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000000002

第2章

毛泽东未养蒋介石自给毛泽东发出两份电报之后,就在紧张地注视着延安方面的动态。

连续接到蒋介石的两份电报,为了决定毛泽东是否亲自去重庆谈判,8月2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很快就要离开延安奔赴作战前线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萧劲光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

他一开始就指出:“现在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他分析道,进入这种情况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

现在是得不到。

我们曾力争进入若干大城市,现在没有成功。

原因有二,一是苏联受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宜于帮助我们;二是蒋介石利用他得到盟国承认的合法地位,使日军完全向他投降。

我们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况下进入和平阶段。

蒋介石的地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

他的不利方面是:在他面前摆着强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抗日功劳无法磨灭,也无法封锁;国民党内部有矛盾,又不能满足人民的民主民生要求。

毛泽东着重提出一个问题,“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他说,我们现在的新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是能够取得的,因为英美苏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们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为摊子没有摆好,兵力分散)。

他同时也指出:“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蒋介石之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因为上面所说的那些原因,需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等待机会消灭我们。

对于毛泽东是否亲自去重庆谈判的问题,毛泽东建议:“恩来同志马上就去谈判,谈两天就回来,我和赫尔利就去。

这回不能拖,应该去,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周恩来说:“谈判求得妥协,须双方让步。

中央决定我出去,我个人想是一个侦察战,最重要的是看蒋开的是什么盘子。

我们是诚意要求和平的,当然不能失掉我们的立场。

大家关心的是毛亲自出去的问题,这个今天还不能十分肯定,因为总要谈得拢才能出去。

今天也不能作不出去的决定,看我出去谈判如何再决定。

蒋的阴谋也必须考虑。”朱德说:“和平对中国人民是有利的,这次去谈判是必要的,蒋介石可能作些让步。

毛主席去谈判是有利的。

有无危险?看来比过去保险得多了。

我们要保持军队,要保住人民已得到的胜利果实。”会上,陈云、张闻天、彭真、彭德怀等先后都发了言。

毛泽东最后说:大家的意见很好。

今天的方针是“七大”定下来的,“七大”的方针就是反对内战的方针。

当前内战的威胁是存在着的,但国民党有很大困难,至少今年不会有大内战。

所以和平是可能的、必需的。

他又说:“我是否出去?我们今天还是决定出去而不是不出去,但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

我出去,决定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出去后,书记处还有五人开会。”参加这次会议的萧劲光回忆道:毛泽东“对我们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说,同志们担心我去谈判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

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

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一些,否则就困难一些。

他风趣地说,目前的情况是有三种果子,我们可能得到一批小的,失去一批大的,另外,还要力争一批不大不小的”。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的同一天,蒋介石的第三份电报又到了。

电报说: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8月22日)电诵悉。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8月24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发出了第三份复电:蒋介石先生鉴:梗(23日)电诵悉。

甚感盛意。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从这一复电可以看出,虽然毛泽东这时已经作出了亲自去重庆的决定,但仍计划让周恩来先行一步,至于他本人何时动身,还没有作最后的决定。

8月25日早晨,在延安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乘美军观察组的飞机离开延安,飞往各战略区前线。

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驻重庆的代表王若飞回到了延安。

毛泽东等七位政治局委员连夜同王若飞磋商毛泽东何时去重庆的问题。

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决定毛泽东立即去重庆。

第二天,毛泽东又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对他去重庆谈判的问题,明确表示:“可以去,必须去”,“这样可以争取得全部主动权”。

他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出去谈判会不会造成“城下之盟”的局势?毛泽东说:“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他还设想了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我们让步的第一批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批是江南;第三批是江北。

要在谈判中看看。

在有利条件下是可以考虑让步的。

陇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由我们占优势”。

如果这样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何鸣危险外,还没有随便缴枪的事。

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

所以决不要怕”。

当毛泽东要亲自去重庆谈判的消息传开后,不仅一些地区的中共党政军领导人担心毛泽东的安全,纷纷发来电报劝阻,就连延安的人民群众的心也像系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

许多群众还聚集在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窑洞前,请求毛泽东不要去重庆。

为了统一中国共产党内的思想,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并在当天向各中央局和各大战略区发出。

