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800000002

第2章

当地发现的猛犸象遗体化石非常多,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上,还有它们的墓地。

别列索夫卡的猛犸象相当完整,连肉、血液和毛皮都保存了下来,对研究大有帮助。

它的样子好像是在闭目养神,让人怀疑随日才会睁开眼睛。

它外面披着红褐色的长毛,比较粗且硬,长达05米。

别以为猛犸象仅此一件外衣,其实贴身那件更保暖。

在粗毛下有一层细绒毛,一般长约25厘米。

这两件厚实的衣服看起来已足以帮助我们对付冬天了。

但是,对于这头成年累月生活在西伯利亚冰雪中的动物来说,还嫌单薄了一点。

猛犸象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取暖,而动物只能凭自身的优势生存。

猛犸象皮下厚达9厘米的脂肪也为它抵挡风寒增加了能量,使象背上隆起两个类似驼峰一样的肿块。

象牙粗壮而向上弯曲,好似刀身特大的镰刀,有4~5米长,一只重400千克,长长的象鼻拖在地上。

整个看来,其体重可达5吨以上,食量之大可想而知,有12千克之多。

在化石的牙缝里还有能辨认出种类来的草,这就是猛犸象大概的情况。

可是,不要错误地以为这种动物只生长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1万年前的大陆上。

北自极地的冻土,南至草原地带,都有猛犸象巨大的身影。

因此,从地域上可以把其分为两大类:西伯利亚猛犸象和欧洲猛犸象。

在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品中,有许多猛犸象雕像和绘画,描绘出一两万年前猛犸象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情景。

一大群原始人围捕一头猛犸象,用自制的石矛、石斧,不断攻击它,使其既无还手之力,又不能逃走,笨重的象只能拖着长鼻子,在猎人的包围圈中仓惶地奔来走去。

终于,在双方的对峙中,势单力薄的象倒下了。

于是,人们一哄而上,高高兴兴地把战利品弄回去。

晚上,围坐在火堆边上,男女老少吃着香喷喷的象肉,脸上跳跃着火光和满足的笑容,白天的激烈场面萦绕在个别人脑子里,久久不能抹去,渐渐地,他便形成了一种审美意识,有了创作的动力。

所以,他拿起雕刻器,在洞壁上刻下猛犸象,刻下捕猎的场面。

人类最早的艺术就是这样诞生的。

冰藏的猛犸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从别列索夫卡发现的化石来看,它的胃里填满了东西,嘴里还含着食物,说明它是突然死去的,并非饿死或病死。

在它的胃里还找到了一些夏末秋初生长的植物,证明其死亡时正值夏秋之交。

根据观察,这头猛犸象是窒息而死的,而且还折断了一条腿。

把这一系列事情连缀起来,当日的情景便再现于眼前。

夏日的风融化了冰冻的荒原,上涨的别列索夫卡河水掺杂着淤泥形成一个个陷阱,在等待着自投罗网的猎物。

一天,一大群猛犸象走在与河相毗邻的山上。

泥泞的山路,使它们每走一步都很困难。

由于身躯沉重,脚陷得很深,拔起来相当费力。

它们缓慢地前进着,边走边四处张望,寻找食物。

突然,悬崖边刚变得松软的十不堪重负,崩塌厂。

山石和泥土纷纷坠下,扑天盖地。

走在上面的猛犸象应声而落,掉到了山崖下的河滩上,纷至沓来的石头砸伤了它的腿,它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不幸的是越陷越深。

