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300000017

第17章 《论语》成语谚语中的经济学(1)

荒年减税与“拉弗曲线”理论

前一段时间,《论语》被现代文人重新解读,并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文学浪潮。其实《论语》中也含有丰富的经济学智慧。

《论语》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大意如下:

哀公:“今年荒年收成不大好,国库又不足,该怎么办呢?”

有若:“能否将老百姓的赋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务,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岂不是更糟吗?”

有若:“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这则对话无非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对百姓实施仁政,实现轻徭薄役,坚持藏富于民。其实若从公共经济学看,这则对话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税收的理论——“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由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阿瑟·拉弗,这一理论就以其名字命名。

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上面故事中的哀公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因为从他的话语中我们看出,他显然认为当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时将比税率为百分之十时多收到钱。

对于“拉弗曲线”理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卢周来先生在其《游戏着经济学》一书中这样阐述: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积极性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下降。而“拉弗曲线”就是表明税率与国家总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平面坐标曲线,其横轴是税率,纵轴是国家总税收收入。当税率从零开始上升时,国家总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当税率上升到某一个值时,国家总税收收入达到最高点,这一点也被视为最优税率点;但如果税率继续提高,超过最优税率点,国家总税收收入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100%,即将经济人所得全部征为税收后,国家总税收收入将降为零,此时人都活不下去,还交得起税吗?这种先升后降的峰形曲线,就是“拉弗曲线”。

再看《论语》中劝哀公减税的有若,他的想法是:荒年农民收入本来就不好,如果国家想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充实国库,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的结果只会使农民更加贫困,而且农民想着一年到头干得那么辛苦,却都在给国家干,谁还愿意干活呢?这样下去,会使国库将因无税可征更加空虚。而如果此时减税,表面上看,国家能征到的税少了,但农民却因此而休养生息了。一旦农民重新缓过气,整个国家重新富裕起来,税基扩大了,即使税率低一点,国家照样能征到更多的税,还会发愁国库里没有钱吗?

由此看来,有若的想法其实与“拉弗曲线”理论不谋而合。而不同的是,有若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而拉弗是在晚于有若近两千年后的美国才提出这样的理论。因此,中国古人体现出的经济学智慧的确值得我们骄傲。

“拉弗曲线”理论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特别流行,“供给学派”也由此在经济学界名噪一时。这又有一个故事:

1980年1月,里根刚竞选上总统,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上上课”,让他学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第一位给他上课的就是拉弗。拉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向里根推销了一通他的关于税收的“拉弗曲线”理论。当拉弗说到“税率高于某一值,人们就不愿意工作”时,里根兴奋地站起来说:“对!就是这样。二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公司当电影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附加税曾高达90%。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如果我们再拍第五部,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90%给国家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于是,拍完了四部电影后我们就不工作了,到国外旅游去。”

正因为里根本人的经历与“供给学派”提供给他的理论如此契合,所以,他一主政,就大力推行减税政策,从而也使得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而且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类似思想的“拉弗曲线”理论登上了经济学主流的大雅之堂。

薪酬设计中的经济学——员工薪酬只许高不许低

现如今,许多员工对企业的“人身依附”心理已经大大减弱。在联想公司,许多员工喊出的“公司不是我的家”,其实已经深入人心,为广大的打工一族普遍接受。付出就要求回报,并不过分。而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付出薪酬的前提,是要求员工为公司作出相应的贡献。在公司和员工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争斗”的博弈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薪酬。

其实,薪酬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博弈的对象,这一博弈的过程与“囚徒困境”很相似。由于员工和企业很难有真正的相互认同,双方始终在考察对方而后决定自己的行为。员工考虑:拿这样的薪酬,是否值得付出额外的努力?企业又不是自己的,老板会了解、认同自己的努力吗?公司会用回报来承认自己的努力付出吗?公司方面考虑:员工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现在的工作?给员工的薪酬待遇,是否物有所值?员工是否会对公司保持持续的忠诚?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企业经营者某次跟朋友闲聊时抱怨说:“我的秘书李丽来两个月了,什么活都不干,还整天跟我抱怨工资太低,吵着要走,烦死人了。我得给她点颜色瞧瞧。”朋友说:“那就如她所愿——炒了她呗!”企业经营者说:“好,那我明天就让她走。”“不!”朋友说,“那太便宜她了,应该明天就给她涨工资,翻倍,过一个月之后再炒了她。”企业经营者问:“既然要她走,为什么还要多给她一个月的薪水,而且是双倍的薪水?”朋友解释说:“如果现在让她走,她只不过是失去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她马上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再找一份同样薪水的工作。一个月之后让她走,她丢掉的可是一份她这辈子也找不到的高薪工作。你不是想报复她吗?那就先给她加薪吧。”