通知指出: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

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编伪军之后,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

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假如此种局面出现之后,我党应当努力学会合法斗争的一切方法,加紧国民党区域城市、农村、军队三大工作(均是我之弱点)。

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

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毛泽东还指出: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

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

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

蒋介石得知毛泽东居然会答应亲自来重庆则吃惊不小。

他原先一直估计毛泽东不会亲自来重庆,企图借此捞一些政治资本。

不料毛泽东出乎意料地同意来了,蒋介石只得派人作紧急准备。

并于8月26日给毛泽东发出了第四份电报:“顷闻先生可偕周恩来先生同时来渝,至为欣慰。

兹派张部长文白同赫尔利将军明日乘专机来延速驾,特电先闻。”8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乘坐的用于接毛泽东去重庆的美国飞机降落在简陋的延安机场上。

8月28日下午3时37分,在张治中、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从延安飞抵重庆。

山城重庆顿时沸腾了起来。

紧接着,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开始了。

毛泽东、周恩来离开延安以后,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在延安忙了起来。

摆在他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迅速抢占东北。

早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毛泽东和***就已考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东北的问题。

1942年7月9日,毛泽东在给***的一份电报中就这样写道:“须估计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如此则山东实为转移的枢纽。”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谈到东北问题。

5月,他说:“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看这就可以说我们的胜利有了基础,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的胜利。

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

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的地方。

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根据地。

这就全国范围来说,就是胜利有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毛泽东还提出:“要准备二十到二十五个旅,十五万到二十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

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6月9日,他又说:“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1945年8月10日,日本发布乞降照会的当天,毛泽东就致电山东的罗荣桓、黎玉等,命令“万毅部东北军人数、战斗力与干部配备状况请查明,即告并待命调动”。

8月11日,苏联军队出兵东北的第三天,朱德在一命令中指出:“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伪满军投降,我命令:(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正当中共中央派兵进入东北的时刻,8月14日,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他一些协定,保证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

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确认在东北“一俟收复区任何地方停止为直接军事行动之地带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有担负管理公务之全权”,并准备把占领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交给国民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并没有放松进入东北的准备工作。

8月18日,毛泽东在给罗荣桓、黎玉的一份电报中指出:“万毅支队即调东北,经河北至热河边境待命。

该支队现有二千五百人,汰去老弱及开小差者外,能有一千五百人到达目的地即好。

东北干部凡能调动者,尽可能调至万部。

万电台与军委联络。”8月2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分局并告冀察晋分局的电报:山东分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分局并告冀察晋分局:红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力图争夺东北。

我方除李运昌率三个大团深入辽宁,冀东冀察两区各有一部深入热河之外,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

山东之两团限电到十天内准备完毕,即行出发,经河北会合冀鲁豫及冀中之两团,开至热河边境待命。

每团官兵不得少于一千五百。

必须明确宣布去东三省之任务(乘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

必须配备必要之地方工作干部。

三处所集中之东北干部亦望交万毅带去,必须有良好之纪律。

配备及出动情形望报告。

另由陕甘宁边区配备一个团,晋绥军区配备三个团,中央配备一个干部团,共五个团,由吕正操、林枫率领开东三省。

以上告知万毅,但勿在报上发表。

中央军委未号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先派千余名干部在林枫率领下去东北,万毅等所率部队仍在热河待命,可去东北则去,不可去则在热河发展,以造成强大的热河根据地。

这一天,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各中央局、各区党委的电报中重申了这一思想,指出:“东北四省为中苏条约规定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能否派军队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

但是派干部去工作没有问题。”但是,当毛泽东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后,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中共中央改变了原先只能派干部暂不派部队进入东北的想法。

8月28日,朱德在延安为即将去东北开辟工作的干部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积极向东北发展,东北大有文章可作。

