邦总统看起来精力充沛,说起话来一脸严肃。布什还记得,那次他们谈了两个小时左右。他发现普京虽然严肃,但与其沟通的确是一件令人觉得轻松的事。他知识渊博,对谈判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这可能与出身克格勃有关。而普京的坦率与直白也令自己对他产生了信赖,布什觉得,他能透过普京的蓝色眼睛看到他的灵魂。
想到这里,布什抬起头对他的国务卿说:“让我们看看俄罗斯人这几天能做什么吧。”
说实话,布什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惹恼了普京。布什把北约的战略边缘向东推进了至少650千米。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大大压缩,而且这只是北约的第一轮东扩。事情发生后,普京皱紧了眉头。现在的俄罗斯根本无法与北约正面较量,所以他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亚洲。
还有车臣问题,普京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对欧洲的事情会如此关心。究竟是欧洲人不安,还是美国人不安?他们对车臣问题的“关心”已然超过了普京所能接受的底线。
想到车臣,普京想到了奥尔布赖特。
那时候的美国总统是克林顿,正是他带来了奥尔布赖特,他的国务卿。普京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女人为什么要戴着那3枚猴子胸针来参加会晤,一看就知道那是她从俄罗斯的大街上买来的。她如此不庄重是对俄罗斯的蔑视,但普京克制了自己的怒火,没有当场发作。不过他还是直截了当地问奥尔布赖特为什么要佩戴如此“别致”的胸针。
她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因为你们对车臣采取了武装行动。”这是她的答案。在外交场合如此言行一点也没有身为国务卿的自觉,她太过火了,虽然事后她承认自己逾矩,但她并没有道歉。她说,这只是幽默地表达她对车臣问题的看法。普京觉得,她“幽默”的表达一点也没有达到目的。
还有伊朗问题,那些禁运、那些制裁……俄罗斯跟美国的关系已经坏得几乎不能再坏了。一切都是问题,一切都很棘手,但一切都要解决。
大家都叫他“小布什”,但是普京心里很清楚,布什一点儿也不“小”。现在,普京的治国重心在俄罗斯国内,与布什对着干并不明智。他必须找到一个契机,向布什抛出橄榄枝。所以在2000年4月,他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那次,普京亲自到国家杜马,因为STARⅡ必须获得批准。俄美战略武器谈判已经拖了7年,僵局必须被打破。当然,他的目的达到了。STARⅡ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通过。然后,他主动裁军50万。
妥协是他现在能采取的最有效手段。
事实证明,普京的判断没有错,他的行动得到了布什的回应。2001年5月,布什在美国国防大学的演讲上提到了与俄罗斯建立“公开性、互信和真正的合作”,包括在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然后,两位总统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见了面。
不得不承认,普京对布什的第一印象并不赖。当时,他觉得自己可以对坦诚的布什抱有一定的期待。尽管如此,普京十分清楚这条路并不好走,他需要表现得更积极一些。因此,普京在听到美国发生的一切时,没有任何犹豫,在第一时间给布什打了电话。
2001年9月24日晚间,正在欣赏电视节目的俄罗斯民众发现他们的节目信号被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总统普京的电视讲话。不用细想,总统这次的讲话一定是针对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果然,总统表情严肃,他的语调虽然如平时一样沉稳,但人们还是听出其中的不同。
普京对他的人民说,俄罗斯联邦将会提供关于国际恐怖分子基础设施、驻扎地和训练基地等方面的信息。俄罗斯支持中亚同盟为打击塔利班而采取的行动,将会向实施反恐行动的地区运载人道主义物资的飞机提供领空。
在普京的电视讲话结束后不久,俄罗斯的3个部门几乎是同时迎来了美国的谈判代表团。外交部门迎来了美国副国务卿博尔顿率领的谈判团,双方将就改善两国的双边关系进行讨论;经贸部门将与美国的贸易代表佐利克讨论两国的经贸合作与改善俄罗斯贸易地位问题;军方迎来的则是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他们将在一起讨论两国在反恐行动中的军事合作,并就控制导弹技术扩散问题进行讨论。
俄罗斯和美国,这对宿敌在“9·11”事件以后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一系列的政治会谈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结果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很多人相信,俄美关系的“蜜月期”要开始了。
观察家们的预言没有错,“9·11”事件以后,俄罗斯和美国结成了“反恐伙伴关系”;而在私下,两位总统的关系也相当不错,记者们捕捉到了许多二人交往的画面。
