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国”里的奇遇——经济人
我国清代小说《镜花缘》一书杜撰了一个君子国。在君子国里,人人都大公无私,绝不存有半点私心。
君子国也有交易行为,但卖者却少要钱,而买者却要多给钱。以下是其中的一幕场景:
买东西的人说:“我向你买东西所付的钱已经很少了,你却说多,这是违心的说法。”
卖东西的人说:“我的货物既不新鲜,又很平常,不如别人家的好。我收你付价的一半,已经显得很过分,怎么可能收你的全价?”
买东西的人说:“我能识别好货物,这样好的货物只收半价,太有失公平了。”
卖东西的人又说:“如果你真想买,就照前价减半,这样最公平。如果你还说这价格太低了,那你到别的商家那儿去买,看还能不能买到比我儿这更贵的货物。”
他们一番争执不下,买东西的人给了全价,拿了一半的货物转身就走。卖主坚决不让走,路人驻足观看,都说买东西的人“欺人不公”。最后,买东西的人拗不过大家,只好拿了上等与下等货物各一半才能离开。
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君子国”中的人人利他的思想和行为是不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理性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经济学正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利益最大化问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理性经济人作了这样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由此来看,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每个人都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理性经济人总是在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这说明人是自利的,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
经济人都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当然,自利并不完全等于自私。例如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由于相信上帝,充满了行善的愿望,他人得到幸福时,他会觉得自己也幸福——他是自利的,但并不自私。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是理性且自利的,社会秩序不会变得紊乱?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回答:“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也就是说,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更能在客观上维护社会的秩序。
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并不是赞扬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承认理性经济人的存在只是对人类趋利本性的一个认识和引导。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不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不择手段,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法律制度的约束。
【知识链接】道德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人性不同于经济人的另外三个方面:同情心,正义感,行为的利他主义倾向。这些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这种伦理思想后来被发展成“道德人”理论。
聪明人的糊涂账——有限理性
春秋时候,有人跑到晋国的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但是钟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小偷想办法解决,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只不过这种理性一般是有限理性。理性人的主观意愿就是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福利,但能不能谋到福利是另一回事。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但由于人对事物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而人们的理性往往表现为有限理性了。
“掩耳盗钟”的故事讽喻了小偷的愚笨。但小偷其实仍旧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精于算计:要把大钟偷回家,就必须把大钟砸碎,但砸钟会发出声响,必须阻止钟声的传播,他选择了堵住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小偷是一个理性人,却还被视作傻瓜?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人,他只是一个有限理性人。
在生活中我们因为有限理性而对“得失”的判断屡屡失误,事实上我们都做了理性的傻瓜。工人体育场将上演一场由罗大佑、周华健等众多明星参加的演唱会,票价很高,需要800元,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演唱会,很早就买到了演唱会的门票。演唱会的晚上,你正准备出门,却发现门票丢了。这时你会再买一次门票吗?
假设是另一种情况:同样是这场演唱会,票价也是800元。但是这次你没有提前买票,你打算到了工人体育场后再买。刚要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你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把刚买的价值800元的MP4给弄丢了。这个时候,你还会花800元去买这场演唱会的门票吗?
与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再买演唱会门票的人相比,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仍旧购买演唱会门票的人绝对不会少。客观来讲,这两种情况是没有区别的:在你愿意花800元钱去听演唱会的前提下,你面临的都是损失了价值800元的价值,然后你需要选择是否再花800元去参加演唱会。只不过在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是因丢了一张票而损失了800元,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是因为丢了800元的MP4而损失了800元。
同样是损失了价值800元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呢?其实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们的理性是有限的,在他们心里,对每一枚硬币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视它们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况。
我们都是理性经济人,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全的理性人。在纷繁的世界中,我们学会去认识世界,分析事物,不再做理性的傻瓜!
【知识链接】有限理性
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所不知。
皮洛士的胜利——成本
皮洛士生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古希腊,是小国伊庇鲁斯的王子。皮洛士一向醉心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伟业”,企图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一个大国。
公元前281年,皮洛士率领大批军队进攻罗马。在阿普里亚境内的奥斯库伦城附近,双方展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皮洛士的损失极其惨重。皮洛士赢得了战争,但他损失了大批有生力量。战斗结束后,大家向他表示祝贺,而皮洛士眺望着硝烟还未散尽的战场,叹息着说道:“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也就彻底垮了。”
“皮洛士的胜利”的典故,在经济学上可以引申为成本太高而收益过少。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也就是企业把商品提供给市场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比如说你打算开一家服装店,在计算成本时,你可能会考虑到店面的房租、进货的费用、借款的利息、付给雇员的工资、水电费、税金等。在扣除这些费用之后,你认为自己还会赚到钱。但这样的计算是不完全的:你漏掉了自己的工资,你垫付的资金的利息,还有开服装店的机会成本等。只有把这些成本也考虑在内,才能决定开服装店是否合适。
【知识链接】费用和成本的区别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关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入与产出
从前,有位爱民如子的国王,招集国内所有贤士,命令他们找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三个月后,贤士们把三本三尺厚的帛书呈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
国王想大多数人生性驽钝,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看书,所以命令这帮贤士继续钻研。
又过了三个月,贤士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
再过了三个月,贤士们把一张纸呈给国王。
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都要拥有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便重重地奖赏了这帮贤士。
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不过是个幌子,在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利益背后,必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阴谋。没有投入如何谈及产出,就像经济学中成本与收益的概念,人人都希望收益大于成本,但这怎么可能呢?
经济学成本与收益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称之为成本。没有投入,自然也就没有收益。人人都想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经济人的利益心态的驱使,但只有合理范围的付出后,你才会有理想中的收获。
在经济学中,收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是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要想取得最大利润,就要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不过,成本最小化是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自然也就没有收益。
人人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是经济人的利益心态的驱使。只有持续地、健康地付出后,你才会获得理想中的收获,假若是免费,那只是表象,千万要小心谨慎。那些白白送你的“好处”都是充满危险的,因为它们通常不是涉及一个骗局,就是其中隐藏的你不愿意付出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