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道奇森和三个小女孩在泰晤士河里划船,他认为和小女孩们交流最好的办法只能是讲讲故事。于是,他启动他惯于严谨思维的脑袋,发挥出色的想象力,编了一个童话。后来他把这个童话写成书,以刘易斯·卡罗尔的笔名出版,立刻轰动全英国,那本书就是著名的童话经典《艾丽丝漫游仙境》。当维多利亚女王看了这本书以后,深深地被吸引,急不可耐地叫侍从通知道奇森,她希望看到他的全部作品。不久,道奇森亲自送去几卷自己的著作,令维多利亚女王面红耳赤,因为他送去的全是关于几何学的学术著作。
女王掉进习惯的陷阱了,她依照常识以为童话杰作的作家另外的著作一定也是童话。这就是习惯思维产生的障碍。
现在大多数教育制度倾向于教导学生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一个正确答案”的观念深植在我们头脑中。然而,生活中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依你选择的标准不同,有许多正确答案。如果你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寻找一个之后,就会停止追求其他答案的努力。这是与创造的宗旨相违背的。具有创意的答案或许就在第二、三个答案里头。如何克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倾向呢?发散思维将帮助你。
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以求得最佳答案解决问题的思维。它重视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各种信息的相互联系,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发散思维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获得创造成果。所以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成分。著名创造学专家吉尔福特说过:“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
发散思维在人们的言语和行为表达上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习惯性思维是指对于一个问题,只从单一方向、单一角度、僵化地、习惯性地进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刚好与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相抵触,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应该加以克服。
善于推陈出新
你们来到这世界,不是为了要服从老朽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
——高尔基
如何保持思考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事业中。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有效的创新会点击人生火花,成为突击生存的梦想和手段。谁有创新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
生活需要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跟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
在众多信仰当中,思考创新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有效的。这种生活信仰,能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人生的起点。
北京大学邹衡教授说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没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细致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思考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以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有求职创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设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惟有工作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想成功就要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因为它是成大事的催化剂。
你要不停地思考,在学习前人优秀的东西的同时,要用创新思考的习惯,突破前人的束缚,突破这张网。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遭到了和舍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氧化汞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提出怀疑,经过分析,终于取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了挑战,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你应把创新作为自己思考的特质之一,努力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培养创新的能力
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对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
——别林斯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一位小发明家车亮,他还在小学的时候,就利用业余时间搞小发明小创造,他发明的不怕碰摔的“多用途泡沫塑料花盆”;无噪音、耗电少、省事方便的“自动按摩垫”;还有带冲水通道;保持碗盘清洁的“餐具盛装器”,都曾获得过国家专利。
搞发明创造,不仅没有影响车亮的学习成绩,反而促进了各学科的学习,他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获得黑龙江省少年儿童“露一手”大赛二等奖和“省少先队劳动实践小能手”的光荣称号。
人们把像车亮具有的这种开创性,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应该敏锐地抓住自己创造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积极投入于创造发明活动中去。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创新能力呢?
1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从引发兴趣、保持好奇心开始
学生时期富于幻想,心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向往和追求。兴趣与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充满好奇时,他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触和观察研究。兴趣又是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人入迷,入迷的程度越深,其聪明才智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断提高好奇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人以为创新能力只是一种点子,一种脑子里的灵机一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掌握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上,只有那些爱学习、懂得学习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创新能力。
3敢于动手,促进创造力发展
翻开科学家的历史,追溯他们的成长道路,我们会发现,他们能在科学发明创造上获得成功,与他们从小就愿意动脑、动手有密切关系。瓦特从小喜欢各种机械,装了拆,拆了装,每天“动手”,后来终于发明了蒸汽机;莱特兄弟从小喜欢观察老鹰怎样飞行,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后来终于发明了飞机。从生理机制上来看,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从小重视动手能力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