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500000015

第15章 哲学与做事:真正的美丽源自善良 (1)

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佛法。有一次,他听说鸟巢禅师的修行相当高,于是专程向鸟巢禅师的住处去请教。

白居易问鸟巢禅师:“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不要背负心债过日子

良心通常只以沉默的形式说话。

——【德】海德格尔

人的内心常常受到良心的束缚。一旦做了“有愧”的事情,心中就会涌起难以消解的悔恨,尤其是面对他人的宽容与安慰,那种揪心的情绪便更加挥之不去。良心,是人的道德情感的“试金石”。人活着,无论多大的磨难和挫折,都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良心受到谴责。做了错事坏事,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唯一逃不过的是自己心灵的谴责。

在一次海难中,除了船长彼得,其余船员集体遇难。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亡,船主也按照有关规定及当地的惯例给每位遇难者的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没想到他劫后余生,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他几经磨难,死里逃生,在回家的途中,当他听说因为这起事故,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得到十几万的补偿费后,立刻打消了回家的想法。因为他一回去,这笔钱就得还给人家。而这些钱,如果让他去赚,至少得20年。

思考再三,彼得开始了流亡生涯。然而,他的心始终无法安宁,他夜夜失眠,想妻子儿子,承受着亲情和良知的煎熬。到最后终于无法承受心灵的纠缠,重新回到亲人的怀抱。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人生才是真正的洒脱与幸福。

如今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往往达到癫狂的地步,人的生命为财富所劫持,而其他的一切则成为了附属,生命在社会的进步中被异化。然而良心不是儿戏,谁能使一个人开脱掉自己良心的责备呢?良心是每个凡人的上帝。良知是性善的一个表现。

在近代的基督教背景下,西方的整体人性观是性恶论的,但《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在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中却表达了与中国儒家的性善、良心相契合的观点:

无论人们认为某人怎样自私,他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我们常为他人的悲哀而感伤,这种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他的原始感情一样,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虽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最敏锐。即使是坏人,极其严重地违反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

“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是人类本能情感的一种体现,无论人性中的自私表现得如何猖獗,人都无法否认自己的情感中蕴涵有向善的可能和要求,这就是良心的作用。

过分善良是对自己的伤害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法】罗曼·罗兰

对于仁慈、善良等词汇,大概没有人敢说马基亚维利是崇尚的。在他看来,仁慈和善良是君主笼络人心的手段。但大多数时候,过于仁慈和善良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救自己的国家,那么君主也不必因那些对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因为如果好好地考虑一下每一件事情,就会察觉某些事情看来好像是好事,可是如果君主照着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

其实仔细品味这番话,也并非没有道理,一个过分仁慈的人,每做一件事情看似对他人很好,却损害了自己和身边的人,那么他的仁慈和善良就成了毒素。

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却死在了善良和隐忍的美德当中。亚历山大曾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征服者。他雄才伟略,足智多谋,骁勇善战,领军驰骋欧亚非大陆,征波斯、西亚、北非、印度,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中亚,位于咸海的锡尔河)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

这样一个无比厉害的君王,却有颗非常善良公正的心,据说在亚历山大统治的十四年中,不曾有一个人未经审判而被他处死。在亲人和战友面前,他总是宽容、隐忍,甚至后来一度被母亲所支配,毫无威严。渐渐的,军队里的野心家们认为亚历山大不足为患,最后策划了一场毒杀案,令亚历山大死于非命,其母亲和妻子也遭遇惨死。虽说亚历山大具体死亡原因尚无定论,但因过于善良、仁慈而导致他失去君主的威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过分善良就是一种任人欺侮的软弱品性。茅盾曾说:“对于丑恶没有强烈的憎恨的人,也不会对于美善有强烈的执著。”闲适生活中总有一些善良的“羔羊”,一心想对任何人、任何事做到不偏不倚,面面俱到,取悦所有的人,即使栽了跟头亦无怨无悔。他们对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敌意,妄图承受一切,让周围所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得益,这种想法是美好的,甚至堪称伟大,但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被世界所抛弃。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士结婚不久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用她丈夫的话说:“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都觉得受不了。”原来这位女士非常喜欢照顾别人,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个人包办,别人绝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觉得像住在别人家里一样,所有的好事几乎都被她做尽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对其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要她离开这个家庭,因为他们都感到心理不平衡。

善良过分、施恩过多,一则会使人对你的善行习以为常,轻视你,再者就是对于你的过分美好而感到心理有负担。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亚历山大,还是小小的贫民女子,他们的行为皆不可取。

如果一个人好事做尽,常会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又或者一个人没有选择、不看地点地让自己的善良泛滥成灾,一旦身处钩心斗角的窘境时,首先受到欺压和被淘汰的,必将是自己无疑。善良和宽容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别忘了小鸟还会捉弄稻草人,每个人都不要因为太美好而使人人视你为圣人,或不敢靠近,或对你尽情地亵渎。

