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600000019

第19章 走在悬崖边的恐惧—人格障碍 (1)

杀人恶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一人作恶,千人遭殃。

——民谚

黄某生活在离平舆县城20多公里一个偏僻的小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3人,他是老大。黄某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在小学留过3次级,性格内向。10岁起,黄某就非常喜欢侦破、暗杀的片子。他非常崇拜剧中的杀手主角,想象杀人一定会很酷,梦想长大后会亲身体验杀人的快感。但黄某不是马上就成为杀手的。黄某中学毕业后,念过几年技校,后来,在外打了几年工,便返回家中务农了。

由于父母兄弟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所以在家务农的黄某是孤身一人。一人在家,他开始筹划杀手的事,他将家中的轧面条机支架,改装成了杀人的作案工具,起名为“智能木马”。他还详细制订了“杀人计划”。做好工具的第二天,黄某就到县里寻找对象。他找到一位中学生路某,以资助路某上学、回家拿钱为名,把路某骗到家里,残忍地将其杀害。

初次杀人成功了,黄某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他觉得自己实现了多年来的杀手梦想。但第一次杀人后,黄某心里也产生了恐惧,所以在以后的一年里他没有再作案。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恐惧慢慢褪去,这时,黄某杀人的欲望又起,他觉得自己第一次杀人过于匆忙了,所以有一些步骤不是很“完美”,自己也就没能完全感受到当杀手的快感。所以,他打算执行第二次杀人计划。

2002年夏天的某一天,黄某在一家游戏厅内遇到了正在玩游戏的男青年王某,黄某主动上前教对方玩游戏,并很快获得对方的好感。接着,黄某表示可以给对方介绍一份工作,对方信以为真,便跟着他回了家。而黄某就用杀死第一个人的方法也将其杀害了。

第二次杀人成功后,黄某的胆子越来越大,手法也越来越利索。当他杀了第三个人时,他终于体会到杀人的快感,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杀手。而且公安机关也无法发现他,所以接二连三地杀人。仅2003年元月至4月间,他就疯狂杀死10名青少年,而在一年半内,他总共杀了16人。直到杀到第17个人张某时,因对方激烈反抗及自身的良心发现,才放走了对方。至此,黄某的杀人恶行也就被揭露了。

寻求娱乐满足是人类的天性,但在杀人中寻求娱乐满足则是人性的曲扭。黄某之所以连环杀人,是因为他完全把杀人作为一种游戏来对待,并且乐在其中。这是一般人绝对不会有的心理。黄某的这种变态杀人心理源自他的人格障碍。他从小就崇拜电视、电影中的杀手,并且向往杀手的冷酷心肠与残忍做法,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亲身体验这一过程。由此他产生了很多的作案幻想,这属于典型的犯罪暗示与犯罪模仿的积累。另外,在实施自己的杀手梦想时,他不断突破自我的道德约束,不仅不将杀人视为罪大恶极的事情,反而当做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挑战,甚至力求“完美”地实现,并从中获取所谓的快感。这种非道德化表现,令他完全失去了良知和法律观念,有的仅仅是侥幸心理和杀人的变态快感。

犯罪暗示、犯罪模仿、非道德化、侥幸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累积,黄某最终突破了杀人的心理防线,并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杀人。这一切都说明黄的人格开始解体,他逐渐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作为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者,黄某的人格特征是没有良知、缺乏同情心、极端自我、做事不计后果。所以,他在作案时,才会完全不顾及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感受,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治安造成怎样的影响。他心里唯一在乎的就是快感,特别是受害人临死前的苦苦挣扎给他带来的心理刺激。此外,他所选择的受害人,完全是随机寻找的,这些人与他素不相识,也素无恩怨,他们被他选上只不过是因为相信了他。他这种随意杀人的行为,也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突出特征。

知识链接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

1.一般外表不错,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见面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别人消除烦恼、解决困难。

2.没有精神病症状和其他异常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且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为人不可靠,没有诚信和忠诚可言。

5.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责任心,也毫无羞耻心。

7.有反社会行为,说话态度随便,即使谎言被识破也能镇定自若、毫不慌张。

8.判断能力不强,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概念。

9.极度的自我,自私自利,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做事情麻木不仁,态度也很冷漠。

10.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1.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常会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2.没有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13.性生活轻浮、随便,有性顺应障碍。

