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一:了解你想做什么
人的一生到底想做什么?有人会说:“我想明年夏天到夏威夷度假,我梦想到澳洲度假,可现在我还支付不起。”或者,“我能做我想做的,可事实上我所做的只是我丈夫想做的。”
若按人与愿望的关系分类,则可将人分为:
(1)确切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做什么并且也去做的人。
(2)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他们害怕自己有理想。他们说:“我实际想要的东西,从来没得到过。所以我干脆也不去想了。”他们宁愿想别人也想的东西和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冒险的东西。这些人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还不等一个愿望出现在他们的意识中,就已被他们扼杀在摇篮里。“我能做到吗?我有资格做吗?别人将会怎么说呢?如果我不能胜任它,结果会怎样呢?”如果说这些人也想做些什么的话,那也就只是做些别人想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做的。
(3)一类是看起来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而实际上他们对此却一无所知的人。他们与上面提到的两类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给别人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好像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使得他们比较自信,看起来也比别人略高一筹。
(4)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就是什么都知道的人,至少他们对什么都了解得比较清楚。
因素二:了解你能做什么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能做什么。这正如那些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一样。这种人也可划分为三类:过低估计自己的人、无限高估自己的人、正确估计自己的人。
很多人过低估计自己,而且又不尝试做些事情去发挥自己忽略的能力,这绝非偶然。他们早就认识到,适应社会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中庸的。他们追求平均,而且不想全部发挥出他们的实际能力。
1974年,在英国黑潭市的一所学校,教师对学生做了一项调查:50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具有天赋。按照他们对“天赋”的理解,他们承认孩子们具有潜在的超常能力。但拥有这些超常的能力又能怎样呢?教师必须承认:他们压制了它们,在教学上一味地搞平均主义,一味地折中,直至大多数具有天赋的学生也渐渐适应了中庸。学生们深信:只有我得了高分才会得到承认,而当我致力于我的兴趣爱好并继续发展时,我就得不到承认。所以,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在德国,巴符州有约600个人应聘警察,其中有16%的人落选。人们也许会问:他们不具备当一名好警察的能力吗?错!正如在一份报告中所提到的,更多的则是因为他们“笔迹龙飞凤舞”。
报告称:“官方坚持,笔迹不工整者,一律不得当警察,即使他个性非常优秀,能力非常突出,也不在考虑之列。对于他们,人们只能感到非常可惜:若不是他们书写不好,他们可是块当警察的好料。”这不足为奇,因为绝大多数人在限制的强迫下,都是按照人们承认的尺度去衡量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按照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的满足程度去衡量。
因素三:将愿望和能力、现实相统一。
拥有一份计划就是将我们想做和我们能做的与现实相统一。这是因为,只有将我们实现愿望的多种情况都考虑在计划之内,我们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渐渐失去了他们的正确判断力。他们期望的钱远远高于他们所赚的钱。屡屡更新和越来越吸引人的供应诱使着他们去突破他们的支付能力。他们进行超前消费,不断欠债。
他们不再为自己和家庭购置他们所实际能置办得起的东西,他们一味地购置他们所希望置办的,在将来的几年内才能置办得起的东西。这使得他们不断地欠债。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念头:“我可以拥有我的邻居和我的朋友们所拥有的一切。”他们所要得到的东西,不再由他们实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来决定,而是由供应来决定。
他们愿望的实现也就不能与他们的能力相统一,也就缺乏与现实的联系。他们因透支自己的能力而依赖于他人,进而几乎不再考虑他们的实际支付能力。许多人在找工作时,都注重找一份能多赚钱,看起来又稳定的工作,而不是找一份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我们时代的所谓的伟大榜样,成千上万的人在热烈地谈论他们,也许他们会唤起我们的愿望:我就想这个样子!我们越是沉溺于这些乌托邦,我们就越远离现实,我们就越是没能力去克服它们。
简而言之,我们所有愿望的极限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了解:我们今天能做什么,要想获得幸福,我们必须动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大多数人都心存不满,其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至今都不懂如何从自己的生活现实出发,去做得更好。
因素四:为了达到目标,首先要学会放弃
人们往往认为他们不应错过生命所赋予的一切。那种抑制不住的贪婪欲望促使他们想知道一切、达到一切、拥有一切,搞得自己的一生就像是在进行百米赛跑。
忙于不错过一切,使得绝大多数人排挤掉了这个不容改变的现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让我们不要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放弃。
因为我们总是在想“我们想得到什么”,而不去想为了得到它们,我们必须放弃什么,所以,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充满了不断的沮丧。他们想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一切,想立即拥有并尽可能地拥有。当然他们还想拥有永远的安全,而这种安全在第二天就消失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失望。
为什么?答案非常简单:他们制定了一个目标、一份计划。但他们没有同时决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己应放弃什么。
所以,拥有一份计划必须毫不犹豫地去实施这份计划。挺诱人但却无法实现的计划,必须舍得丢弃。
正如你所承认的那样,这种简单且很自然的认识就是我们获得自信的关键。谁懂得了这一点,谁就会对自己坚信不疑。正如基尔希施来格博士所说的那样,“对自己要有信心”,谁忽视这一点,不按这个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谁就会像亨利·基辛格所说的那样“陷入困境”。
尽管这一切听起来好像简单明了,可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却是阻碍重重。那么,都有哪些阻碍,我们又怎样借助于计划和由此而产生的信心去战胜它们呢?
