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将这种心理善加利用,就可以解除对立者之间的警戒状态,将对方的意见和态度引导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例如在竞争市场上,具有同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往往会产生纠纷,并演变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时如果有一方提出:“我们如果继续这样敌对的话,会让A公司坐享渔翁之利的。”如此一来,对方也会产生一种危机感,为了当前的利益,就会减弱敌对的情绪,进而使彼此之间产生和谐的气氛。
其实“共同的敌人”并不见得真的存在,但是,可以故意制造一个“假想的敌人”。当然,这必须具有高超的演技,如果演得不够生动,反而会使对立产生反感。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服对方
时间可分为“物理的时间”和“心理的时间”。当紧张时,你会觉得红灯的时间特别长。加班一到9点或10点时,总觉得已到了深夜而疲惫不堪,但如果换成打牌、饮酒,同样是到9点、10点,却不觉得夜已深了,或感觉疲倦。
客观世界里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但依自己的心理而定,却常有不同的感觉。所谓心理的时间,是指在当时心理状态的条件下,对时间的感觉。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也是条件之一。
说服时,不考虑对方的立场,或是找些莫名其妙的解释来搪塞,都会使事情更难处理。“你真是个随便的人!”“你难道就不是吗?”上下级间之所以经常口角,不外是双方只考虑自己立场的缘故。要站在对方立场来说话,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某位作家曾提出这样的论点:以对方的口气说出来,这个意见又将如何?
一个常在办公室抽烟的职员,曾经发誓戒烟,持续了一个月后,忍不住又去抽了。本来做上司的想:“不是说不抽了吗?怎么又开始抽呢?”但改口用这样的口气说:“戒烟可不容易啊,你能坚持一个多月,已经很不简单了!”部下听了一定会自生惭愧,心里暗下决心:坚决把烟戒掉。
人对于能考虑自己立场的说服者,总会积极地协助他,因此说服者应时时考虑对方如何才能接受自己的说服。
将自己放在下风处
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会加强效果,使对方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对于疑心重的对方,应该先传达一点自己的弱点让对方倾听,可以增加后面情报的可信度。
任何人对于太过甜蜜的话,一时都不敢相信,可是对方若主动说:“因为有点小毛病”,听者都会认为:“原来如此,难怪这么便宜。”从而相信了对方的话。百货公司大拍卖时,售货员也是以“稍有瑕疵的货物”的说辞吸引顾客购买。
报纸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被骗者的自述。这位被骗者是位45岁的老师,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述,突然有辆小货车停在他身边,他本以为是司机要问路,结果那司机却问他要不要买西装,只须市价的两三成就可以买到。这位被骗者不相信会有这么廉价的西装,准备不予理会继续往前走,那位卖西装的人又趋前小声说:“老实说,我本来是载这些西装到百货公司交货的,但是对方都认为这几件西装有小瑕疵,结果被退货了。我又不好意思再载回公司,所以请你帮忙,只要付一点钱就卖给你了。”
这位老师相信了他这番话,掏出一千元买下一套西装。可是回家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非常粗劣的产品,对于自己的无知感到非常懊恼,便打电话到那家公司质问。
一般人对于太过夸大其辞的话都不敢相信,可是当其中含有百分之一的真实性时,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谎言就无法看穿了。
而且很奇怪的是,有这种倾向的人都是知识程度较高者,也就相信自己绝不会上当的人反而受害机会愈多。
抓住人的心理空隙,是那些诈欺者所施展的技巧,而这种技巧也可应用在说服上面。例如要替人作媒时,不要一味地只说:“对方是一流的大学毕业的,性格又好……”将欲介绍对象的一点不利因素说出来,可使听者非常信任你的其他说辞。
善用时间压力
某些人常常较慢作决定,这对说服者主导说服过程十分重要。记住这句话:“当某人相信他要的东西数量不多时,他会认为这个东西的价值会比数量很多的东西来得高。”
如果你想在时间压力下购买某件东西,应该要先了解,对推销员而言是没有明天的。因此,推销员必须先做好一切可以完成交易的准备。了解这个重点后,你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不必急于立即签约敲定,让推销员可以一再让步。别担心喊出一个过低的价格,因为很多推销员会接受你的要求,让你成为赢家。
你对推销员花越多时间,这个时间的压力越可能使他出更低的价格。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你和一个推销员耗上五六个小时,他受时间的压迫,会在他能力之内答应任何要求。
沟通大师赫伯·柯汉说:“我是在乎,但没到那种程度。”如果你能设身处地接受这种想法,知道这个说服的过程不至于涉及生死的问题,你就更能毫无压力地轻松面对。如果这项交易由双赢的局面转为输赢时,你可以掉头就走,断然拒绝,那么你可以算是成功了。
如果你是个靠与零售商约时间销售产品的推销员,这里有则金科玉律:周五永远是一周中最忙的一天。所以,尽量和这些零售商约在周五,因为这一天老板们忙得很,没有时间在电话上“深究”你的产品。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知道他们很忙,所以你会在下周二专程拜访,说明细节。他们会对你十分感激,因为周一或周二有时间坐下来面对面讨论。
记住,时间可以是资产,也可以是负债。想很快就得到某物,一定比那些愿意等待的人付出更多。一小时相片快速冲洗服务会比花两三天要贵一半到一倍。一个小时配一付眼镜,一定比那些要送到原厂去装配的多一倍价钱。当我们没有多少时间时,我们总愿多付点钱。
在各种沟通中,如果没有时间的压力,你不会损失什么。如果是这样,一点也不必担心,因为所有压力一定都在对手身上。
促使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