听从良知的声音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苏格拉底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特别的现象,亦即每当我要去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叫我不要做。”苏格拉底称这个声音为“精灵”,而这个精灵只会说“不”,就是只有当你要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时,精灵会对你说不可以。

这听起来似乎挺不可思议,其实不难理解。就像我们常说的“做了这件事,我会良心不安的”,这种“不安”跟苏格拉底所说的意思是相似的,他所说的“精灵”就是我们所说的“良知”。莎士比亚也说“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他们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先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听“精灵”的声音。

从前,有一个人打算悄悄跑到邻居家的麦田中偷一些麦子。“如果我从每块田中偷一点儿,谁也不会察觉到,”他心想,“但是加起来数目就非常可观了。”于是他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偷偷带着女儿离开家。

“孩子,”他压低声音说道,“你得给我站岗,如果有人来就大声喊我。”

然后这人溜进第一块麦地,开始收割。不一会儿,女儿就喊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收拾起来,走进第二块麦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大声喊道。

这人停下来,向四周张望,但还是什么人也没看到。他又收了些麦子,然后来到第三块麦地。

过了一会儿,女儿大声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捆好,然后溜进最后一块麦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叫了起来。

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还是没有看到人。

“你为什么总是说有人看到我了?”他生气地问女儿,“我四处看了看,什么人也没看到。”

“爸爸,”那孩子低声说道,“有人从天上看到你了。”

做一件违背道德的事时,别人是否看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心会因此而受到煎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良知,它是约束我们错误行为的道德力量。一个人做了违背道德的事情,必然会受到内心的惩罚。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忏悔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

卢梭小时候,家里很穷,为求生计,只好到一个伯爵家去当小佣人。伯爵家的一个侍女有条漂亮的丝带,很讨人喜爱。一天,卢梭趁没人的时候,从侍女床头拿走丝带,跑到院里玩赏起来。

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以后再找工作,可就更难了。他结巴了好大一会儿,最后撒了个谎,说丝带是小厨娘玛丽偷给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让玛丽过来对质。善良、老实的小玛丽一听这事,脑瓜子顿时懵了,一边流泪,一边说:“不是我,绝不是我!”卢梭却死死咬住了玛丽,并把事情的“经过”编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梭和玛丽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了终身的痛苦。40年后,他在本人的自传《忏悔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一时的自私让卢梭遭受了一生的良心谴责。时刻反省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与处世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才能减少过失,无愧于心。

良心的惩罚是最痛苦的煎熬,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背负着良心的惩罚会让你苦恼得寝食不安。要做到坦坦荡荡,唯有让自己的心充满正直、诚实。当正直和诚实的阳光照耀着你的心灵时,阴霾就会远离你的世界。

自我约束是减少错误最有力的道德力量,因为一个人做了违背道德信义的事,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内心的惩罚。正直和诚实就是一个人的良知,是一个人心中的审判官。心中有原则,做事就不会为得失所迷,心情就不会为得失所累。为人处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让灵魂受审判。

道德不需要墨守成规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英】邓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与人辩驳关于诚信的话题。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雅典市场。他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果然成功突围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那么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同类推荐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不良赐婚

    不良赐婚

    穿越穿出恶夫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咱还不能埋怨,为啥,这可是皇上赐的婚,闻以蓝郁闷,天下的皇帝都有一颗媒婆的心啊。父亲一心向恶,贪得无厌,扰乱朝纲,惹得世人恶骂,成为太师嫡女的她本想低调做人,奈何处处惹人注目。大婚之日,没等来新郎,却等来了野汉子,光天化日之下让人抢自己的新娘,自己却在一旁领着众人看戏,笑得发抽。想离婚?问皇上答不答应。想出走?先给爷找了暖床的小妾再说。想寻死?行,反正你死了财产都归爷。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有一个不良老公,另附送极品亲戚一打。老四媳妇啊,家里花销不够,你能不能先给垫下。弟妹啊,听说你爹在买卖官位,能不能给嫂子我弟弟弄个空缺,什么?你爹不做这个,骗谁呢,不愿帮忙就直说,装什么清高。四少奶奶,你的耳环好漂亮,借我戴几天啊。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暴发!她本想低调为人,处处惹让,换一世安乐,然退让迁就换届不到任何该有的尊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暴治暴才是良策,看我如何在悄无声息中驯服恶夫,一手当家。这是一个忠臣与妄臣的联姻,这是一个有志女青年与一个纨绔子弟的结合,不良的组合,不良的婚姻,然,真是如此吗?精彩片断:晴天霹雳,他的媳妇竟跟别的,别的女人亲嘴了,李承浩混身僵硬,抖着手指向她:“。。。”,说不出话来。“让开。”“你你你.你不守妇道。”“没功夫跟你胡扯,人命关天,闪一边去。”闻以蓝道。一旁的公子哥们笑道:“嫂子好生厉害,亲两下就能救人,四少赶紧让让。”“再说,小爷撕了你们的嘴。”他一声怒吼,捏起袖角冲上前,朝她嘴上胡天海地的擦拭。第七十次爬床失败。“蓝儿,咱们都心意相通了,怎么还踢我下床。”“说,你今天天都干什么呢!”“.没,什么都没干。”“那个香香是怎么回事?”“冤枉啊,是她找上我的,我马上让人赶她走了。那现在可以,嘿嘿!”“不行。”“怎么又不行?”“取经还九九八十一难呢。”碰,李承浩倒地不起。简介无能,内容更精彩
  • 重生之晓晓

