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根据受众、环境选择词语
主持人的话总要符合一定的语境,主持人要有明确的对象感,词汇的选择要与所处的语境、对象吻合。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不同,词汇的择取要切当适合。否则,将会因为没有情趣而失去观众。
二、句式
主持人语言的语句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差别上。
1句式简短、结构精炼
口语一般比较随意、简洁、粗糙,加之辅以体态语,让人很快明了语义,是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主持人的口语与日常口语同中有异,尤其广播用语没有体态语相助,语言的要求相对要精确一些。主持人语言一般在句式上既不能像书面语句式那样严谨、完整,把相互关联的内容组成复杂的长句;也不能像日常口语那样随意、松散,具有跳跃性。主持人语言讲求简洁明了,结构精炼。句子的附加成分少,并列成分少。当要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时,采用短句加短句的形式较好,尽量不要用结构复杂的短句和关系乱的复句。例如:
今天,要和朋友们谈的是一位年纪轻轻,相貌平平,却干出了大事业的张三。
今天,要和朋友们谈的是干出了大事业的张三,尽管他年纪轻轻,相貌平平。
前者为书面语,在“张三”前面有长长的定语成分,说、听都费劲。后者将附加成分改为分句形式,句子短、结构简练,说起来、听上去都顺当,是主持人适宜的口语句式。
2.活泼的问答句式
采用设问句式可以开阔受众思路,加强语气,吸引受众注意,从而引出下文。这样的句式变化多,有起有伏,语气流畅、活泼、自然。例如:
俗话说:“河有头,江有源”,那么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儿呢?
以问句的形式,扣住受众的心弦,充满好奇、疑问,使听者急切想了解下文。主持人有问有答,亲切热情,使人兴趣盎然。
3.少用关联词
主持人说话的时候,书面语里常出现的“因为——所以”等关联词。其实应该少有关联词,主要用语意表达出分句之间的关系,符合听觉要求。
为了主持得更吸引人,主持人应在音色、语气、语调中追求变化,往往像日常口语一样,语气词、感叹词和象声词用得比较多,出现频率高,从而造成书面语体所没有的特殊语感。例如:
嘿,我们兰州哇,可真是个好地方,到夏天哪,瓜果可多呢,白兰瓜呀,复瓜呀,西瓜呀,又多又便宜,你就可劲吃吧!
这段话用了八个语气词和感叹词,易于口语表达,语气活泼,富有感情。语气词、感叹词可以用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不仅用来表示各种语气,还用来表示停顿。像上面这段话,在主语后面加了语气词,有了停顿,就能更明白地表达了。
语气词使用较多是口语的一大特点,但是主持人不能为了追求口语效果,而盲目地添加语气词,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显得语言拖沓、口罗嗦、琐碎,甚至让人感觉主持人没话可说,硬拖时间。
三、修辞
“人靠衣装,马靠鞍。”同样,语言是要修辞的。可主持人语言是口语化的“大白话”,有的人以为可以忽略修辞了。如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把有声语言表达得绘声绘色、有景有情、生动有趣、活泼动听,就必须运用并掌握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
例如:如果说苏州的河是这座城市的五线谱,那么桥便是这座城市的音符。水和桥结合在一起,就谱成苏州的交响曲。
又如:长江流域有许多湖泊,打个比方吧,如果说长江是一条长长的藤,那么这众多的湖泊就是这长藤上一个又一个的瓜。由西往东数,这是第一个大瓜——洞庭湖。
以上主持人的解说词,使用了比喻,使苏州的河、长江流域的湖泊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加强了画面效果。
汉语中有很多种修辞方式,常用的有“比喻”、“对比”、“比拟”、“夸张”、“排比”、“对仗”、“借代”、“引用”、“反复”、“双关”、“衬托”等。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多种多样,语体风格各有不同,要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来适应不同的节目。
四、节奏、韵律
汉语的一大特色便是语言有节奏韵律。声有四声,调有平仄,韵有十三辙,从而形成抑扬顿挫、起伏有致、明暗相间、合辙押韵的语言节奏。主持人语言诉诸于受众的听觉,为了能产生良好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就要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有节奏性是语言美的很重要一点。
主持人语言的节奏,不能像诗歌那样产生在词语的平仄、声韵之间,主要还是从句式的长短变化和句子类型的交替使用中产生出来的。一般地说,短句指字数少、形体短、结构单一的简单句子。长句是指字数多、形体长、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句子。句型变化主要有陈述句、抒情句、问句、感叹句、议论句等。
例如: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这也是长江。
有时候,人们用娥眉二字形容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呈现在你眼前的山峰,像不像娥眉呢?峨嵋山就是由此得名。
这样的语言确实是富有韵律感的。句式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句型交叉更替、活泼生动,影响力强。
显然,主持人讲话的节奏性,主要是追求在衔接关联时的内在节奏和韵律,注意语感的流畅与语言的气势,而不应将着眼点放在合辙押韵上,而且这并不是口语的正常状态。
总之,主持人良好的语言表达,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友好、平等、交流的气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
主持人语言的内在语
一、内在语的含义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由于性别、性格、言语习惯的原因,或限于说话的场合、环境,以及说话双方的身份、地位,或出于得体、礼貌和策略的需要,人们说话经常要委婉、含蓄些,隐晦、含糊些。在主持语言创作过程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篇稿件,初识乍看,平平常常;深入揣摩,味道很浓。原来一些表面上看起来较浅显的文字、语句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寓意。这些日常说话中的“话里有话”,播音中的“弦外之音”,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语”。