一个月之后,该企业经营者开始欣赏李丽的工作,尽管她拿了双倍的工资。因为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和一个月之前已是天壤之别。但这个经营者并没有像当初说的那样炒掉她,而是开始重用她。

从这个企业经营者的角度看,他是运用博弈的理论,通过增加员工薪酬使员工发挥出实力。如果当初他就把李丽炒掉,这势必对双方都不利,而经过这样的博弈,双方都实现了共赢。

但如果从公司的管理角度看,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许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不断地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认为企业能够提供满足或超过他个人付出的收益,他才会安心、努力地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

企业只有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相对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员工能够获取应得报酬,或让员工相信他能够获得应得报酬,这样员工就能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结局。

在博弈的过程中,员工在衡量个人的收益与付出是否相符合时,会有三个衡量标准:个人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所谓的个人公平就是员工个人对自己能力发挥和对公司所作贡献的评价。是否满足于自己的收入标准,取决于自己对个人能力的评价。如果他认为自己是高级工程师的水平,承担着高级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而公司给予的却是普通工程师的薪酬待遇,员工自然就会产生怨气,这样就会出现两种结果:或是消极怠工,或是选择离开。

企业要想保证个人公平,最重要的就是量才而用,并为有才能者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一味地强调奉献不但无济于事,更是对员工的欺骗和不尊重。海尔的人才观是“赛马不相马”,说的并不是不需要量才而用,而是说不以领导对个人的评价作为竞争评价标准,而是以一套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用个人在工作中的实际绩效作为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要保证个人公平,还应该事先说明规则,保证让双方明白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员工相互之间的比较衡量就是所谓的内部公平。对于企业的分工来说,个人是无法完成工作的各个工序,需要团队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很难判断一个员工对企业作出的贡献,也很难在岗位相近的员工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而过多人工干预、领导主观对员工的评价,进而反应在薪酬待遇上,常起不到激励员工的积极作用,而多是消极作用。公司只有统一的薪酬体系、科学的岗位评价和公正的考核体系,才能保障内部公平。

外部公平主要是员工个人的收入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水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必须在能够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的薪酬水平上增加一份激励薪酬,以保证这份工作是该员工所能找到的最好工作。这样,一旦员工失去这份工作,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相似收入的工作。因此,一旦员工失去工作,就承担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完成工作要求。

很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公司实行的是同行业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什么叫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就是在同业之间的薪酬比较。比如说,一个软件架构设计师,在外企的薪酬是每月3万元人民币,而同一行业、同一产品的国内公司,要想聘请到同档次的软件架构师,你的薪酬水平就不能低于外企的薪酬水平。

在薪酬设计时要解决以上三方面员工对企业的不满,企业会增加自己的薪酬成本。但由于员工受到了激励,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所得到的收益会大于增加的成本,从而实现双赢。

孝——一种特殊的经济产品

《论语》中多次讲到孝,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什么是孝?《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说文》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民主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的这么完全。”

从经济学角度看,孝的本质是经济,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经济产品,它主要提供一种养老保障功能。从孝的起源看,经济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孝产生于周初,在周代至春秋,孝的主要内涵是尊祖敬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春秋至战国之际,孝的含义向“善事父母”转变。产生上述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的改变。从战国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向主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结构。小农经济本质是一种家庭经济。由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为国家提供太多的剩余产品,所以国家将无力为社会提供好的养老保障。这时,养老的责任很自然地就转移到家庭方面。

同类推荐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作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创新的停滞。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热门推荐
  • 绝脉高手

    绝脉高手

    这次是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文风还是灯火自己的,大伙如果喜欢玄幻,可以试着去看看,若对您胃口,请收藏支持。
  •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市的人都忙着训练鸽子,希望所养的鸽子能被选为传信鸽。小男孩也一心想把花颈鸽训练成信鸽王。它曾冲向老鹰,去救自己的同伴,也曾在暴风雨中迷航;还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幸的是花颈鸽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受伤,从此意志消沉……它还能飞上蓝天吗?
  • 重生炮灰女末世蹦跶

