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6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初演,落幕后,拿波里国王费迪南德四世,坦率地发表了感想:“莫扎特,你这个作品太吵了,音符用得太多了。”
国王不懂音乐,我们可以不苛责,但是美国波士顿的音乐评论家菲力普·海尔,于1873年表示:“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要是不设法删减,早晚会被淘汰。”
乐评家也不懂音乐,但是音乐家自己就懂音乐吗?柴可夫斯基在他1886年10月9日的日记里说:“我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作品,这家伙毫无天分,眼看这样平凡的自大狂被人尊为天才,真教我忍无可忍。”
有趣的是,乐评家亚历山大·鲁布,1881年就事先替勃拉姆斯报了仇。他在杂志上撰文表示:“柴可夫斯基一定和贝多芬一样聋了,他运气真好,可以不必听自己的作品。”
1962年,还未成名的披头士合唱团,向英国威克唱片公司毛遂自荐,但是被拒绝。公司负责人的看法是:“我不喜欢这群人的音乐,吉他合奏已经太落伍了。”
你听说过艾伦斯特·马哈吗?他曾任维也纳大学物理学教授,生于1838年,卒于1916年。他说:“我不承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如我不承认原子的存在。”
爱因斯坦对以上批评并不在意,因为早在他十岁于慕尼黑念小学的时候,任课老师就对他说:“你以后不会有出息。”
严格说来,遭人反对、小看不是坏事,这可以提醒我们争取进步。可是,人身攻击就令人难以忍受了。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曾被人批评为:“这个作家的愚蠢,在他眼睛里表露无遗。那双眼珠,有一半陷入上眼皮,如在看天,又像狗在小便。他注视你时,你会为了那愚蠢与无知,打他一百记耳光仍觉吃亏。”
就算西方文学的大宗师莎士比亚,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以日记文学闻名的法国作家雷纳尔,1896年在日记中说:“第一,我未必了解莎士比亚;第二,我未必喜欢莎士比亚;第三,莎士比亚总是令我厌烦。”1906年,他又在日记中说:“只有讨厌完美的老人,才会喜欢莎士比亚。”
这位雷纳尔先生爱说俏皮话,他在1906年的日记中说:“你问我对尼采有何看法?我认为他的名字里赘字太多。”连名字都有毛病,文章如何自不待言。
英国作家王尔德,也以似通不通的修辞技巧,批评萧伯纳说:“他没有敌人,但是他的朋友都深深地恨他。”
思想家卢梭54岁那年,即1766年,被人讽刺为:“卢梭有一点像哲学家,正如猴子有点像人类。”
这些被批评和讥讽的人士后来都被证明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是多么的伟大。如果他们当时被批评和嘲笑所打倒,那么这个世界的损失将是无比惨重的。他们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坚信自己的成就,并且勇往直前地做下去了。
戴维·克罗克特有一句很简单的座右铭:“确定你是对的,然后勇往直前。”
每一个人,无论是凡夫走卒还是英雄人物,总有遭人批评的时刻。事实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就越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别人的批评。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
舍掉一些无谓的忙碌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的,没有一点空闲,但当你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自己这一天并没有做什么事。这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无谓的小事上,泛滥的忙碌只会让我们失去自由。
《时代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美国人都很难体会“完全清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忙得没有空闲,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国人终年昏睡不已,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并不是好玩的笑话,这是极为严肃的话题。
仔细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国人一样,没多少时间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赶、熬夜、加班、开会,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应接不暇的杂务明显成为日益艰巨的挑战。许多人整日行色匆匆,疲态毕露。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为一般人共同的口头禅,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试问,还有在行程表上能挤出空档的人吗?
奇怪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忙昏了,每天为了“该选择做什么”觉得无所适从,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自己“不够”。这是最常听见的说法,“我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我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好像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够了,我想要的更少!”
