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方法
一流人才核心的素质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总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这也是本书的核心理念。
《方法总比困难多》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方法问题:
1方法与“问题”的关系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优秀的员工不会被问题吓倒,他们会积极开动脑筋,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找方法。
日本松下公司的标语牌上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
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
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公司。”
吴甘霖先生将员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具有敬业精神并能找方法的员工。他们拥有智慧并乐于奉献智慧,这份智慧必然会给企业创造财富。毫无疑问,这类员工,是最好的员工。
(2)敬业但是缺乏方法的员工。他们能够也只能奉献汗水,这种员工单位需要,但他们自身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3)既不去找方法又不敬业的员工。他们什么也奉献不了,所以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离开。
2如何克服无法面对问题的心理障碍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模糊的、轻率的、毫无道理的恐惧本身!”
我们所感觉到的“危险”、“恐惧”,往往是预先设置的、被歪曲的。
预先的恐惧会扭曲事实真相,事情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我们自己放大的,事情的“困难”也是如此。
只要努力面对恐惧,恐惧就会烟消云散。
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你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越来越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越来越智力超群!
3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为使问题迎刃而解,必须寻找适应的方法。
此部分阐述了应明确问题的核心,还详尽介绍了水平思维法、类比法、逆向法、侧向法、系统法、加减法、简单法则等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一种思维的转换。只要找对了方法,问题必能迎刃而解。
4如何把问题变成机会
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杰出的员工,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把危机变为机会。
最高境界的方法,不只是把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是把问题、危机转化为机会的方法!
(1)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
(2)危机或许是你脱颖而出的最好机会。
(3)普遍危机可以变成独特机会。
(4)局部的“否定”,可以变为根本的“肯定”。
假如你拥有这四个方面的认知和智慧,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工作态度。
“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
假如你拥有这四个方面的认知和智慧,你就不仅会带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还会因为掌握方法而创造非凡的业绩,并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
不仅如此,你将从此不怕问题,而且还会将所遭遇的问题,变为你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方法总比问题多!”成功和胜利,永远属于会找方法的人!
脑力风暴
1具有敬业精神并能找方法的员工无疑是企业中最好的员工,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我们有没有敬业精神?善不善于找方法?
2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我们自己放大的,事情的“困难”也是如此。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值得恐惧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害怕?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恐惧?
3一个杰出的员工,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将危机变为机会。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智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创新中国》——商业大师教你如何创新
每一个生活于当下的中国人,都已经无法游离于创新的行列之外,自主创新,将成为每个人都要走的中国路!创新是世界的趋势,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根基,创新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许多人认为,创新是以与高科技有关的项目作为主轴,但实际上,任何行业、任何地区、任何人,都应该将创新精神融入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中,让生命充满创新的灵魂,让创新成为生活的习惯,从而使中国真正变为创新型国家。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每一个人的事!唯有大家都把创新视为自己的责任,视为自己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才能实现创新的目标。
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起步较晚,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许多高昂的代价,在医药、汽车、软件等行业受制于人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不做,明天必定后悔!“直接模仿”固然是最简单的模式,但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永远需要仰赖别人的支持,从而永远受到别人的控制。
林伟贤先生曾提出“把世界带进中国,让中国领航世界”的口号,后又提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呼吁。相信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林伟贤先生著了这本《创新中国》,切实结合中国国情来解析中国的创新之路何去何从。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曾经提出,企业只有两种功能——一是行销,二是创新。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你的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是存放在仓库里孤芳自赏,感觉自己做了全世界最棒的产品,可就是卖不出去,那么,这样的产品有没有用没有用!因为你没有做好一件工作——行销。如果生产了很多产品,也卖出去了,可是卖了一段时间之后,顾客不买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做好另一件事——创新。
许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以为只有高精尖端的产品才会存在创新,认为创新必是发明创造全新的产品,其实不然。林伟贤先生告诉我们:简单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会带来大的收益。
他将创新分为6种形式:
1经营模式创新
包括增加市场占有率、创造全新的行业、创造衍生行业、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2科技创新
