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100000003

第3章

一日,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正在湖滨散步,而他的仆人则在湖中游泳。

突然,仆人发出阵阵“救命”的呼声,教士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生着长颈蛇头的庞大怪兽正在向他的仆人逼近,企图袭击他。

教士向那水怪厉声喝道:“走开!不许碰人!”说来也怪,那怪物听到喝斥声后,立即止步,不一会便沉入水中不见了。

仆人因此而得救。

厄斯湖怪的传闻就是从这段奇遇起源的。

后来,尼斯湖怪兽又多次出现。

特别在近几十年中,不断传出消息说,有人见到了水怪,还有人拍下了它的照片。

不过所有的照片均很模糊,很难从照片上确切判明那究竟是什么动物。

况且,这些照片有不少已被证明是伪造的。

一个名叫丁斯戴尔的研究者,综合目击者所见绘出了水怪的想象图。

人们一眼就能认出,画上的怪兽是蛇颈龙!它生着长脖子,小脑袋,宽大的躯干,鳍状的四肢,从头至尾长约122米。

蛇颈龙是中生代海洋中的一霸,是恐龙的远亲。

蛇颈龙也能在淡水湖中生活,在中国和加拿大都发现过淡水蛇颈龙的化石。

但是,蛇颈龙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它是怎样跑到尼斯湖里来的呢?蛇颈龙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能长时间地呆在水下,要经常露出水面呼吸。

看来这个动物不像是真正的蛇颈龙。

为解开尼斯湖怪之谜,科学家曾有过数次大规模的考察活动。

一只长脖子蛇颈龙在水面捕获到一条鱼1987年那次搜索规模最大,出动了20多艘装有回声探测仪的快艇,一字排开在16千米宽的湖面上,对湖底的生物行踪进行篦头发似的大搜索,但并未见到怪物的踪影。

有人推测,所谓湖怪肯定不是古代残存的爬行动物,很可能是一种巨大的鳗鱼。

小头长颈正是这类动物的部分特征。

鳗鱼不用肺呼吸,喜欢黑暗,所以它能很久才出现在湖面上一次。

刚果泰莱湖有活恐龙吗据传闻,在刚果人迹罕至的泰莱湖地区,隐藏着一种巨大的怪兽,当地土著俾格米人称其为“莫凯郎邦贝”。

目击者描述,莫凯郎邦贝有4头大象那么大,长尾,蛇头,背非常宽阔,露出水面的部分有4米长,爪印90厘米长,爪距24米左右。

莫凯郎邦贝既非河马,也非大象。

它是一种吃植物的巨兽,一种红褐色的两栖动物。

有人曾看到它在河岸上吃草和野果。

它非常胆小,一有动静,立即跳入水中藏匿起来。

泰莱湖地区,方圆上百千米尽是泥泞的沼泽,繁茂的草木遮天盖地,河岸密布着蕨类植物,鸟兽繁多,毒蛇出没,空气又湿又热。

这儿没有道路,进入腹地极为困难。

这里见不到虎、狮、狼之类的猛兽;水牛、猩猩、猴子等动物不怕人。

泰莱湖的自然环境极其原始,好像自中生代以来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似的。

关于怪兽的说法,在这里的俾格米人中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

法国传教士博纳旺蒂尔·普罗雅于1776年曾来刚果旅行,在游记中他写道,他见到过那怪兽又大又圆的足迹。

如果是确实的话,泰莱湖的怪兽很可能是蜥脚类恐龙。

据报道,1981年和1982年,人称“隐匿动物学家”的美国人麦卡尔及其合作者,曾两度到泰莱湖考察,虽历经千辛万苦,结果终未能目睹怪兽的踪影,也未找到能证明怪兽存在的任何物证,仅收集了一些传说。

麦卡尔坚信这些传说是真实可信的。

他认为他之所以没能看到莫凯郎邦贝,是因为他未能跨越大沼泽地带。

他指出,要想证明隐匿动物的存在,没有一块实实在在的骨头或一块皮肤,一切传说和照片都毫无意义。

但又有报道说,美国黑人学者雷吉斯特兹曾带领一支考察队深入泰莱湖沼泽地,在那等候了6个星期之后,终于5次看见了这种怪兽,6次听到了它的叫声。

他拍了照,录了音,还找到了一些完整的恐龙骨骼。

这位学者称,怪兽有3~4米长的脖子,头小,背长约4~5米,整个身长估计有10~15米,皮肤灰色而有光泽,似乎有尾巴。

他认为怪兽与恐龙的外形十分一致。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这位学者并没有拿出证据来以证明恐龙的存在。

