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抱怨的人总是容易找到抱怨的借口,他们总是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不幸。出身、家世和生存环境都可以成为他们抱怨的对象。其实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永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应该学着做到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不为抱怨找理由,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办法,我们就应该奋斗!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不是你战胜问题,就是问题战胜你
对于某一件事情的失败,或者是某一次挫折,绝大部分人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不是自己的问题。当然,有的人也相信自己确实存在不足,但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没有人给自己提供足以成功的条件、没有足够好的环境、没有足够多的支持……
一般人在事业不如意时,常常不知追根究底,找出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期待环境或者他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即让外在的因素改变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一旦对外界或对别人的期望落空,失望与无助便涌上心头,自己的情绪就会变得十分低落,进而产生抱怨,而这种抱怨显然是一种无益于工作,也无益于团队的个人宣泄。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不是你战胜问题,就是问题战胜你。
一个年轻人来拜访苏格拉底。
“我该怎么办?”年轻人抱怨道,“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啊。睿智的苏格拉底先生,我该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
苏格拉底笑笑道:“跟我来。”
年轻人满怀希望地跟在苏格拉底身后,七转八转,穿过一条出城的小道,来到了一处墓地。
“到这里来做什么?”年轻人满腹狐疑。
“你不是要摆脱困境吗?”苏格拉底指着面前的坟墓说,“你看看吧,只有在这里的人是不会被问题困扰的。”
年轻人恍然大悟。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是做什么的,他们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看成是工作的附加物或者影响工作的外在原因,于是抱怨迭起,工作效率低下。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抱怨根本没有意义。
首先,从问题本身来看,任何一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案,只是你目前没有找到。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你有毅力,努力寻找方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其次,从员工的层面来看,你不能为老板解决问题,只是抱怨,这会在无形中夸大问题、加大问题的难度。
最后,从公司的层面来看,老板雇佣员工是来干活,是来帮助他解决麻烦的,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老板就没有聘用你的意义和价值。
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工作中遇到问题和麻烦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问题常常被我们的抱怨夸大了,如果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并不可怕。
有问题是工作的常态,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多数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抱怨问题,习惯了逃避问题。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成功之门,永远为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
某公司各方面基础条件都不错,很有发展潜力和优势。但由于原来的主要领导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消极应对,抱怨问题,找借口回避问题,导致该公司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新领导上任后,敢于正视问题,凝聚人心,迎难而上,一一解决了遗留的“困难”,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面对一片赞扬声,这位领导道出了肺腑之言:“推动工作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这是领导的职责。”
虽然该公司的条件很好,但前任领导却抱怨问题,害怕困难,逃避问题;而后一任领导直面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公司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解决问题不仅是领导的职责,也是员工的职责。
事实上,只有将自己看成是问题的根源,才能不断解决问题。但是,人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视而不见,而把一切挫折、错误原因归结于外在环境,归结于其他人。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销售经理期间,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销售量开始急剧下跌。
首先,他让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每个人都开始抱怨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等等。听完他们描述的种种困难情况后,查姆斯先生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十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在场的销售员都吓呆了。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表现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说道: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的生活的费用。
“这位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前任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回答说:“当然是那个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推销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们的错!”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成功了!
你要明白,所有问题,其根源都在于你自己。想要成功,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没有恰当的机遇还是环境的限制?
不要抱怨问题,不要回避困难。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你认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难为易的。与其抱怨外在环境、抱怨他人,不如冷静下来看看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是改变你的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你?年轻人经常谈到这个问题,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应该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
工作不是消极被动的“打工”,也不是表面的“完成任务”。工作的实质,就是解决那些妨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位员工,也许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而问题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认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的根源,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没有绝境只有绝望,抱怨前重新审视自己
有一位泰国企业家玩腻了股票,转而炒房地产,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从银行贷到的大笔资金投了进去,在曼谷市郊盖了15栋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但时运不济,他的别墅刚刚盖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他的别墅卖不出去,还不起贷款。这位企业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连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还欠了相当一笔债务。
这位企业家的情绪一时低落到了极点,他从来没想到对做生意一向轻车熟路的他会陷入这种困境。
让人敬佩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决定东山再起。他的太太是做三明治的能手,她建议丈夫去街上叫卖三明治,企业家经过一番思索后答应了。从此曼谷街头就多了一个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货箱的小贩。 昔日亿万富翁沿街卖三明治的消息不胫而走,买三明治的人骤然增多,有的顾客出于好奇,有的出于同情。许多人吃了这位企业家的三明治后,为这种三明治的独特口味所吸引,经常买企业家的三明治,回头客不断增多。现在这位泰国企业家的三明治生意越做越大,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他叫施利华,几年来,他以自己不屈的奋斗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他名列榜首。作为一个创造过非凡业绩的企业家,施利华曾经备受人们关注,在他事业的鼎盛期,不要说自己亲自上街叫卖,寻常人想见一见他,恐怕也得反复预约。上街卖三明治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施利华,从最底层做起,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个著名企业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绝境只有绝望。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应高保持不抱怨的态度。
作为员工而言,当你开始抱怨生活的时候,先要认清楚自己,自己有没有全力去做领导交办的工作,有没有应付工作,消极怠工?以至于出现的问题,自己要不要负重要的责任,如果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那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或工作方式。
事实上,我们并非遭遇绝境,事情远没有你口中抱怨的那么严重,痛苦在你的不断抱怨声中放大了。只要我们自己不绝望,就不会陷入绝境,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适者生存,努力适应环境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不受环境摆布。与其抱怨不能改变的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个严酷的法则,这样的法则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铁律。就如白朗宁所说:“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因此,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现实环境,善于适应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