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门在外靠朋友,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会交友,广交友,交好友,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这样方能取朋友之利,助你一臂之力。另外,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这样朋友间的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益友和损友,与谁同行
《菜根谭》中讲,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其中的道理是,如果你遇到一个表情阴沉、不喜欢说话的人,千万不要推心置腹表现你的真情;如果你遇到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你要小心谨慎,尽量不和他说话。交朋友要谨慎选择,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因为错选了朋友而影响了你的一生。
“朋友”之中,固然有“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缓急可共,生死可抵”的“密友”,但也有“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昵友”,甚至有“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有欧阳修赞扬的“同道”的朋友,也有他深恶的“同利”的朋友。再者,如鲁迅先生说的,骗子有屏风,屠夫有帮手,在他们之间,也可以叫作“朋友”的。
所以,慎重选择真朋友,警惕交上假朋友,就成了处世之道的重要一条。
选准真朋友并不简单,所以古人常有“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慨叹,揭示出“世味年来薄似纱”,“知人知面不知心”的炎凉世态。
那么,择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后汉书·刘陶传》中说刘陶:“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国语》中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孟轲告诫人们:“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韩诗外传》说:“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晋人傅玄在《何当行》中讲:“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外台不由中,虽固中必离。管鲍不出世,结合安可为。”他们都强调了“同心”、“同志”。
友有“益友”、“损友”之不同。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要与正直的、诚恳的、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才有益;同谄媚奉承、当面恭维背后诽谤、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那是有害的。交益友,在品德上可以互相砥砺,在工作上能够互相促进,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有了困难互相帮助,有了缺点能够互相规劝、批评,在学识上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无疑大有好处。反之,交了“损友”,当面说好话,净给你灌迷魂汤,背后却耍手腕、使绊子,甚至攻讦戕害,自然是有害无益、有损无补了。有的人犯错误、栽跟头,除了主观上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与交上了“损友”有很大关系。
有这样一句话:“重要的不在于是谁生的,而在于你跟谁交朋友。”也是在强调择友的重要。而毛泽东说的“朋友有真假,但通过实践可以看清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则是教给我们择友的方法。从实践中听其言、观其行,其所言所行合乎“同道”的“畏友”、“密友”、“益友”者,一般来说,可以称之为真朋友;其所言所行堕入“同利”的“呢友”、“贼友”、“损友者”,自然便是假朋友。真朋友,自然可交、当交。假朋友,则应毫不犹豫地与之“息交以绝游”。否则,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便悔之晚矣!《结交行》诗曰: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交轻薄儿。杨枝不耐秋风吹,轻薄易交还易离。
此正是:“友也者,友其德也。”戒之慎莫忘!这就要求我们交友要有规矩,这样才能广交友、交好友。
交友的豪猪哲学:找到最佳距离
交友之道与豪猪哲学有什么关系?
豪猪生长在非洲,身上的毛硬而尖。冬天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尖毛会刺痛对方使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因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其实,豪猪的距离对于友情同样适用,过于亲近,有时会被刺伤,过于疏远,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温暖,只有把握好相处距离,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简而言之,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最难办了,对她太爱护、太亲近了,她就恃宠而骄,让你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对她疏远一些,她又怨恨你。天下的女人都不喜欢孔子这句话,但思来想去,确实有一定道理。
《菜根谭》提出,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与人交往时,既不要表现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也不要表现德过于世俗;做事的时候,既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来遭人厌恶,也不要为了得到利益而讨好别人。朋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都有各自的个人空间,这样朋友之间的友情才会长久。
“近则不孙远则怨。”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离的智慧。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的晏子对于交朋友的态度,晏子不轻易与人交朋友,但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全始全终。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终的很少,新朋友在增加,老朋友也在流失。晏子让友情地久天长的要诀就在于“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一般来说,关系亲密的朋友,言谈举止都更为随便,就好比人们心情不好时总爱对亲密的人发脾气一样。但一时的口不择言,有时会变成永远的伤痕。因此,交友之道,便在于“久而敬之”。
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私密天空,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冲突,造成隔阂。待友不敬,有时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可能已埋下了破坏性的种子。维持朋友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久而敬之才能天长地久。
孔子曾告诫弟子子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以上下级为例,当上司有了不对的地方,你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对于一个问题,说的次数多了,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有时也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听不进你的建议,如果你劝告的次数过多,还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变成冤家。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朋友的过错要及时指出,“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勉他,让他改正错误,但实在没有办法时,“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了。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谏过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尤其是事业上的朋友。历史上有许多先例,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拂袖而去,走了以后,还保持朋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