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人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都是从业人员在社会分工中所获得的扮演角色的舞台。每个人不仅通过工作岗位获取生活来源,而且还能够履行社会职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也许你的工作岗位并不如你所愿,也许你觉得大材小用,也许你觉得它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但是,千万要记住,每一个岗位都是展示你才华的舞台,大家从舞台上看到的是一个平庸的你,还是一个卓越的你,这完全由你的演技决定,最根本是由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你只有永远秉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你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绽放夺目的光彩,成为职业赛场上的佼佼者。
实干VS抱怨:抱怨是平庸的托词
一天,佛陀坐在金刚座上,开示弟子们道:
“世间有四种马:第一种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驾上辔头,它能够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抬起手中的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能够知道主人的心意,迅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洞察先机的第一等良驹。
“第二种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打下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打到了马尾的毛端,它也能领受到主人的意思,奔跃飞腾,这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庸马,不管主人几度扬起皮鞭,见到鞭影,它不但迟钝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般地挥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结实的肉躯上,它才能有所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平凡庸马。
“第四种驽马,主人扬起了鞭子,它视若无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也毫无知觉;等到主人盛怒了,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刺骨髓,皮肉溃烂,它才如梦初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庸马和驽马是职场中许多平庸员工的生存写照。他们总是抱怨老板对他们太苛刻,工资太低,抱怨公司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舞台,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相比之下,“良驹”式员工从不会寻找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更不会去抱怨自己的处境与外在的人与事。他们任何时候都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踏踏实实地工作,因而他们容易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积攒良好的口碑。
许多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毛病,他们拥有很好的梦想,但是一旦面对平凡的工作和生活时,他们却不能脚踏实地,过于急于求成,最终只剩下抱怨和牢骚。简单说来,这就是浮躁。要想成功,必须克服浮躁的心理。要知道,平凡并非平庸,平凡是最基本的生活状态,职场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显赫的岗位,更多的人都是终其一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只有积累平凡才能成就卓越;反之,一味地抱怨平凡的人,只能空耗时间,碌碌无为。
贝尔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一家电气公司,可是没想到被安排在后勤部做了一名普通的文员。贝尔的心里十分不平衡,他认为凭自己的实力,做文员实在是浪费。每天,贝尔都在抱怨和不满中度过,对工作也是能拖就拖,敷衍了事。时间过得很快,一年之后,周围那些能力条件均不如贝尔的同事一个个都得到了升迁,而不甘平庸的贝尔由于抱着应付工作的态度,却怎么也走不出平庸的工作模式。
贝尔的“瓶颈”也是许多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共同“瓶颈”。要想突破现状,首先需要摆正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平庸的态度则只能换来平庸的结局。
如果把工作比喻成一个肌体,那么聪明的人应该知道如何清除“肌体里的毒素”。要消除肌体里的毒素,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我们肌体里存在着哪些毒素。一般来说,工作肌体里的毒素不外乎是工作焦灼、浮躁、抱怨、浅薄、张狂等。
特别是那些刚进入单位的新人,他们比较浮躁。这是市场驯化的结果,也无可指责,更无可厚非。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激情之下掩盖着浮躁,勤奋之下隐藏着抱怨,积极之下饱含着无奈。一般来说,新到的员工之中很少有新手无畏的角色,大多都是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他们可能并不了解就加盟了公司,只是冲着公司的名气和较高的薪水,一旦公司有所变动、调整对其不利,抱怨连天的事情就会时有发生。
当对工作感到不满意时,或者碰到各种工作上和与工作有关的问题时,很多人就会认为跳槽、换个工作是最好的出路。不过当你萌生另起炉灶、转换门庭的念头时,不妨先转换一下自己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老板,或许换工作的想法就会因此而烟消云散。
有两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到一家公司上班。本来他们想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了,可是没想到,两人都只被安排做一些琐碎而单调的工作,每天早上打扫卫生,中午预订盒饭,帮同事复印资料,接收传真,等等。还没过试用期,一位大学生便辞职不干了。他想让另外一个人和自己一起走,他说:“咱们不应该蜷缩在‘厨房’里,而应该上‘厅堂’,咱是大学毕业生,每天帮他们干一些儿杂活儿,太屈才了,我要去一个能施展拳脚的地方。”可是另一位大学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公司这样安排肯定有其道理,做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能让他很快和公司的同事熟络起来,为以后工作做准备。又过了两个月,公司正式安排他做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一次公司开完会,经理问他,为什么当初没有走?他说:“从小,母亲就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马马虎虎,不放在心上;否则,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做好。”
经理满意地点点头:“其实我最初要考验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如果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更不可能把大事做好了。恭喜你!通过了公司的考查。”
