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制力的调节下,能够帮助人选择正确的活动动机,调整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
威尔在年轻时是一个有很多坏习惯的人——不能自制、易怒、极爱发脾气,但是他也极富青春活力,这种青春活力使他搞了许多恶作剧。在当地镇上,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惹是生非的人,他似乎迅速地滑向坏路,但就在此时,一种极其严格形式的宗教抑制了他的倔强性格,并使他的这种倔强性格屈从于加尔文派基督教的铁的纪律。这样,就给他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激情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使他得以将其汹涌澎湃的青春激情投入到公共生活中去,并最终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自制力强的人,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分别以轻重缓急去满足那些社会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所必需的欲望,对不正当的欲望坚决予以抛弃。
作家李准在报告文学《两个青年人的故事》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杨乐到了北大数学系后,学习更努力了。他和张广厚每天学习演算12小时,他们没有过过星期天,没有过过节假日。‘香山的红叶红了’,让它红吧,我们要演算题。‘中山公园的菊花展览漂亮极了’,让它漂亮吧,我们要学习。‘十三陵发现了地下宫殿’,真不错,可是得占半天时间,割爱吧。‘给你一张国际足球比赛的入场券’,真是机会难得,怎么办?牺牲了吧,还是看我们案头上的数学竞赛题吧!”杨乐、张广厚在强烈的学好数学的事业心的召唤下,一次次克制了游览的冲动,这为他们在数学领域中获得重大的成就创造了条件。
自制力强的人,处在危险和紧张状态时,不轻易为激情和冲动所支配,不意气用事,能够保持镇定,克制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做到临危不惧、忙而不乱。
自制力强的人,在崇高理想的支配下,能够忍耐克己,为事业、为社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邱少云在侦察敌情时,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痛苦,直至英勇献身。这是高度自制力的光辉典范。
自制力薄弱的人遇事不冷静,不能控制激情和冲动;处理问题不顾后果、任性、冒失。这种人易被诱因干扰而动摇,或惊慌失措。
许多学者、军事家、政治家在指出自制力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易冲动、好急躁之危害。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把易冲动、好急躁的指挥员用兵视为“用兵之灾”,列为覆军杀将的五种危险之一。毛泽东同志号召指战员要把“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要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抗日将军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知的将军,那些‘一触即跳’的人们,是不足以语此的。”林则徐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总结出脾气急躁,遇事容易发怒的人最容易把好事办坏。他为了克服在自己身上存在的急躁的坏脾气,亲自动笔书写“制怒”二字,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这块横匾带到哪里。
可见,培养和锻炼自制力,克服自制力薄弱的弱点,对生活、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自我控制使人强大
一个人能够自我控制的秘密源于他的思想。我们经常在头脑中贮存的东西会渐渐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如果我们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如果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和心态,那么,我们就可以控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我们都知道,当沸腾的血液在我们狂热的大脑中奔涌时,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言语是多么的困难。但我们更清楚,让我们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是多么危险和可悲。这不仅对工作与事业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而且还减少了效力,甚至还会对一个人名誉和声望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个人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控制和主宰自己,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
有一个作家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镇定自若的思考,那么,他就可以非常熟练的从中摆脱出来,化险为夷。而当一个人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时,他通常无法获得这种镇定自若的思考力量。要获得这种力量,需要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持续的研究,并对自我控制进行持续的练习。而在这些紧急的时刻,有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场灾难以后的发展方向。有时,也是在一场灾难中,这个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人,常常被要求去控制那些不能自我控制的人,因为那些人由于精神系统的瘫痪而暂时失去了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看到一个人因为恐惧、愤怒或其他原因而丧失自我控制力时,这是非常悲惨的一幕。而某些重要事情会让他意识到,彻彻底底地成为自己的主人,牢牢地控制自己的命运是多么的必要。