最后,它留下一声微弱的哀鸣,便被泥淖(nào)吞噬了。

转眼即至的严冬似乎垂怜于这些不幸死去的生灵,像天然的大冰柜将其层层包裹起来,成为保存完好的冰藏猛犸象。

绘着猛犸象的壁画(出自法国的康巴勒尔洞壁,据推想是克罗马农人画的)然后就是万年的期待,等着人类去挖掘这些古老的遗体化石。

从发现化石的地点来看,冰藏猛犸象大都在河或湖边的悬崖附近,说明与列别索夫卡猛犸象相同遭遇的为数不少。

其他的死因还有误人冰川缝隙或跌进沼泽地之类。

总之,冰原既是它们的家,又是坟墓。

史载,我国南北朝时,就有人曾吃过猛犸象的“冻肉”。

在发现别列索夫卡象的同时,有人传闻,俄罗斯官员曾用其肉大宴宾客。

这种万年“冻肉”是否珍馐(xiū)美味呢?据发现者说,猛犸象肉只有探险队的狗感兴趣,它的臭味令人无法忍受。

现代科学表明,猛犸象不可能被速冻冷藏。

毕竟,大自然的冰柜比不上现代科技。

而缓慢冻结的肉,细胞内会出现结晶体,致使细胞爆裂,而水分尽失,这种肉是不能食用的。

况且,要使巨大的猛犸象完全冰冻,必须在零下100℃,西伯利亚再冷也不可能有如此低温。

所以,从外表看来很完整的猛犸象,实际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的内脏已慢慢地腐烂了。

倘若真有人吃过的话,大概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好奇心作祟,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斗胆尝试,只不过这次并没有为后人创出美食新路子;二是饥饿难当时采取的下策。

即使是今天专吃珍禽异兽的老饕(tāo,意指贪食之人),对如此珍贵的“万年肉”,怕也只能敬而远之吧。

看着小山似的猛犸象,很难想像得出,它的老祖先只有家猪那么大。

这就是象家族的鼻族,叫始祖象,生活在5000万年前,在今天北非的埃及、苏丹、利比亚一带的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接壤处。

始祖象身体笨拙,这个特点一直遗传到现代的象身上。

它经常在密林深处出没,喜欢吃鲜嫩的树叶或幼枝。

我们常把象腿喻为四根大柱子,而始祖象的四肢顶多只算短柱子。

它宽阔的脚倒是为后代所继承了。

始祖象及其臼齿但是,伸缩自如的长鼻子和威武的大象牙,在这位元老身上还没有长出来,只是有了一些迹象。

始祖象不如子孙长寿,它的牙齿同时长成,同时使用,加速其老化程度,因此,寿命也不会很长。

对于以食草为生的动物,失去了牙齿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它们跟人不同。

始祖象经过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演变,才一步步进化成现代大象。

在象的演化过程中,有几类是值得一提的。

奇特的恐齿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直接祖先和后代都不清楚,是名符其实的“来路不明”。

顾名思义,恐齿象身躯很高大,站起来身高达5米。

它有一条灵活自如的长鼻子,能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一扫而光,即便是凶恶的鳄鱼和老虎,都不在话下。

更为怪异的是它的一对大象牙,不是向上,而是向下并往后弯曲,真是绝无仅有。

至于这对象牙有何作用,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用来挖鲜甜草根的最好工具,又有人想出更为独特的理由:恐齿象喜欢睡在凉快的水塘边上,为了避免落水的现象发生,便用弯曲的象牙勾住树枝,这一下两全其美,是很富有想像力的说明。

还有人认为这是用来挖洞的器具,因为恐齿象不喜欢露宿,通常是穴居,与第二种说法背道而驰。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防卫武器。

一般来讲,动物雪亮尖利的獠齿都是用来防身的。

象的进化与谱系不过,恐齿象这两把尖刀的位置长得太怪了一些。

因为没有定论,谁都可以根据其形态来想像一番。

但是,谁都不能断定孰是孰非。

除了猛犸象,剑齿象也伴随人类的祖先走过了许多的日子。

我国大量的人类化石中总伴随着“大熊猫一剑齿虎动物群”的化石。

1973年春天,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村的马莲河畔,农民在挖沙时发现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因为此地属于黄河流域,所以叫黄河剑齿象,俗称黄河象。

从其身体特征来看,与现代非洲象类似。

同时也可推测当时陇东一带的气候与现在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仿佛,而并非今天的黄土高原。

剑齿象化石在我国民间有特殊意义,其臼齿被老百姓称为“青龙齿”,并作为中药来使用。

而“龙骨”也是剑齿象一类哺乳动物的化石。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龙骨”的文献。

“龙骨”又被叫作“佛骨”,供奉在寺庙里受善男信女的朝拜。

所谓“佛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遗骨。

唐朝皇帝定佛教为国教,以迎合民众的心理,并以“佛骨”来取信于民。

唐宪宗就曾大张旗鼓地把“佛骨”迎接到宫中奉养。

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大诗人韩愈认为此举劳民伤财,又无重大意义,目的只是蛊惑群众罢了。

因此作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力陈其事,结果被宪宗贬至潮州。

这是文学史上极为有名的一段典故。

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指出:“韩愈阻止的佛骨也无疑是象一类的化石”。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并没有什么医疗作用,只是古人不了解真实情况,误以为是神话中的龙的遗骨,才如此奉若神明。

