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许多人缺乏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坚定的信念,以及心中追求成功的希望。不论碰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都要学会相信未来,告诉自己:我永远是最强大的那一个!只要心中信心之火不灭,那它势必能点燃整条行业链:资金会有的,资源会有的,市场也会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信心吹响向市场进军的“集结号”。在号声的鼓舞下,我们一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自我激励,提升工作战斗力
说到管理学,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了一个“横山法则”,即“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横山法则认为,高效的管理是触发被管理者自发管理。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但管理的成本能够得以控制,而且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结果也能得到较有效的保证。
微软就是一个深得“横山法则”精髓的典型公司。“做软件,到微软。”这是每一位在微软工作的人经常自豪地讲的一句话。去微软做软件,可以说是每一个做软件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为什么?因为除了过硬的技术外,微软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最大的实现自己创意的空间,能使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得到最完美的实现。
横山法则同样适用于员工个人。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工作中我们如果能够多一点自觉性,积极进取,自动自发,就能在职场中有所成就。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作者哈伯德说道:“我欣赏的是那些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人,他们不管老板是不是在办公室,都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从而永远都不可能被解雇,也永远都没有必要为了加工资而罢工。”因此,作为一名充满信心的员工,你不仅要在工作中加倍努力、坚持到底,还要学会自我激励,以此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哈伯德说:“在青少年时代和大学阶段,我和许多美国年轻人一样,通过给别人修自行车、卖字典、做家教、做出纳等,来获取收入和赚学费。我曾经因为这些工作的简单性而误以为它们是低贱的。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工作在无形中给了我不少启示,使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商店打工时,我当时自我感觉很好,因为我能把老板布置的任务完成了。但有一天,我正在闲聊时,老板过来示意我跟在他后面。只见他一声不吭,先是把那些已订出的货整理好,接着又清空了柜台和购物车。
“这使我感到很惊讶,其他人也觉得无法理解。我的观念因为这件事而被彻底改变了。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再多做一点,即使老板没有这样的要求。这样,我原来觉得低俗的工作一下子变得有趣起来,我在工作中也更加努力,由此我也学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物。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商店,但是,从那儿学到的东西却影响了我的一生,它让我从以前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勇于负责的人。
“现在,我也成了企业的一名管理者,但这并没有改变我的这一习惯——努力去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即使那不是我的分内之事。无论哪一行,只要你会这样去做,就能够比别人技高一筹,使你出类拔萃,打开成功的大门。”
成大事者与一事无成者之间有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前者善于自我激励,有种自我推动的力量促使他去工作,并且敢于承担一切责任。成功的要诀就在于担当责任,没有人能够阻碍你获得成功,但也没有人可以真正赋予你成功的原动力。不管你做的是多么普通、枯燥的工作,你也要充满信心,激励自我。
自我激励,坚强的意志是最为关键的。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意志力,才有可能克服一切困难,奋战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天。因此,无论外部环境对我们的打击有多大,我们都要用信心树立一块方尖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比尔被公司炒了鱿鱼,心情极度抑郁,一天到晚待在家里不出门,吃不香,睡不着,妻子玛丽怎么安慰也不起作用,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实在没办法,妻子玛丽逼迫比尔出去找事做。
比尔心情烦躁地出去了,到了一家公司去应聘,被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比尔精神状态极差,思路不清晰。比尔左想右想,认为自己在原公司是特别上进的人,思路清晰也是原单位同事共同的评价啊。
带着满腹疑惑,比尔沮丧地回了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比尔在家里和妻子商量:由妻子扮演公司面试人员,比尔前来面试。结果,玛丽以三条理由拒绝了他,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两条和白天去面试的公司拒绝他的理由相同。
比尔恍然大悟:虽然自己口头上总承认失败的存在,可内心里却没有承认它们,由此而使自己精神状态恶化,思维呈混沌状态。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激励自己,提升信心。
玛丽向公司请了一个月假,两人去夏威夷旅游。度假期间,比尔在玛丽的引导下回忆起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找回了斗志,并且总结以前的成败得失,明确了自己的优势所在,懂得如何扬长避短。
回到家中,两人又模拟了一次面试,结果,玛丽“接受”了比尔。第二天,比尔又去了一家公司应聘。这一回,他成功了!
比尔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遭受失败,就在于他拒绝面对现实,当然自我激励也就无从谈起了。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跌倒了就要站起来,而且更要往前走。跌倒了站起来只是半个人,站起来后再往前走才是完整的一个人。”比尔最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症下药,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在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不管我们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永远都不能丧失信心,而要学会激励自己。西方有句谚语说:“打开门的往往是最后一把钥匙。”在工作中,我们只要充满信心,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动出击,信心在行动中诞生
梦想只有化为现实才是美丽的,信心只有转为行动才是可贵的。在工作中,员工只有在行动中把信心体现出来,才能最终转化为对企业有益的因素,否则一切便成了纸上谈兵。对于企业而言,无论什么时候,空谈都是毫无用处的。
在有一位老农的农田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耕种机。老农一直想找人来把这块石头处理掉,但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
一天,他又有一把犁头被碰坏了。这时候,他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在今天搬开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一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很快就清出了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想到要是更早些把这桩让人头疼的事处理掉时,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我们的工作是否也横亘着许多这样的“大石头”呢?或以为硕大无比,或日久天长,我们一再延误解决它的最佳时机。结果,它就如癌症一样慢慢扩散,侵蚀着我们的职业“生命”。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永远是那些能够马上将信心转化为行动的人,才是做实事的人,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原来,在1997年8月,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海尔决定派33岁的魏小娥前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
“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道。
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他们缺乏把事情做完美的自信。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有信心把标准提高到100%,不仅有这种信心,更要化信心为行动。
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周后就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宫川先生惊呆了,反过来向魏小娥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过于脏乱,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保持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是合乎标准,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魏小娥的回答很简单,即不仅要相信自己,还要敢于行动。
如此简单的回答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在工作中,只有将信心转化为行动,才是对企业有帮助的人。在行动与信心之间,后者可以无限多,但它终究是“0”,唯有在前面加上行动这个“1”,这些“0”才会变得有意义。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信心百倍,更要勇于行动,让我们的信心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他明确指出要造一个有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们马上着手设计。但其中一个工程师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设计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福特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我想只要多搜集一些资讯,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后来,其他工程师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
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
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他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充满信心地寻找方法。这样的人对于企业来说,永远是越少越好。
如果我们把福特也视为一名员工的话,我们就会在他身上发现许多优秀员工所具备的品质,而信心和行动无疑是最具亮点的两方面。它们就像梦想的两翼一样,相辅相成,带领我们飞跃困难的高山,飞往成功的巅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尤其需要提倡这种实干精神,主动做企业需要的事情,唯有如此,企业方能化险为夷,员工才能赢得职业的另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