蒋介石的部队大部分在南方,到东北要走半年。

即使他到了东北,顶多是占城市,我们占乡村。

有同志这几天看到苏联和蒋介石订了条约,有些灰心。

过去以为苏联会大大帮我们一手,现在失望了。

这是因为过去希望过奢。

但是要知道有个条约,东北的工作还大得很。

苏联三个月撤兵,中国要归中国人自己管,东北要归东北人管,我们当然可以管,条约上没有规定不要我们去,不要我们管。

现在要派五万部队插过去,再派万把干部,将来还要去。

这是很长远,很巩固的路。

***在这次会议上也指出:东北“我们决定还是派军队去,能走路的先走,能快走的先到,到了热河边境瞪着眼睛望一望,能进去就进去,以后再抽些部队抽些干部去东北,抽几万去。

一切要看情况,有空子就钻,铁路不能走就跑路,大路不能走走小路。

日本人垮了,满洲皇帝溥仪捉到了,苏联红军走了,国民党还没有去,你们要赶快去抢。”8月29日,即毛泽东离开延安的第二天,***就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山东分局发出了一份电报。

指出:由于中苏条约明确规定所有中国籍人员,不论军民均归中国管辖,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

如此,我党我军在东三省之各活动,只要它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苏联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寄予最大之同情,同时国民党在东三省与热、察又无基础,国民党派军队去尚有困难,现在道路还不通,苏联红军将于三个月内全部撤退,这样我党还有很好的机会争取东三省和热、察。

因此,***要晋察冀与山东应派得力干部带电台到苏联红军后方了解情况,随时报告。

同时要求“山东干部与部队如能由海道进入东三省活动,则越快越好。”还要求晋察冀解放区、山东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应迅速出发,“但要用东北地方军和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不要声张,不要发表消息……不要勉强与红军作正式接洽与联络……”。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共中央虽然早已有争取东北的预案,但由于对东北的情况还不大了解等因素,因此还未最后定下派大部队前去争取东北的决心。

为了摸清楚苏联军队对于中共中央派部队进入东北究竟持什么态度,以及进一步了解东北的情况,中共胶东区党委派吕其恩、邹大鹏率领一个连100余人带电台渡海到辽东半岛进行战略侦察。

这时,尽管苏联还没有允诺中共领导的军队进入东北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但***仍决定加大派部队进东北的力度。

9月11日,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胶东区党委派吕易率一排武装乘汽船到大连与红军联系,现已返回,红军某少将与之非正式接头。

据称我在乡村活动,红军不加干涉,在大城市组织非武装之团体亦可。

现红军只控制大城市及要道,乡村及内地小城市相当混乱,伪组织有的等待交待,有的畏罪逃跑,有的小城市被土匪占领,群众情绪极高,自动殴打日本人,并有自发组织。

我在东北之抗日同盟会员,有大作用及活动。

我一排武装在大连登陆后,一经号召便有数百人参加工作。

从胶东去东北,水路甚便,亦甚安全,部队过海船只亦不成问题。

胶东已决定派两个营及百余干部即去东北。

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已电山东抽调四个师十二个团共二万五千至三万人,由萧华率领即日分散进入东北;并已电华北各地去东北干部即日集中起程。”为适应这一部署,***向毛泽东建议,派一个“有名的军事指挥员”和一名“最高负责人到东北去领导。”9月13日,中共中央和***初步拟议彭真、程子华等人前去东北,“组织东北中央局,以彭为书记,以便迅速开展东北工作”。

当天深夜,毛泽东和周恩来复电同意。

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六人乘苏军的飞机离开延安前往东北。

9月17日,彭德一行飞到山海关时,飞机出了故障,降落时,彭真、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都受了伤。

对于这次意外事故,伍修权后来回忆说:“由于苏联飞行员的疏忽大意,飞机在路中段降落下来,结果一下子冲出了跑道,直插到一块稻田里,机头栽进地,机尾高高地翘了起来,机身几乎成了垂直状态,将我们这批乘客连同装运的东西,全部倒进前舱,我和段子俊、莫春和同志被撞成了轻伤,彭真同志的头部也受到了撞击,叶季壮同志受伤最重,翻倒的油桶和无线电器材,一齐压到他腿上,使他吃了不少苦头。

