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局,抢占先机
迅速出击,抢占先机,成就辉煌。
——胡氏警训
农民靠天吃饭,而商人则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时局的眼光和出手的速度。想要发财,既要靠机会,更要靠真本事。这个本事就是不仅要看到时局在向哪个方向变,还要善于出奇制胜,在对手毫无意料的时候出手,或者在同行们犹豫不决不敢做的时候抢占先机。胡雪岩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握住了一次又一次别人所没有把握住的生财之机。
胡雪岩在浙江把持了海运局后,改漕运为海运,事业非常成功,但他并不满足,而是进一步把生意扩展到了上海。这一年,浙江谷米丰收,粮价大跌,而北方旱灾连连,粮食紧缺,胡雪岩看准了这个时机,认为从中必有大的商机在,于是决定大量收购新谷,然后与米商合作,在北方出售粮食从中赚取大利润。
胡雪岩经过一番观察,看重了山东的米商潘家祥。潘家祥在当时商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垄断了北方民间粮食的流通市场。因为他家底厚实,资金充足,所以不屑于做零碎琐屑的买卖。与小本米行谈判不仅费神劳力,而且也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而胡雪岩原来所经营的海运局原来主要是用于粮食北运的,和潘家祥同样是用于营生而不是出售粮食的,赢利不多。但是这次胡雪岩看到了商机,决定与潘家祥合作售米。
但是上海的米行中也有许多颇具实力的米行,他们原本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和潘家祥多半是老相识。其中有许多人也已经看到了这个商机,彼此估量着对手的实力,却没有考虑到胡雪岩也会插手这个生意。当他们在上海准备迎接潘家祥然后再做商谈的时候,潘家祥已经与胡雪岩签订了契约。
胡雪岩的胜利在于他懂得看准时机,知道如何抢占先机,捷足先登。因为他的对手们并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并且行动如此迅速,等他们发觉之时,已经太晚了。
胡雪岩在收购官票的事情上也是如此,其他的钱庄老板在担心如果官票太多,现金不足,那么钱庄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但是胡雪岩说:乱世出英雄,越是乱的时候,越才有机会。有其弊必有其利。最关键是,我们随时都要抓住利的一面,就会永赚不赔。这就好比做米生意,跌得差不多时,就买进;涨得差不多时,就卖出。卖米是这样,做钱庄生意更是如此。
另外,胡雪岩还在当时的时局下看到了收购官票的利益所在:朝廷发行官票,目的在于收敛财富,充实军饷来对付太平军。而太平军当前安于守城,前途堪忧,必然不能成就大业。现在朝廷方面又有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两位善于带兵打仗的大人,太平军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太平天国运动得以平息,到时朝廷必然会对钱庄心存感激,想做其他的生意就会顺利得多了。
阜康钱庄因此率先认可了两万两官票,朝廷对此颇为满意,越来越多的朝廷官员把自己转兑、储蓄的事情交由阜康钱庄办理,胡雪岩因此获得了一笔又一笔的生意。
时局随时在变,每一次变动都有商机蕴涵其中。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仅要懂得如何把握时机,更需要与他的同行们、竞争对手们较量把握时机的速度,出手又准又快的就是大赢家。
机遇来时出手要快
做事要靠机遇,机遇要由人牢牢抓住。
——胡氏警训
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稍纵即逝,可见它的宝贵。对于商人来说,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机会,就会失去一次生财之道,而这个机会很有可能会落在竞争对手的手上,因此自己就遭受了双重的损失。
在这个时候,果断就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价值,如果能够毫不犹豫地抓住机遇为我所用,那么生意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犹犹豫豫、摇摆不定,那么机会再多,也会被你一再地失去,这样的人不懂得机会的宝贵,也就不会善于把机会转化为财富。而胡雪岩则懂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但凡“有机可拿”,他一定不会坐等它的错过。他甚至还能以时势为机遇,积极地去创造机遇,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守株待兔。
一次,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就和妻子阿珠的父亲商量妥当,自己出一千两银子交给他做本钱,让他回到老家湖州那里开一家丝行坐地收丝。但却碰上了一个问题:按照清朝当时的规定,如果想要开丝行,就必须要领“牙帖”,即今天所说的营业执照。但是牙帖是由京城发下来的,办理牙帖的手续十分烦琐。首先必须由拟开丝行的人先提出申请,再由当地州县层层上报到京,最后由京里审批之后再将照本发下,如此一来,要拿到牙帖,最快也得三个月,此时已经是三月末了,若现在办牙帖恐怕要到六七月才能批下来。
而新丝一般都在四五月间上市,此时正是乡下青黄不接之时,农民就算不等钱用也会急于将新丝卖出去,因为新丝存放时间长了会发黄。如此一来,丝行如果收购的话价钱上就会便宜很多。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就只能再等一年了,这一年下来,一笔到手的钱财就凭空而飞了。
另外,胡雪岩在官场上的靠山王有龄此时已经得到了外放湖州,马上就要走马上任了。而此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已经成立起来,王有龄既到湖州,他的阜康钱庄自然就能够代理湖州府库的“收支”。王有龄到湖州后征收钱粮,必然有大量的现款存入到他的阜康钱庄送往省城杭州。如果胡雪岩能够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运到杭州再脱手变现,交给官府的库中,对公家而言毫无损失,而他自己却能够无本生利,这么好的算盘,胡雪岩怎么能不把它打响呢?