主持人使用的稿件是他们自己或节目编辑采访或编辑而成的语言精华。如果主持人只是对原有的稿件等照本宣科不深入体味,那样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了。如果主持人是在话筒前临场即兴组织语句,语言表达中却信口开河,不讲究优化词语组合,不注意深入浅出、言简义丰,播出的语言就必然干瘪、浅薄。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在平庸中见神奇,于浅近中察深意,在语句的有尽之言中挖掘、赋予无尽之意,这正是播音创作的内涵所在。从播音艺术角度来看,主持人如果能够在平庸中求得神奇,在浅显处择得深意,这便是主持艺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严格地讲,主持人语言的内在语,就是指那些在主持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二、内在语的意义
内在语在主持播音工作中经常使用。它依靠稿件创作,以艺术化的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与朗诵艺术和角色化的戏剧表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作为有声语言的共性,都要显示出、显露出语言的精神实质和逻辑链条,使有声语言富有创作的意义和生命的活力。在主持人的播音工作中,内在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内在语在语言意义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播音语言总是比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要精炼、简洁。一方面是由于语言本身的符号性、概括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创作的依据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加工润色所造成的。从语句的逻辑链条来看,段落、层次间常常没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词语,句子、小层次之间也往往省略了衔接转换的关联词,这样就使得语言链条的逻辑关系不明显。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如果不明确隐含性关联词,搞不清语句关系,就有可能播得不准确、不清楚,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内在语不仅能够帮助主持人理清语句层次关系,同时也成了主持人与观念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纽带。
第二,内在语有利于体现主持人话语的目的性。每一篇稿件、每一个话题所包含的具体思想感情总比写出来的文字深广得多。任何时候,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语句包括的具体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净尽,留给受众一些思维的空间,这样节目效果会更好。另外,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语言目的,即使是同一句话,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和感情色彩。找准内在语,就是要确定一句话的本质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语句目的,挖掘深层次的意思。换句话说,准确把握了每一句话的内在语就是准确把握语句的目的和态度倾向。只有准确利用好内在语才能将主持人话语的精神内涵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
第三,依靠内在语的提示,主持人在播音时,会改变他们的表达语气。播音创作是以语句为基本表义单位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语气把句子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语气包括内在的、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和外在的、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两方面,而这两方面都是由内在语决定的。如同一句话,由于内在语不同,表达的语气就不一样。
内在语对主持人语气的变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主持人通过对更深刻的语句本质的挖掘和把握,建立鲜明的语句关系,找到语言表达恰当、妥帖的语气,从而体现出“这一句”的独有色彩和分量。有位艺术家曾经说过:“没有内在语,语言就没有什么作用。我们想要赋予字句哪怕是一点点色彩,也都要由我们的内在语所决定。”
第四,衡量一个主持人的创造性和创造个性的标志之一就是他对内在语的使用程度和水平。播音,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它的创造性不单是在于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符号,不单是把思维成果简单地诉诸有声语言,而更在于通过主持人的理解、感受,挖掘出并表现出词语表面所没有的东西,即想表露而又不便表露,或者无法表露,没有直接表露和全部表露的内涵,造成了信息欲的超值满足和愉悦的音声审美感受。内在语来自主持人创造性的劳动,来自主持人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具体感受,因而使得内在语又不能不带有主持人较为明显的个性色彩,即使是对同一篇稿件、同一个话题的理解、感受,不同的主持人甚至表达也互不相同。实践证明,能否准确、鲜明、深刻而又独特地确定和把握内在语,这是主持人创作个性雅俗、语言功底深厚浅薄的重要标志。
第五,主持人播音的真实性需要内在语的保证。主持人日常所播出的许多稿件和节目属于新闻宣传的性质。播音工作从其根本性质来说,是党和政府广播电视宣传舆论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真实性,要求其不仅要做到内容不播错,而且要做到态度、感情、表达技巧和反映事物整体及本质方面准确无误。而准确把握内在语则能够确保新闻类内容播音的真实性。比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又重提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内在语应为“很有必要”,这在表达的语气上就应是十分肯定的、赞成的;如果内在语确定为“没啥必要”,表现的语气就必然是怀疑的,甚至是否定的。与播音目的和具体语句本质相背离,就造成了新闻播音的失实。因此,真正的播音准确真实并不只是播读字音的准确无误,只有深层挖掘语句含义,才能做到真正的准确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