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000000034

第34章 有幸福感的母亲,缔造幸福的孩子 (1)

培养幸福的人是教育的最高准则

作为关爱孩子的妈妈,我们要在家庭教育中弥补学校教育带来的不足,妈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的源泉,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教育思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作为关爱孩子的妈妈,我们要在家庭教育中弥补学校教育带来的不足,妈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的源泉,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孩提时代,理应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快乐的时代。所以,作为妈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不断地感受幸福和快乐。

然而,很遗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楼下玩耍,妈妈在旁边使劲催促:“好啦,疯玩什么,快点回去做作业。”晚上,看着孩子在灯下熬夜做作业的辛苦样子,妈妈就说:“孩子,好样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态。因为持这种心态的妈妈大多认为:童年是不重要的,快乐是不重要的。其实他们错了,让孩子学业有成、事业成功并非我们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标。成功,并不等于就幸福、快乐。排在成功前面,还有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感觉快乐”!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为人的最高境界。

在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过程中,妈妈的人生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妈妈,会影响孩子看事情的眼界,一个带有灰色的“视野”的孩子,就算成功了,也不能体会到快乐,这是多大的悲哀。

金融危机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失业了,有这样一个母亲。她得知自己失业之后,心情很沉重地回到家。这时,6岁的儿子正在家里飞跑。“开飞机咯……呜呜……”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注意到妈妈回家的神色。

妈妈耐着性子叫着孩子的名字,足足喊了十几遍,慢慢的,孩子感觉到妈妈的神情不对。

“最近公司遇到了问题,有一部分员工要失业,妈妈名列其中。这就意味着,妈妈这时没有工作了,不在原来的公司上班了。所以,妈妈这段时间也不能给你买各种东西了,你也就体谅一下妈妈,不要找妈妈要,好吗?以前的玩具,要知道心疼。弄坏了,暂时没有新的。”

孩子停下来,静静地听着妈妈把话说完。“妈妈,不要紧,你现在没有工作了,还可以再去找。万一不行,我们就去买一个箱子,在街上卖冰糕。你在前面推车,我就在后面喊:卖冰糕啦……卖冰糕啦……”妈妈被孩子的模仿声弄笑了,搂着孩子,觉得自己很幸福。

无疑故事中的妈妈是明智的,当她知道自己失业消息的时候。他并没有哭的稀里哗啦,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现在的状况,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暂时的没有了工作,而不是走上的绝路,从而也就不会感觉到失业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自然会想出另谋出路的办法,这就是妈妈传达给孩子的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让孩子明白了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尽管生活中有风也有雨,但是快乐和幸福是生活的永恒主题。

妈妈需要明白,我们最应该给予孩子重要的礼物就是“幸福”。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呢?

让孩子有机会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在家里,妈妈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而且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妈妈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是妈妈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想想看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打雪仗、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捉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他们才在快乐的玩耍中感受到幸福。

一个幸福的孩子应该懂得调整心理状态。妈妈要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具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可为他指出前途总是光明的,使他在恢复快乐心情的环境中寻找安慰。幸福的感受就会多一些。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一个主要因素。有关资料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幸福的多。

被接受了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并非是一颗美丽、难以寻觅的巨大宝石,无论孩子付出怎样的努力也无法找到它;只要妈妈的爱能让孩子接受,融化他那颗冷漠的心,同时还能感觉到他自己被人需要的价值,内心就会充盈,幸福就会不自觉溢出。

爱孩子是每一个妈妈的本能反应,但是有爱不代表就能让孩子感到快乐,不代表孩子

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母亲的爱,只有被孩子接受了才能让孩子感到幸福。

既然爱要以孩子的接受为标准,那平常就应该多思考;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怎么表达爱,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生活中总是有些母亲,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物质上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样也很难让孩子体会到母亲无私的爱。所以作为孩子的妈妈应该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每个孩子都需要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妈妈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与孩子谈话也为妈妈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怎样的爱他们才能接受。在生活中能感受到妈妈爱的孩子才能被幸福的阳光照耀。但是不接受妈妈的爱,拒绝去关爱他们的冷漠的孩子不会被幸福垂青。

冷漠的孩子内心总是寒冷的,也许他得不到妈妈的关心,也许是不接受妈妈的关爱,也许是接受不了妈妈关爱的方式。他们总是在寒冷中挣扎,感受不到温暖,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冷漠的心感受到温暖,感受幸福呢?