泰莱湖活恐龙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还是个不解之谜。

能使已灭绝的恐龙复活吗让已灭绝的恐龙复活,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人的愿望。

恐龙蛋的化石已发现了不少,可惜已经石化,不可能用它孵化出恐龙来。

传闻说,前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北部一处冰层中发现了一颗冰冻的恐龙蛋,并被运到莫斯科去进行人工孵化,恐龙蛋先被慢慢解冰,然后放进一个孵化器内。

几天之后,专家们发现蛋内竟有微弱的心跳动。

经过扫描检验,发现蛋内有鳄鱼形状的胚胎、据专家鉴别,可能是剑龙的胚胎……其实,这是有人利用人们喜爱恐龙的心理,编造的耸人听闻的故事。

动动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怎么会有冰冻的恐龙蛋呢?恐龙时代,西伯利亚是很温暖的。

地球两极不结冰,西伯利亚是慢慢变冷的,而恐龙灭绝的时候,尽管气候已变得比较恶劣,但与现在比,还是相当温暖的。

地球气候真正变得寒冷是从第四纪冰期开始的,时间约在250万年前。

除非恐龙是寒带的动物,下蛋时遇到天气的突然变化,蛋被冰冻起来留存到现在。

可见制造这一荒诞故事的人,缺乏基本的恐龙常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古生物学家波纳尔提出了一个再现史前恐龙的奇妙主意。

他认为,只要能找到恐龙的基因——DNA分子(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然后把它移植到雌性鳄的受精卵细胞中,那么恐龙就会从鳄鱼的卵中孵化出来。

可是到哪里去找恐龙的DNA分子呢?波纳尔设想,可以在中生代的琥珀中去找。

琥珀是古代的树脂变成的,里面常含有陷入其中的昆虫。

假若能找到黑蝇或小叮蚊就好了,因为说不定它们当年曾叮过某种恐龙,吸了一点恐龙的血。

这样就能从恐龙的血细胞中把DNA分离出来,用以复活恐龙。

据说不少人都拥有恐龙时代的琥珀。

但要在里面找到恐龙的遗传密码DNA却如大海捞针。

就算DNA已经到手了,移植的技术难关也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

有趣的是,在轰动一时的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把波纳尔的设想变成了现实,用他的方法复活出了几百条恐龙。

影片讲述: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出钱雇用了一批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奇特的研究。

他们用从恐龙的遗骨中提取的DNA分子培育出几种恐龙,并将它们关养在哥斯达黎加一个小岛上的侏罗纪公园里……影片以富翁的小孙女亚历克西斯前往侏罗纪公园看望祖父时的种种遭遇为引线,展现了小女孩身陷“龙潭”,为恐龙所追逐的惊险、恐怖的场面。

《侏罗纪公园》的故事圆了许多人让恐龙复活的梦,所以它受到欢迎。

可现实生活中,恐龙并没有复活。

恐龙的基因片断发现了吗一般所见到的恐龙蛋化石,它们的外壳和蛋腔都已经完全石化。

1993年初河南郑州一位收藏家所收集到的一枚化石却十分特殊,这是从河南省西峡县发掘出来的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

它的外壳坚硬,扁圆形,直径9厘米。

这枚恐龙蛋化石,在一次意外中被摔成了两半。

收藏者从破碎处发现,在硬邦邦的外壳内,包裹着一种灰褐色絮状的软物质,而且略呈潮湿状。

经初步鉴定,恐龙蛋的“特异”絮状物,主要是硅酸盐黏土矿物(坡缕石)。

恐龙蛋化石保存在地质博物馆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一位教授对这枚“特异”化石中的絮状内含物进行了分析,发现里面竟含05%~1%的氨基酸!1995年3月15日,新华社北京披露了一条重要的消息:北京大学的一批科学家,利用近年来建立起来的分子生物技术及实验设备,证实这枚“特异”的恐龙蛋化石中确实有DNA存在,并成功地获得了6个恐龙基因片段。

