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拨通了公司的电话,将自己目前的处境跟上司做了沟通。上司立即明白了她的想法,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派出了公司的公关经理接替了安妮。
在这次研讨会上,安妮独特的见解和市场眼光赢得了业界人士的赞扬,也给微软公司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和良好的影响。
安妮就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是:她请求公司派人代替她做协调工作,即让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来做这项工作。“做正确的事”是做好研讨会,这是她最擅长,同时是她最主要的职责所在。用这种方式不仅使整个活动有序开展,也是自己的工作大获全胜。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判断一个人做事是否能够忙于要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正确地做事就是一味地例行公事,而不顾及目标能否实现,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工作方式。工作只对上司负责,对流程负责,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一味服从,铁板一块,是制度的奴隶,是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人往往没有目的性,患得患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着过日子。
而做正确的事不仅注重程序,更注重目标,是一种主动的、目的性强的工作方式。工作对目标负责,做事有主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人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能紧紧围绕公司的目标,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发挥人的能动性,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只对过程负责,还是既对过程负责又对结果负责;是等待工作,还是主动地工作。 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产生的区别是巨大的。
美国零售业大王彭尼说过,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因此,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那么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
“做正确的事”是一种导向,遵循它就会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能;“正确地做事”是一种工作的方法,按这种方法做事能提高你的办事效率。办事效率必须在办对事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所以切记要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去做。
然而,要了解“做正确的事”的含义,就要先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这些是否都是“正确的事”呢?比如,你在第二天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现在需要充分地休息,可这时你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邀请你去酒吧聊天。那么,此时“休息”就是“正确的事”,而“去酒吧聊天”就不是“正确的事”。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众多事情,怎么才能区分哪些是需要做的“正确的事”呢?效率研究专家艾伊贝·李提供了这样一些建议: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以此类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明天再做。
坚持按以上的建议做事,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做事”和“做成事”,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是天差地别。如何能差这么多?让我们先来看一则台湾作家刘墉的小故事。
有一天,刘墉和女儿一起浇花。女儿很快就浇完了,准备出去玩,刘墉叫住了她,问:“你看看爸爸浇的花和你浇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女儿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
于是,刘墉将女儿浇的花和自己浇的花都连根拔了起来。女儿一看,脸就红了,原来爸爸浇的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浇的水只是将表面的土淋湿了。
刘墉语重心长地教育女儿,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到“根”上。
其实,做任何事就和浇花一样,如果只是简单地做,不用心,不细致,不看结果,敷衍了事,那就等于在浪费时间,做了跟没做一样。
只做事,而没有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看起来一天到晚都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却忙而无效:事情没有任何结果。
领导让小刘去买书,小刘先到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他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刘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卖的。
快到中午了,小刘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刘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刘,欲言又止……
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去实践任务,却没有业绩,也就是说,他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不仅如此,他还浪费了半天的时间,而这半天时间老板必须给他支付工资……
其实,只要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想到许多好主意。如小刘买书,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保证他完成任务,把事做成。
方法一:打电话给书店,确定哪一家书店有这本书,再去购买。
方法二:上网查找这本书的信息,向网上书店订购或直接联系出版社邮购。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小刘得到书,但他没有这样做。就因为小刘没有将“做事”和“做成事”分清楚,只停留在“做事”(去买书)的阶段,而没有考虑“做成事”(买到书)。而且,他的头脑中也没有“结果思维”,不了解领导布置任务的目的要的是一个结果。
“做好了,才叫做了”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人在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正确的“做事”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做成”。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得到做事的结果”——这才算得上是“真正完成任务”。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是否把事情做好了。所以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
老板对小张越来越不满意了。可究竟为什么,连老板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小张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做对,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老板让小张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自然要好好地招待一番。
小张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小张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起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有一些小张的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或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信息老板都没有看到。
但老板又不好指责小张,因为小张确实将老板交代的工作做了,而且已经做对了。那么,恐怕问题就出在,小张并没有把工作做好。
职场中有许多小张这样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并且不会发生方向的偏差,也就是能把事情做对。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一点变通能力,还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面只是走过场甚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做工作,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满足于“做了”,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乃至麻痹,于是,该有的效率出不来,没有想到的陷阱和危机却可能不期而至。而相对的,如果你肯认真做好每一件看来貌不惊人的小事,真正的机遇也许就会随之而来。
“做了”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把问题解决好,“做成”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我们只有把“做好”作为执行的关键,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留给公司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职员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着手行动,处理这些问题,让自己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英国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那么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宣传画册上印着这样醒目的文字:“我们有全美国最出色的驾驶员。” 他们这样说,除了自信于驾驶员的纯熟技艺之外,还包括了对作为航空公司职员的驾驶员时刻想公司所想的精神的由衷赞美。
西南航空一年内在汽油上的花销大概是35亿美元,管理者想尽办法,都无法使这个成本降低。但是西南航空公司的驾驶员们却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这一成本缩减了10%。因为西南航空的每一位驾驶员都知道在机场内如何走近路,他们十分清楚走哪一条滑行跑道最节省时间,每一个飞行员在飞行时都能有意识地主动节省时间,而节省一分钟,就意味着节省8美元,这样算下来,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西南航空为他们的驾驶员感到十分自豪。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怀才不遇的人,他们身上具备诸多优秀品质,他们也充满激情和梦想,可他们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也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相反,却总有比他们平庸的人获得成功。他们也常常因此而怨天尤人:为什么上天不垂青于我?
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我做了什么”,而不关注自己“我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他们也无法取得让老板满意的结果。
格里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总要先花点时间去拜访该客户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格里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提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的员工数量是根据什么作出的”之类的问题。据格里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员工是1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30%是我的责任”。
这两种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在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还是把结果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上的差异。
那些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把结果留给老板的人比较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他们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身为公司职员,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工作中,老板看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做公司发展需要的事,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留给老板。然而,工作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