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在“怂恿”我们,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提防着懒惰的的侵蚀而像老牛一样鼓足干劲时,另一个“陷阱”又在我们脚下铺好了:不讲方法,吃的是草,却也挤不出奶;效率低下,勤奋才华变得廉价,苦有所获劳有所得成为奢求。
1.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有很多,但富有的却很少,为什么他忙你也忙,他功成名就,而你却为生计拼搏?现成的答案摆在面前,往往没有说服力,那就让我们详细讲讲你的怀才不遇吧。
世界四种人,你做哪一个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很勤奋,每天朝九晚五,拼搏奋战,但却仍然过着贫穷的日子;也有一些人,他们有思想,有才华,但却也一贫如洗。为什么勤奋,有才华却还要受穷?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全世界只有四个人——
四个20岁的年轻人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息。
第一个年轻人先挥霍了25年,用生命的最后25年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都一事无成,死去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奢侈”。
第二个年轻人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就死了。他的遗照旁放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勤劳”。
第三个年轻人在70岁时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上写着他的名字“执著”。
第四个年轻人工作了30年,50岁时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20年,他成了一个冒险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70岁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都记得他的名字——“智慧”。
这个四年轻人所贷的巨款就是时间,而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这则寓言隐喻了四种人生态度——奢侈、勤劳、执著和智慧,而真正获得幸福的只有智慧。奢侈与执著不必说,勤劳不当也不会得到正确的回报。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样是在做事,有些人勤勤恳恳、循规蹈矩,但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有的人却在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才智的作用,将事情做到最完美。同样是在解决难题,一味埋首苦干的人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着手边的事情,聪明的人借着问题,找到更加便捷的做事方法,由此“一劳永逸”。
或许有些人认为找方法和捷径是懒惰人的做法,甚至会偏激地把其指责为投机取巧。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有所得,只有加倍埋头苦干,才能多得。那么果真如此吗?仔细观察一下你的周围,就会发现,那些有才华,埋头苦干,而不会运用上天所赋予的智慧的人,他们的才华、勤奋往往会变得很“廉价”。
努力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努力的程度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你在一小时之内完成一件事,你也可以在两小时之内完成两件类似的事情,但你每天至多能完成12件事,这便是你一天的成果。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一百万件类似的事情呢?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拥有自己的事业王国,你就需要用新的方式来替换“12小时工作制”的那种埋头苦干方式!
个性融入创造性才能被接受
个性是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的综合风格。处在二十几岁这个朝气蓬勃的人生阶段,许多年轻人都知道个性很重要,因此常常逆潮流而行,表现自己反传统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殊不知,社会上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哗众取宠,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甚至会因此而轻视年轻人,并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对其进行惩罚。所以,过分“反传统”和“特立独行”是危险的,个性只有被社会承受,你的成功才会被社会承认。
时下的种种媒体,包括图书、杂志、电视等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年轻人带来了负面影响。个性有时也会成为独特、怪异的代名词,过度张扬的个性会在不知不觉间伤害别人,并阻碍自己的发展。张扬个性肯定要比压抑个性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仅仅是一种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很多人乐衷于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地为所欲为的愿望。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复杂的条条框框中,他们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警察就会来干涉你,会罚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也要张扬个性,一味横冲直撞的话,还有可能出车祸,为张扬个性付出血的代价。
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群,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碰到别人。二十几岁,当你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你张扬的个性是什么,必须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最好的选择还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它。
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你纵容自己缺点的一种漂亮的借口。社会需要你创造价值,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你的工作品质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个性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的个性有利于创造价值,是一种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才能被社会接受。
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凡·高是一个缺少理性、充满了艺术妄想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个性就是正确的、必需的。
名人因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
名人确实有突出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作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行为可能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
社会需要的是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只有能融合到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如果你的个性没有表现为一种才能,仅仅表现为一种脾气,它就只能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把个性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协调一些,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卓越的人往往是会找方法的“懒汉”
“忙忙忙,忙到白了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生活节奏的加快,无形的压力让大多数人陷入无可奈何的忙碌,忙于工作、开会、应酬、充电……忙得不可开交,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这种忙碌让很多人感觉很累,身心疲惫,甚至会感到整个生命能源都被耗尽,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但是,正如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一样,这样高负荷的忙碌也不一定就能收到成效。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人间自有公道在,付出总有结果。但实际上这句话也只不过是一厢项情愿的自我安慰而已,付出肯定会有结果,但可能是好的结果也可能是坏的结果。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非常忙碌,非常努力,但就是换不来好的结果。
忙,左边一个“心”字,右边一个“亡”字——忙到一定程度,“心就死亡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别人满意,无论你怎么忙碌都无法得到高薪,无论你怎么没日没月的忙碌都还是事业无成、功名无就,捧着这种悲怆无比的结局,再看看那些整天优哉游哉却能成为优秀员工的人,你心里恐怕会有那么一些不平衡吧。
一名企管专家对公司进行评估之后告诉老板,“董事长,公司的运作进行得相当不错,除了三楼企划室的那个家伙。每次我经过,都看到他把脚搁在桌上,这家伙肯定是个吃闲饭的!”
