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一入社会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让它消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却偏偏喜欢东学一点、西学一下,尽管忙碌了一生却往往没有什么专长,结果,到头来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在这方面,蚂蚁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它们围着一大颗食物,齐心协力地推着、拖着它前进,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难,要翻多少跟斗,千辛万苦才把一颗食物弄到家门口。蚂蚁给我们最好的教益是: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结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实现目标;明智的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们的生存竞争中去获得胜利。
那些富有经验的园丁往往习惯把树木上许多能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一般人往往觉得很可惜。但是,园丁们知道,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要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否则,若要保留这些枝条,那么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无数倍。
那些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花蕾不是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吗?花匠们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可以成为那种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样,35岁以前的我们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重要事业,集中所有精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专注于一个目标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聚焦到一点上,把分散精力的东西置之度外,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这样才会有所突破。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伏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正是这种专心致志的态度,才使他在昆虫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就。做学问如此,做事情也是如此。
成就事业就要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心志散漫、朝三暮四,只能让所有的思虑都变成妄想。俗话说:“蚂蚁可以游遍深山老林,而两头蛇永远也走不远。”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尽全力去奋斗,我们就会品尝到生命甘甜的果实!
生活的法则无数次地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此外没有别的秘诀。因为专注,我们会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虔敬之意;因为专注,内心会泉涌般滋长出创造的快感与灵魂的愉悦:因为专注,我们会更容易逼近成功的内核!
磨砺专注力
我们在着手某项工作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要知道心不在焉是成功的劲敌。如果你能认真到忘我的程度,就会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就能克服困难,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并得到应有的回报。
木工保罗·奥延格参加一个由国际木工兄弟会赞助的木工技艺比赛,在近几个小时的比赛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赛后,奥延格回忆说:“在当时,我只注意我和我的工具而已。”比赛结束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获得了冠军,才发现自己周围竟聚集着一大群人,而先前他压根就没注意到周围的一切。
1945年7月的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世界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沙漠爆炸。40秒钟后,强烈、持久、令人可怕的爆炸声传到了基地营,第一个有所反应的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恩里科·费米。他先是把预先准备好的碎纸片举到头顶撒下,碎纸纷纷飘到他身后约2米处。经过一番测算,费米宣称这颗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1万吨黄色炸药。数星期后,精密仪器对震波的速度、压力进行分析,果然证实了费米的准确判断。
然而,事后费米夫人问他爆炸时的情景,费米竟说他曾看到闪光,但并没有听到声响。“没听到声响,这怎么可能呢?”他的夫人惊愕了。
费米解释道:“我当时只注意撒小纸片了……”
你瞧,当原子弹爆炸时,费米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撒碎纸片上,竟然连眼前“一声巨大的霹雳”、“威力相当于几千万颗巨型炸弹爆发出的、令人可怕的爆炸声”都没听到,这是一种多么罕见、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专注力啊!
专注的力量是惊人的,集中精神在忘我的境界里专注工作,做起事来不仅轻松、有效率,而且也更能把事情做好。当你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你不能全神贯注,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你也不要去寻找别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你做事还不够专注。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的知识只有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才会发挥其效用,否则就是一些死的没有用的东西。所以,35岁以前的你不必尽信书,只有相信智慧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