就在猛犸象出世的时候,古菱齿象也诞生了。

这一种类最直接的祖先可追溯到1500万年前的脊棱象,在江苏省泗洪境内发掘出的淮河象就是其代表。

古菱齿象是最早的真象,现代象的第一代。

它早期生活在亚洲各地,后因气候变化,便向非洲进发,这才有了非洲象:10000年到8000年前,北方的统治者猛犸象消失,只剩下现代象的一些种类在勉强维持着这个大家族。

在象的家族史上,曾经出现过350多个种类,然而,现代却只剩下两种:非洲象(又称菱齿象)和亚洲象(又称印度象)。

亚洲象与非洲象非洲象“男女平等”,无论雌雄都有象牙,而亚洲象只有雄性才有。

非洲象比亚洲象更魁梧,耳朵也大些,不过脑袋却较小。

两者的区别还在脚趾上:前脚都是五趾,而亚洲象的后脚是四趾,非洲象只有三趾。

无疑,大象是很受人喜爱的动物。

多数时候,它们看起来很温顺。

象鼻是象身上最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象的身躯很笨重,但它的长鼻子却异常灵敏。

一方面伸缩自如,可以以鼻代手,进行各种活动,既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也能从地上把绣花针拾起来,事无巨细,皆以鼻代劳。

另一方面,象鼻的嗅觉很发达。

从几千米之外随风飘来的味道它都能分辨得出,真是了不起。

当今法国香水大师的鼻子怕也比不上它。

象鼻简直是一件万能工具,不仅是大象探路的拐杖,还是强有力的武器。

象鼻子上神经密集,灵敏度很高,如同现代的探测仪。

即便是黑夜中,大象也不会担心撞到树上,这就全靠象鼻了。

当遇到敌人入侵时,象鼻的摔打威力无比。

倘若被卷起来从高空摔出去,很难有生还者。

当一群大象在水中嬉戏时,它们互相喷水,形成一幅很精彩的画面。

大象可以储存水,以备急用,而它的鼻子一次即可吸进20千克水,真不可思议。

大象的喉头有块软骨,保证其吸进大量水而不至于损伤肺部。

吸水时,软骨盖住气管,就像大江截留,把所有的水都汇集到一处去,水顺着食管流到胃里,肺部自然安全无恙。

而停止吸水后,软骨自动打开,恢复呼吸功能,这是个很巧妙的身体结构。

象鼻子的功用还很多,而且妙不可言。

现代人把大象驯服,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它的长鼻子不仅可做许多人类力所不能的体力活,而且还为人提供娱乐。

它的鼻子成了儿童的滑梯,还能将人送到它的背上。

大象有很高的智力,它甚至能与人交流情感。

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支勇猛的大象军为了保卫疆土而抛头颅、洒热血,点都不比人逊色,在西双版纳的丛林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战争中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事隔多年,当它预感到天年将尽之时,它让饲养员找出当年的鞍,它就带着这副血迹斑斑、残旧不堪的象鞍,朝着密林孤独地走去。

原来,它又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埋葬战友的象冢中,慢慢趴下,安详地闭上双眼。

临终时,它可能又回忆起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与战友并肩抗敌的日子。

这是一篇文章里记载的并非虚构的故事。

从此可以一睹大象的情感世界。

当然,如果人对大象不友善,它也有野性暴露的时候。

常有大象伤人的报道见诸报端。

因此,如何使之扬长避短,是人与象相处中的一个大问题。

由于人对自然的破坏,以及某些唯利是图者的大力捕杀,使大象一度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所以,世界上一片“救救大象”的呼声。

近几年,在公众的保护下,大象脱离困境,却又趋向另一个极端。

在非洲的一些主要产象国,大象数量剧增,导致森林和农田都受到严重威胁,这又引起了一系列问题。

最近,这几个国家与西方各国达成协议,他们可以有限度有规定地出口象牙,并对大象采取“计划生育”。

可见,自然界讲求的是平衡。

远古时候,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大象,就在公元前600年,山东、河南一带还有象和犀牛,说明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

河南省简称“豫”,字面意思即一个人牵着一头象。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这并不是徒有虚名的。

可是,如今仅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还有野生的印度象,它们与密林、红土与竹楼,构成和谐的画卷。