这是人类第一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

然而许多科学家对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质疑:怎么知道所提取的DNA一定就是恐龙的,而不是其他生物的?一些专家指出,蛋腔内的絮状矿物是外界的硅酸盐物质渗入蛋化石内形成的,而且在矿物质渗入之前,蛋早已变成化石,哪儿来的恐龙基因?此外,这枚蛋化石在测试之前,先是已经有了裂缝,后又被打破,因而不能排除絮状物曾被其他生命物质污染的可能性。

后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对这种DNA重新进行了多次测序,发现其序列与现代蜥蜴类——壁虎的DNA序列的相似率非常高(达95%)。

看来,所谓恐龙的DNA原来另有其主。

也许读者会问:基因是储存、记载生物遗传信息功能的单位,假若真的已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取到了恐龙的基因片段,能否在此基础上再复制出活蹦乱跳的小恐龙呢?科学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要复制出一条活的小恐龙,最起码的条件是必须弄清楚恐龙有多少个基因,譬如说是几千个还是几万个,目前这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即使已获取了少量的恐龙基因片段,但与整个恐龙基因相比,仅仅是“沧海之一粟”。

“第一恐龙”——新疆北鲵新疆北鲵,具有2亿多年的生活史,比恐龙年代还早,故被称为“第一恐龙”。

这种活着的恐龙家族在地球上被列入绝迹动物已有120多年时间了,然而还是被牧民无意中发现了。

生物学女教授王秀玲用人工饲养、抢救了这珍奇的濒危动物,这确实是等于在人工饲养恐龙一样,意义十分重大。

1997年《今晚报》曾报道过第一恐龙发现经过。

标题是:寻找中国“第一恐龙”。

报道说:1997年秋天,党的十五大代表王秀玲从首都北京回到乌兽木齐,立即成了新疆人普遍关注的新闻人物。

看外表,人们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普通女性竟是传说中“有着世界级发现”、“把西方人惊得目瞪口呆”的人。

在西部,她的经历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发现“第一恐龙”的人1989年的夏天,一位牧民翻动小溪里的石头,忽然从水里蹿出一条“怪物”,为寻找这种有四只脚、头像蛇头的“鱼”。

之后,王秀玲在大山深处策马狂奔……中国西部阿拉套山的浑圆曲线,勾勒着下午5点钟金黄色的光晕——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啃着草,牧民敬永雄懒洋洋地在太阳下躺看,显得十分孤寂。

他想,光睡觉不行,太乏昧,得给自己找点事于。

于是,他走到了附近的一条小溪边,开始胡乱翻起水里石头消磨时间,忽然,“哗”的一声从石头下面猛地蹿出一条“鱼”。

这位牧民眼疾手快,一下就把这“鱼”紧紧抓往并提出水面。

他定睛一看,只吓得“妈呀”一声惊叫,一下把它扔出好远!原来这种“鱼”的头像蛇头一般,它不仅莫名其妙地长了四只脚,还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

敬永雄说他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种怪物,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世界上还有这种“怪鱼”。

消息传出,迅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当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学生王亚平回家乡温泉县捷麦克度暑假时,恰好碰到这事。

回到新疆师范大学,她就风风火火地找到讲师王秀玲,侃这件趣事。

王秀玲听完大吃一惊:“天呐,这难道是北鲵!”她知遭,这种两栖动物在地球上仅分布于中国阿拉套山一块狭窄的区域里,早被列入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红皮书。

据考证,新疆北鲵祖先比恐龙的历史还长,所以有人称它是“第一恐龙”。

遗憾的是,自从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最后一次发现它后,从此北鲵便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一下就失踪了120多年。

为寻找这种奇珍无比的古老精灵,中国著名学者和动物学家王国英,谢志强等,曾多次在阿拉套山一带的伊犁、博东、塔城等地区,展开“梳头式”大搜寻,但最终一无所获。

所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新疆北鲵和恐龙一样,早已灭绝。

中国不可能再有这种珍稀动物。

当晚王秀玲兴奋得彻夜难眠,此刻,心情决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她索性起来收拾行装,第二天天不亮就带着600元钱,奔向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阿拉套山。

9月5日,地处新疆温泉县西部的捷麦克到了。

她费了很大劲,终于找到了20世纪世上第一个见到“第一恐龙”的人——牧民敬永雄。

王秀玲借了一匹马,就立即和他一起策马狂奔……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恐龙”跋涉千山万水后,王秀玲终于来到了牧民敬永雄发现“怪物”的这片神秘土地。