    重生之晓晓

    谁说的穿白衬衣的男人就是王子?她被他该占的便宜都占了,却成了传说中的第三者。她作为老爹的女儿,还怕行情不好?踹开这混球就是!五年后华丽转身,在酒店和小时候的“小霸王”相遇,英雄救美什么滴后……那个,大哥,我真不是你女朋友啊?不要乱摸乱啃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笔仙惊魂

    笔仙惊魂

    小武、慕凡、柳丝丝、凌菲儿是两对情侣,租住在一套古旧的四合院。因为停电,四人玩了请笔仙游戏,他们犯下笔仙游戏的两大禁忌——追问笔仙的死因、没有送走笔仙。他们被告知,如果没有送走笔仙,笔仙就会一直缠着他们,这是一个不死不休的诅咒。神秘的黑衣老太,诡异的黑猫,邻居异样的眼神,蹑手蹑脚的影子,居住在坟场的房东,幽怨的歌声时不时在夜半响起,四人在噩梦与真实之间穿梭,濒临崩溃……究竟谁被笔仙附体?怎样才能让诅咒消失?一连串恐怖事件背后,是谁在张牙舞爪?
  • 千灵悲鸣语

    千灵悲鸣语

    这个古老而传统的国家,被一片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相传自太古世纪以来,众神就一直居住在森林的最深处中,维护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保护生命之源的森林。众神对于森林的保护是无比的坚贞,可悲的人类却一无所知,对自然尊重的人类才会得到大神的庇佑。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问道记

    问道记

    一个新时期大学生不小心被传送到一个修仙星球,修仙炼气,得道长生的诱惑让他一步步见识到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而他,一心只想着如何破解传送阵回到地球……当他回到地球,先辈们神秘的布局,让一切都扑朔迷离……
  • 魔法门世界

    魔法门世界

    打造一个战士为主角的网游故事,一个魔幻世界中的传奇。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多年苦练的夏阳学得了一身散打好功夫,正当这颗散打擂台新星冉冉升起之时,飞来的横祸却让夏阳手脚尽残。为了生存,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夏阳决心靠网络游戏赚钱。他要在网游中迎风而立,再创辉煌。正是:感叹高祖豪歌爽,大风起兮云飞扬。再看今朝纷纭世,起伏多少论沉桑。天若有情天多泪,人似无情人冷忙。天本无情生万物,人原有情弑人亡。人生百年不过死,名利奴性多少王?古有渊明独醉酒,今无高士赏菊郎。再看今朝纷纭世,还是空空空相望。手书幽乐曲一首,请君来观迎风唱。
  •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神秘的画中人,更神奇地拥有自由进出各类画的特殊能力。从此,想去哪眨眼间就能到,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品江山如画,生活好不惬意。然,当她同画中那相似的容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各种麻烦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重重阴谋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呢?且看神秘画中妃,千变万化,颠倒乾坤,绝代风华。【宠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嚣张邪佞,男主霸道腹黑,女强VS男更强,小恶搞,宠爱无极限】#精彩片段#某日,某男子对着眼前的一副画像,诱哄道,“倾儿,乖,只要你出来,我保证再也不对你动手动脚了。”画中的某女才不吃这套,悠着声音道,“我要是再相信你的话,我就跟你姓。”这男人简直就是欠揍,给点阳光就灿烂。她只是一时心软,给了他点福利,他就越发不规矩起来了。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哪还有她说话的份。某男心里得瑟,就算你不相信我的话,也已经跟我姓了,不过嘴上却求饶道,“行,以后倾儿说什么就是什么。”“男人的话要是能信,母猪也会上树的。”某女明显不信。怀柔政策失败,某男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手开始挠起了眼前的画。很快,话里的某人开始大笑起来,“痒……痒……,求你……别……别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