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捅到底”讲的是: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是一切成功者的成事之道。但一切成功者也应该懂得:人生路上,难免有坎坷,难免遍布荆棘,应该学会改变自己,才可能确保制胜。当一种动机屡经尝试仍不能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应该及时调整目标,变换方式,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或者把原来制订的太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改变行为方向,则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如有的高中生,多次报考大学未能遂愿,他见障碍难以逾越,就改为报考中专、技校,或是电大、职工大学。“退而求其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不是惧怕困难,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降低和避免了由于目标不当难以达成而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宁可吊死在一棵树上,也不肯退而求其次。虽然他们坚定目标,但却不考虑实际能力而“盲目追求”。实际上,当一个人确定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不能实现并受到挫折时,就可以改变目标,用另一目标来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满足;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驱散由于失败而造成内心的忧愁和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1997年初,陈红下岗了。
虽然失去了“铁饭碗”心碎般难受,但她是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7年9月,她多方筹资2000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编织技术培训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线衣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火。苦心经营两年多,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苏南针织品在响水市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陈红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市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国家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从陈红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如果没有果断转行,那么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成大事的经验:适应现实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副聪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些人对待问题脱离实际,就认准了“一条道儿走到底,不撞南墙心不死”,从不顾及客观情况,只是单纯的以不变应万变,那也只能是自设苑囿,作茧自缚。而有一些人在突然的、意外的重大挫折面前,由于原定的追求目标已不可能实现,或是为了用其他行动来转移、代替心理上的痛苦,就会转而追求别的目标或是进行另外的活动。这也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补偿。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中,离开特定的现实,要想成大事,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什么?因为现实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对于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人来说,不能称心如意的现实,就如同生活的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身心,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成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则敢于挑战现实,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敢于改变自己,改变目标,这才是能成事的做法。看看下面这段话:“学生常做的习作是选择题、是非题和填充题。选择题胜在可以选择,即使不知道答案,也可以胡乱选一个碰碰运气。是非题随便答是或非。也有一半机会答对。
填充题最难,根本无法蒙混过关。长大了,发觉人生也是选择题、是非题和填充题。选择题变成很难。其实,是非题也不再容易,分清是非对错,不代表你我成功了一半。”在这世上是非对错到底是个什么评判标准呢?是与非的对比或是划分,应该怎么看呢?很多小时候觉得对的东西到了现在却让人十分怀疑,现在的社会好像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的时候看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分的,现在却不明白了。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有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是,争下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的代价呢?反而是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有时却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这个故事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您好,”我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板转了转眼睛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
”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我会义正严辞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我现在才不会这样说呢。既然老总能睁眼说瞎话,我又何必与他计较呢?我要的是他的签字。于是我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我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我再把文件放到杰克先生面前时,他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其实他比我还清楚文件原稿的去向。是的,这就是我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我不赞成在冲突发生以后一走了之,因为在新环境里还会出现老问题,到那时你又怎样呢?我也不赞成为了争口气大闹一场,因为吵闹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有可能断送了职位,还是实际些吧!说到实际,谁是谁非也并不重要,可能即便我对了上司错了,我也会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下台的台阶,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主动言和,你可以当作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但它还包括更深的层面;主动言和是运用智慧寻找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处理;主动言和更需要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合作得以延续。
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决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上司及同事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二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聪明的人会装傻,谁是谁非不重要,好汉不吃眼前亏。针尖对麦芒在某些场合是一种耿直与正义的表现,在与上司相处时则是一种有失策的表现;糊涂时常为人不屑,在特定情形下,比如在上司犯下不在乎原则问题的小错时则是一剂良方。提起简单,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简单和成功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他们错误的认为,成功就是复杂,成功者都是在做着复杂的事情,而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他们永远和成功是划不上等号的。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观点,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事实相反,真正的成功是把简单做成不简单,真正的成功者是把复杂做成简单。而那些失败的人却往往喜欢把简单复杂化,结果自己被困在复杂里面翻不得身。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事实上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很多人错误地把成功这个词定义,认为成功是一种高度,其实不然,成功有很多种,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完美也是一种成功。成功学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直到没有瑕疵,就是不简单,就是值得敬仰的成功。”所以说成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简单的事都可以让我们变得不平凡。可是我们却总是因为它们的简单而把它们透明化,我们看不到它们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不可能把简单做得不简单,所以我们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读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的,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甚至有过退学的打算,后来他考入了兰州大学,在他读大学的前几年,他的英语成绩甚至是需要补考才通过的。为了使自己离开这种依靠补考才能通过的英语困境,李阳开始思考突破的途径。他放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的传统训练方法,从简单的口语练习寻找突破口,还把考试题变成了可以用来背诵的句子,通过简单的背诵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这种创新显然是不平凡的,同时也是不简单的。结果也被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李阳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后来,李阳成立了疯狂英语俱乐部,无论从教学还是从书籍出版,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把简单的英语背诵却完成的如此不简单,这样的成功反而更值得我们称赞和佩服。事实上,简单与复杂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简单,也没有绝对的复杂,将复杂做成简单,将晦涩分解成明了,进而取得成功的人是智者;将简单扭曲为复杂,将浅显混淆为难懂,最后连自己都无法搞清的人是愚人;任何一件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只要专注去做,甚至花费一生的精力去做,那么这件事情就不再简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一个把简单的事做成不简单,从而解救了整个中国温饱问题的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陷入了一片饥荒中。当时,袁隆平还在西南农校就读,中国人民挨饿的现实深深刺疼了袁隆平,他当时就下决心一定争取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1953年,从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在安江农校的19年中,袁隆平一方面任教,一方面从事农业实践和研究,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以后的作物育种科研中,他才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