包括通过应用新科技扩大经济规模、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发挥影响力、通过应用新科技提升知名度、通过应用新科技增加产品功能。
3产品创新
包括为顾客量身定做产品,提供更符合生活形态的产品,创造会思考的产品。
4行销创新
包括利用客户的口碑、降低行销成本、增加顾客的忠诚度。
5服务创新
它所遵循的原则有三:(1)随时、随地,更便宜、更有弹性;(2)让顾客更安心;(3)关注顾客的取向和习性。
6供应链创新
包括降低生产线上的闲置资源、周期要更短以快速响应市场的不确定性、提供更新鲜的产品。
创新同样有6种技术:
1取代
包括去除或改变产品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功能,也包括仿效其他产品的某些特质。取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取代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取代传统包装,取代品牌的属性,取代用途。2结合
是指为产品增加一项或者几项要素,而其他要素维持不变。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增加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增加品牌的属性,增加用途。
3调整
包括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某一项或某几项要素做出逆向思考的调整。例如,调整有形的产品或服务,调整包装,调整品牌的属性,调整用途。
4去除
就是把产品或服务的一项或者几项要素直接去掉。如去除有形的产品或服务,去除包装,去除品牌的属性,去除用途。
5强调
就是把产品或者服务的某一项功能,向上强调或者向下强调。如强调有形产品或服务,强调包装,强调品牌属性,强调用途。
6重新排序
是指改变产品或者服务的某一项或几项要素的排列顺序。如对有形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排序,对包装进行排序,对品牌的属性进行排序,对用途进行排序。
林伟贤先生还指出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创意的来源,催生创意的方法,以及培养创意的训练方法。
作为商业中的重要一环,行销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以行销手段的创新来开拓市场、巩固市场已成为商家共通的游戏规则,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就要看谁的行销手段更能打动消费者,赢得了买家也就赢得了市场。
林先生指出,创意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民情。
在中国市场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比如:
1全世界75%的玩具是在中国加工制造的。
2中国人花在网络游戏上的钱,比买票看电影的多。
3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选择最便宜的盒饭,需要3元人民币,相当于买一个菠萝的价钱。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么满足高端市场,要么满足低端市场,这两个都是重要的市场。
4中国发行量数一数二的报纸《人民日报》,在北京街头却不易买到。
5在美国商业信息很浓厚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经过包装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便成为收视率颇高的《开心辞典》。
……
这些现象客观存在着,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敏锐度。
这些理念都是林伟贤先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思考,本书中大量翔实和全新的案例可以帮助你更为深刻地理解“创新中国”的理念和内容。
脑力风暴
1创新分为6种形式。我们常用的是哪种形式的创新?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对这6种创新形式有何理解?
2创新包括6种技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采用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技术?各种技术之间应如何进行整合?效果如何?
3创新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民情。中国的市场情况是怎样的?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说它特殊?针对这些特点有什么创意或应对措施?
《创新型员工》——如何成为创新型员工
“一流员工主动创新;二流员工被动创新;末流员工拒绝创新。”
这是本书的核心主题。一流员工的最大标志之一,是能创造最大效益。而只有主动创新,才可以成为创造最大效益的关键员工。
创新型员工是单位创造效益的核心力量。他们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促使单位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型员工是单位的活力资源,一个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不愿因循守旧而敢于大胆创新的技术引领者。一个墨守成规的员工,一定会调动体内所有的创新潜能,出谋划策,帮助单位摆脱困境。
能够主动创新的员工一定是在单位里最有发展的员工,他们具备更多的创造性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型员工不仅能提出问题,更能找到问题的关键,主动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是公司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创新型员工不仅不怕别人轻视自己,而且更勇于向权威的思维定式挑战。
创新型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能想出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创新型员工懂得将自己融于团队的智慧中,并且争作创新的“领头羊”。
“创新”理念应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中,使创新成为工作的主旋律。
创新是要用近乎挑剔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现在和过去,以超越的姿态不断否定和挑战自我;它是一种永不满足、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
每个员工在争做一个创新型员工的时候,不但应该做创新的缔造者,更应该做创新的超越者。
只有这样,我们的成功才不会在辉煌处终结,才会为你拉开下一次成功的序幕!
脑力风暴
1一流员工主动创新。我们对待变化的态度是怎样的?是与时俱进?被动跟进?抑或拒绝创新?我们的态度对企业有何影响?同时给自己带来什么效应?
2创新理念贯穿于一流员工的头脑中,创新成为工作的主旋律。我们面对工作中的变化能否主动变通、主动创新,创新能否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化为一种习惯?
《请给我结果》——不要任务要结果
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
这就是《请给我结果》这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这本书不仅要回答为什么是阿甘这样的人,没有聪明的头脑却靠专注获得了成功为什么那些争中央台标王的企业,不少已被历史抛弃
同时还要回答,为什么世界级的制造,大多出在日本与德国这样“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的国家,为什么像我们这样聪明人居多的国家,产品质量却始终是我们摆脱不了的一个痛
有句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企业有什么样的出路。员工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不同员工的不同出路。
中国目前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不管是海尔还是联想,不管是TCL还是华为,它们都走入增长的困惑。联想在大裁员之后,才发现“企业不是家”;华为在国际化之后,才发现制度流程比积极性更重要;TCL在并购汤姆逊之后,才发现过去管理业务的方式,在新形势下会导致企业失控。
这种时候,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会问,优秀的企业尚且如此,那我们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