但是老板告诉他,“那个人是我们公司最棒的员工,上星期还提出一个绝妙的构想,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我想,他在构思那个计划时,两脚也是搁在桌上吧。”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勤奋工作、任劳任怨的员工就是最可爱的员工,是老板应该表扬的员工。而“偷懒”,悠闲的员工就应该受到指责,但上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效率,例子中的这位员工他之所以悠闲、自在,是因为他跳出了忙碌的怪圈,他知道怎样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多的成果。
在工作中减少忙碌,以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超越公司既定目标,轻轻松松上班,快快乐乐下班,干得比别人少,成绩比别人好,不但能让老板满意,而且还能给自己多留些休闲的空间,给爱情和家庭多营造一些和谐的氛围。这是每个人都十分向往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在生活中,大部分人并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不懂得或者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方法,在忙碌中造成了企业的低效能。
用时间来堆积利润的时代早已经过时。现代企业更需要忙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绩。在美国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帝不会奖励努力工作的人,只会奖励找对方法工作的人。”美国的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也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
卓越的人往往是会找方法的懒汉,所以,要想以后风光“悠闲”,那么现在你就必须主动思考、勤于发现总结并掌握快速高效的方法,否则只是穷忙瞎折腾。
经营自己,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勤奋有才华却未有所成、依然贫穷是可悲的,但人生最大的悲剧与不幸却并不在此,而在于我们不知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应该怎么经营自己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辛劳一生,见识无数,但却未能认识自我,不知道能够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优势,结果所做的一切都变成了“瞎忙”,庸庸碌碌一生。
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好好的经营它,那么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那么就在认识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扬长避短,认真地做下去吧。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但老师的评语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的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事无成的瓦拉赫让大多数老师对他的成才失去信心,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次,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被点着了。
后来这种现象被人称为“瓦拉赫效应”。
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瓦拉赫找到了自己智能的最佳点,才使自己的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取得惊人的成绩。幸运之神就是那样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
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非常诚恳地说道:“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要下决心改变,那么,长久以来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如果一个人总想取长补短,想要在人生的平台上立住脚,恐怕是天方夜谭。换句话说,若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人物,你应当扬长避短,即想尽办法,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那么如何发现我们的潜在优势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1从生理看优势
科学家注意到,一个人的生理可以显示其优势所在。如俄罗斯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人的创造力与耳朵大小有关:右耳朵较长的人在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方面会有所作为。喀山国立大学穆斯蒂芬教授为此所做的解释是:“虽然人的两只耳朵大小相差不大,仅2~3毫米,但足以判断大脑哪个部位最发达。”因此,他建议:“在决定一个人学习某门知识之前,要先确定他是否具有学好这门知识的生理条件,假如人的耳朵表明他可能成为一位艺术家,那么他就不应该去学数学。否则人的其他能力就会降低,其优势就有遭到扼杀的危险。”
2从兴趣看优势
人们的兴趣所在往往就是其优势的“闪光点”。以贝多芬为例,这位世界级音乐大师早在4岁时就对音响与旋律产出浓烈兴趣,喜欢在琴键上来回按动。其祖父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结果贝多芬8岁时就上台表演,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而流芳百世。
那么,我们的兴趣又如何去发现呢?主要是在于平时仔细观察。如一个人是否接连不断地提出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聚精会神地听某方面的讲述,或津津有味谈论某一领域的事情;是否主动地参加或观看某种活动;愿意做某方面的小实验;是否经常阅读某一方面的书籍;是否特别珍惜某些物品等。
3从行为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