人类是伴随着大象成长的,愿人与象永远是朋友。

多蝠砚上的秘密东岳泰山素以峭拔闻名,但是,谁又能想像得出,这里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五六亿年前,泰山只是海中的一个岛屿。

在它周围广阔的海域里,繁衍着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海藻、海百合、珊瑚、水母、笔石、三叶虫和鹦鹉螺等,其中尤以三叶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如果是推选代表的话,三叶虫首当其冲,因此,这段地质时期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三叶虫化石的分布很广,凡是在当时有海水的地方都会发现它。

我国的三叶虫化石很丰富,如云南东部到三峡地区、山东泰山等,都是古生物学者不可多得的天然宝库。

据考证,中国人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发现了三叶虫化石,而国外最早接触三叶虫是在1698年,当时把它叫做三瘤虫。

我国古代文人把蝙蝠又叫做蟙zǐmò),而且曾用“蝙蝠石”制成砚台,称作砚。

在清代诗人王士祯韵著作《池北偶谈》中,也有类似记载。

读书人张华东在泰山附近拣到一块石头,上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蝙蝠近百只,后来,他把石头做成砚台,命名为“多蝠砚”。

直到20世纪,地质学家才彻底弄清了“蝙蝠石”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所谓“蝙蝠石”,并不是由蝙蝠形成的,而是三叶虫的化石,之所以古人会把它当做蝙蝠,是因为三叶虫身体构造非常特殊。

三叶虫是一种节肢动物,身体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

头呈马蹄状,上有复眼,下有口;胸部由许多胸节有条不紊地排列组成,还有附肢;尾巴则像一把短剑,尖锐无比。

联接三个部分的是关节。

古人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把它用在三叶虫身上却很不合适。

从纵的方向看,三叶虫由头、胸、尾组成,而横着看,它也可以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一条隆起分节的轴,两侧是肋叶。

由此可见,三叶虫并非徒有虚名,而是恰如其分。

三叶虫身上最奇妙的器官是眼睛。

一般动物仅有两只眼睛,即便是《西游记》中的二郎神也不过3只眼,而三叶虫却有100旧多只,数目惊人。

其实,说怪也不怪,这些眼睛都非常小,组合在一起复合成了一种很特别的眼睛——复眼,像蜻蜓也有这种复眼。

我们两只眼已能看清楚物体,三叶虫的视力可想而知。

即使是光线很弱、物体很小,对三叶虫来说,仍然是洞若观火。

形形色色的三叶虫根据这种复眼的特点和结构,现代仿生学制成电视摄影机,使电视影像清晰度更高。

长在三叶虫腹部的板状附肢,也就是它的脚,这些小脚成对地以前后顺序排列,跟螃蟹的螯相似。

这几对附肢是维系三叶虫生命的关键,它们是交通工具,帮助三叶虫在海水中游泳,在海底爬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呼吸。

人有肺,鱼有鳃,三叶虫却是用脚来呼吸。

天工造物之神奇可见一斑。

三叶虫还是天生的杂技演员,它可以把身体完全卷曲起来,像一个卷筒。

三叶虫在生长过程中,还要换几次甲壳,像是换衣服,螃蟹也是这样的。

三叶虫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普通的长3~10厘米,宽1~3厘米。

大型的三叶虫长度超过20厘米,小型的仅06厘米。

在葡萄牙发现的名为乌拉裂肋虫的三叶虫,长达70厘米,实属罕见。

大的种类有德氏三叶虫、蝴蝶三叶虫等,小的像球接子。

三叶虫的体形大多是卵形或椭圆形的,但是,它们的“长相”却不尽相同,其中不乏大众化面孔,更有独具特色的形象,可谓异彩纷呈。

有的头上像戴着铁皮面罩,有的又在脑袋上装了一根长矛,有的头顶珠冠,有的尾拽短戈,各式各样的装饰品让人目不暇接。

三叶虫生活在大海里,更确切地说,它的家在海底。

三叶虫成群结队地四处活动,或穿行于海百合之间,或出没于淤泥之中,它们捕食时一旦遇到困难或其他危险,便通力合作,团结一致。

三叶虫在食物上并不挑剔,它靠捕猎一些小动物为生,甚至沉到海底的动物遗骸也被其视为美食,因此,三叶虫赢得了“海底清道夫”的称号。

当然,就像鲜肉比冻肉味道好一样,对三叶虫来说,海底淤泥中肥嫩柔软、又极有营养价值的蠕虫是第一选择。

虫如其名,蠕虫全身滑腻腻的,而且不停地在蠕动,正是那层黏液使三叶虫不会轻易得手。

而三叶虫也不会就此罢休,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后,蠕虫最终会败下阵来,成为三叶虫的滋补品。