设定人生的三大目标
1设定核心目标
每一个人设定目标一定要多方面,要有金钱方面、事业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家庭生活方面,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目标一定要设定出来,然后去实现它。
你最想要实现的,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其他的目标几乎也跟着实现的目标被称作核心目标。
一旦你设定这个核心目标,并全力以赴朝这个目标去做,只要实现这个目标,几乎其他的也确实都会跟着实现,这就是设定核心目标的好处。
当你使用这个方法以后,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开始产生了很大的转变。首先要有年度的核心目标,其次是5年的核心目标,乃至10~15年的核心目标。
这样的方法、目标都会实现,连续3年你会发现,它非常有效。
你大可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你设定目标。这是设立目标的关键所在。
2设定主次目标
一个人可能会有多种兴趣、爱好、欲望和多种机会条件,因而有多种目标不忍舍弃,这时该怎么办?还有,人生的基本需要包括事业、经济、健康、家庭等,这些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同等重要的,该如何区分主次?
当今我国书法泰斗爱新觉罗·启功,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书法家。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国著名的画家、考古学家、学者。启功的书法一字千金,而他的主要目标是考古学,书法是他的次要目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他对诗词兴趣浓厚,并写了许多光彩照人的诗篇。然而,他选择的人生主要目标是:通过军事斗争,达到政治目标,改造落后的旧中国。诗词尽管是爱好,也只好把它作为次要目标。
任何一项事业,都如同一口深井,要掘出甘甜可口的清泉,得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才行,许多事业,即使终生奋斗,时间还是不够。
一般情况下,追求成功卓越的人,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一定要在众多的爱好或机会中,选择一个人生奋斗的主攻目标进行尝试。起码在短期目标的安排上,要明确目标的主次。把不能割舍的兴趣爱好或机会,当作次要目标去对待。
那么,事业、家庭、健康、经济等人生基本需要的目标选择,何者为主,何者为次?
一般来说,这四者是互相促进、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但在人生的中短期目标的安排上,在每天的时间安排上,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全面合理的安排。比如,一个月中安排四个星期天考虑和照顾家庭生活,每天安排一个小时锻炼身体,保护健康,等等。
一旦做出安排,就要按照所安排的内容去执行,比如周末玩保龄球或与妻子共商家庭问题,也应该和事业内容一样,在所确定的时间里作为你的主要目标。当然,在以事业为主的时间里,玩球或家庭问题等便不能冲击事业目标了。
3设定终极目标
确立目标的原则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即人们心底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所触及影响范围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由个人最重视的观念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时刻把人生目标谨记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迈进,不敢须臾违背。
认定目标意味着做任何一件事情前,首先认清方向。如此不但可对目前所处的状况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到头来竟然发现走错了路,但为时已晚。因此,有些人很忙碌,却不见得有意义。
很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上自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下至升斗小民、凡夫俗子,无人不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或更高的专业地位与声誉,可是,名利往往蒙蔽良知,成功每每须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我们务必设定真正重要的目标,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命充满意义。
达到目标的成功配方
1寻找真实的自己
“无论别人的推心置腹显得多么明智和多么美好,从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讲,人们自己应当是自己最好的知己。”这是菲尔德爵士说的。找寻真实的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你一生的工作。找寻真实的自己,是自我充实的一件伟大而生动的冒险。找到“自尊、自信、自恃、勇气”这些善的本质和“失意、孤僻、愤恨、自卑”这些恶的本质。找寻真实的自己,就必须了解你那邪恶的一面对你的影响。恶的本质只能创造一个渺小的自我,善的本质能创造一个伟大的自我,而你就是一个渺小自我与伟大自我的混合体。渺小自我的消极感经常存在,它们就像红灯,叫你把善良的本质收藏起来,加入它们的阵营。伟大的自我是绿灯,叫你勇往直前,以心智的能力追求你的目标,不让自己的消极感捣乱。
如何寻找真实的自己?你必须了解自己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但只要你每天尽力去做,就能使你获得极大的快乐。究竟该怎么尽力去做呢?就是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超越愤怒、挫折、忧郁、恐惧和空虚感。只要你想创新,试着用善的本质去达到你的目标,你就算是往寻找真正的自我之路迈进了。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都有一个新的机会,只要你不断地找寻真实的自己,就可获得充实的人生。
2忠诚对待自己
莎士比亚曾说过:“以忠诚对待你自己。”在这罔顾他人的混乱时代里,虽然大多数人为图利而自顾不暇,莎士比亚的这句话仍然具有分量。自私自利者永不会获得快乐与宁静。有许多富翁,不论多么富有,住房屋多么豪华,生活在多么好的城市都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只知贪取,而不知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