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900000019

第19章 人性化的激励 (3)

奖金与团队经营状况应该成正比。即经营状况不好,不能多发;经营状况好,则不应少发。这样,可以将成员的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大家努力,团队效益上去了,个人才会获利。

奖励不必人人平等

公平,并不意味着在给予奖励时不分职位大家都一样。在团队中职位有高低,这是由团队赖以正常运作的组织结构所定的。它取决于个人能力及对团队的作用大小,由此在团队中权力和所负的责任也不一样。团队视职位高低给予不同的报酬,是公平的,也是大家所认同的。

避免成员期望过高

一般来讲,在成果竞赛的动员阶段,应该提高广大成员的期望值,使大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响应竞赛;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及时地加以鼓励,使下降的期望值重新升高,充满信心地克服困难;进入评比发奖阶段时,成员的期望值往往普遍偏高,这时管理者的工作是促使大家冷静、客观,使期望值降到比较接近实际,否则会诱发一系列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

安抚落选的成员

如上所述,每次评奖阶段是成员期望心理高涨的时刻,希望获奖的人数,一般总是大大多于实际获奖的人数,一旦获奖名单公布,其中一些人就会出现挫折感和失落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及时对成员的期望心理进行疏导。让成员把目标转移到“下一次”、“下一个年度”上,树立新的目标,淡化过去,着眼未来。特别要及时消除“末班车”心理,以预防成员间发生冲突。

公平地看待奖励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每位成员都是用主观判断来看待评奖是否是公平的。他们不仅关注奖励的绝对值,还关注奖励的相对值。尽管客观上奖励很公平,也仍有人会觉得不满。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对成员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正确的公平观包括三个内容:第一,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第二,不要盲目地攀比;第三,不要有“按酬付劳”的心理,造成恶性循环。

调整奖励目标

在树立奖励目标时,要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标准,既不能高不可攀,又不能轻易得到。过高则使期望值过低;过低则使目标效用下降。对于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可用目标分解的办法,将其分解为一系列阶段目标,一旦达到阶段目标,就及时给予奖励,即把大目标与小步子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成员的期望值较高,且不会有太多失望,从而收到满意的激励效果。

谨防误区

激励就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某些刺激,促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工作动机和工作干劲,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现实中的激励往往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金钱万能观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而现在的一些团队的管者更认为:“有钱能使磨推鬼。”一谈到工作动力,就会想到金钱,特别一些中层的管理者。但实际上,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去驱动成员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关调查显示,当团队成员被问及判断工作的好坏,哪些因素最为重要时,“薪酬”通常位于第六、七位,排在安全、同事、工作趣味、福利等之后,最近一些调查发现养老金和其他利益的重要性也甚于薪金。

应当说,“高薪”是团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普通的一种手段,物质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因为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维持生计,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薪水的高低自然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一些管理者认为,金钱是万能的,物质激励是激励中最有效的手段,这就不正确了。

激励的基本心理就是如果行动与某些回报结合起来,那么这些行动就可能受到左右。工作速度就是一个例子。当以工作成果付薪时,比以工作时间付薪时成员们的工作会更加努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金钱并非惟一的动力。现代成员更看重的是工作的安全、工作的环境,以及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如在金钱和其他动力之间作选择时,金钱的威力就减弱了。而单纯的物资激励,会让团队成员把薪金作为自己惟一的目标,对酬劳斤斤计较。成员这种只重薪酬观念的日益增强,会使成员对自己的薪酬水平、团队的薪酬政策要求得近乎苛刻,对绩效与报酬对应的公平性也更为敏感。这种观念的深化,必然会导致团队的薪酬管理陷入一个怪圈:团队不断加强对员工的物质鼓励,团队对自己的薪水越来越看重,对薪酬与绩效的对应公平性越来越挑剔,团队因此就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在薪酬管理上,就越会强调对员工的物质鼓励。一旦团队无法使成员对薪酬管理满意,或是其他团队的薪金水平更高,就很容易造成人员的流失。因此,这种围绕金钱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团队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只注重大事

团队管理者通常陷入这样的误区:只注重奖励轰轰烈烈的大事,忽略了成员一般日常工作中令人满意的小事,实际上,正是由于员工每天的平凡劳动,日积月累,才实现了公司的远大目标。

道理十分简单:在生产圈内,有999%的人在工作上并非一路顺风,都有失败的经历。而且,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每日常规活动——默默无闻地工作,平平静静地完成任务,没有非常激动人心、轰轰烈烈的时刻。