腕足动物海豆芽也是三叶虫不可多得的理想食品,不过,它很难征服,三叶虫常常是吃了闭门羹后,悻悻离开。

弱肉强食,同类之间的相互残食在三叶虫的世界里也没有幸免。

形体健硕的三叶虫有时为了省去捕猎的麻烦,或者是想要耀武扬威,便就地取材,以自己弱小的“兄弟姐妹”为食。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海藻。

那些力量薄弱的小东西没有能力吃上肉,则只好以一些微生物为食。

而这些孕育微生物的海藻就像吉普赛人的大篷车,成了小三叶虫移动的家。

有时侯,三叶虫也会到浅海游玩。

如果是风平浪静,它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自由来去。

但是,倘若遇上风暴,聚集在一起的三叶虫便会随波逐浪,被摔上海岸。

由于三叶虫是节肢动物,关节很脆弱,一旦受到重力撞击,就性命难保。

除了自然灾害,三叶虫的天敌也为数不少,其中威胁最大的是鹦鹉螺。

鹦鹉螺是一种新兴的软体动物,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身上有一个保护罩,就是这层坚固的外壳使它免受撞击之苦,因而具有与三叶虫抗衡的能力。

鹦鹉螺的壳是圆锥直体型的,很长,一般几十厘米,有的则超过一米。

壳的质地是碳酸钙,所以非常厚重。

如此重压,岂不是给鹦鹉螺增加了一层桎梏?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一个小奥秘:鹦鹉螺的肉体和内脏都集中在锥体的开口一端,而其余的壳则分成很多装满气体的小室,因此浮力大增,行动起来就不会感到不适了。

鹦鹉螺的长相略看还颇有些雅致,触目所及便是在水中飘来荡去的须足,像在春风中拂动的柳叶。

这是其头部最为明显的标志,实际上是鹦鹉螺长在口四周的手腕。

这些腕很柔软,伸缩性极强。

在每一条腕的腹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吸盘,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在身体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令靠近它的猎物有去无回。

所以,鹦鹉螺凭着这些神奇的手,捕食有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有时根本不用出手,只是守株待兔,也同样能饱餐一顿,可怜的是那些误人歧途的小动物。

而伸缩自如的手腕对于捕猎同样很具有威慑力。

这两种性能加起来,使鹦鹉螺有恃无恐,不仅是三叶虫,即使是比它更身强力壮的动物,也不会放在眼里。

鹦鹉螺的眼睛是凸起的,又圆又大,视力很好。

它的嘴长在头部前端,嘴边上有锉子一样的颚,能毫不费力地把一些壳状物咬碎,真是天生的“尖牙利嘴”。

鹦鹉螺托着重重的壳,究竟是怎样在海中行动的呢?从身体的方向来看,一般动物都是向前行进的,但鹦鹉螺却是朝后退。

因为它的动力来自口里的喷水器官。

当它喷水时会受到海水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身体行进,不过是倒退着前进罢了。

这倒有些像横放的火箭,只是一个喷水,一个喷火。

看起来,鹦鹉螺也并古代鹦鹉螺现代鹦鹉螺不是游泳能手,所以它基本上都是在海底活动。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同样生活在海底,为了寻找活路,鹦鹉螺和三叶虫之间免不了会同室操戈。

偏偏鹦鹉螺在食物上要求很高,非肉不吃,为数众多的三叶虫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对方的猎物,鹦鹉螺是三叶虫的星。

今天很常见的乌贼和章鱼与它是同类。

在现代的太平洋里,还残存着鹦鹉螺的后裔,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在外形上已有所改变,壳变成了卷曲形的,更加好看了。

三叶虫在鹦鹉螺的威胁下,经过漫长的时间,身体的构造及性能已有所改变,不再束手待毙。

譬如,它们学会了钻泥的本领,像现在的泥鳅一样,可以钻到泥里躲避敌人的攻击。

甚至眼睛也长了柄,当它藏在泥中时,眼睛就像被举在手上,从泥里伸出来,四处望风放哨。

尽管如此,三叶虫始终处在被动状态,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渐渐地,它被迫让出生存空间,在海洋里失去踪迹。