这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面对生活中日渐冷漠的孩子,想让他们感觉到爱的幸福,教育专家的建议是要一步步来。

第一点,融化孩子的冷漠。改变冷漠就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每天多问候一声爸爸妈妈,多给朋友一个微笑,多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多看一眼今天明媚的阳光等。这样做,可使孩子得到爱与热情所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第二点,带领孩子到生活中去感受“热心”的暖流 。书画家为拯救灾民的义卖书画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校园,每人献上一来花的活动……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第三点,就是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当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当孩子给上坡的三轮车助上一把力,当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同学,当孩子为正在口渴的奶奶送上一杯茶……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时,妈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在强化孩子热心行为的同时,就抑制了‘冷漠’心态的滋生。”著名的女作家刘继荣在这方面做得很棒,她每个周末就会带着孩子去广场上帮助有困难的人,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去关心。在别人痛苦消失中孩子得到了幸福的微笑。

最后一点,是训练孩子的“同理心”。所谓同理心,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验情感。亦即能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假想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一位下岗职工的孩子正是通过“假如我是下岗的妈妈”的角色换位活动,体验到妈妈的烦恼,认识到妈妈的不容易,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

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逐渐能体谅妈妈的爱,同时还学会了去帮助别人。渐渐冷漠就会离他远去。不冷漠的孩子才能深切感受爱的含义,更容易沐浴爱的幸福的眼光。另外,妈妈要想孩子更多地去享受生活的幸福,还应该让他明白: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享乐,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被他人需要。当孩子感到被需要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他有旺盛的精力。这股力量会促使他不惧怕面前的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被别人需要,是人的一种天性,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被别人需要,生存也就失去了意义。

幸福并非是一颗美丽、难以寻觅的巨大宝石,无论孩子付出怎样的努力也无法找到它;只要妈妈的爱能让孩子接受,融化他那颗冷漠的心,同时还能感觉到他自己被人需要的价值,内心就会充盈,幸福就会不自觉溢出。

将快乐这种生存能力传递给孩子

女人天生注重表达情感和想法的特质,让母亲更易于夸奖孩子、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在意孩子心情是否愉快等,并且会把这种快乐的心态传达给孩子。

观察一下你身边,就可以发现,那些阳光自信、充满乐观情绪的孩子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一位极其疼爱他们、并乐于赞美的母亲。父亲的爱或许更多的是含蓄与深沉,他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品性,而母亲的爱与热情,正好将这种力量激发出来,使之发挥出最大价值。女人天生注重表达情感和想法的特质,让母亲更易于夸奖孩子、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在意孩子心情是否愉快等,并且会把这种快乐的心态传达给孩子。

韩国18岁少女喜儿弹奏的钢琴曲非常动听,吸引了不少听众。

喜儿的双腿比正常人短,而且每只手上只有两根手指头,她并不聪明,只有七岁小孩的智力。但这个少女似乎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她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缺陷,还经常面带微笑和别人交流,而且非常刻苦地练习弹奏钢琴。在她看来,正是因为自己只有4根手指头,所以很多人才喜欢听她演奏,她觉得幸福极了。

她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丝毫不在意旁人怪异的目光。这种健康快乐的心态取决于她有一位懂得教育的妈妈。

曾经有记者采访喜儿的妈妈:“当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手指时,您是什么感受?”

