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伙子深知,如果以常规经营方式运作小书店,面临如此强劲的对手,到最后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采取非常规的营销手段和经营方式,才能在这个大书店的指缝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起初,小书店以销售一些虽已过期但可读性仍较强的期刊为主,每本1~3元的价格吸引了大量路过的读者。然后,他又引进一些可以折价出售的正版图书。而且,小伙子在广告牌上声明:凡购买正版图书达一定数量的顾客,可以获得相应的赠品杂志。果然,几招出手,效果立显。许多读者争相走进了这家颇具特色的小书店。小伙子和他的店员们以热情、灵活的服务,留住了大批读者,店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随着小书店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回头率,小伙子又推出了图书预订服务,帮助顾客采购所需的图书。最后,小书店终以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共享了新华书店的大批顾客。
当有人问他何以敢在强大的新华书店旁边开小书店时,他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谁都知道,就是借势。当时在图书行业弱小的我,之所以要把店面与全市著名的新华书店并排摆开,目的就是借势。”
平庸的员工许是不懂得“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许是羞于借助别人的帮助。但总之,他们习惯单枪匹马闯江湖。但是,他们忘记了,人不可能样样精通。身处现代社会中,如果不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无疑不是明智之举。优秀的员工,也许不具备所有资源,但是具备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优秀员工也许不具备多少资源,但他们善于借势,他们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从而达到成功。
作为团队的一员,只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团队中,借助他人的经验与智慧,才能发挥个人的全部力量,才能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牛顿说,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只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里固有牛顿自谦的成分,却也道出了一种成功的途径。我们为什么不向牛顿式的成功者学习,向他人的卓越之处学习,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为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在学习中努力去超越呢?
创造性模仿——在对标杆的模仿中变得强大
创新是摒弃一味模仿的,因为一味地模仿中将步人后尘,生搬硬套,而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变通。创新又是鼓励创造性模仿的,在对标杆的模仿中,融入自己的创意,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变通,在模仿中变得强大。
创新有多种形式,它不仅仅指开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走一条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因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要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受益的地方,它能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模仿别人,以便使自己尽早成功。
当当网上书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范例。
“对亚马逊的财务报表,我比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还要熟悉。我会用当当的指标和它一一做对比,最新的结果是,9项指标中我们只有库存周转率不如它。”当当网上书店联合总裁俞渝毫不讳言对亚马逊这个世界最大、最知名的网上书店的模仿和学习。她将当当网比作是“学龄前儿童”,而“亚马逊”已经是进入“青春期”了。她说:“中国古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当不齿于当学生,因为有的学比没的学要好。”相较之下,当当更在意的是“成功”而不是“复制”。俞渝在实施模仿战略时的心得,即是“要以开阔的心态和眼界去学习,并且在学习中重新建立适合企业本地化生存的新规则”,“用笨方法,从骨子里学”这是俞渝认为当当之所以能够将网上购物这样的新事物,在中国成功推动的“模仿要义”。
著名成功学家陈安之先生说:“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要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方法。你必须向成功者学习,做成功者所做的事,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加以运用到自己身上,然后再以自己的风格,创造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学和理论。”
有一个日本人想了解美国竞争对手的情况,他只身来到美国,并观察这个企业的情况。一天,美国公司的总经理乘车外出,在门口把日本人的腿撞断了。总经理非常内疚,想用钱做补偿。日本人说,他没有工作,希望能在公司里做事,总经理答应了。于是这个日本人进入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并学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年后,日本人突然消失,这项顶尖的技术就出现在了日本。
安东尼按照协议帮美国陆军进行射击训练。于是,他找来了两名神射手,并找出它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异人之处,建立了正确的射击要领。随后他对新招进来的射击手进行了课程训练。课后测试显示,所有人都及格而被列为最优等级的人竟是以往平均人数的三倍。
安东尼说:“就我看来,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看见每个人做出我心羡的成绩,那么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也就可以做出同样的结果出来。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能找出一种方式模仿那一些成功者,便能如愿。”
然而,模仿并不是盲目进行的,应是朝着既定目标进行的创造性模仿。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而不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只能是重复别人的步伐,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就像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最初阶段我们都要经过一个模仿过程,向前人学习优秀之处,吸取了他人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过程。个性是区别于大众的。正因为个性的差异,才构成人生万象的异彩纷呈,才谈得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吸引、心心相印,才能领悟到成功的真谛。
要想创新,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来。老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学,充其量只会落下“模仿者”之名。其实,创新都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创新几乎是没有的。创新之初模仿成功者的模式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模仿而不求突破。模仿是手段,创造才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一条成功的路线和方法,这才是高人。
资源整合法——资源有限,创新无限
资源常会出现匮乏,而创意总会无穷。工作中难免遇到资源不足的窘境,这时,就需要我们开启智慧,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最终完美地解决问题。
资源整合法指的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为我所用,最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方法。
下面便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故事:
从前,在美国有个农村里面住着个老头,老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城市工作,小儿子和老头在农村相依为命。
有一天,从城里来了一个人,找到老头,对老头说:“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市去,可以吗?”
老头说:“你赶快滚出去!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在我身边,为什么要把他带走呢?”
这个人说:“我给你这个小儿子在城市找份工作,可以吗?”
老头说:“那也不可以。”
这个人就说:“我给你这个小儿子在城市找一个对象,你看如何?”
老头说:“那也不行。”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这个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你同意吗?”
老头想了想:“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
最后老头同意了。
过了两天,这个人又找到了洛克菲勒,对洛克菲勒说:“洛克菲勒先生,我准备给您女儿介绍一个对象?”
洛克菲勒说:“你赶快滚出去!我还用你给我女儿介绍对象吗?”
这个人说:“如果我给你女儿介绍的这个对象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你同意吗?”
洛克菲勒笑了笑,点头同意了。
又过了两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总裁先生,你现在必须立刻任命一位副总裁。”
总裁先生说:“你赶快滚出去吧。我这么多的副总裁,为什么要听你的?再任命一位呢?而且还要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位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你同意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就这样,那个游说者通过资源整合的方法把一个农民的儿子既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又变成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我们不必深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却可以从中吸取到的是游说者进行资源整合达成目标的智慧和方法。
我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肯动脑、善创新,激发脑中的无限创意,就一定能够将问题完满解决。
日本一支探险队来到南极,为了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准备在南极过冬。
队员们冒着严寒建立了一个基地。为了把运输船上的汽油运到基地,他们开始铺设管道,把一根一根的铁管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输油管。由于事先考虑不周到,带去的管子都用完了,可还没有接到运输船上。他们傻眼了,在船上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可以替代管子的东西。如果发电报,请求国内运来,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不接通输油管,那么基地就没有取暖的燃料,大伙都会冻成“冰棍”。怎么办?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无办法。
这时候,队长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好办法,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
队长建议用冰来做管子。他们先把绷带缠在已有的铁管上,再在上面淋上水,在南极的低温下,水很快就结成冰。然后再拔出铁管,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然后把它们一截一截接起来,你想要多长就有多长。
在单位里,总是有人抱怨手中的资源太少,无法做成大事。而一流的创新者根本不看资源的多少,而是凡事都讲创造。只要有了创造,即使资源少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不要指望别人将所需资源全部准备妥当,只等你来“拼装”。企业需要你开启自己的智慧,积极地去寻找资源,没有资源也要努力创造资源。请记住:你的创新头脑就是最大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