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才能被人尊重
人只有尊重自我,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人生道理。失去了自尊,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随波逐流,成为别人的附庸物,没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更谈不上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李茜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她看见自己的一个同学与单位的上司关系很好,被安排了一个很理想的工作,心中非常羡慕,便也希望通过走“捷径”来达到目的。于是,她便有意与上司靠拢,处处献殷勤,经常独自一人到上司的办公室和家里去。她的心思自然被上司一眼看破,上司提出:只要她答应做她的情妇,他就提拔她,给她安排很好的工作。二人一拍即合,勾搭成奸。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日子一久,两人的不正当关系便被暴露了。上司自然受了处分,被免了职。而李茜的事则被传得沸沸扬扬,名声扫地,最终因心理压力太大,无脸见人而自杀身亡。
应该说,这个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凭借其大学所受的教育,再加上自身的辛勤努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是不成问题的。但因为她不自尊、不自爱,试图以身体来换取安逸,从而使上下级关系走上了不正当的一面,结果是自取其害。
虽然上下级之间只是一种工作关系,但这种关系同时又会带来利益。上司是各种利益的集中者和分配者。他有权决定谁获得的更多一点儿,谁获得的更少一点儿,只要这种分配未被持以异议。
如果相信自食其力,愿意洁身自好,不贪图安逸和享受,那么你就能抵抗得住权力的诱惑和威逼,看清楚短期利益后面巨大的危险,看到眼前所得后面永久性的损失。
自尊会使你头脑冷静、心情平静,不为眼前一时的物欲所迷惑,帮助你站稳脚跟,使你在上司面前没有可供利用的弱点。
王可一心想讨好上司,并且很爱与别人炫耀自己与上司的关系如何好,企图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单位中的地位。
一次,单位组织全体职员去春游。一上车王可就捷足先登,坐在了男经理的身边。一路上,她与经理谈笑风声,显得亲密无间,根本不在乎周围同事的看法。到达目的地后,她更是与经理形影相随。经理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还时不时地对经理大献殷勤。于是,春游之后,大家都无不讽刺地称她为“经理的小蜜”。
名誉一旦失去就很难找回来。对于女性来说,名誉尤其重要,原因很简单,社会对女性的名誉有着较高的要求。许多女性悲剧的出现,就是因为女性一时的失足而造成名誉扫地,最终走上了不可收拾的歧途或痛不欲生的末路。
名誉其实是人类羞耻心的表现,也是社会道德约束的体现。我们要体面地活着,就必须有羞耻心、有道德感。这样,我们才会获得尊重。
如果女性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珍惜自己的名誉,就会保持头脑冷静,不会经不起诱惑,不会超越正常的同事关系,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准则。
自尊是女性应有的内在品质,同时,女性还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说过头的话,不做不合时宜的事,时刻注意保持言行的稳重,避免轻佻的举动,避免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
何谓“轻佻”?“轻佻”就是不庄重、不严肃,突破了正常交往中的人际距离,越过了上下级之间的禁区。通常,轻佻的举动都有意或无意地带有性暗示或使人产生性联想,这很容显把正常的同事关系引向邪路,引发某些心术不正的同事的邪念,也使品行端正的同事感到厌恶。更会使你成为同事们闲暇时的谈资和嗤之以鼻的对象。
心理学研究说明,在人际交往中,空间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按交流中彼此间的生理距离划分为四种类型。
距离为0cm~46cm之间为亲密型。距离在46cm~12m之间属正常型。距离在12m~3m之间为社会空间型,3m以上的距离是普通型。空间距离的大小,引起的细微变化也不相同。职业女性与男性上司或同事交往过程中,如果破坏了正常的交往距离,就会引起不当的心理刺激,心理不健康的人就容易产生非分之想,甚至做出越轨的行为。因此,职业女性要时刻注意与男性上司和男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出现桃色事件。
另外,最好不要单独与男上司在办公室谈工作。许多企业和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给外人的印象是具有私人空间的地方。如果上司与你谈论工作上的事情,在进上司办公室之前,最好能拉一位同事前往,或需要单独与上司谈话时,也要与同事打声招呼。这样可以避免同事的猜疑,也不给上司独处的机会。
不要轻易到男性上司家里去。家是一个私人的生活空间,并不是一个公共场所或工作场合。只有与上司的关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到对方家里去做客。作为女性到男性上司的家中,往往就意味着彼此之间私人关系已经不同一般了。
更成熟地与人相处
卡耐基是人际交往的大师,他以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没有做到“互惠互利”的话,就不可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如果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了恩惠,反过来自己也应该给予别人报答,这就是互惠互利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提到互惠互利这个词,一般会给人一种事务性的印象和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可是,互惠互利并不只是功和利的象征,并不是只有在谈到“功”和“利”时才能使用这个词。例如,在工作上得到他人的帮助或下班后别人请自己吃饭,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照时,要以某种方式表达感激的心情——这也是互惠互利的根本精神所在。
表达自己感激的心情不只限于赠送一些礼品。在看到给予自己关照的前辈很忙时,问一声:“我能帮些什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方式。