三叶虫灭亡了,但它的一门亲戚却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

鲎(hòu)就是这个种类的延续者。

目前世界上鲎仅有两个属,其中一属分布在北美东海岸,另一属生活在我国华南、东南沿海一带,叫中国鲎。

鲎是研究三叶虫最好的活标本,它一般隐居于泥沙之中。

鲎还是动物界难得的恩爱夫妻。

退潮后的沙滩上,经常会见到它们双双漫步的身影。

夕阳之下,这个场景非常让人感动。

它们的恩爱还体现在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感情”方面。

一旦雌鲎发生意外,雄鲎便终身“不娶”,最终郁郁不乐而死。

同样,如果是丈夫先妻子而去,雌鲎也会渐渐衰亡。

谁说动物没有感情?有趣的是,在生殖季节,雄性总是伏在雌性背上,并用两条螯足抱着雌鲎,通过这种奇怪的方式使卵受精。

然后,雌鲎就爬到沙滩上去产卵,产完卵后,这对夫妻却抛下未出世的孩子,扬长而去,连头也不回,真是够“狠心”的了。

所以,鲎宝宝自打一生下来就没了父母,成了孤儿。

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完全靠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

或许,这正是鲎能长期生存的原因。

鲎只重夫妻之情,而忽略了亲子之义,有违常理,这也算是一桩咄咄怪事。

鲎鲎的奇特之处不只这些,更有研究价值的是它的血液。

一般动物的血是红色的,而鲎的血却是蓝色的。

这种蓝血里面含有多功能的变形细胞,当这些细胞与有毒的细菌接触时,能释放出可凝性的蛋白质,使血液迅速凝固。

它在医学上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对许多疑难病症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

三叶虫虽然已经绝迹了,但是,鲎却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重任,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使现代人也能一睹三叶虫多姿多彩的生活。

除此之外,它对人类医学所做的贡献更是为人称道。

由于三叶虫的身体是以关节连接起来的,所以它死后关节散落,头、胸、尾都零零散散地分开了,因而化石往往是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

又因为有些三叶虫尾后长着角,它留下的尾部化石便形如展开的翅膀,而尾轴部分模糊不清,致使古人误认为是蝙蝠的身体,于是才有了“蝙蝠石”的各种记载。

虽然古人因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不能准确地认识三叶虫,但无论如何,他们的首发之功是不能轻易抹杀的。

从海洋到陆地的鱼世界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东部东伦敦海港附近的海面上,正在渔船上作业的渔民捕到一条怪鱼。

这位不速之客长约15米,重58千克,身体是有些发紫的铅灰色。

它身侧长着的部分,与其说是鳍,不如叫脚更合适。

这些鳍非常粗壮,形同船桨,怪鱼蹦跳起来时,像是用鳍在撑着地行走,这倒使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用尾巴站立的美人鱼。

不仅长相奇特,怪鱼的脾气也大得很。

当有人伸手抚摸它时,它猛地跳起,二话不说,张开大嘴就要咬人。

单看那白生生的、尖利无比的牙齿,就让人有些胆怯,再加上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足以令人退避三舍。

霎时,海港因怪鱼的出现而沸腾起来。

在兴致勃勃的观众中,有一位拉蒂迈女士独具慧眼,看出这条怪鱼很有研究价值。

于是,人们把它送到附近的博物馆去,希望那里的专家能有所发现,结果不获而归。

虽然大家都觉得怪鱼身上大有文章可做,却没有丝毫线索。

随后,这条鱼又被请到南非格雷厄姆斯敦大学史密斯教授的实验室里,之后再次辗转,远涉重洋,到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当然,这时的怪鱼早已不再恶狠狠地了,离水3个小时后它就丧失了性命。

而当时又没有防腐的准备,在运输过程中肉体腐烂殆尽,最后只剩下一具骨架。

活化石——拉蒂迈鱼经过史密斯及伦敦的专家学者们的观察和鉴定,确认这条鱼是几亿年前古代鱼类的后代,靡足珍贵,同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一样,是研究古生动物最好的标本。