    重生炮灰女末世蹦跶

    --情节虚构,前生她是绝对炮灰,请勿模仿,灰到无人可怨。重生后又遇末世。为活命英勇蹦跶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下众多的谋略故事,犹如璀璨的群星,熠熠闪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中,中国式的谋略无处不在,涵盖了政治……
  •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血鬼之父的扛鼎之作,吸血鬼文化的开山鼻祖!《吸血鬼之吻》是一本令整个欧洲为之癫狂惊悚的惊世骇俗的魔幻小说!年轻的英国律师乔纳森·哈克乘车从伦敦出发,来到偏僻神秘的德古拉城堡,受德古拉伯爵所托,哈克办理房产交易事宜。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怪异事件让他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空气中飘散着茫茫的白雾,城堡又黑又高的窗户透不出一丝光亮,丛林里传来凄厉的狼嚎,蝙蝠发出怪异的声音拍打窗户,墓地闪烁着飘忽游移的鬼影……城堡被阴郁、诡异和死亡编织的巨网笼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快穿之推倒神

    快穿之推倒神

    屌丝女快穿翻身旅。因贫寒而被恋人冷漠抛弃的医女;因爱上渣渣总裁而彷徨的白领;因无法改变命运而茫然寻求救助的孤魂;因丈夫出卖而被四处追杀无路可逃的小狐……各种穿越归来,林听雨真相了——穿越是个技术活啊!额,神马?你说推倒神?那个,推倒个神,只是顺便,顺便啦!嘿嘿……新书《直播快穿之打脸成神》,书号1011054784,求新老书友们支持!
  • 人性与人生

    人性与人生

    这是一本向世人提供人生智慧,启发人从解读人性、顺应人性入手,精于做人、应世、处世,以谋取一己之私利的书籍。读着读着,我不禁为本书视角的独特,观点的鲜明,论述的精辟所感动,萌生了想写点什么的感想。
  • 亲爱的神灯先生【全本】

    亲爱的神灯先生【全本】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神灯的愿望,生命的契约,童话的开始,谁能知结局】她一定是在做梦,要不然就是人品太好了,怎么一觉醒来,她的灯台变成了个男人,还说能实现三个愿望!既然这种奇迹都发生了,那就要把一切不可能都变成可能!第一步,变美先,为了初恋她借助神灯的力量进入娱乐圈,准备打响爱情保卫战。啊,虾米!灰姑娘淋雨就恢复原形!娱乐公司老总有神秘身份,跟她还有渊源!无所不能的帅神灯居然意外附身成了金毛狗子!朋友、亲人,当一切的生活都脱离原本的轨道,这究竟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经历一切之后,她终于站在了蝴蝶效应的开端,然而却发现,这仿若神赐的愿望,背后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命契约……神啊,如果你真的存在,可否再多给一些时间?这一切又是否能够重来?然而,命定的相遇,注定的轮回,一切的因果居然是由她开始……***最后的最后我才知道,原来你才是爱的最深的那一个,不说不代表你不在意,不听不代表你不关注,那是不是不爱,才是真正的爱呢?正如很多年之后,我终于发现,原来阳光才是最残忍的。明明那么温暖,以为触手可及,似乎只要我一个回头,永远都可以慰藉那轻颤的心,可是,比起高处明知不可及的寒,这种握不住的温暖,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悲凉呢?会有奇迹的吧,这一生的等待,一世的心疼,只是,等到那一日,你是不是能真的明白,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那到底应该怎么爱我呢?***非传统都市玄幻,关于前世今生,关于轮回与命定,渴望与奇迹的故事,秋扣扣498315380欢迎敲门推荐好友作品:陌影临溪http://m.pgsk.com/a/340402/玄歌小主http://m.pgsk.com/a/245966/龙跃渊http://m.pgsk.com/a/396424/顾羽http://m.pgsk.com/a/380893/回唐http://m.pgsk.com/a/341859/
  •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一直来,我们推崇敦厚、谦让的品格,从小,父母一边潜移默化一边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要谦让,要相信吃亏是福,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所以遇事不争,委曲求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越来越遵循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下,不好意思已经是懦弱、无能、自卑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