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400000009

第9章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不可不知的博弈论 (2)

负和博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经济学释义】

所谓的负和博弈,就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与读者侃经济】

在博弈中,双方的有效合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合作则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在交往中,双方有可能恶行相向,最终却落得双方都受损失的局面。

人们在现实中的决策并不单单是考虑经济上的动机,也会考虑对方行为的目的。人类有知恩图报、以牙还牙的心理,对于那些善待自己的人,他们常常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给予回报,对于那些恶待自己的人,他们常常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报复。在这样的动机下,负和博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负和博弈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相处过程中,由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占有欲,而不能达成相互间的统一,使双方产生冲突和矛盾,结果是双方都从中受到损失。

有一对兄弟,哥哥仗着自己年龄大,经常抢弟弟的玩具。弟弟的玩具被抢了,就跑到爸爸那去告状。可是爸爸很忙,不想总是管兄弟俩的小事,所以规定:如果来告状,不管是谁的过错,兄弟二人都将被关在屋子里一天且不许玩。如果弟弟是一个经济人,当他的玩具再次被抢的时候,他会怎么办?选择无外乎“告状”或者“不告状”。告状的后果就是自己被关,这绝对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不告状的话,等哥哥玩腻了,自己尚且能有一点玩的时间。理性的“经济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忍气吞声——为了最大的利益。

但是恰恰现实中情况很大程度并非如此,弟弟会选择“告状”,以此来惩罚哥哥,虽然哥哥被惩罚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直接利益,甚至是害处。而作为哥哥,抢了弟弟手中的玩具,完全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但结果却造成了“双输”的结局。损人利己并没有为哥哥赢得更大的利益。

事实上,负和博弈哪儿都有,很多职场人士因为与老板不和,或与同事发生冲突,其结果出现“负和博弈”的例子也有很多。

事实证明,无论工作或生活,对抗性的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是非常不足取的,它无论对哪一方来讲,都是不利的,它只能使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不断的加大,而加大的结果是:博弈双方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双方都没有赢家。

在现实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与此类似的“负和博弈”现象。所以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战胜对方,而应考虑,怎样友好地谈判才能让彼此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遇到竞争的时候,一定要动用智慧、冷静行事、化干戈为玉帛,避免彼此的恶行冲突,减少双方损失。

正和博弈——新龟兔赛跑的故事

【经济学释义】

正和博弈,也称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

【与读者侃经济】

正和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是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而非合作博弈是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用“猎鹿模型”来解释在博弈中合作的必要性。

在古代的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只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可以抓住4只兔子。

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在这个博弈中,要么两人分别打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大家合作,每人吃饱10天,这就是这个博弈的两个可能结局。

猎鹿博弈

猎人甲/猎人乙 猎鹿 猎兔

猎鹿 10,10 0,4

猎兔 4,0 4,4

通过比较“猎鹿博弈”,明显的事实是,两人一起去猎鹿的好处比各自打兔子的好处要大得多。猎鹿博弈启示我们,双赢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通过采取各种举措达成这一局面。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为了让大家都赢,各方首先要做好有所失的准备。在一艘将沉的船上,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将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抛下船去,减轻船的重量,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地将漏洞堵上。因为谁都知道,前一种结果是最终大家都将葬身海底。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共生共赢才是企业的重要生存策略。为了生存,博弈双方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社会竞争变成一场双方都得益的“正和博弈”。

厉以宁曾经讲过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赛跑,第一次比赛兔子输了,要求赛第二次。第二次龟兔赛跑,兔子吸取经验,不再睡觉,一口气跑到终点。兔子赢了,乌龟又不服气,要求赛第三次,并说前两次都是你指定路线,这次得由我指定路线跑。结果兔子又跑到前面,快到终点了,一条河把路挡住,兔子过不去,乌龟慢慢爬到了终点,第三次乌龟赢。于是两个就商量赛第四次。乌龟说,咱们老竞争干吗?咱们合作吧。于是,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过河时乌龟驮着兔子游,两个同时抵达终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双赢才是最佳的合作效果,合作是利益最大化的武器。许多时候,对手不仅仅只是对手,正如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一样,对手也可以变为助手和盟友,微软公司对苹果公司慷慨解囊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如同国际关系一样,商场中也不存在永远的敌人。

智猪博弈——做一只聪明的小猪

【经济学释义】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它们在同一个食槽里进食。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大小猪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与读者侃经济】

在智猪博弈模型中,反正受罪的都是大猪,小猪等着就行。智猪博弈模型可以解释为谁占有更多资源者,谁就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个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智猪博弈

大猪/小猪 踩踏板 等待

踩踏板 7/1 4/4

等待 9/-1 0/0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瓦解。

对小猪而言,不管大猪踩不踩踏板,自己不去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而大猪呢?它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踏板的,与其两者一起饿肚子,自己去踩踏板总还能获得食物。于是,主动去踩踏板成了大猪的唯一选择。这就出现了,同样聪明的两头猪,却有不一样的付出:小猪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处,而大猪不得不来回奔波于踏板和食物之间。