事实上,太多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变成无可选择。即使是芝麻绿豆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们的精力。根据一份调查,有50%的美国人承认,每天为了选择医生、旅游地点、该穿什么衣服而伤透脑筋。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觉地陷入这种境地,你要来个“清理门户”的行动,那么以下有三种选择:第一,面面俱到。对每一件事都采取行动,直到把自己累死为止。第二,重新整理。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先做,不重要的慢慢再说。第三,丢弃。你会发现,丢掉的某些东西,其实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需要它们。
当你发现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种琐事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是谁让你昏睡不已?原因很简单——是你,不是别人。所以,是你对它们负责,而不是要它们来对你负责。
昏睡中忙碌着的你我,必须学会割舍,才能清醒地活着,也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3.脑袋需要勤洗,思维需要常新
生活中,有些人只懂勤勤恳恳,循规蹈矩,终其一生也成就不大。而聪明的人却善于变通,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才智的作用,人生取得了突破。可见,成功,不能走寻常路,还是需要另辟蹊径。
不可否认,苦干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必要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思考,聪明地苦干。同样是解决难题,思维老化的人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着手边的工作,没有创意的工作让人生乏味无比。相反懂得变换思维的人会借着问题,将工作上升到更高效的层面,从而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找方法的头脑
成功的人总会找到使自己成功的方法。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字眼,他们相信凡事必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能够解决得很完美。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寻找方法,必定有所突破。
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年轻时曾经参加工人运动。一天,当他正在写一些秘密联络信函时,忽然有一群警察包围了他的住宅。外面的喊叫声、敲门声,让人胆战心惊。眼看警察就要破门而入了,来不及烧掉这些机密文件,怎么办?他心想:警察进来一定会到处搜查机密文件,藏起来不是办法。他强作镇定,想了一下警察会如何做之后,将所有的重要机密文件都一一揉成纸团,丢在桌椅下、纸篓里,并且把无关紧要的文件,藏在了床底下的一个小柜中才打开大门。门一打开,警察就冲了进来,四处翻箱倒柜,他假装十分惶恐地朝床底下看了几眼。经过训练的警察哪能放过他的眼神,立即搜寻床下,得意地拿走了大批无用的文件,也带走了易卜生。自然,一些无用的文件,让易卜生很容易就被无罪释放了。
可见,用心、积极地思考,能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有位年轻商人在纽约市的一个热闹地区租了一家店铺,满怀希望地开始做起保险柜的买卖。
然而开业伊始,生意惨淡。虽然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他店前走来走去,店里形形色色的保险柜也排列得整整齐齐,店中销售人员更是彬彬有礼、周到服务,但是却很少有人光顾。看着店前川流不息的人群,却没有一个人光顾他的店铺,年轻商人不禁心中烦恼。最后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突破困境的好办法。
第二天,他匆匆忙忙前往警察局借来正在被通缉的重大盗窃犯照片,并把照片放大好几倍,然后把它们贴在店铺的玻璃上,照片下面还附上文字说明。
照片贴出来以后,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被照片吸引了,纷纷驻足观看。人们看过逃犯的照片后,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本来不想买保险柜的人,此时也有些犹豫,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买一个踏实。因此,年轻商人的生意立即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本生意冷清的店铺突然变得门庭若市。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他的营业额就突飞猛进,连续上涨,以后每月都卖出七八十个左右。
不仅如此,还因为他贴出了逃犯的照片,使警察顺利地抓到了案犯。因此,这位年轻商人还荣幸地获得了警察局的表彰奖状,报纸也对此做了大量的报道。他也毫不客气地把表彰奖状连同报纸一并贴在店铺的玻璃窗上,从此,他的生意更加兴旺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的解决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找方法的头脑。
生活中,有些问题的确非常棘手,想了许多办法,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人便认为“已是极限”,或是“已经尽力”,再努力也是白搭。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奋斗后,你就知道所谓“难”,其实只存在自己的心里。
遇到问题,你是否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会有更好的方法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想办法是想到办法的前提。如果让大脑放假,就算是天才,面对问题也会一筹莫展。所以,办法是在想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不会凭空跳出来。
如果我们也想成功,那就请行动起来,运用智慧向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发起挑战吧!
人生有时要按“非常理”出牌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字样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后来通过电视网络,全世界至少有几亿人看到,但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海因斯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资料时好奇心大发,他找到海因斯询问此事时这句话才被公布出来。原来,自欧文创造了10.3秒的成绩后,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肉纤维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10秒。所以当海因斯看到自己9.95秒纪录之后,自己都有些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于是兴奋的海因斯情不自禁地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犹太谚语说:“打开成功之门,必须勇敢地推或者拉。”成功就好比一扇虚掩着的门,只要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打破思维上的定式,就一定能拥有意外的收获。
成功不是命,而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唯有打破常规,按“非常理”出牌,才能突破常规生活。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发挥创新思维,在平凡的生活中,你也能实现成功的梦想。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惯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式往往会起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们要摆脱束缚思维的固有模式,敢于按“非常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