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尝试 险中求胜
鹰的自述: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停地搜寻猎物,捕杀猎物,与猎物搏斗。但我们并不是总能获胜,有时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冒险,没有无数次的俯冲,就没有足以充饥的食物,我们就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因此,我们选择了冒险,我们鹰才是真正的冒险家,但是我们不会盲目冒险,因为盲目的冒险就等于冒进。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冒险的精神,只有在冒险中才能让一切变成可能。
雄鹰才是真正的冒险家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有个男孩将一只鹰蛋带回到他父亲的养鸡场。他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母鸡孵化。后来母鸡孵化成功。于是一群小鸡里出现了一只小鹰。小鹰与小鸡们一样生活着,极为平静安适,小鹰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同于小鸡。
小鹰长大了,发现小鸡们总是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它想:“我绝不是一只平常的小鸡,我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小鸡的地方。”可是它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怀疑,为此十分烦恼。直到有一天,一只老鹰从养鸡场上飞过,小鹰看见老鹰自由舒展翅膀,顿时感觉自己的两翼涌动着一股奇妙的力量,心里也激烈地震荡起来。它仰望着高空自由翱翔的老鹰,心中无比羡慕。它想:“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样该多好,那我就可以脱离这个偏僻狭小的地方,飞上天空,栖在高高的山顶之上,俯瞰大地和人间。”
“可是怎么能够像老鹰一样呢?我从来没有张开过翅膀,没有飞行的经验。如果从半空中坠下,岂不粉身碎骨吗?”犹豫、徘徊、冲动,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自我内心斗争,小鹰终于决定甘冒粉身碎骨的风险,展翅高飞。
它终于起飞了,飞到了空中。它带着极度的兴奋,再用力往高空飞翔,飞翔……
小鹰成功了。它这才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广阔,这么美妙!
小鹰成功的历程,几乎展示了每一个冒险家成功的历程。当你不满足于眼下平淡的生活,而希望享受到一种新的乐趣的时候,当你开始厌恶自己现在的生存方式而希求尝试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理想的生存方式的时候,你比照小鹰成功的案例,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新的生存方式,理想的生存方式就潜伏在现时的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只有具备探险的勇气才能发现它。在你的身上,本来具备着打破旧的生活格局而迎来新的生活格局的巨大潜能,可是它被现时的平庸的作为掩盖着。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完全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追求的人,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最大的喜悦和欢愉。所有懦夫,都不可能领略到。
说到冒险精神,人们就会联想到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了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自以为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嘲笑他的意见。他们觉得,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路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情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也完全变白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
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了65元给哥伦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走。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另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并许诺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3艘船,开始了一次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他们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手,总算说服了船员。
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刻,他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蜡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能够留在人间。
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了危险,胜利返航了。无须赘言,哥伦布如果没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新大陆”能被早日发现吗?
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
哥伦布那种无畏、勇敢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当水手们畏惧退缩的时候,只有他还要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变杀了他时,他的答复还是那一句话:“前进啊!前进啊!前进啊!”
