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是一个弘扬善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对恶持十分理智、十分坦然态度的民族,后一种品质尤为难能可贵。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人最关心的当是—化邪恶为正义,化无知为有知。
拥有宽恕
犹太人是一个弘扬善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对恶持十分理智、十分坦然态度的民族,后一种品质尤为难能可贵。在犹太人看来,恶本身是无所不在的,伊甸园里有,其他地方也有。《塔木德》上说,当年上帝发大水淹没不义之人时,曾预先告知义人挪亚,让他造一只大船,全家避难于船上,并将所有动物都按一公一母配齐,各带一对。当时,善闻讯也急急忙忙跑来找诺亚,要求登舟避难。可是,它却遭到诺亚的拒绝。诺亚说:“我只能让成公母一对的上船。”于是,善只好跑回树林,寻找可以和自己成为一对的对象,结果找到了恶,便一起成双作对地登上了方舟。从此以后,有善的地方就必有恶的存在。这就是说,犹太人基本上把恶看做某种正常存在的东西,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诺亚上方舟时不仅带了洁净的动物,也带了不洁净的动物一样。
在待人处事中,度量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由于一时的误解造成的。如果我们能用宽容的度量谅解别人,就可以赢得时间。使矛盾得到缓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那么即使芝麻大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斤斤计较,争吵不休,结果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各自行自己的人生之路,纷纷扰扰,难免有碰撞,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难免有伤别人心的时候。
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围绕定比定律争论了有9年之久,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
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他真诚地对与他激烈争论了9年之久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地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是他们共同促使了定律昭示天下的。
在普鲁斯特看来,贝索勒的责难和激烈的批评,对他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是贝索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界中“只是因为有狼,鹿才奔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普鲁斯特的宽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营养,肯定和承认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善于包容和吸纳他人的意见,才使自己走向成功。
这种宽容实在让人感动,想到时下科学界中屡见不鲜的相互诋毁、压制排挤、争名夺利等文人相轻的现象,让正直的人备觉寒心,所谓文明人也不过如此文明而已。
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和科普勒之间的友谊就是一曲优美的宽容之歌。
科普勒是1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在年轻尚未出名时,曾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深得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当时第谷正在布拉格进行天文学的研究,第谷诚挚地邀请素不相识的科普勒和他一起合作进行研究。
科普勒兴奋不已,连忙携妻带女赶往布拉格。不料在途中,贫寒的科普勒病倒了。第谷得知后,赶忙寄钱救急,使得科普勒渡过了难关。后来由于妻子的缘故,科普勒和第谷产生了误会,又由于没有马上得到国王的接见,科普勒无端猜测是第谷的使坏,写了一封信给第谷,把第谷谩骂一番后,不辞而别。第谷其实也是个脾气极坏的人,但是受此侮辱,第谷却显得出奇的平静。他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了,认定他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将是前途无量的。他立即嘱咐秘书赶紧给科普勒写信说明原委,并且代表国王诚恳地邀请他再度回到布拉格。
科普勒被第谷的博大胸怀所感染,重新与第谷合作,他们俩合作不久,第谷便病重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底稿都交给了科普勒。这种充分的信任使得科普勒备受感动。科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出著名的《路德福天文传》,以告慰第谷的在天之灵。
浩瀚如海洋般的宽容情怀,使第谷为科学史留下了一页人性光辉的佳话。这种宽容像雨后的万里晴空,清新辽阔,一尘不染。
当我们恨仇人时,我们的内心被愤怒充溢着,这就等于给了他们制胜的力量,那力量妨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快乐。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苦恼,令我们心存报复的话,他们一定非常高兴。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伤害到他们,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
有人说,宽恕是软弱的表现,其实这是错误的。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它只能将伤害者和被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怨恨战车上。印度前总理甘地说得好:倘若我们大家都把以眼还眼式的正义作为生活准则,那么全世界的人恐怕就要都变成瞎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家勒候德?列布赫也说过这样一句格言:“我们最终必须与我们的仇敌和解,以免我们双方都死于仇恨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同一联盟内部,宽恕是消除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对志趣相投的群体来说,唯有不断地宽恕,才能取得事业上的共同成功。
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在《塔木德》中有一则约瑟夫接纳哥哥的故事,被犹太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典范。
约瑟夫是雅各的儿子,受到兄长的排挤,在小时候被兄长卖往埃及为奴,后来约瑟夫在埃及做了大官。
有一年闹饥荒,约瑟夫的哥哥们一路逃荒来到埃及。当约瑟夫发现自己的哥哥们时,就走上前说:“我是约瑟夫,父亲还好吗?”
可是,哥哥们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一个个都目瞪口呆了。
约瑟夫又对哥哥们说:“请你们走近些。”
当哥哥们走近时,约瑟夫说:“我是你们的兄弟约瑟夫,你们曾经把我卖到埃及。”
兄长们还是不敢相信。但是当他们明白一切都是真的时,看着眼前的弟弟如此荣耀,如此威风,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几位兄长听到约瑟夫说:“现在,你们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而谴责自己,这是上帝为了救我的命才把我送到这里来的。”
所以是上帝而不是你们把我送到这儿来的。”
约瑟夫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宽以待人、化敌为友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也是犹太人的处世之道。
犹太人之所以把他们的足迹留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创造出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商业成就,尽管也不时因自身的“暴富”或充当有“吸血虫”之称的高利贷者而遭受异族的践踏和杀戮,但他们作为一个弱小民族能够凭自己的信念和出色的成就而生存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某种意义上,犹太人所持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相互尊重,彼此宽容,正是支撑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强权夹缝中求得生存的艺术。
以赞赏的态度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