时间:2001年11月14日
地点:得克萨斯州牧场
普京带着柳达拜访了布什在得克萨斯州的牧场,普京是第一个受邀进入布什牧场的外国领导人。有人亲耳听到布什说:“我都等不及普京来看一看得克萨斯了。”记者们事后得出结论,正是在得克萨斯的农场里,布什与普京第一次建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
时间:2005年5月8日
地点:莫斯科郊外的别墅
美国总统布什抵达莫斯科,普京在莫斯科郊外的私人别墅招待了布什。在晚餐以前,他邀请布什坐上那辆1956年款的伏尔加轿车,两人在院子里兜了一圈。
时间:2007年7月1日
地点:缅因州布什家族庄园
布什把普京邀请到了自己父母的家里,普京成为进入布什父母家的第一位外国元首。
两位总统亲密的私人关系将俄美关系带进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地带。两国关系的政治气氛明显改善,他们相互约定,任何一方都不把另一方视为敌人或威胁的来源;在阿富汗问题上,双方也进行了实质性合作,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俄罗斯在我们在阿富汗的成功中起了关键作用。”当然,布什对其车臣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最终,美国政府将车臣的3个团体认定为“恐怖主义组织”,在2002年6月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美国和欧盟许诺在10年内向俄罗斯提供200亿美元援助;北约也扩大了同俄罗斯的合作……
但是,和谐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分歧进行了有意识的弱化。在融洽的表面之下,俄美之间的裂缝依然存在,而且其中有许多无法弥合。对于普京而言,能有今天的局面完全是俄罗斯步步妥协的结果,但他除了“私人关系”上看到了进展外,并没有在其他方面看到希望的结果,美国反而步步紧逼、咄咄逼人。
从2002年年底开始,美俄在北约东扩、伊朗核危机、俄叙军事合作、尤科斯事件、别斯兰事件、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科索沃独立等一系列问题上尽管有合作,但是分歧更多,双方相互指责,“蜜月期”结束。
普京尤其对北约持续东扩和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反应强烈。
2007年2月10日,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对美国外交进行了批评:
“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
“单边的非法行动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北约过去曾承诺,不会在德国东边部署军队,俄罗斯认为这是北约对俄安全所作的保证,但如今北约军力已逐渐逼近俄罗斯。这具有挑衅意义,会削弱俄罗斯和北约的政治互信。”
“既然全球真正的威胁是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北约向俄罗斯方向扩展军事基地和其他设施目的何在?”
“如果塞尔维亚或阿尔巴尼亚任何一方对有关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的国际决议表示不满,俄将不支持该决议。”
……
这是普京当选总统以来针对美国的最严厉批评。
于是人们发现,7月14日,普京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及其相关国际协议;“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在俄军的演习中出现了;克里姆林宫传出命令,恢复战略轰炸机远程巡航和海军航母舰队例行远洋航行。
普京会不惜一切捍卫俄罗斯的利益,必要时他不介意动用武力,其中包括使用先发制人手段和核武器。他必须告诉美国人,妥协与弱软是两回事。
不过,关于与布什的私人关系,普京处理得十分谨慎而温和。他说:“领导太多,最后拍板的还是国家元首。这当然是份不轻的担子……这涉及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大国也好,小国也好。你们觉得布什很轻松吗?”
我们已背贴莫斯科,没有退路
2000年3月的一天,离俄罗斯总统选举还有十几天,车臣的战火还没有最后熄灭,一架“苏-27”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军用机场降落。代总统普京从机上走下来,他不是乘客,而是飞行员,他来这里是为了给俄罗斯伞兵颁发奖章。
这位出身克格勃的俄罗斯领导人今天依然带着他的军人气质,开飞机只是他在担任总统期间的“军事才能秀”的其中一项而已。
2005年8月16日,莫斯科近郊的军用机场内,普京正在接受医生对他进行的身体检查。
血压指示器上数字显示:高压120毫米汞柱,低压80毫米汞柱。
“先生,您的血压情况几乎可以和宇航员相媲美。”
“可惜我这次不准备到太空去。”普京幽默地说。当他向飞机走去时,随行采访的俄罗斯记者对普京身边的“图-160”总设计师问了一个问题:“请问,去年‘图-160’坠毁事故的原因查明了吗?”