毫无疑问,具备雄鹰般冒险精神的哥伦布是像雄鹰一样真正的冒险家。身处职场的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冒险精神,当然,冒险并不一定成功。成功之母便是失败,成功只是无数失败中的分子,不是无数失败中的分母。正常的规律是,无数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无数人的失败换来一人的成功。惧怕失败,不冒风险,求稳怕乱、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虽然可靠,虽然平静,虽然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那是多么的无聊与空虚。冒险失败远胜于安逸平庸。与其平庸地过一辈子,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在现代职场里,有些人本来很有工作能力,完全能像鹰一样翱翔蓝天,但他们却缩手缩脚、患得患失,缺乏冒险的勇气和精神。这样的人最后只会像小鸡一样,一辈子待在平庸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而且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该冒险时绝不胆怯
在周涛写的《猛禽》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
它是一只年轻的鹰。一天当它穿过一片被山的阴影覆盖的松树林的时候,正有一只狼匆匆地走过来,那是一只老狼,更准确地说,这是它眼中的目标。它开始跟踪那只老狼。这时,“老狼不可捕”这句父辈传给它的戒条,忽然清晰地跳了出来,在阻止它冒险。
就在这只鹰犹豫不决的时候,这只老狼已完全暴露在旷野上,而它恰恰盘旋到最适合的角度。戒条消失,它果敢地压低翅膀,猛一侧身子,从高空直射下去!它选择了冒险。
它的双翅驾着一股带腥味的雄风,自空而降,那只老狼,仍旧不慌不忙、蹒跚地小跑着,头也不曾抬起向天上望一望,好像压根儿不知道危险降临,但它的两眼却死死盯住地面。鹰的翅膀在它身后猛烈地拍响,好几次它都几乎要被掀翻了。但就在鹰爪接触老狼的一瞬间,不幸发生了。这只鹰像个不幸坠马而又有一只脚套在镫里的骑手,它的一只爪已经深陷在狼的身上,被锁在骨缝里,取不出来了,另一只爪只能无望地在狼背上挥舞,却无法够到它的要害——眼睛。狼只要不回转身来,鹰就毫无办法。这时,年轻的鹰才隐隐感到这只老狼的厉害。
这只老狼拼命地朝一片枝干密密匝匝的灌木林狂奔过去,枪林剑丛,劈面刺来!鹰的那只无望的右爪本能地抓住一棵矮树的枝干,它想借以重新腾空而起。然而它抓住了不幸,犯了致命的错误。两只铁钩似的利爪都无法脱开了,它感到两腿之间的筋肉猛然间被撕裂,它觉得自己被分成了两块……
当这只鹰选择攻击这头老狼的时候,它等于选择了冒险,并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很难说这只鹰的冒险有什么过错,因为像它这样的猛禽每天都在重复着类似的冒险,没有无数次的俯冲,就没有足以充饥的食物,鹰就将失去生存的机会。身处职场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冒点风险,哪来出人头地的机会呢?很多时候,成功的机会是同风险叠合在一起的。要想抓住成功的机会,就得冒一点风险,否则,就会丧失许多可能是人生重大转折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当然,敢于冒风险的人并不一定个个成功,但成功者当中,很多是因为他们敢于冒风险。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年轻时,曾担任过铁路公司的电报员。
某假日期间,轮到卡内基值班,电报机收到了一封紧急电报,内容令卡内基惊恐得从椅子上掉了下来。
紧急电报通知在附近铁路上,有一列货车车头出轨,要求上司照会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追撞的意外惨剧。
因当天是假日的原因,卡内基难以找到可以下达命令的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而一班载满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货车车头的出事地点。
卡内基找不到可以下达命令的上司,他认为自己可以设法阻止这场灾难降临。情急之下,只好敲下发报键,冒充上司名义下达命令给那班载满乘客并急速向出事地点驶去的火车司机,命令他们立即改换轨道,避开了一场可能造成多人伤亡的意外事件。
按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级名义发报,唯一的处分是立即革职。
任何人都清楚公司的那条规定,如果找不到领导,让事情顺其自然,这名电报员的工作肯定能保留住,处分或许会有,但不至于被开除。当时卡内基十分清楚这项规定,但是他必须那样做,于是在隔日上班时,他写好辞呈放在上司的桌上。
上司将卡内基叫到办公室内,当着卡内基的面,将辞呈撕毁,拍拍卡内基的肩膀:“你做得很好,我不仅要你继续在此工作,还要为你提职加薪。记住,这世上有两种人永远在原地踏步:一种是从不听命行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只听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这两种人的其中一种。”
就当时的情境,如果卡内基不冒险,不仅无法阻止事故的发生,还会因失职而遭到上司的辞退。正是因为他敢于冒这个险,才为以后的发展赢得了成功的机会。
很多时候,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取决于他敢于冒失败者不敢冒的风险。人在职场,难免要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此时,要懂得随机应变,该冒险的要冒,否则,一味躲避,错过良机,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于己、于公司都不利。职场上这种人比较多,不敢承担一点风险,见到稍微要冒风险的事,就赶紧避开。殊不知,他在躲开风险时,可能就是与成功擦肩而过。
1929年,德国医生福尔斯曼恩公开宣布要在自己身上进行一项惊人的心导管实验,周围的医生护士都以为他“疯”了。其实福尔斯曼恩是个富有科学献身精神的人,并非冒失从事。他把一根细橡皮管通过肘窝静脉插进死去不久的病人的心脏里进行试验,成功以后,便决定在自己身上实验一次,以验证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几天之后,福尔斯曼恩又进行第二次实验。实验中,他邀请了一位护士在旁照料。他通过镜子看X线荧光屏,不断地观察导管深处的位置。胆量过人的福尔斯曼恩把导管插入自己血管内达51厘米时,他发现导管的尖端已进入了自己的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