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果为取向,是企业的生命线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关注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等于空谈。如果一个企业不追求利润,这个企业肯定会垮掉。如果一个人做每件事情都是以完成“任务”为原则,那么这个人可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耗费自己的一生。
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著名企业管理顾问姜汝祥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美国施乐公司曾经辉煌一时,施乐的辉煌源于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静电复印技术,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施乐成为复印机业的“领头羊”。
可是自此之后,施乐有了“一劳永逸”的思想,不再去开发新产品。
当施乐还在抱着传统复印机产品不放的时候,日本的佳能公司已经推出了颇受现代办公族欢迎的中小型数码复印机。
终于,数字化时代到来,保守的施乐公司难以生存下去,面临倒闭。
在2000年,施乐中国公司不得不以55亿美元的价格将股权转让给了日本富士公司。
市场竞争激烈无比,如果企业给客户、市场提供的“结果”——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得不到客户的认可,那么即使你曾是龙头老大、业界霸主,你的结局也只能是退出市场、退出舞台。
赢得好结果,是公司能够保持优势,缔造常青基业的根本保障。放弃了对结果的坚守,就是放弃了公司的生存底线。剥去许多结果的缀衬,我们会发现,无论多么华美的装饰和形式,都不能替代结果存在的意义。
结果至上,要“功劳”不要“苦劳”
汤佳是上海一家公司的会计,平时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报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可惜,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老板看了一头雾水,而且连她自己对报表上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也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就成了废纸,在公司管理层作决策时一点参考作用都没有。这样没有结果的工作等于白做,等于白白浪费公司的资源。于是汤佳很快就被炒了鱿鱼。
也许你会说,汤佳工作那么认真,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是的,以前很多人总结个人业绩时总喜欢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黄牛”型的员工曾经备受推崇和赞赏。但那都是以前,现在的情况是,老总越来越重视能出业绩、有功劳的员工,而不喜欢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后却没有任何成绩的员工。企业里最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个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是结果。
市场只认效率,公司只认功劳。企业只能创造效益,员工只能拿出成绩。假如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不可能说这种产品虽然质量不好,但也是通过企业员工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顾客就将就买吧,消费者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上,凭功劳说话。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功劳,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
业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每年“年尾花红”的时候,那些业绩好、利润高的员工一定是表彰大会的主角。鲜花、美酒,当然丰厚的奖金也是少不了的。很多国际型大企业,每到年终就会进行以业绩为主的员工排位。
这是因为,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每一个企业都把注重业绩当做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事可乐,业绩在其核心价值观中就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百事可乐特别重视对员工业绩观的培训。
百事可乐是一个以“业绩决定员工成就”的公司。它推崇一种深入持久的“执行力”文化,强调公司员工“主动执行”公司的任务,100%地完成。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总是能得到公司的嘉奖,而那些业绩不佳的员工则不断地被淘汰。这种以“业绩论成败”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一支有着坚强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从而使百事可乐逐渐成为可口可乐唯一的对手。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没有能力改善公司业绩,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回馈的,因为这种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选。
所以对任何员工而言,一切必须以业绩为导向。高绩效是好员工的显著标志,没有绩效,再聪明的员工也会被企业淘汰。
但出色的业绩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方法。
“业绩证明一切”只崇尚结果,也就等于结果决定一切。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最好的结果留给老板。
完成任务≠创造业绩
一个小和尚每天的工作就是撞钟,日子久了,觉得毫无趣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一天,老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十分委屈:“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方丈一笑:“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但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小和尚每天应付任务——撞钟,他以为这就是方丈与众生想要的结果。但方丈与众生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不仅是响,还要能唤醒沉迷的众生。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务≠创造结果。
在工作中,很多人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是创造了业绩,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工作中,老板关心的事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而是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要取得令公司和老板满意的结果,我们就得关注自己工作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任务是否完成上。
台湾的一位博士讲了这样一个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卖完了,他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到反正鞋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
显然,这个售货员是一个真正不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因为他不仅是在做老板“吩咐”他做的事,还懂得老板和公司吩咐他做事的结果,即把令人满意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
所以,我们在做工作时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完成任务”上,还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将执行的着眼点放在“结果”上,用“结果”心态去做工作,而且,最好是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好结果。
树立“结果思维”,强化“结果导向”
香港一位出租车司机不但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两个小孩都在大学里读书。有一天,一位乘客坐他的车,发觉他心情不佳,于是开口了解其状况,才知道最近他老婆玩六合彩输了300万。这位乘客听了吓一大跳,以一般开出租车的收入而言,实在很难想象能有此余钱,可以让老婆花费近300万。
这位司机的工作习惯,相信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乘客心里想着,于是好奇地追问:“您是如何赚得这么多钱?”
司机笑笑说:“其实很简单,从30年前开始开出租车时,我就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八点出门,一定工作到收入超过3000元才回家休息,您知道吗?我每天还来得及看八点的电视节目。”
“因为我知道我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所以不会将时间用在与其他朋友闲聊或午休方面,一心只想赚到3000元这个结果,所以全神专注在工作上,效率自然高于一般同行,不仅收入尚可,生活正常,30年来,也未曾想过换职业。”
这个司机拥有“结果思维”,有人会问,什么是“结果思维”?
“结果思维”是指一切唯结果至上,任何时候都以追求结果为本。在工作中,一个具有强烈复命意识的员工,在结果心态的驱动下,会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方法取得结果,在赢取结果的过程中,他们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回报。
出租车司机每日设定营业额3000元以上作为自己必须达到的结果,“结果思维”驱使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相反,一个不具备“结果思维”的人的表现是:终日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不思进取,能糊弄就糊弄,没有争取一流的动力,任懈怠的想法肆意蔓延,行动力也日渐消退,进入一种消极而被动的状态,最终导致职业生涯的黯然。
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结果思维”,强化“结果导向”。
树立“结果思维”,想清楚自己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为有一个结果是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点,同时它可以激励人类行为,激发人类的潜能。
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出租车司机一样树立“结果思维”,强化“结果导向”,才能取得较好的业绩。因为结果是一种方向,是一种价值印证,是不断走向卓越的新起点。
要成为称职的员工,此时此刻就要行动起来,用奋斗诠释能力的不凡,用结果演绎过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