陈云同志是幸运者,当飞机出事时机舱前门被撞开了,他被一下子推进驾驶室里,居然未受损伤。

苏联机组人员马上将我们一一请下飞机,叶季壮同志是抬下来的。

正在我们狼狈不堪时,远远地奔来一些八路军同志,带队的是冀东行署主任朱其文。

他们看到一架苏联飞机降落后遇险,立即赶来接应。

他们马上把我们安顿下来,表示了欢迎和慰问,并找人为我们检查治伤。

飞机是不能坐了,第二天只好改乘火车。

9月18日,到达了沈阳。

中共东北中央局的成立及其进入东北,为迎接中共中央大规模调干部和派部队进入东北作好了准备。

这时,蒋介石也急于抢占东北,在美国的帮助下,他的军队正加紧从数千里的西南运兵前往。

时间十分紧迫,中共中央只有抢在蒋介石的军队进入东北以前,派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才能取得抢占东北的主动权。

9月17日,***给在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发出了一份电报,指出:“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

红军在东北即将撤退,据说在十二月初将撤完。

内蒙红军即将撤退,已三次要求我接防德王府、百灵庙一线。

傅作义尚未遇到我之打击,胡宗南在敌人掩护下完全可能进入平津,冀东尚有伪满军五个旅及本地伪军共约五万人,华北、华中、山东伪军尚多。

在此情况下,我之战略部署须立即加以考虑。”怎样进行战略部署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我们必须在冀东、热河控制重兵,除现在派去东北部队外,并须屯集至少五万军队在冀东,以备红军撤退时能抢先进入东北。

因此,现在必须立即计划调集十万至十五万军队到冀东、热河一带。

否则将会来不及,对东北与热河的控制,均将没有保障。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

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

因此,我们意见,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并调华东新四军主力十万人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十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

而华东根据地则以剩余力量加以扩大去坚持。

为了加强冀热辽地区工作,应即成立冀热辽中央局,派高岗、(李)富春、康生等去工作,并须组织强有力的军事指挥机关,以陈毅或林彪或徐向前去担任。”在这一电报中,***提出了“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后来“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最初提法。

毛泽东接到***的这一电报后,于9月19日立即复电表示完全同意,并寄予了高度的信任。

毛泽东指出:完全同意提出筱(17日)电所提战略部署,苏南、浙东、皖南主力迅速即开,冀东屯兵五万,并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及军事领导机关,人选请你们考虑。

建议由政治局形成决议,在此工作紧张时期内,全权委托书记处及中央主席及代主席行使政治局职权。

接到毛泽东的复电后,***立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共18人参加了会议,集中讨论了将原来中共中央决定的“向北防御,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说:“我们今天的方针应确定,这是最重要关头。

方针即刚才这一电报上所说的——力求控制热、察两省,控制东北。

搞得好,苏也可掩护我们。

仅有苏联帮助,不成功。

要我们有决心,有坚决行动,舍得把其他地方丢了,以保障这一块,才有可能。”“是否有危险性——‘两头塌’?可能。

但赶快动作,利用时机,还可能实现。”“因此,我们要当着(成)全军全党的任务提出,完成这样的计划。”“现在问题就是快的问题,一刻千金。

大缺点就是没有飞机,时间太迫促,干部走得慢。

因此,可能做到,但保证难说。

危险有一点,但只要搞到了冀东与满洲,劣势总比无势好。

因此我们应向北发展,南面可采取防御。”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将战略方针的提法确定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同类推荐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4月21日,6月2日解放崇明岛,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0日,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此役,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历时42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歼敌43万余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东至江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穿越大陵王朝:绝世无双

    穿越大陵王朝:绝世无双

    因一块至高无上的传家宝,官小潮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大陵王朝。机缘巧合下,她遇见了大陵王朝的天下第一美男——宫玧澈。他是大陵王朝的王爷,手掌握着整个王朝的兵权,连大陵皇帝都要忌惮三分;他惩治奴才的手法极其恶劣,而官小潮不幸地成了他脚下的奴才,受尽折磨……
  • 是非

    是非

    一语道不尽尘世间的是是非非,一眼看不透江湖中的恩恩怨怨。败命运所赐,比中500万几率还小的机会就这么巧合的砸在了她的头上。她做好了以身殉职的准备迈进了历史的洪流一去不返。偏偏她这个“幸运儿”却好命的撞见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什么?不是一个是四个?难怪在现代她总是被人当成空气拒绝往来。可是这突来的桃花运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就算她掌控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也操控不住这爱情的红线,她到底是顺应天意选择离开还是干脆绑住一个死皮赖脸的跟命运消极抗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昆虫记:昆虫的几何学(第8卷)