这种鱼被冠以“拉蒂迈”这个名字,是为了表示对第一个重视它的拉蒂迈女士的敬意。

因其尾部像矛,又称矛尾鱼,它的祖先是总鳍鱼。

同类推荐
  • 母亲河,别再流泪

    母亲河,别再流泪

    过流之处,在我们的心中,无不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福音,她是那么神圣,河底鱼虾不计其数,是那么美丽丰饶……可现实是:靠着河岸的居民却要去买水饮用,渔民已无鱼虾可捞,母亲河是完美的,污染的河流臭气四溢……听起来让人恐怖、愤怒,面对这些现象,一往无前,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保护我们的河流,保护属于我们每个人家乡的母亲河,它清澈见底,让母亲河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让人类与我们的母亲河和睦相处,它惊涛澎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母亲河无私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如今却变得伤痕累累
  • 必知的外国将帅

    必知的外国将帅

    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
  • 数理化之谜

    数理化之谜

    学习中也是乐趣多多,趣味无穷。当你小时候仰着头向你的父母询问着这个,那个“为什么”时,那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否带给你了许多求知的满足感呢?同时你是否会头疼于这种学习呢?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这些经历,再作出回答。实际上,数学、物理、化学并非你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除了一大堆演算以外,它里面也包含着无穷的神奇。本辑所辑的便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奇现象。若能通过此书的阅读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便是欣慰之至了。愿学生朋友们能早日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
  •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与太阳适度亲密的距离、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种种机缘使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30万种,植物大37万种,每一种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在这些植物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令人着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 重生女王大人

    重生女王大人

    她英勇牺牲,从没想到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她的世界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滴个神啊!有没有搞错!她居然会重生,还该死不死的重生在送她去黄泉的男人未婚妻身上。拜托,她暗恋多年的男人居然指着她的头要暴她脑袋,只因为他们势不两立?!拜托,石油大亨,我和你非亲非故的,你有必要送来一卡车一卡车的钞票吗?!天理何在!好吧!既然老天爷不让她痛痛快快的壮烈牺牲,非要让她重生逼她走上一条不归路,姐也不是省油的灯!【此文,男强女强,男主女主干净,一对一。】【此文,偶有小虐,小虐怡情。】【此文,求支持,求收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修仙鉴

    修仙鉴

    自古英雄出少年,成事必经多磨难!虽出身凡胎,最终却是不凡之命,两个身手了得的父母的强化训练让他通往强者之路,意外得到神仙赐予的法器,自是如虎添翼!逐渐退去懵懂的外衣,将修仙练的风生水起,且看主人公如何踏上仙界之路!
  •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无论是成功企业家、知名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什么做事先做人?到底做事为先还是做人在前?这本书从一个人如何成功的角度,仔细分析了做事和做人之间的关系。
  • 重生之小麦加油

    重生之小麦加油

    生命有太多的遗憾,我只想拥有闪光的一面.不要那么多,只要一些些.
  • 混沌至尊

    混沌至尊

    莫名的穿越异世,俯身废材身上。美女呢?功法呢?奇人异事呢?统统都没有,身为废材又偏偏得到绝世功法,看着心花怒放,却让人各种纠结。不在纠结中爆发,就在纠结中灭亡?你是绝世妖孽,你有大运在身如何?怎敌我一颗赤裸裸的至尊无敌之心。看你如何嚣张的起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色杭州

    绝色杭州

    杭州,这如梦似幻的人间天堂,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它温柔的怀抱。,作者王旭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写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人文精神,写绝代佳人、一世英豪,写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在这一湖碧水间的林林总总,这美丽华贵的城市,值得你梦萦神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这座天堂级的城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名满天下的西湖水,举世奇观的钱塘潮
  • 绝对爱情魔方

    绝对爱情魔方

    古有撮合张生崔莺莺好姻缘的丫环红娘,现有成就无数佳偶的校园第一红娘应可容。你可别小瞧了她哦,要知道校园红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除了口才好,脸皮厚、信息灵通等基本要件外,相机、笔记本、QQ、电邮、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一样不能少,正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精通,这才不负盛天小红娘之名啊。当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芏的?整天给男生女生牵线搭桥,小心把自己拉下水哟。这不,新来的那个帅得冒泡的转校生聂元龙就以为其妹妹找男朋友的名义,整天屁颠屁颠地跟着应同学,简直是如影随形嘛,可惜我们这位红娘只沉浸在财源滚滚的乐趣中,对此却浑然不觉,唉,整一个傻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