如果团队能够在十年之内将团队的净收入增加500%,有几个管理者会拿出时间和精力来表彰作出成绩的成员呢?American Express公司通过使用“优秀人才榜”表彰方案来使优秀人才得到认可,并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雇员。这个方案的实施须经雇员、主管部门、甚至消费者的提名并认可。一个由世界范围内的管理者组成的管理委员去把他们挑选出来。只有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获得者才能接受这一荣誉称号。莸奖者除了可以两次到纽约免费旅游外,还可以得到American Express公司的4000美元的旅游支票,此外,还有一个铂金胸针以及一个证书。

作为一线员工很难得到这种令人神往的待遇,这也是事实。如果雇员的工作只是每天装配铡草机的发动机(尽管他工作得很出色,也很稳定),那么他何时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受到奖励呢?

确定一个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需要长期观察。不管成员是公司的什么人,职务高低,大的贡献都是由一系列小的成绩组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管理者需要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决定哪一个雇员可以得到这个奖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除了奖励作出巨大贡献者外,奖励雇员小的成绩也是很关键的。为了让雇员们有所追求,管理者可以制定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样他们就可以施展才能,并且也能够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检验。但是,要切记:雇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项小的成绩都值得表扬,这与表彰他们取得最后胜利同样重要。

忽视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法,顾名思义,就是指管理者通过与其成员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和谐的情感联系,用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动作为激励手段,调动起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人的需求虽以生理需求为基础和起点,但并不等于说只有这一需求完全得到满足后,才有其他高层次的需求产生。有关调查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排在第一位的需要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各方面的公平待遇、领导的关心等,而不是较高收入。事实上,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甚至在争取生理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在寻求着包括情感、友谊需求在内的其他需求。所以,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善于运用物质利益激励法的同时,必须善于运用情感激励法。

重才轻德

在《孔子家语·五仪解》中,对人的德才有这样的比喻:“士必意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这句话的意思是:首先要考察的是他是否具有诚实、谨慎的优良品德,然后再考察其才干,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无德之徒,纵然有才,也决不可为用。否则,若用其才贻国害人,比豺狼还要利害10倍,同样,在团队的管理中常涉及的“用人唯贤”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选才的问题。而德才兼备是选人的核心,只有选好才,才能激励好才,也就是说,只有对德才兼备的人进行激励才有利于团队的发展。相反,一味的“重才”而“轻德”就是成员激励中的另一大误区,其最终结果必然会有损于团队的根本利益。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在谈到激励人才时指出:人的品德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什么事,但是一个人品德与正直方面如果有缺点,则足以败事。所以有这种缺点的人,应该没有资格被启用。所以,现代的管理者应避免走入“重才轻德”的激励误区。

过份依赖奖金

当团队成员收到一年一次或是其他定期的奖金时——以金钱为基础的奖励,很快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他们基本薪金的一部分。乔治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过,在那儿,他得到一年一度的、总计大约等于其年薪的10%的奖金。第一次得到奖金时,他非常的兴奋。他情绪高涨,并决心永远忠于公司。

然而,当乔治意识到拿奖金是每年都有的事时,他很快对此习以为常。在他看来,这个奖励(工作定额以外的收入)是公司发放的补偿金的一部分。就乔治来说,他每年的工资整体构成,实际上是他的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的总和。他甚至就奖金会在某个确切的日子得到而平均地计划假日的消费——而且准能照发不误。

当然,如果某一年没有发放,成员会失望至极,为拿不到奖金而与公司势不两立,甚至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20年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原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奖金的刺激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权利,而失去了奖励的作用。得到利益应该是建立在作出成绩的基础上。而在转眼之间,它们成为一种应该享受的权利。但否认奖金的意义或少发一点,就会受到事实的惩罚。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奖励的要求不断提高,物质奖励作为一种激励和管理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逊色了。

奖金对成员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小,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我们首先看一看坏消息。许多经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奖励,然而,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机制并不能像经理期望的那样起到积极的作用。且不说在奖励计划中浪费了多少金钱,我们相信经理们能把这些钱用在更有用的地方。事实上,和其他机制相比,经理们可以花非常少的钱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职行赏

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方法,应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但是,管理者受传统激励观念的影响往往将激励与工作环境好坏、职务高低联系在一起。“爵以授功,职以技能”,人们逐渐形成了“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予禄”的观念。一般说来,奖励与工作环境好坏无多大的关系,工作条件恶劣,我们可以用津贴来补偿,未必非用奖励来表彰。而职务的高低与奖励更无内在的联系,同时也不应有联系。如果职务成了一种荣誉的表现形式,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责任性。这显然与职务本质属性的客观要求相背离,与奖励的根本目的也相去甚远。