因此,胡雪岩再三要求速速把牙帖的事情搞定,绝不可能拖几个月之久。他特意派人前往湖州不惜几百两银子要求把丝行先开起来。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胡雪岩就是看到了商机,然后不惜一切手段做好工作,等候它的到来。如果仅仅按照客观条件来看,这个机会是胡雪岩想抓而不可抓住的,但是他依然果断火速地作出了决定,雷厉风行,丝毫不留空隙。他抓得这么紧,机会怎么可能还会轻易溜走呢?如能把生意场上自己每一次能掌握的机会都把握住,把每一次看似要擦肩而过的机会也都尽力抓住,何愁做不成生意呢?
为图大利,不惜刀口舔血
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自己去舔,风险总是要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
——胡氏警训
在商人的眼里,只要能够得取利润,在自己的原则范围之内,风险再大也都是可以尝试的,况且在商场上,往往风险越大,回报越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如果能做的生意都去做,事业自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做大。
胡雪岩就毫不讳言谈利润,在商言商。他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有人肯背的。”刀头舔血,风险自然不小,很多人也许想到了有利可图,但是未必敢去做,而胡雪岩则不然,成功的商人就应该把眼光放在能够得到利润的事情上。
胡雪岩开始做生意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由盛转衰,但他绝少和太平军做生意。对他来说,太平军是“贼”,自己作为大清的子民,不应与之打交道。他的生意根基在杭州,太平军攻下杭州之后,也曾邀他回杭州帮助善后,当时他的老母、妻儿也都陷在杭州。如果从一般经商的角度看,回去的话不仅能打理生意,还可以照顾家里,但是胡雪岩没有同意。他认为当时天下仍然是大清的天下,在太平军的领地做生意违反朝廷王法。其实他这样的做法出发点还在于利益,因为他生意的重心还是在朝廷这边,而且与太平军做生意所获的利益不足以让他去冒这么大的风险。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在,胡雪岩是敢于刀头舔血的。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太平军兵将的存款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太平军久据江南这片富庶之地,自然聚敛了不少的财富。史料记载,洪秀全定都南京后,修建天王宫内城金龙殿,殿内楹柱所敷金彩全为真金粉末。当年曾国荃攻下安庆,仅在英王陈玉成驻节安庆修建的英王府内就搜敛了不下二十万银子的财宝,可见,太平天国中下层兵将中,从各种来路积蓄私财的肯定不在少数。太平军大势已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保命容易保财难,只要躲过官府的追查,以后就衣食无忧了,因此都在心里计较如何才是最为保险的方法。财产当然是变成现银存到钱庄里最保险,但是有多少钱庄敢收呢?
在朝廷看来,太平天国兵将者自然是“逆贼”,其家私财产便是“逆财”、“逆产”,不得隐匿。一旦藏匿查出,极有可能背上通“逆”助“贼”的罪名,与那些太平军逃亡兵将一同治罪;而且这些“逆财”、“逆产”本该是被抄收入官府库中的,被抄的人如果把私产寄存他处,也要追查。钱庄即使不被安上接受“逆产”的罪名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没收,何况就算一切顺利,风头过后还是会有人来把存款取走,这样的话钱庄担的风险就很大,而且一旦事情败露就会血本无归,甚至倒贴钱。
这与刀头舔血也无多大区别了,但是危险虽大,利润却非常诱人,因为这样急需存款的兵将不计其数,何况他们急着存钱更是不计较利息,相当于钱庄白借了别人的银子,这样天上掉下来的钱为何不去捡呢?胡雪岩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舔。”在他看来这笔买卖划得来,有利可图,所以他决定放手一试。
事实上,胡雪岩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创业,哪一次把事业做起来或做强大不需要承担风险呢?无论是开钱庄,还是在官军中与太平军作战的地区贩运粮食、军火,或者是与洋人做丝茶生意,每次都有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果因此而畏步不前,事业就无从做起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商人来说,更是如此。赚钱是他们的本能,是一种敬业之举。没有风险的生意谁都会投资,但是这样的生意恐怕谁都会去抢,每个人所得的利润就少了。而像为太平军存款这样的事情,本身就有不小的利润可得,其巨大的风险又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这样获得的利益不是更大了吗?成功的商人就是这样在为人之所不为中脱颖而出的。
危机之中寻商机
凡事都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
——胡氏警训
做生意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危机。所谓的危机本身就包括了两个含义:危,即是风险,一不小心就会栽跟头;机,就是机遇,从中能够获得一些受益。很多人把危险的分量远远放在了机遇之上,而对于那些聪明商人而言,他们则善于化危为机,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事业日渐兴隆之际,一个突发事件几乎将胡雪岩逼入绝境,那就是太平军攻入了杭州,王有龄被围困。当时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他的生意几乎全都中断了。他是借着王有龄这个依靠而发展起来的,现在他不仅失去了这个靠山,还为在城里的亲人而忧心如焚。另外,由于平日胡雪岩生意做得旺,难免遭人嫉恨,这时战乱之中就谣言四起,或者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或者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滞留上海,甚至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导致杭州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