总之,关怀对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互惠互利精神。如果能具有“为对方做些什么”这种关怀对方的精神,那你一定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相反,认为“一定有谁会帮助我”、“别人会主动与我交谈”、“周围的人也想和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采取这种被动的姿态,那你永远也不能主动与别人交谈,永远也不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些年轻人每天午休时都是和几个固定的人一起共进午餐,去喝酒时也局限于几个固定的人。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当然能畅所欲言,达到百分之百的交流,可是和好朋友以外的人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这是因为自己的世界没有向众人敞开,自己没有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场面:在生日宴会上,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欢天喜地地玩玩闹闹,而旁边会有人只是默默地吃着东西,没有加入到那些人的行列中。这样的人实际上是白白浪费了扩大自己交际圈的好机会。如果能积极的和别人交流,那就会为自己开拓一个的崭新世界,也会促进自己赢得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和对方良好地交流呢?有这样一句话,“对方的态度是自己的镜子。”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时自己感觉“他好像很讨厌我”,其实这时正是自己讨厌对方的开始。因此,对方也会察觉到你好像不喜欢他,当然两个人就越来越疏远了。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要主动与对方交流,主动敞开心扉。
有的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羞怯、畏首畏尾、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恐惧自然就成了主要的心理状态。
此外,恐惧有时也是由愚昧无知所致。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一个话题,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若在这种社交场合下,定会产生恐惧心理。因为,他若是不介入谈论,就会明白地告诉他人自己是无知于此道,若是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出丑”,所以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无知者不可能不惧怕三分。
那么,应怎样克服在社交中的恐惧心理呢?
首先,要正视具体的恐怖对象及其威胁。社交恐怖症多是由意外的、强烈的刺激所留下的心理后遗症,亦即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是作茧自缚。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人们是不会嘲笑、讥讽、冷落你的。过去你碰到过这种厄运,将来有可能还会遇到,但那是没有涵养的人的无知、浅薄的行为,你不应如此在意,更没有必要用它折磨自己。你应主动地和他人接触,当然首先是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其陪伴和鼓励下,一步一步地向陌生人、陌生的环境迈进。
其次,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如果你想克服怕生的毛病,那你得正确认识自己。有自卑感的人,应该记住,你并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你也有自己的优势。你应扬长避短,尽量在你能表现的方面、场合多露面。这样的经历多了,你就会在别人的眼光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你的自信心,在生人面前才会逐渐表现得自如起来。
最后,丢掉那张虚伪的面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交往中我们肯定会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这是常事,没什么好自卑的。如果你正确地对待强者,你便会从中学到许多优点。只有自然坦荡地交往,才能使大家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
俗话说:“千人千面,各人各性。”有一种人尽管有很高的社交要求,他们仍然会觉得和别人交际来往会让他们心神不宁,带给自己莫名的紧张。这种人一般比较情绪化、敏感、重感情。他们有能力结交情深意重的长久朋友,但是最初的交往总是让他们感到万般为难。锻炼自己的“钝性”可以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可以得到长足的改善。
在现实社会里,一谈到人际关系,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和讲人情、走后门一样的含义,总有点上不得台面的意思,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实在是太落伍了。综观学校教育,从小就只重视专业技能,忽略人际交往。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所谓“知识的巨人,人际的白痴”。几十年前,非常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中的人文欠缺。一个卓越的人,必然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懂得世事常情的“人”,而不是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还有,希望人际关系成功的人应该注意克服这种心理:我既没有显赫的背景、漂亮的身材,性格又古怪、家里没有钱、口才很差,我根本就不会招人喜爱的。诸葛亮说过“不宜妄自菲薄”。人际建设首先要建设自己的性格,改变陈旧的观念。
再者,就是要克服害羞的心理。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有些人总是被自己想像的各种可能的尴尬场面吓倒。你想扩展人际关系,与其为自己生性害羞感到惭愧,不如承认自己确实害羞。害羞的人总是以为别人说话做事要比自己得体的多,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没有多大,敢于开口,勇于说话,交际往往就成功了一大半。其实,太多时候,你总是觉得他们还没有你说得好呢。
要有接触那些不太好接近的人的动机和努力。害怕难亲近类型的人是毫无必要的。世上有一种类型的人,脾气比较古怪,无论何时都板着一副不悦的面孔,或是摆出一副难以亲近的态度。这些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性高傲,令人敬而远之;一种是故意装腔作势,令他人难堪。尽管你满腔热忱期望结识对方,却因摸不清对方心态而缺乏勇气。而且,看起来神情不悦的人,大多数的情况下,只因为天生个性害羞,无法完美地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气质,而很少是充满恶意的人。比起轻易能接近的人,难以亲近的人中反而好人更多。其实,沟通是消除陌生的惟一方法。愈难亲近的人越值得信任。大可不必忐忐忑忑,即使你们的交往失败了,责任多半不在你,不要因此给你的交际留下阴影。你只要本着正常的交友规则与他们相交就可以了。说不定还真有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