“智猪博弈”告诉我们,多劳却并不一定多得。这是因为“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所以总会有“大猪”悲壮地跳出来完成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其实每一个人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大猪”,就是“小猪”。既然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那么必定有另一些人去充当费力不讨好的“大猪”。

“大猪”拼命干活,“小猪”跟着拿奖金,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公司都有发生。“大猪”明知道“小猪”过的是不劳而获的生活,也知道“小猪”是不会去主动完成任务的。

其实在生活当中,“大猪”们付出了很多,虽然得到了回报,却和付出不相当。而“小猪”们可以在短期内坐享其成,却不是长久之际。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自己不得不吃亏的现实,但往往只有自己吃点明亏,自己才会得到更多。

事实上,最智慧的表现应该是:既要做“大猪”的实力,也要做“小猪”的策略,两个角色交替,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斗鸡博弈——让他三尺又何妨

【经济学释义】

斗鸡博弈,又称为懦夫博弈。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斗鸡博弈中的参与者都是处于势均力敌、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与读者侃经济】

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狭路相逢,每只斗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斗鸡甲退下来,而斗鸡乙没有退下来,那么乙获得胜利,甲就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甲没退下来,而乙退下来,甲则胜利,乙则失败;如果两者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追求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斗鸡博弈的收益矩阵

甲乙 前进 后退

前进 -2/-2 1/-1

后退 -1/1 - 1/-1

上表中的数字的意思是:两者如果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均获得-2的支付;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者获得1的支付,赢得了面子,而后退者获得-1的支付,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获得-1的支付。

斗鸡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一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一方后退,另一方前进。但关键是谁进谁退?在现实中,哪一只斗鸡前进,哪一只斗鸡后退,要进行实力的比较,谁稍微强大,谁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前进机会,但前进的代价依旧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尽早退出是明智之举。有时候,双方都明白二者相争必有损伤,但往往又过于自负,觉得自己会取得胜利,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斗鸡博弈往往最后得到的是一种两败俱伤。

在现实中,谁前进,谁后退,其实是实力的比较,谁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前进机会。但这种前进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而是有一定的距离。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只要有一只斗鸡接受不了,那么斗鸡博弈中的严格优势策略就不复存在了。

只有一方先撤退,才能使双方获利。特别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如果具有这种以退求进的智慧,提供给对方回旋的余地,就会给自己带来胜利,而且双方都会成为利益的获得者。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为官。在他老家桐城,他的邻居吴氏是当地的豪绅大户,欲侵占张府的宅地,家人驰书京城,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也后撤三尺,于是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1958年,毛泽东接见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引用过此诗,意在说明不与人计较斤两得失,大度处之。

由此可见,懂得退让并不是一种懦弱和失败,而是一种智慧。我们在经济生活中要知道进退的道理,不要等到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败下阵来。

同类推荐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爱尔兰的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过:“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或许很多人对经济学概念还很陌生,觉得这是一门遥远而专业的学问。但是,经济学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生的每个阶段。即使你头脑中并没有“经济”的意识,经济学也会在你身边体现和发生。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有了货币,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热门推荐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

    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

    男人,二十几岁时最怕别人说自己没长大?三十岁以后最怕别人说自己没出息?你二十几岁,染色体决定了你的生存方式是战斗! 男人在二十几岁怎样做,决定他三十岁以后怎样活!男人想在三十岁以后得到,就得在二十几岁做到!二十几岁敢要,三十岁以后得到。二十几岁敢赌,三十岁以后能赢。这就是《二十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
  • 巴顿奇幻事件录

    巴顿奇幻事件录

    初版:吸血鬼扎克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二版:吸血鬼带着一群非人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三版:巴顿市中混入了奇怪的东西。终版:巴顿异族大爆料。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外省娃娃

    外省娃娃

    在轰轰烈烈的高考中,有一些孩子落寞得与众不同,他们从一个城市“ 返回”到另一个城市,他们在陌生的家乡开始陌生的生活,为了炎热时节终 须放手一搏的高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借读生。 《外省娃娃》作者(苏笑嫣)以本人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借读生 从北京返回家乡参加高考前后的心路历程。
  •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BOSS狂想曲

    BOSS狂想曲

    如果有人问:网游是什么?孩子会说:就是网络游戏。青年会说:偶尔打发时间的消遣。父母会说:就是害我儿子考试不及格的东西。警察会说:真人PK的进化版本。商人会说:那都是钱。子于会说:那是工作。对,只是工作!在这个外挂四溢、RMB战士横飞的时代,网络游戏早就没了乐趣可言。对他们这些长年与网游为伴的职业玩家来说,网游的乐趣到底在哪里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