14.生活无计划,不规律,也没有什么目标,但是总是会在某些方面跟自己过不去外。

需要强调的是,反社会人格特征一般在青年早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最晚也不会超过25岁。

得不到你就毁了你——偏执型人格障碍

任性和偏执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黑格尔

1996年底,万州区白羊镇女青年杨某经人介绍与来打工的蒲云发相爱了。杨某和蒲云发相爱了一年后,蒲云发告别杨某再次南下打工。蒲云发怀疑杨某要甩掉自己,不断给她写恐吓信。在不得已情况下,杨某决定与其分手。蒲云发知道消息后,对杨某说:“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你,到时你没有好下场的。

1998年11月,杨某吃过早饭去了亲戚家。她刚走不久,蒲云发就挎一个帆布包来到杨家的地坝中坐下,飞快从帆布包中抽出一把明晃晃的西瓜刀,猛然向杨父头部连砍数刀。眼看杨躺下去,他又操刀直袭已吓呆了的杨母。住在隔壁的大儿媳熊某听到响声,端着饭碗急急赶过来看个究竟。见公公和婆婆躺在地,蒲云发手中提着血淋淋的刀子,知道大事不好,忙喊:“蒲云发,你怎么如此狠毒!把刀放下!”蒲云发说:“我要报仇!”说完,提刀扑向熊某。大儿子听到妻子的喊声,急忙放下饭碗,情急之中操一木棒赶出门来,正见蒲云发持刀追赶妻子,情急之中,他手起棒落,一棒将蒲打翻在地。只见蒲一连几个翻滚,从帆布包中拿出一个炸药包,厮声喊道:“再过来,我们同归于尽!”此时,二儿子和媳妇听到声响也赶将出来,见蒲要点燃炸药包,忙对大哥喊:“快,快用棒打掉!”大儿子飞步上前,两棒打掉炸药包……见炸药包被打掉,蒲云发又用刀自砍颈部,直至昏迷。

后据蒲云发交代,他为了得到杨某,“不得已”采取了造谣和以杀人等手段相威胁,以便迫使杨嫁给他。当后来见事情弄巧成拙后,遂动了杀人恶念,并自制了炸药包,准备与杨某及家人同归于尽。令他“遗憾”的是杨某不在家。

1999年5月,蒲云发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同类推荐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

    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使这个伴随我们一生却往往被忽视的神秘领域——“梦的世界”成为了焦点。本书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带着你和解梦大师一起揭开梦的神秘面纱,认识梦、了解梦、解释梦、利用梦,在梦的空间里自由徜徉,快乐飞翔。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生活心理学(全集)

    生活心理学(全集)

    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体健康、饮食、爱情、婚姻、家庭、学习、人际交往、性、性别、性格、情绪、记忆、思维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并提供心理方面的防治建议,然后总结性地阐述了现代人常见不良心理、心理障碍及其防治策略,最后还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实在是一本难得的生活心理学好书。真诚盼望这本书能带给每一个人幸福美满的人生!
  • 心理知识全知道

    心理知识全知道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常识、法则以及正确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识自我的方法。全书分为:入门篇、认知篇、自我篇、情感篇、身体篇、人际关系篇、社会群体篇、快乐篇、男人篇、女人篇、恋爱篇、婚姻篇、梦境篇、调适篇、障碍篇、治疗篇。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能带给大家朴实无华而心有灵犀的阅读感受,并带给每个人幸福美满、和谐圆通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破茧重生的女人

    破茧重生的女人

    苏非非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儿子刚上初中,老公也事业有成,直至在朋友的好心提醒之下,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婚姻早已危机暗伏,直至有一天她把老公与他的情人堵在了酒店门口,十几年的婚姻终于土崩瓦裂,不复存生。同时在亲戚的介绍之下,认识了一个丧偶的性情比较墩厚的男人,几次了解之下,彼此印象都不错,男人开朗的性格也令她觉得很安定,但是,儿子的反对,还有前男友的骚扰,前夫的检讨,令她很苦恼,她该如何选择,会不会再次有一个安稳的婚姻,只有经过婚姻伤害的女人,更懂得去珍惜。她终于作了选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公最爱听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公最爱听

    本书从赞美老公、和老公撒娇、巧言说服老公、巧妙与老公吵架等九个方面入手,为女人支招,教会女人如何让老公听话。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本书从性格、识人、管理、说话、办事、销售、做人、两性等多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了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困惑,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的防治策略,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心理学自助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