想想看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经常表露自己的想法——要成为宇宙中所有力量的主人,而实际上他却最终给微不足道的力量让了路!想想看他正准备从理性的王座上走下来,并暂时地承认自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承认自己对控制自己行为的无能,并让他自己表现出一些卑微和低下的特征,去说一些粗暴和不公正的话。
由于缺少自制美德的修炼,我们许多成年人还没有学会去避免那伤人的粗暴脾气和锋利逼人的言辞。
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就像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他处在任何一阵突然刮起的狂风的左右之下。每一次激情澎湃的风暴,每一种不负责任的思想,都可以把他推到这里或那里,使他偏离原先的轨道,并使他无法达到期望中的目标。
自我控制的能力是高贵品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能镇定且平静地注视一个人的眼睛,甚至在极端恼怒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一丁点儿的脾气,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其他东西所无法给予的力量。人们会感觉到,你总是自己的主人,你随时随地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会给你品格的全面塑造带来一种尊严感和力量感,这种东西有助于品格的全面完善,而这是其他任何事物所做不到的。
这种做自己主人的思想总是很积极的。而那些只有在自己乐意这样做,或对某件事特别感兴趣时才能控制思想的人,永远不会获得任何大的成就。那种真正的成功者,应该在所有时刻都能让他的思维来服从他的志愿力。这样的人,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这样的人,他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的思维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恰恰处于最巅峰的状态;这样的人,才是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理想人物,是人群中的领导者。
自制营造幸福生活
在社会中,只有遇事不慌、临危不惧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而那些情绪不稳、时常动摇、缺乏自信、遇到危险就躲、遇到困难慌神的人,只能过平庸的生活。
自制是一种力量,自制使人头脑冷静、判断准确。自制的人充满自信,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自信。
自制力强的人,比焦虑万分的人更容易应付种种困难、解决种种矛盾。而一个做事光明磊落、生气蓬勃、令人愉悦的人,无论到哪儿都是受人欢迎的。
在商人中间,自制能产生信用。银行相信那些能控制自己的人。商人们相信,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也不能管理好别人的事务。他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条件下成功,但绝不可能在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成功!
无论是谁,只要能下定决心,决心就会为他的自制行为提供力量与后援。能够支配自我,控制情感、欲望和恐惧心理的人会比国王更伟大、更幸福。否则,不可能取得任何有价值的进步。
张飞得知关羽被东吴杀害后,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旦夕号泣,血湿衣襟”。刘、关、张桃园结义,手足之情极为深厚,如今兄长被害,张飞的悲痛也算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他在悲痛之中丧失了起码的理智,任由此种不利情绪的发展,并用它来深深感染了刘备,不仅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也极大地损害了三人为之奋斗的事业。刘备得知关羽为东吴所害,悲愤之下准备出兵伐吴,赵云向刘备分析当时的形势:“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赵云所主张的先公后私,就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若听任自己情绪的指挥,当然要先为关羽报仇雪恨;若从光复汉室的大局着想,则应以伐魏为先。刘备在诸葛亮的苦劝之下,好不容易“心中稍回”,却被张飞无休止的号哭弄得又起伐吴之心。
张飞痛失兄长,恨不得立刻到东吴杀个血流成河,他“每日望南切齿、睁目怒恨”。由于报仇心切,一腔怨怒无处发泄,在不知不觉之间把怒气出到了自己人头上,“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他的情绪失控到了杀自己人出气的地步,并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飞的情绪失控,不仅使自己,也使刘备在理智与情绪的抗衡中败下阵来,冲动地做出了出兵东吴的错误决定,结果使蜀汉的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大大削弱,为蜀汉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当一个人的怨恨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时,他去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张飞向手下将士发出了“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披孝伐吴”的命令,根本不考虑手下能否在那么短的期限内完成任务。当末将范疆、张达为此感到犯难时,张飞不由分说,将二人“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还威胁道:“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
刘备得知张飞鞭挞部属之事,曾告诫他这是“取祸之道”,说明刘备也认识到了张飞丧失理智背后隐藏的危险。然而张飞仍不警醒,不给别人留任何退路,连“兔子急了也咬人”的道理都忘了。最后,范疆、张达无法可想,只好拼个鱼死网破,趁张飞醉酒,潜入帐中将其刺死。
由于张飞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尽管他有勇猛、豪爽、忠义之名,却不受部属的拥戴。作为一员大将,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这的确是缺乏自制力而酿成悲剧的一个典型例子。
同时张飞也是一位不懂得自制的人,一味任其发展,最终导致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说是一种必然结果。