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决定命运
曾几何时犹太人不断地被驱逐、追杀,他们的财富被任意地掠夺,然而抢不去的是他们获取财富的知识。正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无往不胜的法宝,才一次次地东山再起。知识已经成为犹太人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了。
在世界任何地方,犹太人凭借着自己拥有的“可以随身带走”的知识,跻身于知识要求高、流动性强的各种行业,特别是金融、商业、教育、科技、律师、娱乐、传媒等行业。在华尔街的精英中近一半有犹太血统,律师中30%是犹太人;科技人员中一半以上是犹太人,特别是在IT行业,犹太人也非常出色,犹太人执掌着《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以及美国三大电视网ABC、CBS、NBC的帅印,时代华纳公司、米高梅公司、福克斯公司、派克公司也都是犹太人开拓的。在美国前400名巨富中,犹太人占了近三成。这些数字的列举可能显得枯燥,但我们不得不感叹犹太民族神秘的知识力量。知识在这个古老民族中竟然能焕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是知识拯救且复兴了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
犹太人对学校的正规教育和自教自学并重。众所周知,学校是获取基础知识的场所,很多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只有在实践或专业学习基础上才可以得到增长。此外,由于因人而异的情况和条件,才发现他们接受到正规教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非常在意,从中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仅能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事物的人,不但不配做商人,也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而犹太人做生意,也愿意与学识渊博的人达成交易。
对书籍不感兴趣的人,或是“忙得没有工夫看书”的人,终会被时代的急流所淘汰。
汽车大王福特年少时,曾在一家机械商店当店员,周薪只有2.05美元,但他却每周都要花2.03元钱来买机械方面的书。当他结婚时,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其他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就是这些书籍,使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机械世界迈进,开创出一番大事业。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赚钱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事实已经证明,受过最成功教育的人,往往是自学成功者或自我教育的人。让人有学问见识的,不光是学位,教育包含的也不只有知识,还有更重要的——运用知识得法和持久的问题。而教育不足,对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发表过《进化论》的达尔文就说过:“我的学问最有价值的全是自己苦读学来的。”
对我们有价值的,并不是在学校念过书的事实,而是求学的态度。
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东汉学者任末14岁时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和险阻,到处寻师求学。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屋住下,白天削树枝做笔,汲树汁当墨写作;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到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大麻、蒿草之类照亮。读书如有心得,就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都愿用洁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了字的旧衣服。
好学不倦的人,虽死犹生。学,可以立志;学,可以成才。
不学习的人是可怜的,而不求前进的人更是可怕的,学如逆水行舟,你不向前那就只有后退。
学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是缩小自己与优秀分子差距的最快最好的办法,也是实现理想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例子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快速地改变自己,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员工。
有了工作的人,一天中除了工作的时间以外所剩的时间有限,学习需要挤出时间,见缝插针,点滴积累。
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书籍和管理书籍,在工作之余阅读,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补充知识养料,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在向比自己不知道高明多少倍的人学习,是一种“掘金”式的劳动。读书的过程就是和专家对话的过程,书里凝结了专家、学者、优秀分子的知识精华。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专家、学者的经验所得,进而指导自己。
参加研讨会也是个很好的尝试。因为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人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可以直接地形成观点的对碰,交换经验,交换心得,进而获得启发和动力。交换经验和交换具体的物品是不一样的,两个人交换物品之后,物品就不属于自己了。但是经验交流之后,每人都拥有了两个人的经验。
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走出去,参加相关主题的讨论、研讨班,与别人分享经验,交换心得,开阔眼界,开阔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理想,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成功实现理想。
学习改变生活
犹太人是非常重视知识的,他们把书本当做知识。在《犹太法典》中有许多关于书本的良言:“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故乡与乡人共享。”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本。”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一定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千万不要使用会伤害书本的书签。”
“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做你的庭园!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对于犹太人来说,书本就是知识,所以他们视书如命。
公元1736年,拉特维亚的犹太区订定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不把书本借给他的人,都要受以罚金。此外,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因为如果放在床尾,将是对书本的大不敬,这是绝对被禁止的。
正因为如此重视书本,才使犹太人成为非常有学问的民族。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剑桥大学的一位专家指出;“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就会涨破脑袋。却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根据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圣人,也有短处,但明智的人一旦知道自己特长何在,便善加运用,使其掩盖了自己的短处。
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船上坐着许多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和一位穷困潦倒的拉比。在言谈中,富翁们情不自禁地炫耀起自己的巨额财富,互相争执,不可开交。这时,穷困的拉比说出了自己的高见:“要论财富吗?还是我最富有,只是现在我还无法证明这一点。”好像冥冥之中果真有上帝的安排一样,航行途中,一群海盗无情地袭击了这艘船,富翁们引以自豪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个个都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海盗离去之后,这艘船因为缺乏继续航行的资金不得不停泊在一个港口。船上的乘客都下了船,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谋生。这位拉比因为拥有知识而被人们所器重,他被当地的居民请去当了教师,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高尚而幸运的人才能从事这一职业。而那些与拉比同行的富翁却朝不保夕,艰难度日。后来,富翁们由衷地告诉拉比:“还是你说的话对,拥有财富的人会一夜之间失去一切,而一个有学问的人会永远富有。你拥有学问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犹太人从这则故事中得出的结论是:“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这种观念并非一时的看法,而是早已植根于犹太民族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