    昆虫记:昆虫的几何学(第8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八:昆虫的几何学在本卷中作者主要针对昆虫的筑巢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以及它的计算达到了何等符合几何学的精准度!此外,法布尔也研究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纳博讷狼蛛等昆虫的习性。
  • 诸神的庄园

    诸神的庄园

    主角聂小天乃是仙陆四大秘地之一的风雪天崖的一个不算弟子的弟子,他背负着显赫的身世而不自知。在仙陆一段最为纷乱的历史中,他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缘故而卷身其中,一步一步地看清每个人的真实脸孔,发现各门各派的恩怨交缠。最后,却又发现这所有的种种,都是源于一个惊天的阴谋……
  • 巫师爱上血

    巫师爱上血

    每当这个时候,碧绿的竹林中总会出现一位身着白裙的绝代丽人,月光皎洁,她有一头飘逸至膝的金发。混圆得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精致的五官呈现出一片淡然的冰色,只有那一双墨色的眼瞳,又是一个十五夜,不经意流露的忧伤才能感受到她的情绪。伸出细嫩的右手,时时拨弄着那随风舞蹈的调皮发丝。一阵风吹过,树叶莎莎响,仿佛倍加衬托这伤心的长夜。即使左手的残缺也丝毫不能减少她的美艳。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那……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专属驱魔师:魅世太子妃

    东宫专属驱魔师:魅世太子妃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前世,她是现代驱魔界第一驱魔师,独来独往,杀魔不眨眼,却莫名其妙的死亡,穿越一个受尽虐待的异世女孩身上。今生,她是个没有半点灵力的麻瓜,废物,却意外在魔物手中救了当朝太子。她的冷漠与排斥反而让他更加对她感兴趣。一道圣旨下来,她成了他的未婚妻,入住东宫,而后,她在某个月圆之夜,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关于他的惊天秘密……他是遗落在人类世界的半魔太子,聪明睿智,温文尔雅,一心只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他宠她,爱她,给了她从未体会过的温暖。她愿意为他生,为他死,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是被带回魔界的半人魔君,野心勃勃,霸道执着,一心只想称霸整个天下,唯我独尊!他喜欢她,想要得到她,可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坏了他的计划!现代驱魔师穿越异界,遇上了一对半魔双生兄弟,一个温暖如寒冬骄阳,一个冷酷似千年寒冰!究竟是谁为谁遁入了魔道,又是谁为谁放下了屠刀……【相关人物】:女主:百里优,12岁,金极巫女,南遥国人,现代名沈冰昙,性格温顺,固执,因为孤儿而早熟,一双清澈的眼,可看穿任何人的内心,不轻易言爱,却对爱执着!男主一:南宫宴,18岁,半魔太子,南遥国人,温文尔雅,聪明睿智,生于深宫、长于深宫,不认为世间存在真爱!可潜意识里却渴望得到唯一的爱!男主二:端木屸,18岁,半人魔君,幽梵谷人,嗜血、阴险,野心勃勃,为复仇而来,却没想到自己搞错了对象,他一直当成仇人的人竟然是他的同胞兄弟。屸对小优的爱不比宴少,可表现出来的却是霸占与掠夺!男配1:慕容凰炫,18岁,南遥国人,红极巫者,南遥国大将军慕容震天之子,南宫宴好友,东宫皇家巫者首领。男配2:东方煦,东旭国太子,16岁,金极巫者,傲慢,狂妄,是当时最强的国家的太子!男配3:南宫瓴,南宫宴弟弟,皇后亲生儿子,普通人。女配1:百里冰,南遥国人,红级巫女,百里无极嫡亲孙女!百里优表姐,长百里优三岁。女配2:北唐雪,北罩国公主,金级巫女,灵力高强,也因此无比清高!
  • 仙女闹凡间

    仙女闹凡间

    我们可爱的三公主下凡了,看她如何闹凡尘。温柔的他,痴情的他,专一的他,花心的他,还有他……到底谁是他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