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决策次数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的子女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在自己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银行中远比盲目投资安全得多。
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于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做法,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魔鬼往往在细节之中。
赚钱而不是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1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很难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了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则达到37%。
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巴菲特八大经典投资案例——
可口可乐:投资13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120年的可口可乐成长神话,是因为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而是品牌,任何人都无法击败可口可乐。领导可口可乐的是天才经理人,12年回购25%股份的惊人之举,一罐只赚半美分,但一天销售10亿罐,净利润7年翻一番,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51美元市值,高成长才能创造高价值。
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0.4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巴菲特用了70年的时间去持续研究这个老牌汽车保险公司。该企业的超级明星经理人杰克·伯恩在一个又一个的时刻挽狂澜于既倒。1美元的留存收益创造了3.12美元的市值,这种超额盈利能力创造了超额的价值。因为GEICO公司在破产的风险下却迎来了巨大的安全边际,这个企业20年盈利23亿美元,增值了50倍。
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
在70年时间里,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一个小报纸发展成为一个传媒巨无霸,前提在于行业的垄断。报纸的天然垄断性使其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水门事件也让尼克松辞职。
从1975年至1991年,巴菲特控股下的华盛顿邮报创造了每股收益增长10倍的超级资本盈利能力,而30年盈利160倍,从1 000万美元到17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吉列:投资6亿美元,盈利是37亿美元
作为垄断剃须刀行业100多年来的商业传奇,吉列是一个不断创新、难以模仿的品牌,具备超级持续竞争优势,这个公司诞生了连巴菲特都敬佩的人才——科尔曼·莫克勒,他带领吉列在国际市场持续成长,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了9.21美元的市值,14年中盈利37亿美元,创造了6倍的增值。
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投资3.45亿美元,盈利21亿美元
作为具有50年历史的电视台,大都会一样属于垄断传媒行业,高收视率创造高的市场占有率。它由巴菲特愿意把自己的女儿相嫁的优秀CEO掌舵,并吸引了一批低价并购与低价回购的资本高手。在一个高利润行业创造一个高盈利的企业,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2美元市值增长,巨大的无形资产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巴菲特非常少见地高价买入,在10年中盈利21亿美元,投资增值6倍。
美国运通:投资14.7亿美元,盈利70.76亿美元
125年历史的金融企业,富人声望和地位的象征,是高端客户细分市场的领导者,重振运通的是一个优秀的金融人才,哈维·格鲁伯,从多元化到专业化,高端客户创造了高利润,高度专业化经营出高盈利,11年持续持有,盈利71亿美元,增值4.8倍。
富国银行:投资4.6亿美元,盈利30亿美元
作为从四轮马车起家的百年银行,富国银行是美国经营最成功的商业银行之一,是全球效率最高的银行,15年盈利30亿美元,增值6.6倍。
中国石油:投资5亿美元,盈利35亿
巴菲特在2003年投资5亿美元购买中国石油股票,到2007年持有5年,盈利35亿,增值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