那个离职的人呢?现在还游走于各大招聘会现场,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新来的员工,都会有一个考察的过程,很可惜,他都没有通过考察,他总认为自己是做大事情的人,每次工作不到一个月就离职。
故事很贴切于当下的实际,我们身边其实就有这样的人。殊不知,只知抱怨的人最后只能害了自己。脚踏实地的耕耘者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机会,并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眼光不愿俯视手中工作细节的人,在焦虑地等待机会、抱怨中,度过不愉快的一生。
在职场中要打破原来就业的高低观,面对现实。其实,高低只有一个宏观上的比较,高里有低,低里也有高。职业、岗位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尽心尽职,一定会树立起个人品牌,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在工作中,我们要拒绝浮躁,每一天,都应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应力争高效地完成。
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或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遇没有光临,但你在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当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已经为未来某一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积极的态度令工作远离平庸
平庸还是卓越,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态度。
杨澜曾经说过:“宁在尝试中失败,不在保守中成功!”为什么她这样讲?因为她明白,所谓保守,也就是满足于现状,甘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要赶紧打消,因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一种失败了,而这种失败比“尝试中的失败”更没有价值。我们一旦甘于平庸,即使不马上被宣告失败,也已经决定了不可能再取得更大的成功,“船到江心,不进则退”,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前进就会被超越,不进取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最为明智的人。
职场当中,常见这样的现象:相同的工作环境、相同背景的员工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职业轨迹。有的人成为老板最器重的人,高薪重位,而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从来没有被老板注意过。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有的员工认为是人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天分相差无几,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
里兹·卡尔顿饭店的创始人里兹先生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可以是平凡的,但态度永远不能平庸。”
看一个人是否能干,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又与他本人的性情、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在了解那个人获取成功所具备的素质。
源太郎原本是在化学工厂工作,因为公司倒闭而失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美国军官那里学会了擦鞋的技巧,而且还迷上了这项工作。
每当他听说哪里有好的擦鞋匠,他都会跑去请教,并虚心学习。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源太郎的技术也越来越精湛,他的擦鞋技巧独树一帜,不用鞋刷,而用木棉布擦拭,鞋油也是他自行调制的。
那些早已失去光泽的旧皮鞋,经他用心擦拭之后,无不焕然一新,而且光泽持久,每一双鞋至少都能保持一周以上。
观察入微的源太郎,也训练出特殊的功力,每当他与人们擦肩而过时,就能知道对方穿的鞋码;又从鞋子的磨损部位和程度,便能说出这个人的健康与生活习惯。
如此精湛的技艺,让东京的一家四星级饭店相中,他们请源太郎到饭店,专职为饭店里的顾客擦鞋。
自从源太郎来到饭店之后,许多名人来到东京,全都指定要住这间饭店,而他们最重要的原因,正是为了让他们的好鞋能有“五星级的服务”。
当他们脚下踩着修整后焕然一新的皮鞋时,心目中也记下了“源太郎”的名字与他服务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前进,源太郎的“擦鞋”工作也累积出了名声,甚至还有国外的顾客来到日本指定要找源太郎擦鞋。
源太郎的工作虽然不像许多成功人士“鲜花、掌声”般风光,但他凭借自己积极、勤恳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并树立起了卓越的个人品牌,他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事实上,正是如此,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差无几的条件下,一个人对工作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将决定他会拥有怎样的职业品牌。以积极态度对待工作的人,必将完满地履行职责,创造卓越的工作价值;反之,以消极态度逃避工作的,只能成为一个品牌缺失甚至毫无品牌的人。
不甘于平庸,随之要面对的是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挑战。自然,超越自我,超越目前生活状态的过程总会碰见挫折,但是越过了挫折,迎接你的也就是更大的成功。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抱着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观念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明白,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在极其低微的岗位上,也时常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抱定积极的态度,勤勤恳恳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更完美,只要调动自己全部的智慧,全力以赴,就能发现机遇,推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心无旁骛:沿着既定的方向坚持下去就是卓越
用心不专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大忌,一事无成是用心不专的恶果。职场上的失败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而是他们不肯集中精力专注地去做最应该做的工作,他们过于分散自己的精力,而且从未觉悟。
歌德教导我们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力的事情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知识,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一个人的潜能无限,但他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
正所谓:“不是聚焦的太阳不能燃烧。”凡大学者、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聚焦”的功劳。从古至今,只要在事业上、艺术上有所成就、拥有个人品牌的人,都是心无二志、专注勤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