同类推荐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本书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从细节的层面对孩子从一岁到十八岁的人生历程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指出了当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教育误区,指导家长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拥有独立的能力、快乐的心境和健康的身体,形成健全的人格。
  • 求子助孕万事通

    求子助孕万事通

    男欢女爱与生儿育女,女性不孕如何诊断和检查,男性不育事出有因,心情愉悦迎“喜”事,了解现代助孕技术,不孕不育症的药食调理。想要宝宝之前应做哪些准备?怎样选择最佳的受孕年龄?阴道疾病与不孕有什么关系?子宫肌瘤与不孕有什么关系?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不孕有什么治疗方法?不育症的常用推拿手法有哪些?只要您读了这本百事通便能找到答案。在这里专家为您解析性生理全过程,带您认识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诊断与检查,关注您的生活方式,不孕不育的治疗,了解现代助孕技术,以及不孕不育的药食调理等,相信通读《求子助孕万事通》之后,定能还您一个圆满的家庭。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
  • 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为了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面对怀孕,女性应该如何去做呢?怎样才能使孕期生活更完美,家庭生活更幸福呢?这是每一位育龄妇女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顺利度过孕产期,既可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又无损自身的健康,为此,我们编撰了次书,旨在帮助广大育龄妇女科学怀孕,健康度过孕产期。本书从准妈妈的角度出发,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为目的,为保证母子平安而科学全面地论述了怀孕条件、孕前生活、孕期变化、营养饮食、生活保健、异常护理、安胎养胎、科学胎教、产前检查、分娩等方面的问题,让每一位准妈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
热门推荐
  • 异能嫡妻:王妃我最大

    异能嫡妻:王妃我最大

    想她堂堂巫家继承人,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捉鬼师,竟然会栽在这个法力不高的艳鬼身上!莫名其妙穿越不说,还穿在一个爹爹不疼,娘亲不爱的女人身上!更过分的是,竟然要把她嫁给残废…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
  • 家国书

    家国书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水是最好的医生

    水是最好的医生

    本书告诉你:水是最好的医生。因为人体许多疾病的产生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预防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治疗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最健康。
  •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亲吻我的彼得潘:明瞳

    七落,寒冬生。嗜好极多。最讨厌的事情是没有存在感,思维呈现跳跃式,喜欢不断地反省自我。在喧闹的吵嚷之市中,希望能够保持从容与淡静,不去模仿别人,也不愿复制自己,崇尚柏拉图式人生。
  • 犯罪心理档案

    犯罪心理档案

    这是一部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的惊心之书,每一起凶案都让人头皮发麻,真凶一直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背后,充满着绝望、怨恨、嫉妒、贪婪、傲慢。公安厅最隐秘最不可告人的犯罪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一线的犯罪现场,深入剖析诡谲罪案,展现不寒而栗的凶案全记录令人心惊。直面最令人恐惧、最沉重难解的人性之恶!
  • 肥婆主母

    肥婆主母

    如果,只是要我穿越到古代,体验古代人的生活,那么我能接受。可是,为什么偏偏要穿越到她的身上?!这分明就是一个肉圆子嘛!圆滚滚的,满身的肥肉,这还算是一个女人么?这分明就是一头肥猪!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勉强也能接受。可是,为什么她不仅是一个肥婆,而且还是一个已婚妇女?!好吧,如果仅仅是要让我做一个已婚的肥婆。我也能接受。最最天雷的是,为什么还要附赠她这样一堆极品家人?!一个没有半点感情的老公,一对尖酸刻薄的公婆,两个虎视眈眈的小妾!这日子该怎么过啊?!什么?穿越不回去了?那么好吧,我只能接受了。可是,如果要让我继续这样生活下去,那么——我办不到!改造自己——哼,总有一天,我会让自己变成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肥婆!并且要迷倒一堆美男!改造公婆——哼,在我的屋檐下,你们都给我夹起尾巴做人,学会什么叫收敛!改造小妾——哼,你们人呢统统给我在地上跪好,没我命令不许起来!改造老公——哼,没我命令你敢上床?给我滚下去!不然直接休了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