普京没有看设计师,也没有听他的回答,他只是把黑色头盔戴上,然后便登上了“图-160”。
“图-160”是战略轰炸机,一架“图-160”可以不经过空中加油而对美国本土进行轰炸。普京驾驶着它从机场起飞,一路向北。
“先生,右侧控制器发生了故障。”就在飞行途中,普京收到了同行机组人员的报告。陪同的飞行员十分紧张,他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然而,转头一看,他们的总统表情平静。幸运的是,控制器不知为什么突然又再次工作了。
那天,普京的飞行时间是5小时,飞行距离大约有5000千米。他从莫斯科一直飞到了北极的柯尔斯基半岛。途中发生的意外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当时同行的飞行员在落地后悄悄告诉了记者。
普京下了飞机除了兴奋外没有表现出其他情绪。他说:“这次飞行并不是十分冒险的行动……它非常有趣也非常有益。我是第一次经历这种飞行,超音速、发射巡航导弹,真是不错。”
除了飞机,普京对潜艇也相当有兴趣。
2000年4月,普京身着水兵服,参加了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海域举行的演习。是的,的确是“参加”,因为他像一个真正的潜艇兵一样在一艘满载弹药的核潜艇上过了一夜。然后,他得到了“荣誉艇员”的称号。
2001年12月,普京登上了“猎豹号”核潜艇;
2004年2月,普京登上“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战略核潜艇;
……
人们并不难理解普京的军人情节。那继承自父亲的军人基因以及他所受的教育,令他从小就是个硬汉,后来克格勃的经历更是加深了他的“强军”意识。
普京曾经许诺:“给我20年,我将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无论这“奇迹”是什么,普京都需要有一支强大军队作为保障。军事强国是普京的愿望,也是俄罗斯的传统。
因此,普京从叶利钦手上接过俄罗斯后,首先把军事强国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之相应的,2000年8月北海舰队在巴伦支海进行了演习。开始时,普京的眼中燃烧着“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希望之火,但随着“库尔斯克号”带着118条生命在巴伦支海底永远沉睡,普京眼中的希望之火变成了愤怒的烈焰。他这才意识到,军队留给他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
“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那天晚上我开着车在莫斯科郊外兜风,我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开到哪儿算哪儿。当我意识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在那里了。我指的就是这个军事基地,我一点儿也没费劲就进去了。它周围有铁丝网,但是大多数都损毁严重。我以为上面会有铁蒺藜,但是没有。”
这是一个名叫“Zhigane”的俄罗斯网民发在个人博客上的信息,旁边配发了几张他在“军事基地”里拍的照片。所有人都看到了,普京也看到了。
那的确是军事禁区,普京握紧了拳头。
“你们看看吧,看看吧。铁门上没有任何标志,而且这是生锈的铁门。我没有看到锁,锁在哪里?为什么这里会有民用公路?那边显示的是别墅区吗?开玩笑吗?为什么一个平民能进去?他拍到的是什么?S-300PMU2,‘骄子’地空导弹架!还有雷达!”
普京看着俄空军司令泽林·亚历山大上将,然后说:“查清楚。”他已经无法想象他的士兵已经松懈到什么程度,他实在无法想象。
“大概部队值勤人员当时正在睡大觉,或者跑去喝小酒了。那些无人看管的导弹系统,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发射。”
普京又看了一眼“zhigane”写的消息,然后把自己陷进了办公椅。他仿佛已经听见杜马议员们发出的怒号了。同时他也想起《莫斯科保卫战》里的一句话:“我们已背贴莫斯科,无路可退。”普京觉得,俄罗斯现在的处境就是这样。
工作人员办事的效率很高,没多久普京就得到了调查报告。“zhigane”进入的基地归俄空军第5航空航天防御旅管辖。当天,旅长爱德华·西加洛夫上校、俄空军航天兵战役战略司令部参谋长亚历山大·沙别金中将和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司令谢尔盖·波波夫中将,正在基地开会。
“现在呢?基地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普京问泽林。
“已经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基地正在整改。”
“不够,这样做不够,泽林。”
事情发生以后,俄罗斯的士兵们发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情是,飞行员的飞行时数由每年平均40小时提高到了120小时,航母编队和战略轰炸机也恢复了战斗值勤。这意味着俄军的整体训练水平要提升。第二件事情是,新上任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是文职。总统先生要提高军队的管理效率,让军人从行政琐事中出来,这样才能有精力搞训练。还有一件事情是士兵们无法直接看到的,那就是普京在军事领域建立了国家管理体系,立法机关能对军队实行监督。
但是令普京头疼的事情还没有完全解决。从1994年开始,俄罗斯军队再也没有完成过征兵任务,俄罗斯民众中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聪明人不当兵,傻瓜才进兵营。
为了完成征兵指标,兵役委员会想尽各种办法。如果你是适龄青年,但你不愿意当兵,你最好不要在征兵期找工作,投简历。因为你的简历很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被转到兵役委员会。或许某一天会有一个声音迷人的自称是人力管理专员的姑娘给你打电话,让你去面试。别高兴太早,当你按照电话指示迈进某座写字楼时,你会发现被兵役委员会“诱捕”了,等着你的将是军队生活。
为了征到足够的人,兵役委员会已经顾不得审查他们拉来的人到底素质如何。因此,当普京下令对24.2万名应征入伍的人进行全面审查时,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有犯罪前科和不良生活习惯者占总数的30%~40%。这不是军队,这是流氓武装。
“请研究一下改变住房建筑标准的问题,首先是民居,给军队的住房,从远东开始。我想提醒你们注意,我想让这件事快点办好,要和俄罗斯军官尊严相称,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普京总统在2007年的一次会议上对他的军队高级将领说。
在这以前,普京把义务兵役期从两年逐步缩短至一年,同时推行合同兵役制,合同军只需要进行训练就行。他还许诺会改善军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普京的办法让俄罗斯的征兵工作恢复到较高的满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