沐浴在暖暖的阳光里,她的心情格外激动。

此刻,王秀玲打量了一下雄伟的阿拉套山,只见那直刺苍穹的雪峰,呈一片比紫色还要深邃的藏蓝;棉絮一般的云彩,湿淋淋地横在山腰,亦幻亦真,飘飘渺渺。

她眯着眼睛用专注的、沉醉的目光一点点捕捉着小溪四周不断变幻的景致,赞叹这里是塞外的罕见的人间仙景。

她开始翻动小溪里的石头,眼看她多年来梦中呼唤的神秘“恐龙”就要出现,王秀玲的心禁不住一阵狂跳。

她相信,不久,一个震惊世界动物学界辉煌时刻就要到来!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心却渐渐凉了。

尽管冰冷的溪水浸得她的双手麻木、发白,尽管她汗流夹背地翻起了足可以堆一座小山的石头,可是,哪有新疆北鲵的影子!她不甘心就此“收兵”,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才闯进这片人迹罕至之地,难道就这么空手而归?许多动物学家找了多年都难见“芳踪”,何况自己才刚展开实质性的搜寻行动呢!她不停地给自己鼓劲儿。

忽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王秀玲则翻开一块不算太大的鹅卵石,一个像四脚蛇一样的小动物猛地蹿出,“哗”地浮出水面。

此刻,她的心吊到嗓子眼上:如果真是它,这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她激动地边喊边追,终于捉住了这个可爱而又顽皮的小家伙。

它有着蛇一样的头,但两只凸起而机警的眼睛却更像青蛙。

它那有着粘液的光滑的身体上,还长着四只脚,并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

“是的,就是它,新疆北鲵!”王秀玲忍不住大喊起来,两眼滚动着激动的泪花。

这正是令她魂牵梦绕的“第一恐龙”!王秀玲在这条小溪边一待就是整整四天,她一条条寻找着这些古老的小生灵,完全被一种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陶醉了:短短几十个小时,她竟发现了600条之多。

很快,第一篇关于新疆北鲵的论文,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动物学刊物《动物学研究》上发表了,尽管因时间仓促,这篇论文只写了短短的一页,却一下震惊了生物学界。

消息传出,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哈萨克斯坦一些濒危动物学家也闻讯赶来。

接着王秀玲根据考察情况,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开展新疆北鲵的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

此申请以惊人的速度写出,又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上级批准。

莫克雷-莫比莫比“莫克雷-莫比莫比”是非洲扎伊尔的林加拉语,意思是“阻断河流的东西”。

关于它的神奇故事早在1776年就开始流传于世了。

列文·布纳凡杜赫·布赫亚神父曾写过一本书,描写法国传教士如何努力把天主教带给中西部非洲的人们,其中也包含了该地区大量这种动物的记载。

传教士们在森林中发现了一些脚印,留下脚印的动物“虽不清楚,但一定是个庞然大物”:每个脚印的直径约有3英尺长!进入20世纪后,隐秘动物学的创始人伯纳德·霍伊维尔曼斯曾指出,留下这么大脚印的动物至少有一头河马或大象那么大。

但这怎么可能呢?传说中——这些传说已被一系列的目击案所证实——这种动物很像是蛇颈龙,但这种恐龙被认为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了!19世纪70年代,一个为英国贸易公司工作的青年艾尔弗雷德·阿洛伊修斯·史密斯,被派往非洲的法属殖民地加蓬。

在工作过程中,他沿奥古河来来往往。

数年后,南非小说家埃塞丽达·刘易斯帮助他记录下了这段经历,该小说即为1927年出版的畅销书《鸣笛的商船》。

在书中他提到了生活在非洲沼泽与河流中的神秘动物:“我见到过‘阿莫里’的脚印,约有一个大煎锅那么大,有三个爪子而不是五个”。

1909年,保罗·格拉茨中尉在中非沿河流向西旅行时,也曾记载了一种生活在罗得西亚北部(今赞比亚)班韦乌卢湖附近沼泽中的巨大无比的动物,当地人无不谈之色变。

“半象半龙”世界著名的动物标本收集家卡尔·哈根贝克,是第一个使这种动物引起公众注意的人。

在他1909年出版的自传《兽与人》中,记下了他是如何了解到这种动物的。

在一次采集动物标本的探险中,一个队员,英国的狩猎家汉斯·斯科姆古格,曾对他说起过据说生活在中非的一种“巨兽,一半似大象,一半似龙”。

在此之前,动物标本收集家与自然学家约瑟夫·曼格斯也曾对他说起过从土著人那里听来的类似报告,哈根贝克认为这种动物听起来“像是一种恐龙,似乎与雷龙同族”。

哈根贝克对这些报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向报告中所言生活着这些动物的那片广阔的沼泽地派出了一个探险队。