当你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时候,你需要记住的第一件事便是,每个人都是一种习惯的创造者。他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原来是什么样,他就想保持什么样。他总是那样想问题和那样行动。这使他感到自然又舒适。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习惯被别人打乱。说服他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甚至是做事的不同方式,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为了减少这种阻力,你就得首先改变他的想法。
为什么人做事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或者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呢?原因有二:首先,那是一种习惯。其次,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不管这种好处是他们想像之中的。还是真实的,都没什么关系,都没什么区别。只要一个人认为那样做会得到好处,他就会那样做。假如一个人的相信生白菜汁能治他的胃溃疡,他就会喝生白菜汁,不管其有多么难喝。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改变他的思维方法,你就必须给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他获得比他原来使用的方法更大的好处,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新方法。让他知道,当他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之后,他会得到什么具体的好处。例如,告诉他这种改变会怎样增加他的生产量,增加产量就意味着多挣钱。让他明白,这种增加产量将会给他带来一种成功的感觉,这种成功是他的一种骄傲,会使人们感到他更重要,只需采用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使他获得这三种巨大的好处。
“我过去惯于使用威胁的方法催促我的下属努力工作。”依阿华州一家石膏厂的厂长基思·麦克米兰说,“例如,约翰在组装流水线上由于工作太慢妨碍了生产进度,我就对他大喊大叫,并威胁要解雇他。结果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使他的工作速度更慢了。后来我弄到了一本《管理人员易犯的22种错误及其纠正方法》,看完之后,我才意识到是我做错了。现在我会说:‘约翰,如果你像我这样做,你就能提高产量,就会挣到更多的钱。’他马上就会改变方法按照我给他演示的方法去做,因为我已经向他显示了他想得到的东西:更多的钱。这种诱惑迅速地改变了他的工作方法,用威胁的方法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这是说服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的最快捷、最可靠的方法。向他显示如果他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他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如果你一时还想不出能为他带来什么好处,你就要不断地想,直到你能想出为止,不要要求他去改变什么。
当你要求一个人改变某种不适当的工作方法或者纠正某种不良的习惯时,其含义是他错了,你对了。但不能强调这一点,不要让他丢面子,也不能让他感到难为情。让他保持尊严和自尊心,因为那也是人的基本需求和愿望之一。只要你强调指出他按照要求做了会得到什么好处,他就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那样就不难改变他的思想方法了。
诱导对方频频赞同
以无关紧要的问题使对方答“是”,可以打消他的“不”的心理念头。
会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态。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条件,绝不可能打破他“不”的心理防线。所以首先应该尽量让他轻松化,并提出不勉强的问题,使对方反射地答出“是”的答案。
现在举个示范性的例子提供各位参考。
“兔子跑得比乌龟快吧!”
“兔子也会打瞌睡吧!”
“这时乌龟就能超前兔子吧!”
“是。”
“结果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我们可以说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吧!”
“是。”
对街头募捐者或是卖保险的人,一开口便说“不”的人,当时心情一定不太好,以致无法简单答“好”。这种心理障碍不但使人说出“不”字,同时也使人全部都呈现拒绝对方的姿态。实际上,当由嘴里说出“不”时,人体的肌肉、神经、内分泌腺都会呈现紧张的状态。
反过来说,若答出肯定的“是”时,身体的生理机能自然会轻松起来,会变成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状态。所以解除心理障碍,使对方僵硬的态度变成和谐,就可将对方的心理准备朝“是”的方向诱导,才会逐渐造成“是”的答案。
在频频答“是”的情况下,对方“不”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向“是”的方向倾倒,而产生“是”的态度。这时候就可利用这个机会将话导入正题,对方一定会很乐意地答出“是”的答案来。
利用逆反心理
不论何人,一旦受到正面批评,就会产生一种对抗心理。手段高明的人善于利用这种心理倾向,顽固的反对者。
詹姆斯·鲁滨逊在所著的《精神发达过程》一书中说:“人们在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压力之下,往往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被人误解时,就会生气,甚至怀恨在心。事实上,每一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些动机,而这些动机都含有强烈的信念。如果有人要来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此人产生反感。”
当别人告诉你“不准看”时,你偏偏要看,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当这种欲望被禁止的程度愈强烈时,所产生的抗拒心理也就愈大。如果能善加利用这种心理倾向,就可以将顽固的反对者软化,使其固执的态度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例如,当你面对一个想死的人,告诉他说:“那就快点去死吧!”如此一来,他可能会打消了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