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员工不是生死对头
许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对冤家。人们最常听到的是相互间的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有点假惺惺的。人们常呼吁老板要多为员工着想,以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员工似乎就很少有理由要为老板着想了。雇佣与被雇佣诚然是一种契约关系,但同时也是一种合作关系,老板和员工实际上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作为员工,想要懂得如何感恩公司、感恩老板,就必须正确看待自己和公司、老板之间的关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员工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心存感激,却无视朝夕相处的上司、同事的种种恩惠、帮助和支持,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视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佣和被雇佣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的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感恩的成分吗?作为员工,公司和老板为你提供了工作就业的机会,提供了成长成才的空间,提供了让你提升能力和素质的机会,难道这些不值得你去感恩吗?
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是股东或老板自己出资组建了公司,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但是,不少人抱怨公司的环境不好,老板的素质太差,给的薪酬太少等。倘若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员工要懂得感恩,用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支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只要心怀感恩,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实现人生的飞跃,43岁当上全球快餐巨头麦当劳CEO的查理·贝尔,就是很好的证明。
查理·贝尔的职业生涯始于15岁。1976年,年仅15岁的贝尔于无奈之中走进了一家麦当劳店,他只想打工赚点零用钱,而没有想到以后在这里会有什么前途。他被录用了,工作是打扫厕所。虽然扫厕所的活又脏又累,但贝尔对这份工作十分珍惜,并一直对公司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他而感恩不已,因此,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十分认真。
贝尔不管什么事他都认真负责去做,他的表现令麦当劳打入澳大利亚餐饮市场的奠基人彼得·里奇心中暗暗喜欢。没多久,里奇说服贝尔签了员工培训协议,把贝尔引向正规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里奇又把贝尔放在店内各个岗位上。虽然只是做钟点工,但悟性出众的贝尔不负里奇的一番苦心,经过几年锻炼,他全面掌握了麦当劳的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19岁那年,贝尔被提升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麦当劳店面经理。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那里的业务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欧洲地区总裁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负责人,直到后来担任管理全球麦当劳事务的执行总经理。
公司是员工的发展平台,正是因为有了麦当劳公司这个平台,贝尔从一个厕所清洁工起步,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麦当劳公司的执行总经理,管理着世界最大的餐饮公司。成功后的贝尔仍对公司充满感激之情,在坎塔卢波去世后,他临危受命,接掌麦当劳大局,即使在他发现自己身患癌症后仍继续坚持为公司工作了半年多。
公司不仅给你提供舞台,还为你提供展示能力、锻炼能力和发挥潜能的机遇,让你实现人生抱负,拓展职业人生,员工理应为此感恩。企业如果拥有无数具备感恩之心与主动精神的员工,便如同树苗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泉一般,自然会长盛不衰。
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和企业家,必须具有对员工的感恩心理,真心地感激自己的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成功。企业管理者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发号施令,而是以“请”的心态,以“万事拜托”的心态,与员工相处,使员工感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是公司的主人。
松下幸之助称得上是日本最成功的实业家之一,他只有小学学历,23岁时以100日元创立松下集团,并最终使松下成为世界三大电器企业之一,松下本人也在日本富豪榜中稳居首位。在日本,他被尊为“经营之神”;在西方社会,他的照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跻身世界级企业管理天才的行列。
松下说:“当员工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当员工达到5万~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还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般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人”,不可以随便裁减。
由于老板对员工心存感激,松下集团的员工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也在企业中找到了归属感。这反过来塑造了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感恩,从而使得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为企业着想,为企业的点滴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自我驱动力,这话一点都不假。员工应该感恩老板,感谢老板为自己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老板也应该感恩员工,因为员工是自己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老板与员工握握手,把自己和企业这个大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赴汤蹈火,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能共创双赢的局面。
为自己工作,其实你在雇佣自己
很多员工可能会说:“我又不是领导,我又不能说了算,我怎么树立主人翁意识?”还有人说:“这东西又不是我家的,我干吗要去维护它?”为什么员工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没有感恩之心,必定不会具有主人翁精神。
你要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公司主人翁的心态,而不是把自己当成老板的仆人。你不是在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自己工作。当你具备做主人翁的心态时,你就会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这样一来,你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你也能够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员工大会上说:“在阿里巴巴的创业初期,处境非常艰难,有时工资都发不出来,受不了苦的走了,嫌赚钱少的走了,剩下的都是一心希望阿里巴巴成功的人。结果,当初留下来的人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为了工作、事业的人留下来了,为了薪水的人离开了。因为事业的价值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才能真正把事业做大,而那些因为薪水才来的人,只是看重暂时的福利和待遇。
员工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公司的长远发展中,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追求中升华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奉献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员工只有把自己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中,把自己的真才实学用于改善企业经营、改变产品性能、帮助企业占领市场,这样才能用上力、用对劲。
只有对公司感恩,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才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才能让自己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中。
盖帝石油公司的总裁保罗·盖帝以高薪聘请一位叫乔治·米勒的人,为了考察米勒的真正本领,保罗·盖帝在米勒到岗后一个星期到洛杉矶郊外油田去视察,结果发现那里的面貌没有多大变化,不少浪费现象及管理不善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员工和机器有闲置现象、工作进度慢等。另外,他还了解到米勒下工地时间很少,整天待在办公室。因此,该油田费用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企业的利润上不去。针对这些状况,盖帝对米勒提出了改进要求。
过了一个月,盖帝又突然到那里去检查,结果他发现改进还是不大,因此有点生气,很想对米勒训斥一顿。但思考后冷静下来,他相信米勒是有才干的,但为什么米勒到位后没有多大建树呢?不妨找米勒谈谈。
盖帝在米勒办公室坐下,虽然他没有板起脸孔说话,但言语间透出严厉,他说:“我每次来这里时间不长,但总发现这里有许多地方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产量和增加利润,而你整天在这里竟没有发现。”
米勒虽然没有不高兴的表情,但亦不隐藏他的看法,说:“盖帝先生,因为那是你的油田。油田上的一切都跟你有切身的关系,这才使你眼光锐利,看出一切问题。”
米勒的回答使盖帝大为震动,他希望米勒能够以老板的心态来为自己打工,于是他告诉米勒:“我打算把这片油田交给你,从今天起我不付给你工薪,而付给你油田利润的百分比。这正如你所明白的,油田愈有效率,利润当然愈高,那么你的收入也愈多。你看这个做法怎么样?”
从那一天起,米勒把自己当成了这片油田的主人,对这里的一切运作都精打细算,对员工严加管理。他把闲置的机械工具发挥最大的效用,把整个油田的作业进行一环扣一环地安排和调整,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他自己也改进了工作方法,几乎每天都走到工地检查和督促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长期坐在办公室看报表的管理办法。他的才华不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他的收入也得到了惊人的提高。
每一个员工都很清楚,自己的收益和公司的收益紧密相连,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考虑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优秀的员工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工作,因为这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高度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拒绝上司安排给你的工作。你会认为这是表现自己工作能力,锻炼自己技能和毅力的一次机遇。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会因工作做得出色而使薪水得到提升,即便没有,你综观全局的领导能力也会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从而为你将来创业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