由于疾病以及土著人的敌意,探险队最终未能到达该地区,哈根贝克不得不放弃了这项研究。

斯科姆古格对哈根贝克说,在罗得西亚北部(今赞比亚)的班韦乌卢湖地区时,他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发现一只河马。

他的当地向导解释说,这个湖中生活着一只怪兽,把河马全部杀死了。

由此地向西500英里的迪里洛沼泽地中,他也听说过类似的动物。

这些事件在非洲、欧洲与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报纸不断地重复这些故事,人们的看法从极度怀疑到无比兴奋都有。

但几个月后,这些事所引起的轰动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911年,北罗得西亚的殖民官员弗兰克·梅兰德在一份地理学杂志上声明:“那些被认为是雷龙或某种恐龙的东西,据说是生活在这些沼泽之中,但我本人却从未听到过关于这种动物的传言。

1913年,德国政府派遣弗雷赫尔·冯·斯坦·朱罗斯尼兹上尉,率队到非洲靠近刚果边界的喀麦隆殖民地进行测量工作。

在他的正式报告中——该报告数年后才得以发表——提到,在刚果乌班济河、桑加河与伊克莱姆巴河下游地区,许多人(包括那些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十分了解的有经验的猎人)都说起过一种叫“莫克雷-莫比莫比”的动物。

冯·斯坦写道:“据说这种动物的体色为灰褐色,皮肤光滑,大小如一头大象或最少一头河马。

有一条长而灵活的脖子。

一些人还说它有一条长而有力的大尾巴,就像鳄鱼的那样。

曾有几条独木舟试图接近它,但招来灭顶之灾:这头怪兽立即向小船发起进攻,杀死所有人员,但并未吃他们的尸体。

冯·斯坦补充说,这只怪兽据称生活在河流的一个急转弯处。

“据说它即使在白天也会上岸寻找食物,其食谱全是植物。

当地人指给我看它所喜食的一种植物:这是一种藤蔓,开有大大的白花,有奶白色汁液,结着像苹果一样的果子。

在索姆伯河,当地人指着一条小路说,这就是这只怪兽在觅食时踩压出来的。

这条小路是新踩的,附近确实有上述那种植物生长。

由于路上有太多其他动物留下的足迹,斯坦没能够辨识出哪些是这只怪兽留下的。

在随后的20年中,曾派出过两个捕猎雷龙的探险队,但没取得多少成绩。

1938年的一次探险中,德国人列奥·冯·伯克斯伯格收集了许多“莫克雷-莫比莫比”的报告,但在一次由当地不友好的土著人发起的进攻中全部丢失了。

要不是隐秘动物学家威利·利与伊凡·桑德森——二人在1948年的《星期六晚邮报》上撰写了一篇有关这种动物的论文——以及霍伊维尔曼斯持续对其保持着兴趣,那么“莫克雷-莫比莫比”可能早已被除其生存地之外地方的人们淡忘了。

霍伊维尔曼斯在他1958年出版的《追踪未知动物的足迹》一书中,专门为这种动物留了一章。

石破天惊——恐龙蛋化石的发现恐龙蛋化石是化石世界里的珍品。

不知什么原因,已经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7000万年之久的恐龙,近年来突然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极大兴趣。

特别是中国河南西峡地区恐龙墓地的发现,使人们的注意力又集中到恐龙蛋上,想借此进一步探索恐龙的许多自然之谜。

梦里寻觅千万遍自从1841年英国乡村医生曼特尔发现恐龙化石以后,恐龙骨骼化石各地都有发现,惟独不见蛋化石的踪影。

其实恐龙蛋化石的碎片和完整的蛋化石,早就被人们发现到了,而遗憾的是当时人们不认识这些化石是什么,也没有把它们与恐龙联系起来。

直到恐龙被发现36年以后的1877年,法国一位古生物学家才第一次将早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与恐龙联系起来,但这一重大发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人认为,恐龙蛋化石1923年才被首次发现,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到中亚地区考察时,在蒙古戈壁滩上发现的。