然而,在现代团队管理的实践中,许多管理者仍在使用这一激励方法。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业务很感兴趣,这是他们的追求,然而当他们有所功绩后,团队管理者为了激励他们,便提拔他们为某某经理,以此官位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这显然是一种以官位行赏的做法,结果只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

不注重考核

有的团队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权限不清,没有工作标准,难以对成员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因此,团队效益好的时候,管理者一拍脑袋就发奖金,谁多谁少,研究一下就敲定了。在大多数团队里,一般是按职位大小划分奖金档次,“当官”的得到的多,成员得到的少,“混子”一个子儿也不少,使得奖金发了也白发,老百姓戏称为“奖金大锅饭”。

还有的团队,管理者激励下属(包括奖金、红包乃至晋升)靠感情,靠关系,靠下面是否会来事,想奖就吹“气球”,想罚就找“毛病”,结果越奖矛盾越多,越奖就越让人没有上进心。

激励成员应当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对工作业绩的考核。科学地讲,团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激励机制,要让成员明确工作目标,并且清楚实现目标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使工作一步一个台阶,使团队不断发展下去。

同类推荐
  • 大数据在中国

    大数据在中国

    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易懂、最实用的大数据类图书!因为,除了本书,再也没有另外一本书让你如此接近中国大数据时代的现在与未来!本书中用最精简的文字、最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当下中国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时给我们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新的参考——大数据时代将对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哪些支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转化运用到管理、营销以及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又该如何搭上“大数据”的快车实现商业价值与个人理想?
  •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国学巨著,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出了“道”和“德”的思想,体现了深邃的管理哲学,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无为管理和人尽其才的战略,促进人性和谐,提高个人修养,促使人发挥潜能和自主精神。从而获得非凡的团队协作效益。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林汶奎主编的《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记 录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年向股东们写的一份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包括:巴菲特致 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将 从其中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
  •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现代管理方式中,管理不是玩弄权术,不是指责批评,而是需要智慧、方法和技巧的,是每个有志于成为管理人才所必须掌握和实践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对有关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管理者和职场人士必备的管理学成功指南。书中推荐的管理方法科学实用,切实可行;同时结合管理心理学理论,给每一位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销售是一个被认可的过程,首先要让对方认可自己,只有对销售员认可了才有第二步,然后就是要让对方认可公司,认可产品。任何一个创造优秀业绩的业务员都是一个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的业务员。只要让对方认可了自己,认可了公司,认可了产品,销售一定能成功。成功的销售不仅仅依靠完美的产品,更需要完美的业务员。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犹太人经商的奥秘

    犹太人经商的奥秘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 君临天下不识妻:绝版皇后

    君临天下不识妻:绝版皇后

    她是正宫娘娘,三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包括她的夫君——景泰国最高执权者轩辕毅,可一场邂逅,却打破了原本平静地生活......他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他。然而,命运总是多变的。为了他,她甘愿放弃一切。为了她,他独守后宫灵位。事隔多年,是老天的怜悯亦或命运的捉弄。。。看着这个几乎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可爱小人,他动摇了。“皇上叔叔,看着你,我就好像在照镜子呢?”是她吗?她还活着吗?那。。。。
  •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编译了自1969年到2011年历届曼布克奖得主的优秀短篇小说,展示了这一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文学成果。英国图书界提议设立一项可以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大奖。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另一大世界性文学奖项。
  • 狼性管理法则

    狼性管理法则

    狼是“稳准狠”的动物,身处动物世界的狼群具备了一个优秀团队的所有特征。他们方向明确,特别是在捕猎的时候,狼也被公认为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他们善于交流,最关键的是,狼拥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魅影暗香

    魅影暗香

    想她陈然一个18岁的如花少女竟然在成人的当天被拐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这也就算了,可她发现自己在这次浩劫后基因变异了。天呐,地啊,我陈然的生命究竟是有多悲催啊!两年洗礼,她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盗。开玩笑,那些个宝贝,可是我人生命途的关键啊!什么骁勇善战的将军,温柔腹黑的王爷,似敌似友大王通通一边去,我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我是多么圣母啊!可偏偏还有不要脸的小屁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别别别,我可是有夫之妇啊!才不要带个拖油瓶依仗天涯,虽然谁是拖油瓶还不一定。师傅啊师傅,你死前也把话说清楚啊,不明不白的算怎么回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