其实,法国早在1859年和1869年于法国南部先后发现了恐龙蛋化石。

遗憾的是,当时法国的考古工作者没有将它们与恐龙联系起来。

到了1877年,法国古生物学家保尔·格尔维斯对已经发现的恐龙蛋再研究时,由于在恐龙蛋同层位发现了恐龙的骨骼化石,他首次提出这些蛋化石可能是恐龙蛋,但他不能十分肯定。

直到192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式发表了他们发现恐龙蛋化石后,法国科学家如梦初醒,才确认自己发现的蛋化石就是恐龙蛋。

“石蛋”变“金蛋”自从在蒙古发现恐龙蛋化石之后,全世界关于恐龙蛋化石的发现日益增多,直到80年代终于在美国蒙大拿发现了正在孵化的恐龙蛋,这批恐龙幼仔被鉴定为棱齿龙和鸭嘴龙。

另外,在美国和加拿大还发现了一些幼年个体的恐龙化石与一些蛋的碎片保存在一起,被认为是刚刚出壳的恐龙。

这就增加了化石的科学研究价值。

恐龙蛋化石的不断发现,对各大自然博物馆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同类推荐
  •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缉拿传染病的元凶抗菌良药青霉素的发明走进微生物生物分界林耐研究分类系统时,将生物分成了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但当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细胞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也被一一识别。这样,两界系统也就不再适用。
  •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白色污染”,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提倡我们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和篮子,减少生活垃圾,让地球更加美丽!
  • 野人奥秘

    野人奥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增长,世界交流日益扩大。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制,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帝国:这里的人民相貌普遍十分俊美,他们不需要劳作就可以过上惬意富足的生活,甚至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人鱼”“机器人”……然而,就在公元前一万六千年的某一天,这个近乎完美的帝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 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航海史是人类历史史册上的一宏伟篇章,从木船的制造到帆船的出现,以及之后大型油轮,舰艇、航空母舰等民商用船和军用船舶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的增加以及航线的不断拉长,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轨迹和航海家们的足迹来遨游广阔的海洋,了解发生在浩渺大海中的那些点滴过往!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龙

    我本逍遥少,谈笑涉红尘。玉箫催云动,玄光影随身。前缘寻旧梦,山河寄性情。足下凌波舞,弹指玲珑心。九龙觅贤主,蓬莱盼灵根。剑气诛妖魔,真火灭怨魂。少年且多情,谁言空馀恨?踏遍天涯路,笑眼望龙城。2010年倾力打造的轻松玄幻爽文,希望大家会多多支持,更加喜欢!龙游戏已经火热开幕,大家多多支持哦,看看哪里能相遇!点击首页试玩游戏就能进入
  • 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其各项训练随社会进步而灵活地调整知识,并从此迅速流行起来。魔鬼训练已经风靡全球。如今,魔鬼训练营最早起源于古罗马的“斯巴达克训练”,力求倡导最新成功技能的现实精神而为世人所追捧。“二战”后在欧美和日本演变成章程。其宗旨是锻炼人的意志力、忍耐度、心智模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技巧,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这种培训形式开始引起企业界的注意。魔鬼训练以其强调生存意志、重视自我激励、关注实用技能、普及商业理念的特色章程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大众,同时,风行于欧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刘墉家庭励志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刘墉家庭励志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这本书不单是作家刘墉写给儿子、女儿的信,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家书”。表面上看,这本书只是给女儿的一封封信,实际谈的却是处世、是交际、是说话、是美、是爱、是公义、是责任、是关怀、是开阔……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它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就是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地上学、长大…
  • 幻日

    幻日

    一个纯朴天真的少年,一个家破人亡的少年,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由于种种原因,阴差阳错间踏上修真的道路。一切是偶然还是冥冥中的注定,乱世之中,妖魔横行。面对私欲,苍生,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妖、魔定为邪?诛邪定为正?正邪有别,人亦有好坏。坚持自己的道路,只道是沧桑易变,本性难欺。难道就只有正道才能诓扶正义,即为苍生,是妖是魔又有何异?还是傲视苍穹的仙?那仙之路又何寻?
  •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6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6卷)

    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广泛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创作的大全集。该丛书分别收录了千余篇微型小说佳作,其中既有文学大家如鲁迅、郁达夫、王任、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又有微型小说名家孙方友、刘国芳、秦德龙等人的作品;整套丛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收藏价值。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